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強
摘? 要:轉(zhuǎn)化學校體育教學中體育弱勢學生,提升他們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和能力,這不僅是當前學校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重要的研究課題,也是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健康中國”“陽光體育”等一系列教育指導思想的具體要求,體現(xiàn)新時期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訪談法、行動研究法和邏輯分析法,以杭州江灣教育集團為例,探究目前我國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體育弱勢群體現(xiàn)狀,并提出在體育教學中深入轉(zhuǎn)化體育弱勢學生的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體育;弱勢群體;教學
一、前言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對于學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和學生的健康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目前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存在部分生理或心理異常的弱勢學生,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較低,在體育教學中存在很大的障礙,體育課程成績不及格或者勉強合格。由于這部分學生存在人數(shù)不多,往往是學校和體育教師最容易忽略的群體,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就提出:學校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使每一個學生都受益。所以,在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下,積極調(diào)動小學體育弱勢群體參與體育活動,在體育教學中改變教學策略和方式方法,完成教育任務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也是適應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二、小學體育弱勢群體的表現(xiàn)及成因
(一)體型特異型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家長都十分寵愛孩子,尤其目前小學階段的學生均為“05后”和“10后”,他們都是家中的小皇帝,養(yǎng)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習慣。貪食和偏食的問題日益嚴重,導致小學生肥胖率逐年上升,“小胖墩”“肥嘟嘟”的學生越來越多。他們在平時的文化課學習中十分可愛,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是到體育課上就顯示出了差異,跑不快、跳不遠、蹦不高,心肺耐力較差,一些動作技巧要領更加難以熟練掌握,所以很難達到體育課考核的標準。
(二)體弱多病型
在小學里除了“小胖墩”之外,身體素質(zhì)較差、活動能力弱、經(jīng)常患病等體弱多病型學生也存在不少。他們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在體育課中經(jīng)常請假,導致學習效果不佳、學習效率偏低。長期下去導致他們的運動能力較低,身體的力量、速度、靈敏和協(xié)調(diào)等素質(zhì)方面處在下風,在做一些強度較大的練習時達不到學習的要求和練習效果,體育課成績不高。
(三)先天性疾病型
這類主要是先天性的肢體殘疾或者患大腦神經(jīng)、心肺疾病的學生,因為情況相對特殊,他們不能參加體育課學習和鍛煉,大部分隨班就讀隨著普通的體育課一塊上。雖然新課程改革倡導教師要分層教學、因材施教,但是面對這部分群體時教師難免捉襟見肘,照顧不仔細,也并沒有很好的教學策略和方法。
(四)綜合型
每個人都有個性心理特征,但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少部分學生在體育活動中表現(xiàn)得不積極、不主動,行為舉止比較懶散松懈。比如:膽子較小,在籃球、足球、體操等存在一定危險系數(shù)的活動中表現(xiàn)出畏難情緒;心理素質(zhì)較差,害怕做錯了被同學們笑話沒有面子,自暴自棄不喜歡體育課。長期下去,逐漸對體育課失去興趣和信心,在體育考核中也很難達到要求,沒有形成熱愛體育鍛煉的意識。
三、小學體育弱勢群體的心理特征
(一)自卑憂郁心理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由于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成長環(huán)境的不同,比如單親、留守兒童等情況的學生從小就比較自卑,學習成績較差,不喜歡人多的地方,做什么事情都對自己沒有自信心。體育課本來是學生們最喜歡的課程,但是這些學生在課堂練習時放不開手腳,不能很好地融入到集體練習中去。有些學生在體育課上經(jīng)歷了一些失敗,覺得自己怎么練習也趕不上別人,思想包袱較重,自卑憂郁懦弱。還有些屬于黏液質(zhì)或抑郁質(zhì)人格,對于器械、長跑等體育項目存在畏難心理,在體育課上不想練習,態(tài)度消極,使體育課的成績越來越差,身體素質(zhì)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自暴自棄,無所謂的個性心理
