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茂龍
摘? 要:跑跨能力是人的身體基本活動能力之一,通過該項練習可以提高速度、靈敏性等身體素質(zhì),增強自身在跑動中通過障礙的能力。本文在跑跨活動的設計上,利用了發(fā)散思維、條件作業(yè)法、探究競賽法等方法巧設賽道,從器材選擇、玩法入手,豐富活動形式,增強練習趣味,強化技能提升。
關鍵詞:跑跨能力;賽道;小學生
筆者在日常教學中發(fā)現(xiàn),發(fā)展學生跑跨能力的活動設計往往是形式比較單一、器材選擇固定,與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不符。本文在跑跨活動的設計上,利用了發(fā)散思維、條件作業(yè)法、探究競賽法等方法巧設賽道,從器材選擇、玩法入手,豐富活動形式,增強練習趣味,強化技能提升。
一、自主學練,節(jié)奏為先
在運動技術學習之初,為學生建立自信是成功的開始。筆者在節(jié)奏感的練習中設置了不同難度、不同花樣的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逐漸建立心理優(yōu)勢,為后續(xù)的技術學習做好鋪墊。
1.小小障礙,快快跑跨
目的:體驗快速跨越障礙的感受。讓學生在快速奔跑的過程中,體驗跨越障礙的身體感知,為后面跨越高欄做好鋪墊。
場地設置:欄間距6米,將軟式跨欄平放于直道內(nèi)(高度30厘米,每組4個欄架)。
要求:器材不限,盡可能采用軟質(zhì)器材;在跑動的過程中,提示學生不要減速。
2.花式障礙,按序跑跨
目的:通過不同樣式的障礙,增強快速跑跨的身體感受。
場地設置:欄架初始高度設置在30厘米,可根據(jù)練習情況適度調(diào)高至45厘米;欄間距6米,跑道可直線與彎道組合,每組4~6個欄架。
要求:由于場地設置為不規(guī)則,在跑跨時注意身邊環(huán)境,提前預判。
二、組合器材,趣玩搶先
在跨欄跑的技術學習中,學生會因為心理膽怯或技術不到位等原因,不敢充分地做出擺動腿提膝向前擺動的動作,因此,可以利用器材的限制誘導其做出相應的技術動作。利用小學生愛比拼的性格特點,在給予其設置障礙的基本原則的情況下,鼓勵學生合作,開發(fā)新的難度,自主挑戰(zhàn)。
1.墊子攔路,我敢跨
目的:體驗擺動提膝前伸的動作。
場地設置:欄間距6米,每組欄架前擺放相同形狀的四折墊(高度約45厘米,每組4個欄架)。
要求:教師利用四折墊的不同擺放方法,逐步加強欄架前的墊子長度,設置不同的挑戰(zhàn)難度,讓學生體驗起跨腿提膝向前擺動的動作。
2.你設障礙,我來跨
目的:誘導學生科學設置不同難度的障礙,比巧、賽趣。
場地設置:欄間距6米,跑道可以直線與彎道組合,障礙物高度30~45厘米,每組欄架允許不同高度,每組4~6個欄架。
要求:難度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學生自身能力,勿好高騖遠。
三、設難挑戰(zhàn),勇者爭先
1. 強弱對抗
目的:采用強弱對抗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和拼搏精神。
場地設置:賽道長40米,欄間距6米,每組4個欄架。起點與折返點各放置一個標志桿。
要求:使用接力跑的方式,設置不同欄高的兩個組別,能力強的學生跑高欄(60厘米),能力稍弱的學生跑低欄(45厘米)。
2. 擂臺挑戰(zhàn)
目的:設置不同組別之間相互挑戰(zhàn)的機制,激發(fā)學生勇于挑戰(zhàn)的信念,在挑戰(zhàn)中成長。
場地設置:欄間距6米,跑道可以直線與彎道組合,障礙物高度30~45厘米,每組欄架允許不同高度,每組4~6個欄架。
要求:設置守擂隊(能力較強組),通過打擂的方式,挑戰(zhàn)強者。若擊敗守擂隊,將晉級為擂主,有權調(diào)整賽道中的障礙設置。
四、教學建議
1.教師在設計活動時,不要局限于固有思維,可發(fā)散思考??鐧谂艿馁惖啦粌H僅是直線的,也可以是環(huán)形、“之”字形等;跨欄跑不僅僅是可以一個人跑,也可以是接力、兩人合作等;欄架不僅僅是傳統(tǒng)欄架,也可以是衣服、短繩、或者組合器材等。
2.在設計動作技術學練環(huán)節(jié),適當?shù)夭捎脳l件作業(yè)法可以起到較好的效果。文中利用器材組合巧妙地設計了多種“條件”,幫助學生改進擺動腿積極前伸的學習難點。同時,適度引入競賽法,激發(fā)學生合作探究能力,自設難度,勇于挑戰(zhàn),爭做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