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淑蘭
閱讀教學和習作練筆如兩條交錯前行的曲線,是相生相伴的過程,是交流借鑒的過程,它們相映成趣,產(chǎn)生美好效應。找準課堂“學文”和課外“寫文”的完美契合點,探索有效的教學途徑,追求“品”與“悟”的雙贏,“讀”與“寫”的合修,將課堂向課外延伸,將語言的習得和運用結合起來,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實現(xiàn)兒童閱讀和習作交流互鑒的長遠發(fā)展。
在閱讀教學中滲透習作指導,是當今課堂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寫作的素材、技巧乃至靈感可從閱讀教學中生發(fā)。以2019年部編版教材為例,從四個“注重”說說如何促進閱讀和寫作的交流互鑒。
1 注重閱讀教學中寫作方法的遷移
語文老師發(fā)現(xiàn):在閱讀教學中,學生能理解感悟課文中的修辭手法、結構特點等的作用,當要求在作文中運用時就不會遷移,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對這些方法缺乏深刻理解或沒有及時應用所致。因此要求教師既要吃透教材,又要吃透學生習作。一篇課文,在學生反復領會思想情感和歸納寫作特點的基礎上,老師要推動學生閱讀和習作的交流互鑒。備課中充分注意,品讀課文中及時點撥,并做有效的寫作練筆。說說以下幾種寫作方法的遷移:
1.1 修辭手法的遷移
一篇生動形象的文章中一般都運用了恰當?shù)男揶o手法。在閱讀理解課文時,要抓住時機,指導學生把文章寫優(yōu)美。例如學習六年級課文《草原》時,可將目光聚焦在第一自然段“草原美景”的描寫上,由中心句引發(fā)出對草地、羊群、小丘的描寫,不僅讓人喜歡多讀多品,還催生學生對所喜歡景物的描繪愿望。品讀之后,讓學生也來寫一寫想贊美的一處景物,有了文本依托和朗讀品味,學生筆下的“學校池塘”“公園綠道”“河濱棧道”“白巖寶塔” “高山茶園”等熟知的景物躍然紙上,有參照定中心句,采用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描寫,有人物對美景的正面感受描寫,也有借助動物享受美景的側面烘托描寫,雖是片段描寫卻極見景致。
1.2 結構安排的遷移
根據(jù)構段方式進行練筆,既得寫法,又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說說并列結構和總分結構的兩種練筆遷移:
(1)并列結構段常用于說明文中,將事物的幾個方面特征按照并列結構段來寫。四年級習作例文《鯨》就是最直觀的范例,遷移其寫法指導學生抓住小動物的外形特點、種類、生活習性等,運用作比較、列數(shù)字等說明方法進行習作。葉圣陶先生說過:說明文“說明白了”為成功。要引導學生在閱讀簡單的說明性文章之后,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并加以運用。
(2)總分結構是由總述和分述兩層構成。五年級課文《松鼠》先總寫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全文圍繞這句中心句先描寫了松鼠漂亮的外形特點,再分別從幾個事例來說明松鼠的馴良和乖巧。仿寫時,可出示總述部分,讓學生圍繞總起句寫分述部分。例:①我家的貓真惹人喜愛。②“千人誦讀”場面真是壯觀?。?/p>
1.3 寫作順序的遷移
寫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寫。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把一件事情寫清楚是不容易的。所寫事件太籠統(tǒng),不具體,缺少過程,沒有如見如聞的感受。四年級《爬天都峰》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頂后的順序來寫的??梢赃w移練筆:學會分解過程,拓展情節(jié),嘗試多問幾個“怎樣”。
1.4 詳略安排的遷移
閱讀教學中,通過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知道寫文章要有詳有略,有主有次。重點的,突出主題的部分要詳細寫,其余部分略寫。如《落花生》這課,文中圍繞“落花生”,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四部分內容,只詳寫“議花生”部分,說明花生的作用和品質,展示了父親教育子女獨具匠心的一面。教師可指導學生運用在寫人記事的文章中,為表現(xiàn)一個人的品質,有很多事可以寫,但要重點寫一兩件典型事例,不要面面俱到,詳略不分。
1.5 虛實描寫的遷移
虛實結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說與具體的描寫結合起來,或者是把眼前現(xiàn)實生活的描寫與回憶、想象結合起來,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五年級下冊《刷子李》中“虛實相生”描寫刷子李高超的粉刷技術,學文后可練筆:我見過干活也是這樣:(描寫一段勞動情景,如做菜、砌墻、安裝、清掃等,寫時注意虛實結合突出其精湛技術。)
