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軍, 季紅艷
(1.石家莊鐵道大學(xué) 文法學(xué)院,河北 石家莊 050043;2.杭州市武警士官學(xué)校,浙江 杭州 310000)
宋代修文,文人輩出。元豐官制后的秘書省不僅是國家圖籍文獻中心,亦是文人薈萃之地。秘書省文人們編纂、校正、考訂圖書,體現(xiàn)出“盛世修典”的政治宗旨,在這樣的政治背景和文化氛圍中,秘書省文人絕不是簡簡單單的文字校正者,其詩歌創(chuàng)作也深受秘書省環(huán)境的影響。文人編校于秘書省中,猶如置身于書齋之中,琴、棋、書、畫、筆、墨、紙、硯、梅、香、竹、扇等文人書齋中常見之物得以進入到他們的詩歌作品之中,體現(xiàn)出鮮明的書齋氣息。工作之余,閑暇之時,茶、酒等日常生活也進入到秘書省文人們的創(chuàng)作視野之中,他們在唱和之中題畫詠物,使事用典,次韻聯(lián)篇,逞才博藝?!胺蔡迫艘詾椴荒苋朐娀虿灰巳朐娭牧希稳私詫懭朐娭?,且往往喜于瑣事微物逞其才技,如詠墨、詠紙、詠硯、詠茶、詠畫扇、詠飲食之詩?!盵1](P31)可以說,秘書省文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風(fēng)雅別致,具有鮮明的特色。
宋代教育和印刷技術(shù)頗為發(fā)達,舉國上下又推崇讀書,這對書齋及其文化的形成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北宋慶歷年間,畢昇發(fā)明了活版印刷,“慶歷中,有布衣畢升,又為活版。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shè)一鐵版,其上以松脂臘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镕,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shù)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shù)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nèi)有重復(fù)者。不用則以紙貼之,每韻為一貼,木格貯之。有奇字素?zé)o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盵2](P120)活字印刷術(shù)的發(fā)明使宋代印刷術(shù)的技術(shù)突飛猛進,這樣在客觀上就推動了書籍圖書的流通、收藏,“不但皇家秘閣和州縣學(xué)校藏書豐富,就是私人的藏書也動輒上萬卷?!犊S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等以私人藏書為對象的目錄學(xué)專書到宋代才首次出現(xiàn),就是一個標(biāo)志?!盵3](P5)
北宋不僅官家藏書豐富,私人書齋內(nèi)的藏書也日益豐富。《續(xù)資治通鑒長編》有相關(guān)的記載,如 “上(宋真宗)謂敏中曰:‘今學(xué)者易得書籍。’敏中曰:‘國初惟張昭家有三史。太祖克定四方,太宗崇尚儒學(xué),繼以陛下稽古好文,今三史、《三國志》《晉書》皆鏤板,士大夫不勞力而家有舊典,此實千齡之盛也’”[4](P655)。景德二年五月戊辰,邢昺上奏說:“國初不及四千,今十余萬,經(jīng)史正義皆具。臣少時業(yè)儒,觀學(xué)徒能具經(jīng)疏者百無一二,蓋傳寫不給。今板本大備,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時之幸也?!