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霞
【摘 要】 目的:觀察心臟康復治療對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心肺功能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本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42例心力衰竭患者,將所有患者分成觀察與對照兩組,每組患者各有21例,對照組行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添加了心臟康復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后同對照組相關指標相比,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運動心肺功能和生活質量各項指標均明顯改善,組間數據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心力衰竭患者添加心臟康復治療,可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使患者的心肺功能及生活質量得到良好改善。
【關鍵詞】 心臟康復治療;心力衰竭;運動心肺功能;效果觀察
心力衰竭是一種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心血管疾病,目前臨床針對該病主要采取藥物治療,通過治療改善患者心衰程度。但臨床治療過程中發(fā)現,單一的藥物治療無法使患者的運動心肺功能得到極大改善[1]。因此,需要加強對患者的心臟康復治療,才能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盡早改善。為此,本研究詳細觀察了心臟康復治療對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心肺功能的臨床效果,具體情況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選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的42例心力衰竭患者,將其分成兩組進行治療,其中包括觀察組21例和對照組21例,觀察組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患者最小年齡為59歲,最大年齡為78歲,平均年齡(68.5±3.5)歲;對照組男性12例、女性9例,患者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9.0±3.6)歲。組間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經計算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治療,患者入院后采取飲食控制,控制水及鈉的攝入,并給予富馬酸比索洛爾片,每次口服5mg,每日1次,根據患者病情控制情況,隨時調整口服劑量;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添加了心臟康復治療,1)根據患者身體狀況及心衰程度制定康復治療計劃,對患者詳細講解康復治療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依從性;2)采取被動康復治療,每日定時協助患者進行體位調整和肢體鍛煉,鍛煉時要控制好具體活動幅度,避免幅度過大增加心臟負擔;同時每日要協助患者進行日常生活鍛煉,在護理人員的協助下使患者能夠自行完成日常洗漱,根據患者身體恢復情況,指導患者進行床下心臟康復治療,為患者選取適當的太極和跑步等有氧運動;在康復治療期間要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導及鼓勵安慰,通過對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日常相關注意事項及自我護理方法,提高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知度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并減輕患者對疾病產生的過度恐慌,使患者能夠擁有良好的心態(tài)積極配合康復治療[2]。
1.3 觀察標準
采用心肺運動試驗(CPX)的評分標準記錄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運動心肺功能,總分值為5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運動心肺功能改善越好。同時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記錄評分,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樂趣、心理狀態(tài)、社交能力、睡眠質量)等生活質量,總分值為2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1.4 臨床效果判定
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徹底消失,運動心肺功能基本恢復正常、且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有效:患者上述各項指標均改善良好;無效:患者以上指標改善較差或加重。(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治療總有效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兩組患者數據均通過SPSS 20.0系統(tǒng)軟件處理數據,運動心肺功能及生活質量評分通過(±s)描述計量數據,治療總有效率數據通過(%)描述,分別采用t和χ2進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評分記錄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組間患者運動心肺功能及生活質量評分數據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上述指標同對照組比較改善顯著,兩組之間的數據對比差異比較明顯,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組間臨床療效對比
經判定結果顯示,觀察與對照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各為95.2%、71.4%,相比之下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提高,兩組組間數據比較具備明顯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P<0.05)。見表2。
3 討論
心力衰竭是一種發(fā)病率高的疾病,該病的發(fā)生會嚴重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若治療不佳,會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臨床目前針對該病主要采取飲食控制,控制水及鈉的攝入,同時給予相應的藥物治療。常規(guī)治療雖然能夠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卻無法盡早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致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無法恢復,因此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3]。所以近年相關研究中,針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強了心臟康復治療,通過康復治療可使患者的心肺功能得到極大改善,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質量[4]。心臟康復治療主要是通過對患者進行早期在床上被動康復治療及床下有氧運動,從而達到減輕患者心臟負荷、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收縮力及改善心肺功能的目的,最終使患者的運動耐受力及生活質量得到良好提高[5]。這與本文作者的觀察結果也比較符合,在本文中同采取常規(guī)治療的對照組相比,添加了心臟康復治療后的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著提高,且患者的運動心肺功能及生活質量均得到顯著改善。
參考文獻
[1] 施祖芬,王昭昭.心臟康復治療對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心肺功能的臨床影響[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2017,15(03):97-98.
[2] 康鐵朵,劉文嫻,康云鵬.心臟康復運動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2017,12(02):171-174.
[3] 范潔.心臟康復治療對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心肺功能的臨床影響[J].雙足與保健,2018,27(04):91,93.
[4] 崔營營.運動康復治療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11):102-104.
[5] 宋韻,閆偉,任騫.心臟康復運動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影響[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7,46(02):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