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次寫卷首已經過去了超過兩個月,這兩個月世界的變化之大,我想所有人都跟我一樣有些措手不及。農歷年前我回到了臺北老家,緊接著就是一連串的疫情爆發(fā),跟家人小孩與年邁母親共享團圓飯時,我感到無比感恩與珍惜,這世界變化太快,快到我們沒有把握一覺醒來會變成什么局面。于是,我暫時出不了臺灣,進不了廣州,進了廣州也沒把握能否再回到我溫暖的家,于是在家寫稿做方案,約車、拍車成為我近期的日常。
手動擋專題對《汽車雜志》來說有點老調重彈,本期MT專題我們定位為Mans Talk,Man's Turismo男人的浪漫,這是個很感性的話題,尤其在經歷兩個月的疫情動蕩之后,我們在談論很多簡單美好事物的時候都會添加更多情感,年輕的你可能需要多點揣摩,但經歷雨雪風霜的中年大叔應該跟我一樣深有感觸,我們迷戀手排車并不是因為我們不愛科技的美好,更加不是因為我們想對抗時代大趨勢的變遷,而是因為科技幫我們做了太多事情,物質欲望太大,模糊了我們真正內心的需求,而早期簡單純粹的手排車,更大意義是我們心靈上的救贖,它們在某個年代或多或少都投射了我們的青春,率真而直接,簡單而美好。
內容當中E30/E36/E46三代M3同堂,老讀者應該都不陌生了,在那個AMG即將全面自排化的年代,M3的手動擋代表了德國頂級運動品牌對性能車的主張,它們經歷了20年的演化,迷戀M3的車主包括我,對某些簡單機械:與線條的執(zhí)著有志一同,它們并沒有太多怪脾氣,簡單中充滿德國汽車工業(yè)的精準,也更加在意人與車之間的溝通。
如果說德國有寶馬,那么日本的本田同樣彌漫我們青春的熱血回憶,S2000堪稱本田宗一郎對“駕馭純粹”最完美的詮釋,精巧的尺寸,適中的重量,極其靈敏的配重與高轉6MT的設定,毫無疑問地構筑對駕駛技術考驗的高墻。相較于S2000,另一位好友的四圓燈版Celica,以及六代LancerEVO則是WRC越野精神的具體實踐,2.0T密齒手排加上AWD底盤,呈現的是另一種陽剛之氣,與NA高轉的手排車有著不同的味道。
當天,車界聞人“統(tǒng)哥”李一統(tǒng)開著全臺灣唯一的SciroccoR6MT,收藏家朋友收藏的手排名駒數量驚人,今天的CaymanGTS6MT全臺灣只有兩輛,這算是近代文明手排性能車的代表,完善的電子輔助加上降擋自動補油功能,讓沒有信心做好跟趾動作的熱血車主同樣能享受手起刀落的換擋快感!
疫情當下,我們一群熱愛手排的老男人聚會格外引人感慨,過去我們小心呵護愛車,不輕易將愛車開出日曬雨淋,但非常時期更加讓我們珍惜每一個溫暖時光,我們更加珍惜與家人的相處,有家的地方就是豪宅,媽媽煮的就是米其林美食,有情感有溝通的車就是好車,有知心好友相伴的下午茶,就是最浪漫的時光。
陳政義
2020.3.17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