盵4](P513)再如蘇軾在《李氏山房藏書記》中說“余猶及見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時,欲求《史記》《漢書》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書,日夜誦讀,惟恐不及。近歲市人轉(zhuǎn)相摹刻諸子百家之書,日傳萬紙,學(xué)者之于書,多且易致如此”?!岸嗲乙字氯绱恕笔钦f民間藏書之豐富,并且在這篇文章中蘇軾說明了好朋友李公擇藏書的數(shù)量:“余友李公擇,少時讀書于盧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擇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為李氏山房。藏書凡九千余卷?!盵5](P359)而與太宗、真宗年間編輯的大型圖書《太平御覽》1 000卷、《太平廣記》500卷、《文苑英華》1 000卷、《冊府元龜》1 000卷相比較,九千余卷的個人藏書,數(shù)量亦是非常巨大的,這對于豐富、充實文人書齋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因為讀書有著陶冶性情、悅?cè)硕康墓δ?,所以宋人不僅愛好收藏圖書,更喜好讀書,享受讀書的樂趣,這正如蘇軾所說:“悅于人之耳目而適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賢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見,各隨其分,才分不同,而求無不獲者,惟書乎!”[5](P380)宋代教育的普及和科舉的發(fā)達也對宋人的藏書、讀書起了推動作用。宋代廣興教育,《宋史選舉志三》記載:“仁宗時,士之服儒術(shù)者不可勝數(shù)。即位初,賜兗州學(xué)田,已而命藩輔皆得立學(xué)。慶歷四年,詔曰:‘儒者通天、地、人之理,明古今治亂之原,可謂博矣。然學(xué)者不得騁其說,而有司務(wù)先聲病章句以拘牽之,則吾豪雋奇?zhèn)ブ?,何以奮焉?士有純明樸茂之美,而無教學(xué)養(yǎng)成之法,使與不肖并進,則夫懿德敏行,何以見焉?此取士之甚敝,而學(xué)者自以為患。夫遇人以簿者,不可責(zé)其厚也。今朕建學(xué)興善,以尊子大夫之行;更制革敝,以盡學(xué)者之才。有司其務(wù)嚴(yán)訓(xùn)導(dǎo)、精察舉,以稱朕意。學(xué)者其進德修業(yè),無失其時。其令州若縣皆立學(xué),本道使者選部屬官為教授,員不足,取于鄉(xiāng)里宿學(xué)有道業(yè)者?!墒侵菘し钤t興學(xué),而士有所勸矣?!盵6](P3 658)正是宋代幾代帝王廣立學(xué)校,大力發(fā)展教育,增強了人們藏書、讀書的愿望和熱情?!盀楦感终?,以其子弟不文為咎;為母妻者,以其子與夫不學(xué)為辱”[7](P450),勤學(xué)苦讀成為一時之風(fēng)尚。在宋代詩文中經(jīng)常見到文人書齋讀書的描述。如“老去功名意轉(zhuǎn)疏,獨騎瘦馬取長途。孤村到曉猶燈火,知有人家夜讀書?!盵8](P13 216)“諸生誦弦何妨靜,滿席圖書不廢勤。向晚欠身徐出戶,落花簾外自紛紛。”[9](P431)
書齋是文人用于讀書寫字的特定的文化空間。文人們在書齋中讀書、創(chuàng)作,文人們可以借助讀書來觀察、了解廣闊的社會生活,借助筆墨紙硯琴棋書畫來描摹外面的生活和自己的心靈世界,書齋是文人特定的生活空間,也是文人創(chuàng)作所需的藝術(shù)空間。書齋以及書齋本身所包含的圖籍、筆墨紙硯等,由于文人的介入,使得文人的情感、意趣浸潤其中,形成了頗具特色的書齋意象,這影響和制約著文人的思想、情感及其創(chuàng)作。
