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津鋒
1978年1月,《人民文學》雜志新年第一期發(fā)表了徐遲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該文講述了數(shù)學家陳景潤不平凡的人生經(jīng)歷,“哥德巴赫猜想”的內容和發(fā)展的歷史,以及陳景潤是如何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在艱苦環(huán)境下通過頑強努力取得了 (1+2)的證明過程。
《哥德巴赫猜想》一經(jīng)發(fā)表,《光明日報》《人民日報》相繼轉載。1978年2月16日《光明日報》全文轉載《哥德巴赫猜想》。當日的《光明日報》只有4個版面,為全文轉載,《光明日報》拿出了兩個半的版面從頭版開始刊登。在編者按中,《光明日報》是這樣寫的:
“我們高興地向大家推薦《哥德巴赫猜想》一文。老作家徐遲同志深入科研單位寫出的這篇激動人心的報告文學,熱情謳歌了數(shù)學家陳景潤在攀登科學高峰中的頑強意志和苦戰(zhàn)精神,展示了陳景潤對解決哥德巴赫猜想這一著名世界難題的卓越貢獻。廣大科學工作者和知識分子會從這里受到鼓舞,受到教育,受到鞭策,而普通讀者則一定會為我們國家有這樣優(yōu)秀的科學家和這樣出色的科研成果而感到驕傲和自豪?!?/p>
2月17日《人民日報》再次全文轉載《哥德巴赫猜想》,該文由此在全國引起轟動。
《哥德巴赫猜想》發(fā)表后不久,1978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了“全國科學大會”。在這次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大會上,鄧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著名論斷。自此,“文化大革命”結束后的中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中國的科學家和千千萬萬的知識分子迎來了充滿希望的春天。對于《哥德巴赫猜想》主人公陳景潤,鄧小平同志曾滿懷深情地講道:
“(陳景潤)這樣的科學家中國有一千個就了不得!對這樣的科學家應該愛護、贊揚!”
隨著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的出現(xiàn),中國迎來了一個新的解放思想浪潮。
這部被稱為“新時代報春鳥”的《哥德巴赫猜想》手稿現(xiàn)收藏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手稿庫中。
該稿共43頁,作者用藍黑墨水在“人民文學15×16=240”的稿紙上進行創(chuàng)作。每張手稿右上角均有頁碼標識,其中包括第1-37頁,第39-44頁。(不知什么原因,該稿并沒有第38頁。經(jīng)筆者細讀,并與《人民文學》上發(fā)表的《哥德巴赫猜想》對照,發(fā)現(xiàn)該稿第37頁與第39頁的內容前后連貫,很有可能是作者將第38頁錯標為第39頁。)
談起徐遲寫《哥德巴赫猜想》,還有幾個有趣的故事要與大家一起分享。
1977年9月18日,黨中央決定在1978年召開全國科學大會?!度嗣裎膶W》作為全國最有影響力的文學刊物,編輯們在探討新年第一期選題時很自然地談到了“科學”。要組一篇怎樣的科學稿子呢?這時,不知誰提了一個故事:20世紀70年代初,有個外國代表團訪華,一美國專家點名要見大數(shù)學家陳教授。有關方面千方百計尋找,終于在“牛棚”里發(fā)現(xiàn)這個人,他取得了震驚世界的成果,竟然誰也不知道。此人就是陳景潤,編輯紛紛補充自己聽到的逸事:他是“白專”典型,有一回挨斗,他氣得跳樓,不過這位數(shù)學家自殺還不忘算角度,結果連傷都沒受;他是一個“科學怪人”,不刷牙不洗臉;有人說他財迷,棉襖都舍不得買,就用兩個棉毛衫,里邊裝上棉花,一繃,隨便縫幾針就行。
經(jīng)過激烈爭論,編輯們達成一致,就寫陳景潤吧!
