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娟
種出來的幸福
不知為什么,一直以來,我時常會想起以前家里的兩個菜園。
我知道我想到的不只是菜園,更多的是由此而獲得的一些心得、感悟、體會和啟迪,想一回溫馨一回,想一回感動一回,想一回幸福一回。
那時的小城,家家戶戶的前院后落都有菜園。我家有新、舊房子相連的兩個院落,因而就有了兩個菜園,一個是新房子前面的一大塊菜園,一個是舊房子旁邊的菜園,兩個長方形的菜園在院落中都是敞開式的那種。一年四季,菜園的風(fēng)景各不相同,春季生機盎然、夏季絢爛多彩、秋季果實累累、冬季白雪皚皚。
我的家就掩映在這樣的景致之中。
新房子前面的菜園大都種的是韭菜、小白菜、水蘿卜、菠菜、香菜、芹菜、西紅柿、茄子、辣椒、黃瓜、豆角、葫蘆等等;舊房子旁邊的菜園種的是土豆、玉米、大豆、胡蘿卜、青蘿卜、向日葵什么的。
記得一到春季,我家窗臺上就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碗碗罐罐,上面蓋著濕濕的紗布,里面是媽媽精心挑選和培育的各種種子,這些種子會在陽光和水分的滋潤下靜靜地發(fā)芽。
那時,我一放學(xué)就趴在窗臺上,揭開紗布一個個查看這些碗碗罐罐里的種子,認(rèn)識了黃瓜籽、葵花籽、葫蘆籽、玉米籽、大豆籽等等。剛開始這些種子都癟癟的,蜷在碗罐里,幾天后就脹得飽飽滿滿的了,過幾天就會開著口笑了。再過幾天那笑口里會長出小芽芽,就像嬰兒嘴里的乳牙,嫩白嫩白的,特別惹人憐愛。等小芽長出個彎來,就可以種在地里了。
父母做事情總是要求精細(xì),說提前培育種子有兩個好處:一個是小城的春天來得比較晚,培育出芽的種子剛好能彌補這個時間差;另一個好處是這樣選的種子,出的苗又齊又壯。其實,那時我看到伙伴們的父母種菜時,大多是直接把種子撒在地里的。當(dāng)然父母也會花一點錢買一些現(xiàn)成的辣椒苗、茄子苗和西紅柿苗。
父母種菜也是精耕細(xì)作。兩個菜地分成了若干個或方或長的畦,撒在地里的肥料是頭一年發(fā)酵過的雞糞或羊糞。經(jīng)過父親平整后的菜地,找不到一個小土塊,看不到一個小坑洼,平平整整的。每一塊畦四周的埂子也都是寬窄一致,很筆直的那種。父母下種也很講究,哪些菜種在菜園的四周,哪些菜種在中間,哪些菜種在埂上,哪些菜需要搭個棚架,都是父母邊商量邊種的。因而我家的菜園在我眼里,不僅僅是菜園,還是風(fēng)景,是圖畫,是我們一家人熱愛生活、和諧向上的象征,更是父母勤勞質(zhì)樸、節(jié)儉踏實的寫照;父母種的也不僅僅是菜,種的是一家人的幸福。
嫩綠潑灑、生機盎然,那是春季我家菜園的景色。小白菜、水蘿卜、菠菜、葫蘆的葉苗是圓圓的桃形,厚實實、憨敦敦、油綠綠的;香菜、黃瓜、豆角葉苗看上去細(xì)弱弱、顫巍巍的,就像媽媽給我梳的小小的羊角辮;長得粗實一點的是辣椒、茄子、西紅柿苗,這些是相對大一點的苗子移植到地里的,又遇到了這么精心的侍弄、這么肥沃的土壤、這么明媚的春光,不瘋長才怪呢。春季的菜園一天一個變化,有時候幾天不留意,再仔細(xì)看的時候,那秧苗就像被人拔過一樣,噌噌噌蓬勃向上生長著。父母只要有一點空閑時間,他們的身影就在綠茵茵的菜園里面,有時候披著滿身的朝陽,有時候裹著一身的晚霞,忙碌著培土、間苗、除草、澆水、松土……試想,那是怎樣的畫面啊!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我就這么享受和欣賞著這么美麗的畫面,這是一種怎樣的快樂和幸福??!
