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有其優(yōu)勢。在義務教育階段,學好語文課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表達能力,而且為學生以后的成長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鑒于此,教育教學要順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不斷進行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要通過創(chuàng)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初中語文的知識,要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本文將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做一簡要的闡述。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實施
眾所周知,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發(fā)展階段一個重要的時期,因為在這一時期學生學習的內容是全新的,學習壓力也變大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輕能力重成績的觀念一直束縛著廣大的教育工作者。也就是說在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大部分教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過分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完全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也可以說與當面倡導的素質教育是背道而馳的。初中語文知識枯燥乏味,本來就很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加之陳舊的教育觀念嚴重影響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從實際出發(fā)闡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實施的有效策略,從而有效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觀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為未來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一、 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彰顯學生價值
在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傳授知識是他們課堂上的主要工作,填鴨式的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坐在講臺下學生被動地接受。課堂上老師講了很多的知識與內容,大部分學生也做了詳細的筆記,當時能夠真正掌握的知識卻不多。在新課程改革大力倡導后,為響應素質教育的號召,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需要將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轉變過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教學的組織者,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學習去思考知識,去探索知識,養(yǎng)成自我教育的習慣與能力。在學生自主探究知識時,教師要幫助學生尋找錯誤,防止學生走錯路、走彎路。比如,在教學《沁園春·雪》時,教師在初步講解了文章后,將學生的基本情況結合起來,把問題拋給學生,在小組中引導學生探討問題。例如在詞的上半部分,作者刻畫了怎樣的景色,展現了怎樣的意境,所應用的修辭方法有哪些;有哪些君王出現在詞的下半部分,結合詞的最后一句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思想。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需要發(fā)現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進行細心指導,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將文章的難點和重點內容找出來,從而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
二、 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用真情引領學生
古人云: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是驅使學生自主學習的推動力。也就是說學生只有具備了興趣才會積極去思考,去探索知識。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廣大的初中語文教師為了使學生學好語文知識,一定要找到他們的興趣點,從而激發(fā)他們去學習語文。實際上在初中語文課本知識中蘊藏著豐富的情感,教師要善于觀察,要不斷挖掘素材,通過文章的情感去打動學生,實現情感上的共鳴,將學生學習的興致調動起來,徹底將無味、枯燥的課堂反轉過來。本文仍以《沁園春·雪》這首詞為例,對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進行把控非常關鍵,在班級內教師組織朗讀比賽,首先教會學生朗誦中的停頓、劃分課文內容。比如,北國——風光,千里——冰封等。學生在無法準確劃分時,教師在一旁給予引導,各個小組隨后進行朗讀比賽,并進行評分。在競爭中引導學生感受詩詞中蕩氣回腸以及磅礴大氣的氣勢,通過多次朗讀,使學生能夠聯(lián)想到詩詞中所描繪的景象,感覺自己就在這種情境之內,與作者的情感更好地交融到一起,從而達到更加透徹理解詩文的目的。例如人教版初中語文《濟南的冬天》課堂中,教師可以運用朗讀法、問題法開展教學。朗讀教學法:找朗讀能力比較好的同學來有感情地朗讀《濟南的冬天》一文,其他學生通過聽感知濟南的冬天,體味濟南的冬之美,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深情。
三、 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升華教學效果
在現代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限制,就需要利用信息技術,將其引入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比如備受廣大教師青睞的多媒體技術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所以說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圖文并茂的將教學內容展示給學生,從而大大提高學生語文知識的儲備量。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明白語文學科的學習與其他學科需要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比如《論語》這一文章的教學內容為例。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枯燥的講解單方面地進行文章語句翻譯,大多數學生不太容易明白其中的人生哲理。可在上課前先讓同學們觀看一段孔子講學的視頻,讓學生對文章的主人公有一定了解。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孔子及其弟子創(chuàng)建儒家學派的有關知識,這樣就能使語文學科和歷史學科聯(lián)系,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內容。而對于初中生來說,聲情并茂的圖像則更具吸引力,因此我們可以利用視頻、多媒體等方式來展開教學。比如說學習《阿Q》一節(jié)內容時,我們就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相關影視片段,引發(fā)學生對封建社會劣根性的思考,并通過學習審視自身。
綜上所述,在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發(fā)展的背景下,要求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不斷要改革與創(chuàng)新,這就需要廣大的初中語文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還要有效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即核心素養(yǎng)的能力。本文介紹的教師可以通過更新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采用信息技術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語文學習,在推動語文教學工作順利進行的同時,也為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葉文敏.淺議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打造[J].華夏教學,2018(4):123-124.
[2]李文靜.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情感教育[J].教學周刊,2018(8):345-346.
作者簡介:
劉英,重慶市,重慶市朝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