那么,找誰來寫呢?有人提到了徐遲。徐遲雖是一位詩人,但他做過新聞記者。1962年他在《人民文學》上發(fā)表的人物特寫《祁連山下》,反響比較大。于是,青年編輯周明便打電話聯(lián)系到了在湖北省文聯(lián)的徐遲。當時的徐遲已經(jīng)準備退休,但當徐遲在電話里聽到《人民文學》邀請他來北京采寫陳景潤時,他很高興,但他也有些顧慮。在電話中,徐遲只說“試試看吧”。之所以有顧慮,是因為一是他覺得自己對數(shù)學這門學科并不熟悉,也不是很懂;二是他聽說陳景潤是個“科學怪人”,盡管他突破“哥德巴赫猜想”有貢獻,成就是了不起的,但這樣的“怪人”也不知道好不好采訪。
很快,徐遲便來到北京。到京后,他拜訪了自己的北京親友,當他們聽說徐遲要寫陳景潤,一致反對寫這個“怪人”。但徐遲的姐夫、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伍修權將軍卻極為支持,他說道:“寫!陳氏定理了不起! ”
在《哥德巴赫猜想》整個采訪過程中,徐遲與陳景潤有過三次見面。
他們第一次見面是在1977年的一個艷陽秋日。那天,《人民文學》編輯周明陪同徐遲到了北京西郊中關村的中科院數(shù)學研究所。數(shù)學所黨支部書記李尚杰同志接待了他們。李尚杰是一位深受科學家愛戴的軍人干部,陳景潤對他十分信賴。在辦公室,李尚杰書記熱情地向徐遲講述著“小陳”鉆研科學的故事。隨后,他離開辦公室。不久,他帶來一個個頭不高、面頰紅撲撲、身著一套普通舊藍制服的年輕人。這個年輕人一進門便和徐遲、周明等人熱情握手,直說:“歡迎你們,歡迎你們?!崩钌薪芟蛐爝t介紹:“這就是小陳,陳景潤同志?!?/p>
徐遲一行等人沒有想到這么快就能見到陳景潤。李尚杰向陳景潤說明了徐遲的身份和來意后,周明又特意向陳景潤介紹說,我們《人民文學》特約徐遲同志來采訪你攻克“哥德巴赫猜想”難關、登攀科學高峰的事跡,準備寫一篇報告文學,在《人民文學》上發(fā)表。
陳景潤聽后緊緊握住徐遲的手說:“徐遲,噢,詩人,我中學時讀過你的詩。哎呀,徐老,你可別寫我,我沒有什么好寫的。你寫寫工農兵吧!寫寫老前輩科學家吧!”徐遲笑了,為了緩解氣氛,便對他說:“我來看看你,不是寫你,我是來寫科學界的,來寫‘四個現(xiàn)代化的,你放心好了。”陳景潤笑了,天真地說:“那好,那好,我一定給你提供材料。”
隨后,在聊天過程中,徐遲問陳景潤“哥德巴赫猜想”攻關最近進展情況如何,陳景潤說“到了最后關頭,但也正是難度最大的階段”。接著,他告訴徐遲,不久前他收到國際數(shù)學聯(lián)合會主席先生的一封邀請函,請他去芬蘭參加國際數(shù)學學術會議,并作45分鐘的學術報告。他說,據(jù)主席先生在信中介紹,出席本次會議的有世界各國的學者3000多人,但確定作學術報告者僅十來名,其中,亞洲只有兩名,一個是日本學者,一個便是他自己。他覺得事關重大,便將此信交給了數(shù)學所和院領導。當時,中國科學院的領導接見了他和李尚杰書記,關切地對他說,你是大數(shù)學家,國家很尊重你,這封信是寫給你的,由你考慮去還是不去,考慮好了,你可以直接回信答復,告訴我一聲就是了。這使陳景潤很受感動。領導這么信賴他,科學院這么關心他,他從內心里感激!回到所里,經(jīng)過一番認真考慮,并做了一些調查研究,陳景潤很快寫了一封回信。信里寫了三點內容:
第一,我國一貫重視發(fā)展與世界各國科學家之間的學術交流和友好關系,因此,我感謝國際數(shù)學聯(lián)合會主席先生的盛情邀請;
第二,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個省,而目前臺灣占據(jù)著數(shù)學聯(lián)合會的席位,因此,我不能參加;
第三,如果驅逐了臺灣代表,我可以考慮出席。
這,出乎我們的意料。他絕不像傳說中的那樣“傻”,那樣“癡”,而是一個很有政治頭腦的科學家。
此時,徐遲動情地悄聲對周明說:“周明,他多可愛,我愛上他了!就寫他了!”
