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君梅
【摘要】把班集體建設根植在學校品格提升工程實施的土壤中,以班級共同體為單位,引入并學習忠義人物,踐行忠義文化,提煉班級文化特色,開展班級特色活動,從而完成班集體從形式到內在精神的建設。
【關鍵詞】品格提升 班集體建設 實踐與思考
忠義文化是我校一直著力打造的特色文化,“忠義立新人”是我校江陰市級立項的品格提升工程項目。作為地處江陰主城區(qū)最南端的小學,我們依托江陰南門“忠義街”“忠義之邦”的地域優(yōu)勢,挖掘“忠義”元素,結合學校實際情況,賦予“忠義”校本化的解讀:忠,即有情意,用“愛”字做文章,即愛集體、愛學校、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義,即有擔當,用“責”字寫人生,即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集體負責、對社會負責,生成以“新忠義”文化建設為重點的特色,傳承與弘揚“新忠義”愛和責任的內涵,凝聚學校文化,使學校有向上的發(fā)展力,學生有向善的生長力,教師有向心的凝聚力。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校的班集體建設是如何實施的呢?
一、擇高處立——班集體建設的落點
1.頂層設計
依據學校實際情況,經過沉淀與思考、討論與碰撞,我們決定把班集體建設根植于學校品格提升工程的土壤中。為此,我們進行班集體建設頂層設計,以學習江陰忠義人物作為班集體建設的切入口,在學校忠義特色文化的建設背景之下,以班級共同體為單位,引入忠義人物,學習忠義人物,踐行忠義,提煉班集體文化特色,開展班集體特色活動,從而完成班集體從形式到內在精神的建設,讓學生在以忠義人物為抓手的班集體建設中,傳承忠義精神,凝聚忠義力量,形成忠義人格。要求每個班集體開展“忠義人物進班集體”十個“一”活動:
(1)引入一個忠義人物,起好班名;(2)讀一讀《江陰忠義人物選錄》第一輯;(3)講好一個忠義人物故事;(4)開展一次尋訪研學活動;(5)設計一個班徽;(6)看一部忠義人物的影片;(7)進行一次班集體忠義人物主題畫展或誦讀活動;(8)出一期忠義人物的小報;(9)學會向他人介紹一個忠義人物;(10)學習一種忠義人物身上體現的美德。在這樣不斷接觸、不斷深化的過程中,那些遙遠的忠義人物變得一個個可親可敬,在學生們的心中凝聚成一個榜樣,一種力量。學生們的追星歷程開始了。尋訪、探究、吸納、創(chuàng)作,忙得不亦樂乎,成長的腳步就這樣邁開了。
2.形成序列
我們班集體建設的落點在品格提升工程,“忠義立新人”的品格提升工程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了活潑生動、豐富多彩的德育方式。躬身實踐,是學生體驗的通道,專注研究,是學生成長的階梯。立身在品格提升工程中,班集體的活動也變得有序列了。
主題鮮明的長線活動:本學期,我們開展“最美是家鄉(xiāng)”長線系列活動,以一個學期為活動單元,用一個主題巧妙架構起整個學校的忠義行動。
(1)鄉(xiāng)情匯聚——家鄉(xiāng)特產匯立新,新學期一開學,來自祖國各地的立新學子攜家鄉(xiāng)特產,分享家鄉(xiāng)特色,展示家鄉(xiāng)文化。
(2)民俗傳承——了解家鄉(xiāng)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風俗與文化,在班會課上進行分享。
(3)筆下勝景——用多種方式展現家鄉(xiāng)的美景,激蕩愛家的情懷。
(4)舌尖風味——了解家鄉(xiāng)的風味小吃,學做一回馬蹄酥,搓一搓團圓,嘗一嘗家鄉(xiāng)的馬蘭、刀魚餛飩、草鞋餅,讓家鄉(xiāng)味道在舌尖上化成忠義的記憶。
(5)城市探源——聘請江陰名賢研究會的人員給教師講江陰的歷史和發(fā)展,師生共同研究江陰的歷史。
(6)人物尋蹤——開展忠義人物尋蹤活動,實地探訪,對忠義人物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
這樣的長線活動讓班集體輔導員在班集體建設中更容易設計,連點成線,連線成面,從而整體促進班集體發(fā)展。
靈活多變的中線活動:中線活動在長線活動的范圍之中,以一個月為活動單元,開展豐富多彩又切合班集體實際的系列活動。比如,在各班創(chuàng)建班集體初期開展的“忠義人物進班集體”十個“一”活動的基礎上,用一個月的時間開展“當小學生遇見忠義人物”的拓展研究活動。各班活動精彩紛呈。
(1)寫畫繪本:把忠義人物的故事做成圖文并茂的繪本。
(2)整理墻報:整理一期忠義人物的極簡史,出好忠義人物墻報。
(3)創(chuàng)作詩歌:根據對忠義人物的了解,創(chuàng)編一首詩歌贊美心中的那顆星。
(4)戲說穿越:探究忠義人物的社交圈,假如忠義人物在現代(開發(fā)公眾號,發(fā)發(fā)朋友圈)。這樣的中線活動,既有意思,又有意義。
豐富多彩的短線活動: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我們將忠義活動融入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中,試圖在忠義與節(jié)日、生活和歷史之間建立聯結,拉近當代人與傳統(tǒng)文化的距離,提升親和度,增強自信度。
忠義,說到底就是愛與責任,開學伊始,我們引領各班組織了“忠義豆娃親老師”的活動:下面是一年級的親老師活動:
(1)我跟老師聊會天:主動去認識至少兩位老師,跟老師聊一會兒,可以了解一下老師的工作,也可以向老師介紹一下自己。
(2)我為老師畫張像:親手為老師畫張肖像畫并寫上一句祝福老師的話,然后送給老師。
(3)我聽老師上班會:結合繪本《星星班的螞蟻老師》和《正確面對老師的批評》上班會,沿著這個話題,說一說今年是我國第幾個教師節(jié),教師節(jié)是怎么來的,也可以講一講古今中外尊師的小故事。
二、就平處坐——班集體建設的主體
在班集體建設中,我們的理念是:
1.蹲下身子——兒童視角
蹲下身子,用兒童的視角來看問題。讓教師們感到學生們內心的需求,從而降低活動的重心,讓他們盡可能多地參與到活動中來。
2.交出擔子——兒童主角
交出擔子,讓兒童成為班集體建設的主角。讓學生自己來策劃,自己來設計,自己去張羅,自己去忙乎,在不亦樂乎焦頭爛額的過程中,學生們就得到成長。在班集體建設中,首先在全班進行討論商量,決定引入的忠義人物。引入了忠義人物之后,各班分組策劃活動的方案,進行各種資料的搜集和分享,各種尋訪的準備,各種活動的留痕,從選擇一分組一策劃一實施一反思一提高,這一系列的流程都是學生在籌謀,教師從旁指導,雖然稚嫩,但是片片都是真誠,活動主角的體驗在學生們的心中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