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鵑
摘 要?在小學階段,課前進行預習是很有必要的。通過預習,既可以打造高效的課堂,又可以使學生掌握自學本領,促進學生發(fā)展。預習是合理的搶跑,但是預習并不簡單地等同于課前讀書。教會學生掌握預習方法,通過預習,使學生更加靈動,使課堂更加高效起來。
關鍵詞 預習;作業(y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05-0190-01
什么叫“預習”?《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預習的定義為:“學生預先自學將要聽講的功課?!惫湃嗽疲骸胺彩骂A則立,不預則廢”。關于課前是否需要預習,一直有所爭論。反對的原因是小學數(shù)學知識,特別是低年級階段內容相對簡單,預習會影響學生聽課的積極性,不利于教師組織課堂教學。而中高年級時,預習的結果容易使學生的思維定勢局限于課本,而沒有經(jīng)過預習的課堂,更能閃現(xiàn)學生的思維火花。
那么在小學階段進行預習是否有必要呢?答案是肯定。
一、通過預習,掌握自學本領,促進學生發(fā)展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小學的主要任務就是教會兒童去使用工具,一個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助這個工具去掌握知識的?!倍斑@個工具”就是要教給兒童學習的方法,讓兒童都能擁有自學能力。自學是一種自主、探究、發(fā)散式的學習方法,它會使學生更能掌握和理解數(shù)學的真諦?!稊?shù)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學就是要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學習成為一種思維活動。當今知識日新月異,科技迅猛發(fā)展,顯然任何學校教育都不可能使學生學到其終生夠用的知識,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教會學生學會學習?,F(xiàn)在作為教師不能只局限于純粹的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教會學生學會學習,使學生擁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而預習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有效途徑,可以說是學會學習的第一步。如果掌握了好的預習方式,就會有更多好的學習體驗,形成更強的學習動力。
二、通過預習,打造高效課堂
對于教師而言,打造高效的課堂是每一個教師的追求。這既需要教師教得高效,又需要學生學得高效。數(shù)學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連貫性,新知識往往是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例如分數(shù)的相關知識教學被分割在三年級上冊、下冊、五年級下冊和六年級上冊等多冊教材中進行,時間跨度大,學生一旦在心理或知識準備上不充分的話,那么學生的課堂的主體地位就不易體現(xiàn),高效課堂就不法實現(xiàn)。而通過預習,可以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回憶或重新溫習,一旦發(fā)現(xiàn)舊知識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時,就可以及時采取補救措施,為順利學習新內容創(chuàng)造條件。另外學生通過預習,對學習內容是否正確理解,能否把握其重點、關鍵,洞察到隱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時在聽課中得到檢驗、矯正和加強,有利于提高學習能力和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最后有效的預習,除了可以溫故而知新,甚至還可以將教學內容進行前置。
例如在教學《認識鐘表》時,教師安排了這樣的預習作業(yè):1、請你回家觀察鐘表,說說鐘面上有什么?它是怎么走的?2、你能讀出時間嗎?有困難可以請教家長、同學或老師。那么關于鐘面上的數(shù)字、間隔以及時針和分針這些簡單的,可以聯(lián)系學生生活經(jīng)驗,在課前就能解決的問題,就不必留到課上贅述,而能把更多的時間留給構建新知、鞏固提升,這將使課堂效率得到最大的提高。由此可見要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使教學活動實現(xiàn)最優(yōu)化、高效率,預習是一種簡單易行的解決之道。
三、通過預習,活用教材,豐富教材
一方面現(xiàn)行的蘇教版教材有利于學生進行預習。第一,現(xiàn)行教材比較注重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富有數(shù)學意義的問題情境,倡導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開展數(shù)學活動,引導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建立數(shù)學知識結構,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獲取知識、得到發(fā)展。第二,現(xiàn)行教材結論性的東西較少,啟發(fā)性的語言較多,學生不會受到結論性語言的束縛,留給學生的空間也越來越大,這些優(yōu)勢都有利于學生課前預習的。另一方面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簡單地學教材,而是把教材作為“引子”,作為“材料”,根據(jù)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必要的取舍與加工。例如,在教學《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退位)》時,筆者安排這樣的預習作業(yè):1、計算下面各題并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8+7、6+8、11-2、12-6、25-3、25-5;2、怎樣計算25-6呢?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擺小棒、撥算珠……)進行計算。通過課前預習,使教學時間前移,每一個學生帶著自身的經(jīng)驗和背景來進行學習,必將會有各自不同的解題策略和方法,而這些可以作為課堂上交流的材料。另外,還有課前基于教材內容所進行的聯(lián)系生活和社會實際的實踐活動,所進行的調查、所搜集的材料等等,都是課堂上特有的課程資源,將使課堂教學變得充實、豐滿起來,使課堂上的交流充分、深刻起來,使課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內容。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等于交給了學生一把不斷打開新知識寶庫的金鑰匙,使學生從過去的“學會”過渡到“會學”,對其學習數(shù)學的智力發(fā)展,能力的增加以及未來的工作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