這種心理主要存在于小學高段的學生,三年級以后小朋友的個性逐漸增強,部分學生家長對于體育課重視程度不夠,盲目片面地認為學好文化課就好了。這使得學生們自然而然也這樣認為,覺得體育課不重要,經(jīng)常性的跑和跳很浪費體力,自己的身體承受不了;體質(zhì)健康測試達標與否也并不重要,只有學好文化課,才能得到父母的獎勵。這樣自暴自棄無所謂的態(tài)度和想法使學生不能認真上好體育課,在練習時動作不到位,練習效果也不明顯。由此逐漸喪失了對體育課的興趣,不思進取、甘愿落后,體質(zhì)健康水平較差,體育素養(yǎng)也沒有養(yǎng)成。
(三)自尊心較強但意志力不足
部分學生自尊心很強,他們不喜歡在公眾場合發(fā)言交流和展示自己,害怕在大庭廣眾之下出丑,被同學們嘲笑傷了自尊心。由于自尊心強還會產(chǎn)生嫉妒心理,體育課上不喜歡與他人交流合作,害怕競爭比賽輸給別人,所以不參與課堂上的體育競賽。還有些學生意志力不足,比較薄弱,控制不了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能專注地完成體育課堂教學的要求,易怒易悲易喜,接受不了失敗的打擊,心理承受能力太弱,輕者課上逃避部分運動技能的學習,重者借口身體不舒服等原因逃避上課。
四、發(fā)展小學體育弱勢群體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策略
(一)提高認識,循序漸進,穩(wěn)步提高
目前我國對于小學體育弱勢群體的研究不足,但是小學作為學校體育的啟蒙階段,學生體質(zhì)健康發(fā)展的基礎階段,更要關注到體育弱勢的學生。教育部門應當制定和完善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主動加強并落實教育公平的理念,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體育鍛煉發(fā)展的機會。學校應當積極探索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fā),關注到每一個體育弱勢的學生,根據(jù)不同的體育需要制訂課程計劃,在教學中落實到位。家長也應提高對體育課程的認識,從自身做起教育學生愛運動愛鍛煉,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體育弱勢群體存在一定的練習障礙,所以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貫徹循序漸進、穩(wěn)步提高的理念。首先,教師要貫徹《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制訂學段、學年、學期和課時計劃時應當從簡到難、逐步提高。例如在足球單元中共5個課時就能完成目標,但是對于弱勢學生來說完成難度較大,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調(diào)整目標,剔除部分在他們身體條件接受之外的練習,在踢、運、傳球等技術教學時,有目的地去實現(xiàn)目標,穩(wěn)步提高學生水平。其次,教師要關注教學過程,根據(jù)實際情況的變化主動進行調(diào)控,教師在設定計劃和目標時要考慮和預判到弱勢學生的接受能力,但是在實際課堂中并不能做到完全與預期吻合,這就需要教師及時進行調(diào)控。比如在球類練習時,教師發(fā)現(xiàn)弱勢學生比預想的好的時候,就要及時進行鼓勵,增加練習難度或加快教學進度。
(二)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個別指導
體育教師要貫徹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和個別指導的原則,對于班級學生做到心中有數(shù)。每學期開始時就要向班主任咨詢或自己觀察發(fā)現(xiàn)弱勢學生,把學生進行一個大致的分層,特別關注存在運動障礙的學生,在深入了解之后根據(jù)每節(jié)課的內(nèi)容再進行細致的分層。例如在練習短跑時,身材瘦弱矮小四肢無力或者身材肥胖者會存在較大的阻力,因此教師就應該為這類弱勢群體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方案和手段。如果班級里弱勢群體學生數(shù)量很少,就可以進行個別指導,單獨教學,給予學生關心,讓他們更加喜歡上體育課,如果數(shù)量較多,就要進行簡單分類,因材施教。此外即使是相同的動作技術、相同的練習手段和方法,對于該類弱勢群體也要符合他們自身的體質(zhì)素質(zhì),一切都要立足于可實現(xiàn)的目標或要求。因此在體育課上要緊緊圍繞學生的個體差異來進行,在確定教學和訓練目標的時候,要多花精力設計與采納多種教學方式方法,制訂出科學詳細合理的教學計劃來,目的就是為了每一個體育弱勢學生的發(fā)展。
(三)重視基礎,提升興趣,強化練習