每年春季的時令蔬菜,早早地就擺在了我家的餐桌上,涼拌水蘿卜、肉炒小白菜、韭菜盒子、芹菜餃子、雞蛋菠菜湯、香菜面片……母親翻著花樣給我們改善生活,彌補一個冬季菜肴的單調(diào),一家人吃得那個香呀!一想到這些,眼前就滿是綠油油的蔬菜,母親做的飯香又彌漫在我的周圍,一點一點滲到我骨子里面,直叫我垂涎。
到了夏季,我家的菜園郁郁蔥蔥、豐富多彩。黃瓜、豆角、葫蘆的藤蔓早已經(jīng)爬滿了棚架,在院落形成了一個乘涼、歇息、聊天的好去處。棚架下面,父母支了個矮矮的大床,床上面再放個小矮桌子,那是一家人夏季吃晚飯、喝涼茶、吃果品的好地方。在我眼里,初夏的菜園不單是菜園,它分明還是個五顏六色的大花園。那南瓜花、黃瓜花就像牽?;ǎ瑥堥_喇叭,似在臨風(fēng)吹響;那絲瓜花蝴蝶似的,微風(fēng)一吹,個個都在翩翩起舞;西紅柿花滿天星一般,開得金燦燦的一片;紫色的茄子花展示著優(yōu)雅,白色的辣椒花張揚著清純。那土豆長得健壯而茂盛,小白花密密麻麻點綴在綠葉中間,嬌嬌地盛開著,傲慢地?fù)u曳著,一墩一墩的,那形狀像人工刻意修飾過一樣美。那些靠邊站的向日葵一個個挺拔筆直,只有在頭部才彎個小彎,頂一個金燦燦的盤子,那葵花開得正艷,金黃色中不帶一星雜質(zhì),整日笑嫣嫣地仰望著太陽,沐浴著陽光,圍著太陽轉(zhuǎn)啊轉(zhuǎn),那么堅定,那么執(zhí)著,那么不知疲倦。各種花兒散發(fā)出的陣陣清香,引來了一群群的蝴蝶和蜜蜂,蜜蜂嗡嗡嗡地歌唱,蝴蝶則隨之翩然起舞,顯得格外逍遙自在。
這些樸素的花朵盛開之后,便開始慢慢枯萎,進而蛻變成了果實,這過程比賞花更神奇,更美妙。盛夏,我經(jīng)常躺在那棚架下面的大床上,看眼前的花朵一點一點蛻變成果實——飄搖的豆角、憨實的南瓜、月牙般的絲瓜如何一點點長大,各種幻想充斥在我幼小的腦海里面。盛夏季節(jié)院墻已經(jīng)掩藏在了綠蔭之中,毛茸茸的黃瓜、青嫩嫩的辣椒、光亮亮的西紅柿、紫瑩瑩的茄子,掩映在蔥蘢的綠葉之中。畦埂上的玉米已經(jīng)長得有一人多高了,深綠色的玉米棒子已經(jīng)抽出了鵝黃色柔軟的穗子,葉子則剛勁地向四周伸展著。
如果是在剛下過雨的清晨,天湛藍(lán)得沒有一絲云,各種形狀的葉面上滿是雨珠、露珠,在陽光照耀下閃著七彩的光芒,整個菜園都仿佛在一片光暈之中。麻雀嘰嘰喳喳在葉尖上飛來飛去,叫不出名的蟲在啾啾啾不停吟唱。光暈的美、色彩的美、聲音的美還有清新的空氣,彌漫在我家院落,包圍著我的家園。有時,父母在菜園中忙碌,我就跟在父母后面蹦著跳著,一會兒嘎嘣嘎嘣吃個黃瓜,一會兒吸溜吸溜吃個西紅柿,一會兒咔嚓咔嚓吃個水蘿卜,一會兒再隨便摘個花花朵朵戴在頭上,花仙子一樣美麗著、幸福著。這份美麗和幸福,源于我家的菜園,更源于父母的辛勞和給予,這份幸福和美好永遠(yuǎn)留在了我的記憶之中。
每每到了秋季,我家的菜園就像一個大大的果實盤,碩果累累。橘紅色的大南瓜,似乎一分鐘都不想再攀藤附蔓了,搖搖欲墜惹人憐愛;辣椒在地里長得太久了,個個都羞紅了臉;西紅柿已經(jīng)長大到了極限,飽滿得笑開了口;玉米挺著滾圓的肚皮,彰顯著自己的成熟;青蘿卜、黃蘿卜實在耐不住在土壤里的寂寞了,頂開土層露出了圓圓的腦袋;向日葵告別了一季盛開的稚嫩,那更圓、更大的盤子里盛滿了飽滿的籽粒,散發(fā)著誘人的清香;估計又圓又大的土豆,在地里面早就開始打滾了,哭著鬧著要出來呢。金秋是我家菜園收獲的季節(jié),我們一家人都沉浸在收獲的喜悅之中。房屋外墻上掛著母親晾曬的一串串紅色辣椒和來年還要作為種子的玉米棒子,紅黃交錯,漂亮極了。地上則堆著一小堆一小堆的南瓜、土豆、青蘿卜、黃蘿卜。記得父母每年一定會讓我和哥哥參加秋季菜園里的勞動,其實通常就是摘一摘辣椒、抱一抱南瓜,再就是父親和哥哥在前面挖土豆、蘿卜,我和媽媽跟在后面撿,然后用那種柳條筐盛好,抬到院子里放好,媽媽再把蘿卜的頂削一削,曬兩天就可以放到菜窖里了。記得干活的那些星期天,早飯后,母親會給我們蒸上一鍋玉米、土豆、大豆角、胡蘿卜,等活干得差不多了,一家人就在涼棚下盡情享受自己的勞動果實?,F(xiàn)在想來,那日子過得真是充實又溫馨。
這些都是我小時候的幸福。
是父母給我的幸福!
