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學習的代表人物約翰遜認為:如果學生不能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于與他人的合作學習互動中,那么這些知識和技能是無用的,這樣的教育也是失敗的。因此,學生需要從小培養(yǎng)他們互相合作,互相尊重,互相分享,而課堂就是學生最好的學習合作的地方。語文課堂更是這樣,課堂上是更需要學生相互啟發(fā),相互配合的。而朗讀,就是一個將無聲的書面語言轉換為有聲語言的過程,是眼、口、耳、腦協(xié)同作用的創(chuàng)造性閱讀活動。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教學總得讀?!庇谟勒蠋熣f:“語文教學的所謂‘亮點,首先應該在朗讀上?!弊鳛檎Z文老師,我們要注重“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大聲朗讀課文的能力”《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有效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從中受感染,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并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也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語文;朗讀;有效合作
因此,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教會學生有效合作,是教學的當務之急,而有情感的朗讀更是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走進文學世界的有效方法。
一、 合作探究,自主解讀文本
《語文課程改革標準》倡導語文學習方式的改變。在一些語文課堂中,整個教學活動都是由教師引出一條線,課堂主體由學生來推進,教師只用簡單直接地語言告訴他們通過小組學習后最終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目標,這樣就充分的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自主解讀文本。原來我們的常規(guī)教學是老師一言堂,學生難免聽夠了,思想開起小差來,致使效率低下,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由被動變?yōu)橹鲃?,把個人自學、小組交流、全班討論、教師指點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多樣變換的學習方式讓每位學生都要積極參與其中,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使我們的課堂一下子“熱鬧”了起來,充滿了活力。
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世界童話之王”安徒生的杰作之一,它講的是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通過這個童話故事,我們看到了窮苦人民的悲慘遭遇,也勾起了讀者對小女孩的深切同情。閱讀童話,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很容易的,對課文內容的把握也相對簡單,但是如何挖掘文本其中的情感,如何走出文本走向更廣闊的文學天地,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因此,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認為從整體入手,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讀課文,升華情感。這篇故事扣人心弦,感情深刻強烈,內容也相對簡單。在教學課文第二課時時,從整體入眼,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讀課文,感悟課文,學生很容易通過自讀自悟、小組交流來尋找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的美妙幻想,再與現(xiàn)實的冰冷對比,充分體會小女孩對幸福的渴望。這個點都是有一定深度的,對于沒有學習能力或缺乏學習主動性的人來說,難度肯定非常大。此時,教師組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解決問題。教師可以先給每個小組發(fā)一份學習單,然后出示自學提示:①默讀課文5~10自然段,思考: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產生幻象的原因是什么?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②文中哪些描寫最讓你感動在小組內讀一讀。③先自主學習,然后小組內交流。教師同時提出要求:小組內選好執(zhí)筆者和匯報者。這時學生就會根據(jù)課文內容找到:第一次她看到了一個大火爐,因為她太冷了,想要溫暖自己凍僵的手腳。我們體會到了小女孩內心對溫暖的渴望。第二次她看見了一只烤鵝,因為她太餓了,想要食物填飽自己的肚子。我們體會到她現(xiàn)在是又冷又餓。
學生交流時,教師要深入到各個小組中去,聽取學生的回答,指導遇到困難的小組解決問題,發(fā)現(xiàn)學生思考過程中的閃光點。小組合作一定要落到實處,不是走走形式,而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其中去,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時間的引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要吝嗇自己對學生的表揚,還要及時的糾正學生合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經過長時間的指導訓練,學生就知道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達到小組合作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 讀出意境,走進人物情感
語文是有聲的藝術,語文課不是靜寂的感受,聲情并茂的朗讀是把無聲的文本內化成一種情感的必要手段。我們都知道“讀”是語文課的基礎。要使學生深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必須注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全面提升小學生語文水平。
就這樣在一次次的用情朗讀中,學生充分地感受到小女孩對幸福的渴望?;鸩褚淮未蔚南?,但她又一次次燃著,她要留住希望,留住美好。在朗讀中,學生更充分感受到了小女孩身世的悲慘,追求幸福的勇氣,面對困難的堅強。把自己的情感深深的和小女孩聯(lián)系在一起,更深層次地看到文章的別具匠心和課文的要義,領悟到文章的妙處,進一步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體會。
三、 合作走進文本,朗讀走出課堂
合作性的課堂教學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交互活動是多邊進行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從而主動走進文本,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更為寬松,自主發(fā)揮的空間更為廣闊。小組合作不是一種形式,而是在必要的情況下進行的學習模式。另外,在合作教學中,教師在布置完任務后,通常會穿梭于各小組之間,進行旁聽(觀)、指導、幫助或糾正,這樣的學習氣氛顯得輕松、活潑而又團結互助,有利于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有利于師生間的有效溝通,并能使他們在參與學習的活動中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
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彼裕瑢W生在課堂上讀了一篇情感豐富的課文后,學生應當感到意猶未盡,教師這時要有針對性地向他們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使學生的學習向課外、課后延伸,讓學生在更廣闊的文學空間里追尋自己的文學夢想,讓美妙的文字帶他們走向世界。
語文課堂教學就如一首首美妙的音樂,合適的有效的合作,聲情并茂的朗讀就是如給音樂加上鼓聲,沒了少了,這首曲子則給人感覺淡而無味,多了亂了同樣讓人無法入耳。語文課堂就是運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愉快的事情,從而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fā)展,最終達到使學生愛學、會學、樂學的目標,進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費洪珍.語文課堂個性化教學初探[J].吉林教育,2010(1).
作者簡介:
齊海艷,吉林省遼源市,吉林省遼源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