往后的一個星期,徐遲在數(shù)學所展開密集采訪,他白天黑夜都排滿了采訪日程。他重點采訪了許多著名的數(shù)學家,其中有陳景潤的老師,有陳景潤的同學,也有現(xiàn)在的同事。有講陳景潤好的,也有對陳景潤有看法的。講好的,講壞的,兩方面意見徐遲都認真傾聽。他說:“這樣才能做到客觀地全面地判斷一件事物、一個人?!边@期間,他花了很多工夫硬“啃”陳景潤的學術論文。周明曾問徐遲:“好懂嗎?”他搖搖頭說:“不好懂,但是要寫這個人必須對他的學術成就了解一二。雖然對于數(shù)學,不可能都懂,但對數(shù)學家本人總可以讀懂?!?/p>
為弄懂陳景潤的學術論文,徐遲還特地找到數(shù)學所的年輕研究員楊樂、張廣厚,和他們一起歸納出了三個陳景潤感興趣的問題:哥德巴赫猜想是怎么回事?猜想的題目怎么寫,答案怎么寫? (1+2)的突破在哪里?
第二次與陳景潤見面,徐遲有準備地提出了這三個問題。這次,陳景潤話也多了起來。他不管徐遲懂不懂,直接就把解決這三個問題的數(shù)學公式寫給徐遲看。在這次見面中,陳景潤還與徐遲談了一些他的個人經(jīng)歷與研究歷程。徐遲沒想到陳景潤為了自己的夢想,付出了怎樣的代價。聽到后來,徐遲掉淚了。他在心中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陳景潤是那種為了數(shù)學可以拋棄一切的人。
第三次見面,則是在陳景潤的小屋中。之前在采訪中,徐遲很想到陳景潤的“家中”看看,他認為如果不看這間小屋,勢必缺少對陳景潤攻關環(huán)境氛圍的直接感受。但陳景潤卻一再拒絕。
為了滿足徐遲的這個要求,李尚杰書記只好用了一個 “陰謀詭計”。有一天,周明和徐遲、李尚杰三人一同上了陳景潤所住的88號樓。李尚杰先去敲門,他說要找陳景潤談點事。因為是領導,他自然被陳景潤放進屋里。周明和徐遲則在過了十分鐘后才去敲門,只說找李書記有急事。當陳景潤還未反應過來,李尚杰書記就直接搶先開門,周明和徐遲就這樣不容分說地擠進了屋。徐遲環(huán)顧了這間由茶水間改成的宿舍,6平方米的小屋,一張單人床,床上的褥子只用蚊帳包著。墻角放了兩個鼓鼓囊囊的麻袋,一個裝的是他的換洗衣服,另一個全是計算題手稿和廢紙。辦公桌上除了中間常用的一小片地方,其余桌面落滿了灰塵。在交談中,陳景潤說他有時都不用桌子,他習慣將床板的一角褥子撩起,坐個小板凳,趴在床上思考和演算。
就這樣,徐遲經(jīng)過深入采訪、梳理、思考和提煉,反復斟酌,幾番修改。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終于很快創(chuàng)作完成。1978年,《人民文學》以醒目的標題,刊發(fā)在當年一月號頭條。
《哥德巴赫猜想》問世后,立即引起讀者熱烈反響。陳景潤也成為享譽中國的大科學家。在《哥德巴赫猜想》發(fā)表后不久,全國科學大會召開,這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聲。隨著改革開放的大幕徐徐拉開,中國迎來了屬于自己騰飛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