作為北宋朝廷的圖書之府、著作之庭、校文之處,秘書省對于身處其中的秘書省職官而言,儼然也是一個天然的書齋。在秘書省這樣的工作、生活空間之中,形成了具有獨特內(nèi)涵的審美對象,影響著他們?nèi)粘5墓ぷ?、生活,也影響著他們精神狀態(tài)和情感表達方式。
秘書省職官本就博覽群書,在秘書省就更有機會大量閱讀瀏覽圖籍,也就更能體會到書齋讀書的樂趣。“上帝群玉府,道家蓬萊山。延閣排霄起,圖書擅榮觀?!盵10](P395)“群玉府”、“蓬萊山”代指秘書省,黃庭堅是說在這里可以盡情閱讀圖書。面對滿架的蕓簽圖書,不由得讓人贊嘆安康太平的時代:“掛檐玉榜昭新渥,插架蕓簽識舊香。喜見諸儒在天祿,嘉謨應(yīng)欲贊時康?!盵11](P14 315)即使粗茶淡飯也能回味無窮,“簡編圍繞穿書蠹,窗戶低回作繭蠶。我亦一軒容膝住,敝裘粗飯有余甘?!盵12](P211)“於中茍得趣,自可忘寢餐。”[11](P6 031)
元祐二年時任秘書省正字的張耒寫了《臥病讀韋蘇州詩呈無咎》:“書帙紛幾席,減谷亦清羸。庭花敗風(fēng)雨,晚蝶弄余姿。懷公天津語,夢起江湖思。高秋挾健櫓,一與水神嬉。上去觸檣閾,奮飛有縶維?!盵13](P179)是說張耒臥病在家,在庭花風(fēng)雨、晚蝶弄姿的清秋時節(jié),閉門讀書,雖然身體羸弱,卻能生發(fā)出一種與水神嬉、夢起江湖的神思,意緒悠遠,情調(diào)雅致。同樣的情調(diào)也出現(xiàn)在元祐四年時任著作佐郎黃庭堅的《走答明略適堯民來相約奉謁故篇未及之》中:“更約探囊閱舊文,蛛絲燈花助我喜。賢樂堂前竹影斑,好鳥自語莫令彈。北鄰著作相勞苦,整駕謁子邀同攀。應(yīng)煩下榻煮茶藥,坐待月輪銜屋山?!盵10](P556)詩中寫的是月下書齋讀書的欣喜之情。
書齋既為文人提供了特定的生活空間,也因為書韻傳香而使書齋具有了濃郁的書卷氣息和文化氛圍。宋代文人藏書于書齋,讀書于書齋,寫詩作文于書齋,還可以進行書法、繪畫、品茗等一系列文化活動于書齋,文人以審美的眼光審視著書齋中的一切事物,書齋因文人豐富的才情而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
總體而言,秘書省職官“士非學(xué)術(shù)藝文屹然為一時之望者,莫得而居之”[14](P384),他們大多出身于科舉,飽讀詩書,學(xué)問淵博,長期的書齋生活使他們自然而然地蘊涵著一種高雅的審美趣味,影響著他們的文學(xué)觀念和文學(xué)創(chuàng)作。琴、棋、書、畫、筆、墨、紙、硯、梅、蘭、竹、菊、香、扇等書齋中所常見之物,在他們的作品中頻繁出現(xiàn),經(jīng)過歷史文化的積淀和藝術(shù)精神的引導(dǎo),打上了詩人的情感烙印。它們不僅僅是文人所崇尚的自然之物,而且升華為寄寓著秘書省職官們的詩意生活和高雅情趣的書齋意象,負(fù)載著他們的人格精神,體現(xiàn)著他們的生活范式、藝術(shù)觀念。
“至哉天下樂,穩(wěn)坐讀書林”[11](P16 325),“至哉天下樂,終日在幾案”[15](P139),秘書省文人沉浸于書齋之中,體驗著其中的樂趣,欣賞著由書到書齋中的一切,視線所及,情感所至,自然也就流注于文人筆端,使其詩歌作品體現(xiàn)出濃郁的書卷氣息。
書齋意象在秘書省職官作品中被廣泛應(yīng)用,不僅僅拓展了詩歌的題材,也因寄寓詩人的個性、情感而在摹寫中其審美內(nèi)涵不斷被開拓、被詮釋。如皆在秘書省任職的黃庭堅、晁補之、秦觀、孔武仲四人,他們秘書省任職期間的有關(guān)書齋意象的詩歌作品統(tǒng)計見表1。
表1 黃庭堅、晁補之、秦觀、孔武仲“書齋”詩統(tǒng)計
例如,扇是人們?nèi)粘I钪谐S玫奈锛?,其質(zhì)地有絲、絹、羽毛、竹、蒲葉等,用于引風(fēng)納涼、遮光避塵。但在文人手中,其功能得到開拓,不再局限于引風(fēng)納涼、遮光避塵,還可以作為文人相互之間饋贈之佳物,更可以成為傳情達意的載體,成為中國文學(xué)乃至文化中的獨特意象。秘書省職官的作品中也有眾多描寫扇的佳作。
