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娟
摘 要 新課改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標、方法和課程性質都進行了重新界定,它要求教師從過去“教教材的人”轉變?yōu)闉閷W生建造學習環(huán)境的人,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尊重,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也成為了這門課程最核心的目標。本文將試論幾點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 新課改;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自主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05-0003-01
小學生剛剛入學,開始步入正式學習的階段,培養(yǎng)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教會他們一些有用的學習方法,將為他們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但是小學生各項素質薄弱,能力有限,培養(yǎng)他們自學能力并非易事,教師必須找到好的方法。
一、激發(fā)學習熱情
自主學習不是教師布置給學生的任務,無法強制讓他們完成,這需要以較強的自主性和主動性為前提。也就是說,想要讓學生自主學習,必須先讓他們產(chǎn)生學習的欲望和興趣,培養(yǎng)學習熱情是第一步。教師要善于抓住小學生心理,設計一些能夠吸引他們目光,激活他們需求的教學活動,令他們主動參與進來。
例如,在《朋友之間》一課的教學中,可先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直觀導入“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讓學生知道對于俞伯牙來說鐘子期是他最重要的朋友。接著,再用多媒體教學工具逐一展示信任、理解、陪伴、幫助、平等、誠信、趣味相投等詞語,提問學生:“在友誼中,什么特質是最重要的呢?將你認為最重要的三項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將對友誼特質有一個深入理解。然后,可為學生出示《詩經(jīng)·衛(wèi)風》中的《木瓜》片段:“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要求學生展開閱讀,并對內容進行翻譯和感悟。這種教學方法,既能夠喚醒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熱情,又能夠讓學生主動學習課堂知識。
二、鼓勵學生質疑
陶行知先生說:“發(fā)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睂W習就是不斷答疑解難的過程,而想要解疑,必須首先有問題產(chǎn)生,只有學生不斷產(chǎn)生質疑,才能始終有主動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要打造開放化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允許學生提問、設疑,營造濃濃的探究氛圍,使教學活動永遠充滿新鮮和未知。
如在講授《做個聰明的消費者》時,筆者設置了這樣一個生活情境:有一個微型小超市,顧客(每組派一個學生代表扮演)到超市老板(老師扮演)處購買商品(購買環(huán)節(jié)有捆綁銷售,或有些商品提前設好“坑”)。要求注意:學生在購買商品的過程中有沒有問題?是否存在侵權?購買結束后,部分學生覺得平時也是這么購物的,這很正常。這個時候老師要求每組同學仔細檢查所購物品,同時回憶購買的具體情節(jié)。通過引導,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在日常的購物消費中一些合法的權益會受到不法侵害,同時他們又會思考:今后消費者該怎么來維權呢?經(jīng)過小組討論,學生很快找到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通過這種質疑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智慧的潛能,培養(yǎng)其強有力的內在學習動機,即把作為人的本質創(chuàng)造精神激發(fā)出來,能真正實現(xiàn)促進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的目標。
三、開展合作教學
合作將學生們的力量匯聚在一起,解答任何問題都不再是難題,這是一種學習的方法,也是變相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途徑。合作是一種學習品質,這種教學模式目前已經(jīng)在各學科的課堂上推廣,相信未來一定能夠成為主流化的教學模式。
例如,在《我愛我的家》一課教學時,為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家庭文化建設和家庭美德建設,增強學生構建和諧家庭的責任意識,可采取小組合作式教學模式,先根據(jù)學生學習特點的不同進行分組,保證每組5~6人。分組完畢之后,導入這樣一個問題:在美國家庭中,父母子女可直呼其名。在中國,如果你直呼父母名字,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情?為什么中國家庭與美國家庭不一樣?通過對問題的交流、討論,學生將了解到每一個家庭的家庭觀念不同。接著,可用“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俗語進行過渡,為學生出示這樣一個評價任務:“毛毛的爸爸最近總是酗酒,喝醉之后還會打他的媽媽。久而久之,他的爸爸媽媽開始頻繁吵架,毛毛覺得自己年齡尚小,從不參與、勸阻父母?!弊寣W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并交流毛毛的態(tài)度正確嗎?如若你的家庭也有類似矛盾,你會怎樣處理?在學生討論交流完畢之后,總結學生的發(fā)言,歸納出幾種家庭矛盾的解決方法。整個合作學習過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四、結語
上述幾點策略僅僅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眾多方法中的冰山一角,教師在實踐中要善于摸索,不斷獲取新的教學靈感,改變教法。新課改不僅為教師制定了教學的標準,也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教學理論,這些都應成為教師設計教學活動的指導綱領,在以后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要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以能力教育為核心,令學生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范坤坤.淺談“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1):183.
[2]王衛(wèi)鋒.加強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參與能力研究[J].成才之路,2018(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