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讀寫結合”策略不僅僅可以引導學生實現(xiàn)語言的輸出,而且可以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并促進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fā)展。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高中生英語寫作是教學的難點。本文嘗試通過閱讀來促進寫作教學,改變單一的寫作教學模式,消除學生對寫作的恐懼,提升寫作效率。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寫作;教學策略
一、 引言
高中英語的寫作始終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英語寫作的優(yōu)劣既反映出我們的教學效果,也反映學生學習英語后的語言輸出結果。但是,當前的高中英語寫作課堂上仍然盛行著落后的教學方式:教師先講解文體格式,再講述文體寫作方法、常用的句式,然后留出時間讓學生習作,最后展示范文。這種教學方式的結果只能是學生不停地練習,教師忙忙碌碌地批改,效果不理想。教師儼然是課堂的中心,教師的分析講授代替學生的思考和探究,學生對優(yōu)秀作文的標準模糊不清,導致寫作目標盲目,最終喪失寫作興趣。
閱讀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方法和手段,寫作是思維活動結果的輸出和目的?!白x寫結合”不僅可以讓閱讀與寫作相互促進,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那么怎樣利用閱讀來促進寫作,即如何從閱讀材料中獲取對寫作的幫助?怎樣有效地運用閱讀材料?如何引導學生確立文章的評價標準?英語教師在閱讀與寫作教學中應當扮演什么角色?針對以上問題,本文根據(jù)圖式理論及建構主義理論,結合自己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實際進行探討和研究,為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提供思路。
二、 精選閱讀材料,探究文章結構
閱讀材料的選擇是否精當會直接影響以讀促寫的教學效果。因此,在進行寫作練習之前,必須精選閱讀材料。筆者根據(jù)將要練習寫作的文體事先挑選好一至二篇層次比較清楚,結構比較清晰的短文,讓學生先做任務型閱讀,在閱讀中探究文章的層次安排和結構組織。為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結構,設計二道單選題:
1.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Whats the intention of the author?
2. How does the author organize the passage?或What is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每道題給出四個備選項,在學生們完成閱讀后分組討論,選擇答案。從每組中找一二名學生,讓他們說出選項選擇的理由,文章中哪些是關鍵句子,詞組或短語。通過討論,學生們在閱讀中思考,明確文章的主題和結構,以及結構是如何實現(xiàn)為表達主題服務的功能的,為寫作練習奠定基礎。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過“順應理論”,他指出,個體在與外界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會把外部刺激納入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中。當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若個體原有的認知結構無法同化新環(huán)境的外部刺激時,這種新的刺激會引起個體原有認知結構發(fā)生變化,以適應外界環(huán)境,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無限循環(huán)中得到不斷的豐富、提高和發(fā)展。更新或調整原有認知結構是認知個體對新知識主動理解、積極內化的過程,而不是機械被動接受的過程。因此,當認知個體在完成順應過程后,儲存在大腦中原有的寫作圖式會相應地被激活。在這個時候,教師引導學生自主總結文章的主題和結構,完成新舊信息的加工與重組,進而完成認知結構的更新。
三、 關注文章細節(jié),明確寫作標準
學生僅僅清楚文章的主題和架構是不夠的,要想寫出好的文章,還必須要明確好作文的標準是什么,文章的主題是通過哪些主要細節(jié)支撐的,這些都需要學生在理解閱讀過程中去認真研讀,細心品味。為了幫助學生能夠迅速有效地抓住關鍵細節(jié),我在教學中的第二步設計如問題:What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Whatsthe purpose of the first paragraph? Thesecond paragraph mainly tells us about...通過讓學生帶著有關細節(jié)問題再讀短文,學生會對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對文章里主要細節(jié)的句子、詞組、短語有新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根據(jù)短文內容完成設計表格,來幫助學生理解好文章的標準。
在學生自主完成后,我再通過分小組討論,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最后得成共識,確立好作文的基本要素,建立的新的認知圖式。由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探討所得出的好作文標準,學生會理解更透徹,印象更深刻,運用起來:也會更得心應手,解除學生對于寫作的心理負擔,激發(fā)他們寫作的興趣和積極性,對于提高寫作課堂的教學效果和提升學生寫作能力,也是良好的嘗試。
四、 寫作實際練習,建立評價體系
學生在完成認知結構的更新,建立好作文的概念以后,需要通過練習對已經掌握的概念加以運用,才能鞏固。此時進行寫作練習,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積極性。學生習作的體裁、題材可以由教師確定,也可以由教師確定先定體裁后由學生自主命題,以使題材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習作的過程是學生對業(yè)已討論的作文標準的內化過程。因此,學生在進行寫作練習過程中,教師應當在必要的時候積極主動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袖手旁觀。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討論,選出每組中的好作文。教師從中抽幾篇在課堂內展示,讓學生對照前面的作文標準,對小組評選出的優(yōu)秀作文進行評價,最后共同確定優(yōu)秀作文的評價體系。學生在掌握英語寫作評價體系后,會更加明確努力的方向,更加自覺地用評價標準規(guī)范和指導自己的寫作,避免寫作的盲目性。
五、 結語
英語寫作是實踐性和綜合性很強的語言實踐活動,需要較長時期的積累。只要我們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好閱讀材料,積極挖掘閱讀材料的內涵,建立切合實際而又明確的寫作評價標準,以讀促寫,定會消除學生對英語寫作的恐懼與反感,就會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提升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顧素芳.立足文本 隨文練寫: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讀寫結合[J].教學月刊:教學參考,2013(2):35-39.
[2]于洪偉.高中英語讀寫結合課堂教學實例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34):129-130.
作者簡介:
郭磊,安徽省六安市,安徽省霍山縣霍山文峰學校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