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真,田沅杼
(陜西省西安慶華醫(yī)院 消化內科,陜西 西安,710025)
潰瘍性上消化道出血屬于急診性疾病,若不及時處理,可危及患者生命,而及時止血是治療的關鍵[1-3]。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止血藥物、外科手術止血以及輸血治療等,但均未能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4]。近年來,胃鏡下止血因具有創(chuàng)傷小、止血快等優(yōu)勢,逐漸成為潰瘍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規(guī)治療手段,然而單一使用時仍未能達到預期目標,需要輔助其他止血療法[5]。本科對潰瘍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實施胃鏡下注射腎上腺素聯(lián)合金屬鈦夾療法,取得了不錯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6月—2019年7月潰瘍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6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 經(jīng)內鏡檢查、病史詢問以及臨床癥狀分析等綜合診斷為潰瘍性上消化道出血;② 入院時未進行其他治療;③ 患者凝血功能與免疫系統(tǒng)均正常;④ 病歷資料完整清晰。排除標準:① 合并其他消化系統(tǒng)疾病;② 因其他原因導致上消化道出血;③ 合并認知障礙或者精神障礙;④ 同時參與了其他研究。本研究在醫(yī)院倫理學委員會監(jiān)督下進行。根據(jù)入院時間將患者分為2組各53例。對照組實施胃鏡下注射腎上腺素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金屬鈦夾治療。2組患者年齡、性別、出血量、潰瘍部位等基線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
2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輸液、輸血治療,急性出血期應禁食、禁水,若伴發(fā)嘔血則應留置胃管。
對照組:參考胃鏡下注射腎上腺素的治療要求,經(jīng)胃鏡觀察確定止血點,周圍注射腎上腺素(上海禾豐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062)與0.9%氯化鈉注射液,比例是1∶10 000,每個出血點注射1~2 mL。
研究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金屬鈦夾止血干預,即在血液流速緩慢或者出血停止后,安置金屬鈦夾釋放器,在距病灶3 cm部位推出鈦夾,對準病灶處血管,深壓至組織滲血深處,再斷開鈦夾釋放器,鈦夾數(shù)量控制在1~6枚。取氯化鈉注射液反復沖洗,出血徹底停止后可退出胃鏡。
2組患者治療后均口服云南白藥(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53020799,規(guī)格0.25 g),0.5 g/次,3次/d,連續(xù)用藥7 d;同時,給予奧美拉唑注射液(長春海悅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4900,規(guī)格20 mg),40 mg/次,2次/d,連續(xù)用藥3 d。
① 比較2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② 觀察2組患者治療后止血情況,評估止血效果。止血標準:治療開始后24 h內成功止血,視為顯效;治療開始后48 h內成功止血,視為有效;治療48 h后胃管引流液仍為血性,或者再次嘔血,或出現(xiàn)柏油樣便,血壓不平穩(wěn),視為無效。止血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③ 比較2組患者的即時止血率以及再出血率。即時止血標準:治療后5 min內,胃管引流出清亮胃液,血壓、脈搏平穩(wěn),無血性液體,紅細胞計數(shù)和血紅蛋白水平正常,柏油樣便和嘔血癥狀消失,大便潛血試驗結果提示為陰性。再出血標準:胃鏡治療后再次出現(xiàn)嘔血、便血等上消化道出血癥狀,若出血量大則立即進行二次止血治療,或請專家會診轉為外科手術治療。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如出血量、平均年齡等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不良反應、即時止血率以及再出血率等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研究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研究組即時止血率高于對照組,再出血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2 2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3 2組患者止血有效率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表4 2組患者的即時止血率及再出血率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潰瘍性上消化道出血作為一種消化內科多發(fā)病與常見病,若出血量在1 000 mL以上,單純采取口服藥物治療無法快速止血[6-8]。近年來,胃鏡下注射止血藥物療法逐漸成為上消化道出血治療的常規(guī)止血手段,具有止血快的優(yōu)勢,但依然存在患者無法實現(xiàn)“即時止血”的情況,且再出血率較高。學者[9-11]認為可聯(lián)合其他治療方法,在改善止血效果的同時積極預防再出血。
目前,關于潰瘍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治療的新興療法較多,如激光電灼、微波凝固、鈦夾止血以及高頻電凝療法等[12-13],其中以鈦夾止血療法的應用頻率較高[14]。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高達98.11%,高于對照組84.91%,可見胃鏡聯(lián)合金屬鈦夾方案用于潰瘍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優(yōu)于單一胃鏡下注射止血藥物。究其原因為胃鏡下注射腎上腺素可促使出血處血管在短時間內快速收縮,并在病灶處形成血栓,聚集血小板,而組織會在高濃度的腎上腺素影響下腫脹,壓迫出血血管,達到止血目的[15-17]。然而,藥物止血的功效存在時效性,在止血效應消失前,應用金屬鈦夾治療可達到血管縫合或者結扎的目的,且在出血徹底停止后1~3周內鈦夾可自動脫落,操作簡單,安全性較高[18]。相比于其他物理止血方法,置放金屬鈦夾所鉗夾的組織較少,加重潰瘍或引起穿孔的概率較低。同時,胃鏡聯(lián)合金屬鈦夾止血技術可降低再出血率,克服單一胃鏡下注射腎上腺素治療后藥效消失的弊端。此外,胃鏡聯(lián)合金屬鈦夾止血集合了兩種止血方法的優(yōu)勢,解決了部分患者單一應用胃鏡下注射腎上腺素治療后無效的問題,因而本研究中研究組即時止血率較高。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推測與金屬鈦夾快速、準確止血的作用有關,聯(lián)合止血的方法避免了反復應用腎上腺素,從而降低了發(fā)熱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胃鏡聯(lián)合金屬鈦夾治療方案可作為臨床治療潰瘍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選療法,止血快速、有效,并能預防再出血,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也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