丁小芳
隨著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成為語文教師關注的重點。要想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就必須把語文課內(nèi)外閱讀很好地銜接起來。筆者通過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認為小學語文課內(nèi)外閱讀的銜接有如下方法。
一、立足教材,尋找課外閱讀的銜接點
葉圣陶先生認為:“語文教材猶如一把鑰匙,學生可以拿它去開其它的書庫?!绷⒆阌谡Z文教材,學生從中學到的方法,可以去閱讀更多的書籍。筆者在教學《景陽岡》這課,當分析武松打虎情節(jié)時,學生無不對主人公佩服。與此同時,筆者穿插《水滸傳》中其他人物的故事,講到精彩之處,故意停住,以激發(fā)學生讀《水滸傳》的興趣,記得那天下課,學生們爭先恐后走向圖書角,翻閱《水滸傳》。一周之后,筆者又用了一節(jié)課,讓學生交流閱讀《水滸傳》的體會,同學們個個躍躍欲試,興趣盎然。通過閱讀此書,學生了解到多位英雄好漢的故事,感受到古典名著的特點,領略了中國燦爛文化藝術(shù)的魅力,這種引導方式,有效地把課內(nèi)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更重要的是加強了課內(nèi)與課外閱讀的銜接,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二、指導閱讀方法
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掌握閱讀方法至關重要,因此,教師必須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方法得當,經(jīng)過“量”的積累,便能有“質(zhì)”的飛躍,語文學習定能出現(xiàn)“學生愛學,教師巧教”的新局面。以下是筆者教學中常用的方法。
1.精讀法
精讀法,就是對讀物認真精心揣摩,進行透徹理解的讀書方法。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哪些內(nèi)容應精讀?凡是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與發(fā)展特長、個性有關的讀物、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等應精讀。在指導學生精讀的過程中,可采用以下的方式:
(1)摘錄法,閱讀時,要做到“不動筆墨,不看書”。也就是要求一邊讀,一邊思考,在閱讀過程中,遇到名言警句或優(yōu)美文段記在筆記本上,這種閱讀法既加深了對讀物的印象,還利于對讀物的理解、記憶,最終內(nèi)化為自己的東西。
(2)寫提要,也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即把書中或文章中的重要觀點、大概意思情節(jié)等摘抄在筆記本上??梢杂脭?shù)據(jù)和材料摘抄下來,也可以摘抄重要段落。
(3)寫讀后感。是指看書或讀文章之后寫出自己對讀物的看法、見解、體會及受到的啟發(fā)。
(4)點、圈、批、注
讀書時除了把有關的內(nèi)容記錄下來,還可以采用不同的符號,在原文中進行點、圈、批、注,以便今后查閱。
2.粗讀法
知識的構(gòu)成是精深與博覽的結(jié)合,如果僅僅精讀,知識面就不寬;只博覽,知識點無法牢固,兩者必須緊密相連,相輔相成。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還要教會學生粗讀法。粗讀是粗略、快速地讀。如,執(zhí)教《窮人》一課時,先讓學生整體感知,我提出如下問題:1.文中向我們介紹了哪些人?2.課文主要寫一件什么事?3.用波浪線畫出窮人“窮”的句子。要回答以上問題,就可以用粗讀法。
三、精心選擇閱讀內(nèi)容
1.根據(jù)學生學段不同推薦書籍
學生因年齡、認知、價值觀等方面不同,其閱讀興趣也不盡相同,教師要集思廣益。小學高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自我閱讀意識較強,教師可以推薦名篇佳作,文質(zhì)兼美的內(nèi)容。如,《三國演義》《紅樓夢》《少年科學》等書籍。還可以推薦追尋民族文化之根的《三字經(jīng)》《論語》《中庸》等。
2.由課后題向課外延伸推薦書籍
結(jié)合課后題選擇書籍,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做到課外“躍馬平川”,課內(nèi)“精耕細作”。如:在執(zhí)教《青山處處埋忠骨》之前,筆者布置學生預習作業(yè):搜集為國捐軀的英雄兒女的故事,在理解課后題“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睍r,讓學生結(jié)合課前查找的資料,進行交流,并加以理解,效果甚佳。
3.推薦貼近學生生活相關的書籍
葉圣陶說過:“天地閱覽室,萬物皆書卷?!笨梢酝扑]健康衛(wèi)生、安全、技能方面的,同時還可以推薦地理、經(jīng)濟物產(chǎn)、風俗民情等書籍。這些書籍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可以幫學生了解生活,掌握技能,倍受學生喜歡。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
為了有效地促使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可以開展靈活多樣的讀書活動,以形成人人“好讀書,讀好書”的終身學習為目標。
1.開展主題班會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挖掘一些有意義的主題,通過舉辦主題活動,促使學生閱讀,提高其閱讀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圍繞“學雷鋒,見行動”的主題,推薦閱讀《雷鋒的故事》《雷鋒的日記》等書籍;圍繞《我愛祖國》可以推薦《紅巖》,與此同時,還可以組織《古詩文》朗誦活動,通過經(jīng)典古詩文朗誦活動,同學們可以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律美,經(jīng)典詩詞的意境美,初步培養(yǎng)起良好的誦讀習慣和愛好。
2.開展“讀書漂流”活動
“讀書漂流”活動,深受同學們的喜愛。每學期,學校都會開展一次“我愛閱讀,好書推薦”為主題的漂流活動,這一讀書方式,拓展了閱讀空間,豐富了閱讀內(nèi)容,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從中,學生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讀書的快樂,為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制作讀書手抄報
制作“讀書手抄報”,以“快樂讀書”為主題,筆者曾多次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需要,要求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制作手抄報。當一篇篇“杰作”誕生后,同學們互相欣賞,共同進步。這一活動,既鍛煉了學生們動手能力,還培養(yǎng)了審美情趣,拓展了閱讀范圍,可謂一舉多得。
五、采取多種方式激勵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滿足學生內(nèi)心的需求。對閱讀養(yǎng)成了好習慣,每天有計劃,有目的地完成閱讀任務的同學,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每一個學月,對學生的優(yōu)秀的讀書筆記、手抄報等進行展示,并評獎頒發(fā)證書;在學期末,評選出“書香之家”“閱讀之星”,通過多種活動,學生們的閱讀積極性一定可以提高。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既要關注課內(nèi),又要重視課外,做好課內(nèi)外的銜接。課內(nèi)和課外就是語文教學的兩只翅膀,只有雙翅同時展開,才能飛得更高、更遠。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從教學實際出發(fā),不斷摸索,敢于創(chuàng)新,讓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相得益彰,促進學生閱讀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提高。
參考文獻:
[1]姚冬梅. 讓學生在“悅”讀中飛揚 [J].師道·教研,2012(5).
[2]竇桂梅.竇桂梅與主題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