除此之外,立意,選材,也都是閱讀教學中值得學習遷移的寫作方法。
2 注重文本教材中創(chuàng)作素材的開發(fā)
作文教學富于實踐,不進行長期有效的訓練無法有收獲。學生寫不好作文,原因之一是因為感到缺少寫作素材,無話可寫。那我們就可以從課文中挖掘素材來豐富訓練。
教材是練習寫話的肥沃土壤,讓學生依葫蘆畫瓢,仿照課本的例子寫一段話,就是非常好的一種訓練方式。只要引導學生關注教材當中的一個點,把這個點仔細地揣摩,看它如何構段,這樣學生就容易模仿,就能把段落寫清楚,寫明白。如六年級《開國大典》這篇課文,從第五自然段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的場面描寫:主席出現(xiàn),升國旗,宣讀公告,閱兵式,群眾游行,這些場面描寫將開國大典的熱烈、莊嚴生動刻畫出來了。這些場面描寫都是非常好的范例,讓學生依照描寫的方法來寫一個活動的場面,就起到搭橋過河的效果。文中寫主席出現(xiàn)和三十萬群眾一齊注視主席的激動喜悅場面,應用點面相結合的寫法,場面恢弘,當學生了解了描寫方法后,讓他們描寫印象深刻的一次活動的場面。很多學生寫了“歌詠比賽”的場面:同學整齊的動作,動作的變化,眾人的表情,眾人的聲音,由這聲音聯(lián)想到的優(yōu)美畫面,其中的一個同學如何表現(xiàn)的……細膩的表情,都描摹出來了,此時的觀眾又是怎樣觀看,現(xiàn)場氣氛如何。這樣寫出來的段落有點有面,細致有味,歸功課文的示范作用。
文中的標點有時會發(fā)揮拋磚引玉的大作用,所以懂得補白是對內容的理解和感悟,抓住課文中的類似“留白”進行習作是不錯的選擇。如五年級《父愛如山》以夢境為依托,描寫了多個感人的場景。學文之后讓學生對原文進行擴展,加深感悟。把“朦朧中,父親和母親在半夜起來給蠶寶寶添桑葉……”這個情節(jié)背后的故事想象補白出來——想象父母一夜怎樣的辛勞,流下了多少汗水。從父母當時的動作、語言、心理、表情等細節(jié)入手,結合“養(yǎng)蠶”資料, 再現(xiàn)難忘的場景,感受父母之愛。亦可對文中“父親便給我買枇杷吃……”進行補白練筆,把難忘的父愛場景勾畫得更深刻,父愛如山的感受更突出。
學文得法后,教師要善于從課文中挖掘訓練點進行擴展、補充、接編、改寫和仿寫等練筆。既鞏固對課文的理解,又有目的地進行寫作訓練。
3 注重文本閱讀時悟出情感寫隨文
欣賞文章的美時,由于學生的審美情趣比較粗淺浮泛,因而教師應適時點撥,陶冶他們的情操。課文中有許多密切聯(lián)系學生生活、學習、思想實際的話題,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肯定會與之產(chǎn)生共鳴碰撞出耀眼的思想火花。此時教師要抓住機會引導學生寫隨感。四年級《慈母情深》課后有小練筆: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為什么“我”拿到錢時“鼻子一酸”。你有過“鼻子一酸”的經(jīng)歷嗎?母親“掏錢”細節(jié)多加品讀,感受其工作的辛苦、掙錢的不易,進一步聯(lián)系上下文品味感人的場景和細節(jié),體會作者的羞愧和自責。進而遷移到習作:想想自己的母親與文中母親的相似之處,結合點滴生活感悟母親的辛勤和慈愛,改變一味寫母親照顧生病的“我”、雨中送傘等落俗老套的事,發(fā)現(xiàn)生活中溫暖真實的事。情感的波浪推動學生習作,一切水到渠成。
4 注重文本鑒賞后總結方法寫童詩
小學生的頭腦里盛開著詩的花朵,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四年級《現(xiàn)代詩二首》學習至“寫法總結”時,引導學生想一想: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相似之處?交流:兩首詩都是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來展開大膽有趣的想象,圍繞“鳥兒”和“花?!眮碚归_,有悠閑自在之美和輕快可人的故事之美,語言靈動跳躍。梳理寫法后便激發(fā)學生仿寫第二首《花牛歌》。學生所作童詩語言平實有童趣,簡潔有韻味,或五六節(jié)詩,或簡簡單單幾行文字,各具特色,情趣相同,表達出對美好事物的珍愛和對未來生活的渴望。
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作文教學并不孤立,蘊藏在每日的閱讀教學中,將閱讀教學中的習作資源進行開發(fā)和利用,才能促進學生習作創(chuàng)作能力的生成。閱讀教學和習作練筆的交流互鑒是個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過程,教師一方面要引導組織學生有機地將閱讀與寫作融合,另一方面還要引導學生通過生活觀察和實踐來豐富積淀, 再通過有序的訓練來提升寫作能力,真正學會作文。
本文系2018年大田縣基礎教育教學研究立項課題“小學語文一主多元閱讀教學課堂優(yōu)化研究“(課題編號:KTX18003)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