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文博
摘?要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理論指導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說的是不能只注重文化課的學習,還要在文化課學習的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所謂的“先成人再成才”,就是要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重視素質教育。
關鍵詞 課堂;小學語文;同時傳遞;教學方式;上思想和文化
中圖分類號:G424.21,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06-0194-01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會議決議指出:“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關系國家命運的大事,要幫助青少年樹立遠大理想,培養(yǎng)優(yōu)良品德?!闭f明了思想品德教育要從小學生抓起,在培養(yǎng)思想素質的同時加強文化課的學習,培養(yǎng)新型的人才。但能夠給學生在課堂教學文化課的同時滲透思想品德課程內容,使思想素質教育與文化課程教育有機地、有利地、有效地結合,使學生成為“獨立特殊的”“思想和文化并存的”和“德智共同發(fā)展的”有用的人才。
一、小學語文教師既要懂得思想品德課,還要重視語文課程教學
讓一個一線教師(特別是小學教師)同時懂得兩門課程并不是很難的事情,讓一個一線教師(特別是小學教師)同時教學兩門課程也不是很難的事情,可是,很多學校(特別是農村偏遠山區(qū)的小學),就是數量相對少而課程卻很多,一個教師教三四門課程。在這種情況下,語文老師可以也教思想品德課程,這就更有利于語文教師在搞好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潛移默化、有意無意或者語文品德互相配合地教學。一定程度上,小學的語文和品德課程不是很難的,而且很多的農村小學教師都是“多功能”的教師(由于教師缺少或者調動頻繁),由于學校教師數量少或者專業(yè)教師少(音樂、體育、美術、繪畫)這些專業(yè)特長的教師很少,可以是能夠隨時被代替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是小學教師對哪門課程不懂,而是不夠重視,也就是在教育教學時沒有進一步的思考。
(一)讓小學教師具有扎根農村教育的思想基礎
農村小學的偏僻閉塞,造成了很多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不能夠踏踏實實扎根,而是利用各種機會走出去。
(二)加強教師終身獻身農村教育政策優(yōu)惠傾斜
近年來實施的一些政策(提前解決職稱、農村執(zhí)教補貼)就是對長期在農村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的優(yōu)惠、安慰與補償。
二、小學語文課堂上思想和文化同時傳遞的教學方式
思想品德課程是少不了語言文字的,其實也是語文課程讀課文、認識漢字詞語、掌握故事人物不可缺少的資料,而語文課程的課文內容也是少不了經典的故事和學習語言文字的。就是說語文課程和思想品德課程是互補的,密不可分的,教師(特別是小學教師)如果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合理合情地有效利用,就能夠達到思想與文化同時傳遞的教學目的。
(一)在重視思想教學的基礎上同時重視文化教學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認為:“為適應社會變化發(fā)展和學生成長需要,教師要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睆倪@個意義上講,小學一線教師要重視思想品德教學兼顧語文知識的教學,在重視語文知識教學的基礎上兼顧思想品德的滲透。這在教學(專指小學教師教學)上是一種新型的思維,也正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不論教育者怎樣研究教育學理論,如果他缺乏教學機智,他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教育實踐者。”教育教學本身不是一個“單獨的”工作。
(二)在重視思想教學的細節(jié)上同時重視文化教學
把教學思想與教學實踐相結合,重視教學細節(jié),融理論于實踐、融感情于教學、融方法于課堂、融觀念于學生、融智慧于事業(yè)等各個方面都是教育教學必須重視的關鍵點,把教育教學“復雜化、合理化、科學化”,關鍵在于“重視”。
(三)在重視思想教學的過程上同時重視文化教學
重視教學過程,包括認真閱讀課本、教學參考,虛心請教、認真思考、總結經驗。
三、小學語文課堂上思想和文化“共同滲透”的教學意識探討
一種教育教學新型思維模式的形成,需要教師們對教育教學有明確的思考。思考就是對教育教學、課堂教學和有效教學的探討。教育教學(特別是農村小學教育教學這種屬于基礎教育教學工作)需要全面的、綜合的、科學的意識探討。一名小學學生進入學校,是從“零知識”開始的,教師需要從各個方面重視教育,包括日常行為、思想基礎、文化基礎,慢慢滲透才能共同發(fā)展。不論教師多么認真地講解課程,如果沒有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效果都不是很好。密切相關的思想品德教育與文化課程教學在一定程度是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務之一。如果把學生的思想教育先走一步、走在前面,那么文化課程教學就會顯得輕而易舉。
參考文獻:
[1]嚴玲琳,小學語文課堂中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融合與滲透探討[J].考試周刊,2019(10).
[2]趙夢嬌,小學語文教學中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滲透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