我們都知道任何一項體育運動項目都是由很多基礎層面的動作技術來組成的,比如說簡單的跳繩,看似學生都會手腳一起跳動,但是要手腳協(xié)調(diào)配合,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盡可能多地完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如球類中單個運、踢球非常簡單,但是一變成比賽時就會大幅度地提升難度。對于體育弱勢群體而言,想要完成高難度的技術動作非常困難,但是作為我們的體育教學目的來講,使每一個學生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水平,提升自己的能力,鍛煉出健康的體質(zhì)是我們所期望的。體育教師在平時的教學與訓練中要尤其重視對基礎技能的傳授和強化,如:跑步中上下肢和軀干的配合,呼吸節(jié)奏的掌握程度,這些是較為容易掌握的,是基礎的動作技術組合,體育弱勢群體就可以加強對這部分的練習,進一步打牢基礎技能。長期的基礎技能學習與訓練可以實現(xiàn)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轉(zhuǎn)變,不僅增加對運動技能的熟練掌握程度,還可以較大幅度地提升學生們的體質(zhì)健康,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另外要提升體育課堂的趣味、學生學習的趣味,營造出歡快愉悅的課堂氣氛。在“課課練”“月月賽”“趣味運動會”“田徑運動會”“親子運動會”等多個方面進行調(diào)整,以往在這些活動中都是體育尖子生擔任主角,普通學生作為配角,體育弱勢群體更是沒有參加的機會。他們沒能體驗到運動競賽的樂趣,給班級爭光的榮譽感。為了給予體育弱勢群體更多的機會,我們可以把運動項目進行調(diào)整,增加趣味類、團體性的運動項目(比如投飛鏢、丟沙包等),在競賽規(guī)程上對于弱勢群體贏得的分數(shù)給予雙倍的計算,增加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增強自信心。
(四)關注心理,實時調(diào)控,增強信心
不管是身體存在先天性疾病的還是后天形成的學生,都存在一些對體育活動的心理障礙。前者由于自身生理缺陷極容易產(chǎn)生一種自卑的心理,給自己下了難以參加體育活動的定義,后者“小胖墩”“體弱多病”等學生也會因為其他同學的嘲笑而束縛了自己的行動,恐懼參與體育活動,尤其是團體性的項目。因此,作為體育教師應當從學生的心理層面入手,主動干預疏導存在恐懼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提高他們參與的信心,給予他們平等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首先要包容、鼓勵、體諒和理解體育弱勢學生,給予他們更多耐心的關心指導,尤其在他們經(jīng)歷了運動失敗的體驗之后,更應該多一些關心,讓他們不會因為失敗而害怕教師的批評進行自我否定、自我懷疑。再就是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勢和閃光點,抓住他們一點一滴的進步進行表揚和肯定,讓這些學生漸漸找回參與體育活動的樂趣,找回童年的味道,找回參與團體活動的勇氣。最后,營造良好的互幫互助班級氛圍,教師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帶動其他學生對體育弱勢群體進行鼓勵幫助。
五、小結
新時代體育核心素養(yǎng)要求我們關注每一個學生,尤其在體育教學中的弱勢群體,他們由于多種原因?qū)е虏幌矚g體育課或參加體育活動,不能充分體驗到童年味道和體育活動的樂趣。作為新時代的體育教師,我們應當重視對這部分學生的關心照顧,從多種角度、多個方面,采取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轉(zhuǎn)變課堂教學思維和方式。從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出發(fā)主動進行干預,以最大限度地幫助這些學生完成體育教學的任務,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但是并不僅僅如此,最重要的是通過體育育人,教會他們直面挫折,樹立自信心和堅強的意志品質(zhì),并養(yǎng)成終身體育的意識,使他們終身受益。只有這樣,我們的學校教育才能更加成功,體育育人的理念才能得到落實,健康中國的目標也會越來越近,我們的下一代才會越來越健康。
參考文獻:
[1]羅榮汶,唐永豐.小學體育弱勢生的成因分析和轉(zhuǎn)化策略[J].中國學校體育,2018(12):87.
[2]羅榮汶.小學體育弱勢生的成因分析及轉(zhuǎn)化策略[J].當代體育科學,2018,8(30):246-247.
[3]余建泓.揚州市區(qū)小學體育弱勢學生現(xiàn)狀、原因及建議探究[D].揚州大學,2015.
[4]劉紅梅.天津市河西區(qū)兩所小學體育弱勢群體學生體育鍛煉態(tài)度與體育行為的調(diào)研報告[D].天津師范大學,2013.
[5]范繼承.我國學校體育對待特殊學生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9.
[6]郝志曉.差異教學方法對促進小學體育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重要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9(35):37+152.
[7]尹志華.論核心素養(yǎng)下體育精神與體育品德的關系[J].體育教學,2019,39(10):46-49.
[8]吳向?qū)?體育核心素養(yǎng)主要構成要素間相互關系的辯證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19,38(0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