元祐二年秋,時任秘書省校書郎的孔武仲、秘書省正字的張耒、秘書省著作佐郎的黃庭堅,寫了數(shù)首以扇為題的詩歌,寄托他們的情感,起因是他們都得到了錢穆父的高麗松扇。錢勰,字穆父,元豐六年九月出使高麗,回國時帶回了一批高麗松扇。關(guān)于高麗松扇,徐兢《高麗圖經(jīng)》記載:“松扇,取松之柔條,細(xì)削成綠,搥壓成線,而后織成。上有花紋,不減穿藤之巧。”[16](P1 438)“高麗松扇,如節(jié)板狀,其土人云:‘非松也,乃水柳木之皮?!嗜崮伩蓯邸F浼y酷似松柏,故謂之‘松扇’。所畫多作士女乘車、跨馬、踏青、拾翠之狀,又以金銀屑飾地面。及作星漢、星月、人物,粗有形似,以其來遠,磨擦故也。其所染青綠奇甚,與中國不同,專以空青、海綠為之。近年所作,尤為精巧,亦有以絹素為團扇,特柄長數(shù)尺為異耳。”[17](P137)王云《雞林志》描述高麗松扇為“揭松條柔軟者緝成,文如梭,心亦染紅間之”[16](P1 438)。正是由于高麗松扇的制造考究精致,又來自異域,故成為文人雅士的喜好之物。錢穆父也因此以此饋贈他人??孜渲僮髟姟跺X穆仲有高麗松扇,館中多得者,以詩求之》來求取高麗松扇,張耒得高麗松扇作《謝錢穆父惠高麗扇》以謝之,黃庭堅以《次韻錢穆父贈松扇》《次韻錢穆父贈松扇》兩首詩、蘇軾以《和張耒高麗松扇》來和張耒之作。
在孔武仲等人的作品中,扇不僅僅是納涼的工具,也成為傳情達意的工具。裁減前人詩句,使事用典,在扇的描寫中包含著朋友間的嬉鬧調(diào)笑、文人命運的悲嘆??孜渲俚膬墒自娪芍苯用鑼懮鹊膩須v轉(zhuǎn)向?qū)ζ渎殬I(yè)清簡的稱頌,扇在孔武仲眼中成為文人身份的象征。前一首《錢穆仲有高麗松扇,館中多得者,以詩求之》詳細(xì)寫了錢穆父得到高麗松扇的過程。赴高麗必走海路,“錢公涉險如通渠,破帆一抹三千里”是指錢穆父出使高麗乘船跨海的艱險過程,但歸來之后無限欣喜,因為他得到了“大荒茫茫最宜松,直從曠野連深宮”的松扇,在酷熱之中輕搖松扇,清風(fēng)徐來,給人一種高雅脫俗之感。“人情重遠由來事,不貴黃金貴楛矢”二句則指出了當(dāng)時京城之內(nèi)人們以此為貴,爭相向錢穆父索扇的情景,也點出了自己向其求扇的目的。后一首《內(nèi)閣錢公寵惠高麗扇,以梅州大紙報之,仍賦詩》則是回謝之作。對于錢穆父惠贈高麗扇的情誼,孔武仲不僅以梅州大紙回報,更是稱贊了錢穆父“玉堂不復(fù)知吏事,紫橐華簪奉天子”的高貴身份,既然不被瑣碎吏事所困擾,就不再像那些冷官一樣苦心,也才能夠吟哦使山鬼悲愁的風(fēng)月之句。孔武仲由對扇的描述擴展到身份和職業(yè),符合秘書省文人的創(chuàng)作思路和特點。
與孔武仲之作不同,黃庭堅的《次韻錢穆父贈松扇》、張耒的《謝錢穆父惠高麗扇》二詩則由松扇之清風(fēng)引申為人格的高貴脫俗。二人詩中提到了“三韓使者”、“三韓持節(jié)”。所謂“三韓”,《通典》記載為“馬韓,後漢時通焉。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辰。……三韓蓋為百濟、新羅所吞并”[18](P4 987),是指錢穆父出使高麗的經(jīng)歷。同時黃庭堅詩中“幘溝婁”亦指高麗,《魏志·東夷傳》記載:“高句麗,漢時賜鼓吹伎人,常從玄菟郡受朝服衣服衣幘其中,歲時來取之。今胡猶名此城為‘幘溝婁’?!疁蠆洹?,句麗名城也?!盵19](P186)值得注意的是,黃庭堅、張耒二人,雖然在詩中提到了高麗松扇“丈人玉立氣高寒”,“六月長安汗如洗,豈意落我懷袖里”的納涼之功效,但二人卻重在描寫由松扇之清風(fēng)所得出的感慨:“千年淳風(fēng)古箕子”“使我蟬蛻塵埃間”,他們希望能夠像古人那樣有著蟬蛻于塵埃之間的高雅情趣??梢姡邳S庭堅、張耒二人詩中,高麗松扇成為了人格的象征。
不僅如此,黃庭堅在《戲和文潛謝穆父松扇》中借松扇拿張耒肥胖的形體開玩笑?!皬埡钆对娝身嵑笔墙栌昧隧n愈詩句的語境,韓愈在《藍田丞廳壁記》中說“對樹兩宋,日哦其間”[20](P2 496),張耒因手拿松扇所以加以引用?!皬埡钆对娝身嵑?,六月火云蒸肉山”,是說張耒詩篇清寒有如松風(fēng)之韻,然而由于體態(tài)肥胖在炎熱之際有如肉山之蒸。張耒松扇納涼,黃庭堅借助典故,取笑了張耒肥胖的形體,不僅體現(xiàn)出張、黃二人的親密關(guān)系,也體現(xiàn)出更多的文人趣味。
筆是書齋中的常見之物,文房四寶之一,文人用之、好之、藏之,須臾不離。文房,即書房、書齋?!掇o海》“文房四寶”條注釋為“舊時對紙、墨、筆、硯四種文具的統(tǒng)稱。文房謂書房,北宋蘇易簡著《文房四譜》,一名《文房四寶譜》,敘述這四種文具的品類和故實等”。筆,尤其是毛筆,歷史悠久,品種繁多,不僅僅是書寫工具,借助于筆,文人胸中之丘壑、眼前之萬里江山,皆可揮灑而出,酣暢淋漓。因此,在秘書省職官的文學(xué)作品中,對筆的描寫多具有文人的特色、文化的內(nèi)涵。
上文所述,錢穆父出使高麗帶回了高麗松扇,也帶回了一種毛筆:猩猩毛筆。元祐元年,時任秘書省校書郎的黃庭堅同樣也得到了此筆,賦詩兩首《和答錢穆父詠猩猩毛筆》《戲詠猩猩毛筆二首》加以記之,時任秘書省正字的孔武仲同作詩篇《猩猩毛筆與黃魯直同賦》。
關(guān)于猩猩毛筆,《雞林志》記載:“高麗筆,蘆管黃毫,健而易乏,舊云猩猩毛。或言是物四足,長為,善原木,蓋狖毛或鼠須之類耳。”[19](P88)黃庭堅本人也對作詩的背景進行了介紹:“錢穆父奉使高麗,得猩猩毛筆,甚珍之?;萦?,要作詩。蘇子瞻愛其柔健可人意,每過予書案,下筆不能休。此時二公俱直紫薇閣,故予作二詩,前篇奉穆父,后篇奉子瞻?!盵19](P89)猩猩筆出自高麗,因其柔軟的特質(zhì)而為文人喜愛??孜渲俚摹缎尚擅P與黃魯直同賦》介紹了其制作過程。猩猩其身成為眾饌佐酒之物,其毛做筆,歸于文房,相比于鼠須、兔毫,更顯其珍貴?!拔镆援悶橘F”既點出了猩猩筆珍貴的緣由,也暗示了黃庭堅能得此物的不同尋常?!翱楀老蠊埽拍槲?zāi)摇倍溆葹橹档猛嫖?,既寫猩猩筆之本身情態(tài),它的華麗多彩多依賴于象管,而寂寞時又只有螢?zāi)覟榘?,同時也是對文人及其詩文命運的寫照。文人的名望依賴于筆下的華彩文章,失意時也只有那猩猩筆成為文人寂寞時的伴友??孜渲倨湓娊柚尚晒P感嘆文人的命運。
同樣,黃庭堅的《和答錢穆父詠猩猩毛筆》也是借毛筆功能慨嘆人生和功業(yè)。具有悠久歷史的毛筆本身也包蘊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黃庭堅此詩首先被人稱道的是典故的運用。使事用典,切忌生搬硬套,須化用無痕。黃庭堅善于運用典故,對于此詩,《彥周詩話》記載:“凡作詩若正爾填實,謂之‘點鬼簿’,亦謂之‘堆垛死尸’。能如《猩猩毛筆詩》曰:‘平生幾兩屐?身後五車書。’又如‘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方兄有絕交書?!蠲髅?,不可加矣,當(dāng)以此語反三隅也。”[21](P379)詩中對典故的運用頗為精妙,“初學(xué)詩者,須用古人好語,或兩字,或三字。如山谷猩猩毛筆‘平生幾兩屐?身后五車書?!缴郑稣撜Z;‘身后’二字,晉張翰云:‘使我有身后名’;‘幾兩屐’,阮孚語;‘五車書’,莊子言惠施;此四句乃四處合來。”[22](P181)其次,本詩受人稱道是舊典之中生出新意。詠毛筆又不止于毛筆,著眼于毛筆本身又引申其文化內(nèi)涵,借典故抒發(fā)情感?!捌缴?、“身后”、“幾兩屐”、“五車書”四個典故本身與毛筆并無關(guān)系,黃庭堅卻能夠?qū)⒚恳粋€典故的內(nèi)涵與毛筆相契合。如“幾兩屐”,猩猩著屐,化用了阮孚之事,用其毛作筆,可抄萬卷圖書,引出了下文“五車書”,這都是寫歷史人物,借人事以寫毛筆。如“身后五車書”一句,語出《晉書·張翰傳》中“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時一杯酒”和《莊子》中“惠施多方,其書五車”,黃庭堅合二為一,喻指用毛筆寫書,流傳千古身后之名。更重要的是,詩中“石渠”既是寫毛筆書寫文章的地點,也點出了自己的身份以及功業(yè)目標(biāo)?!笆闭Z出班固《西都賦》,本指漢代圖書之府,在這指秘書省。黃庭堅時任秘書省校書郎,身在秘書省,再聯(lián)系“勛勞”、“濟世”二語,雖著眼于毛筆,但也暗含著黃庭堅此時的愿望和人生目標(biāo)??梢哉f黃庭堅之詩借用歷史人物及其詩句,將典故的歷史意蘊與毛筆的文化內(nèi)涵緊密結(jié)合起來,由物到人,再由人到物,想象巧妙,議論自然,從而形成新的意蘊,產(chǎn)生新的意境。
元祐二年正月,黃庭堅除授著作佐郎,作《戲呈孔毅父》:“管城子無肉食相,孔方兄有絕交書。文章功用不經(jīng)世,何異絲窠綴露珠。校書著作頻詔除,猶能上車問何如。忽憶僧床同野飯,夢隨秋雁到東湖?!盵19](P143)此詩也多用典故,但相較于前詩,此詩對個人的描寫則更為直接。詩歌首聯(lián)就點出了自己的現(xiàn)狀:“管城子無肉食相,孔方兄有絕交書?!薄肮艹亲印贝该P,語出韓愈《毛穎傳》:“秦始皇使蒙恬賜之湯沐,而封諸管城,號管城子。”[20](P2 542)“食肉相”語出《班超傳》,喻指功名富貴。古代銅錢圓形方孔,所以以“孔方兄”代指金錢。黃庭堅元豐八年除授校書郎,元祐二年正月為著作佐郎,官職遷轉(zhuǎn)升遷。首聯(lián)二句表面是說像自己一樣的秘書省文人沒有封侯拜相的福相,而孔方兄又與自己絕交,實際上是以幽默的語句寫出了自己任校書郎時生活的窮困艱辛和對前途的憂慮。“忽憶僧床同野飯,夢隨秋雁到東湖”二句則是黃庭堅生發(fā)出的感慨,他想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東湖,想到了曾與僧人一起吃粗茶淡飯,自己也夢回家鄉(xiāng)。詩題雖曰“戲”,實則自嘲,毛筆成為詩人的牢騷和不平、感嘆與解脫、不為名利所困的復(fù)雜情感的寄托和載體,語意精妙。任職秘書省期間,黃庭堅還有《謝宋宣城筆》《客有和予前篇為猩猩解嘲者復(fù)戲作詠》,孔武仲還有《賦得九華松管筆》等。
淳熙九年九月三日,陸游在《書巢記》中說:“吾室之內(nèi),或棲于櫝,或陳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疾病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賓客不至,妻子不覿,而風(fēng)雨雷雹之變有不知也;間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或至不得行?!盵23](P1 086)陸游這幾句話寫出了書齋是文人須臾不離的生活空間,但書齋的意義遠不止于此。
從上文所舉的黃庭堅、孔武仲、張耒等人的詩歌可以看出,書齋是文人著書立說、潑墨揮毫、寫詩作畫、品茗對弈等文化活動的空間。在宋代這個墨香濃郁、書海飄香的時代,秘書省職官們身處秘書省這樣的“書齋”之中,既可以憑一杯清茶、一支毛筆、一卷圖籍遨游于書海,展現(xiàn)他們的知識和才情;也可以與古人的精神交流中觀照自己生活的喜怒哀樂、窮愁困苦以及仕途的榮辱得失。正因如此,他們所接觸、所使用、所常見的筆、墨、紙、硯、琴、棋、書、畫、香、扇等物品,在他們筆下成為充滿人文氣息的書齋意象,寄寓著他們的精神情感,富含著他們的審美趣味。書齋對于秘書省文人而言,是他們寄情人生的藝術(shù)空間,是他們的精神憩園和心靈棲息之地,就像宋人周晉在《清平樂》中寫得那樣:“圖書一室,香暖垂簾密?;M翠壺熏研席,睡覺滿窗晴日。手寒不了殘棋,篝香細(xì)勘唐碑。無酒無詩情緒,欲梅欲雪天時?!盵24](P2 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