是種出來的幸福!
我從沒在農(nóng)村生活過,但我對農(nóng)村或農(nóng)民一直都有一種特殊的親切感,懂得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并將其視為一種人生美德,這是家人對我的耳濡目染。我從沒在農(nóng)村生活過,但我從小就分得清韭菜和小麥,分得清香菜和芹菜,父母教我認(rèn)得五谷雜糧,讓我得知其來之不易。我從沒在農(nóng)村生活過,但我和農(nóng)村孩子一樣從小見證了父母的辛勤勞作,目睹著生活的多姿多彩,體驗著勞動的快樂和自食其力的喜悅。我從沒在農(nóng)村生活過,但我就這么幸福地一邊欣賞著小城的風(fēng)景,一邊在自己的家園品味著田園風(fēng)光;一邊啃著牛奶面包,一邊咀嚼著玉米、大豆;一邊在小城最好的學(xué)校讀書學(xué)習(xí),一邊在茵茵綠叢中與小鳥對話,與昆蟲私語;一邊穿著那雪白的球鞋跳著《我愛北京天安門》,一邊穿著媽媽做的“千層底”與哥哥在向日葵間玩捉迷藏?,F(xiàn)在想來,我生在小城,生活在這樣的家庭,有這樣一雙父母是何等幸運,我的童年、少年時光又是何等快樂和幸福!試想,現(xiàn)在生活在鋼筋水泥固化的城市中,霓虹閃爍迷亂了多少無辜的雙眼?鼠標(biāo)、熒屏禁錮了多少跳躍的思維?有多少家庭能給予孩子,像我曾經(jīng)擁有的這么多?又有多少孩子能享受這么自然、這么樸實、這么叫人受益一生的生活?反正我的孩子沒有享受過這些!我也想給,但是卻給不了,我獨自汗顏。
我得感謝美麗的小城,是小城給了我一個難忘的家園;我得感謝我的父母,是父母用勤勞和智慧,啟迪我擁有了受益一生的東西,這不是金錢,不是房產(chǎn),但卻是無價的、寶貴的、我自視為珍品的東西。
……
曾經(jīng),我家的菜園里,種著滿滿的一園子菜,同時,也種出了我家的幸福,種出了我童年的幸福,這幸福一直滋養(yǎng)著我的心田,直到永遠(yuǎn)……
初 妝
每個晴朗的早晨,我都覺得自己是新的。
因為用新水洗的臉,用新水沐浴的,取了新的護膚品從臉搽到了腳。白天吸進的雜七雜八的舊氣,經(jīng)過了一個晚上呼出吸入,感覺過濾得也差不多了,因為家里的空氣是清新的,那些從窗戶、門縫中擠進來的空氣,經(jīng)過家里幾十盆綠植的吸入和釋放,有氧離子一定比外面的空氣多很多、干凈很多。所以,早晨的我,腹腔內(nèi)緊貼五臟六腑和環(huán)繞我身體的,都是一個晚上置換了的新氣。呵呵。一想到這些,就感覺格外舒爽。
晴朗的早晨,太陽剛剛出來,從那窗口,照射到家里的一屋子陽光,看得出是最新的。我在房間走來走去準(zhǔn)備早餐,那最新的一縷縷陽光就在我身上、碗碟上、食物上晃來晃去,給我身體注入活力,給我們家的早餐添加陽光的味道,讓我的家舒適而溫馨,我很不自覺地得意忘形地享受其中。
享受這陽光,我從不用考慮價格,不用付出半毛錢;不用小心翼翼察言觀色,看任何人臉色;還不用占用自己的一丁點時間,無論上班、公休和節(jié)假;還是不用付出任何勞動,唯一不勞而獲的東西。想想,我這是占了多大的便宜?。∥页8嬲]自己要感恩,感恩生命和生活,常讓陽光照進自己心里,照亮德行和善良!還有什么比這陽光來得更容易、更輕松的嗎?沒有了!這肯定是世界上最昂貴而又最廉價,最高貴而又最平實,最獨一無二而又最豐富鋪張,最不可或缺而又最熟視無睹,最揮霍無度而又最值得珍惜的東西。
我被陽光照著,這是陽光對我的青睞,像熱戀中情人的目光,一刻也不愿意離開自己情人那樣??墒牵槿说哪抗夂芸赡苁嵌虝旱?,或是有時限的;而陽光不會,太陽每天都會出來,只要天晴,房間里就會有這樣的陽光,就像家里的???,如約而至,無條件地照到她每天照過的地方。陽光比情人的目光執(zhí)著和專一,所以,聰明的女人在意自己享受陽光的時光,而不會將心思花在情人的目光是否在自己身上。
每個洗漱后的清晨,都覺得自己特別新。給很新的自己化妝,總不舍得化濃妝,怕濃了會破壞新氣,最多搽點護膚隔離的,讓自己皮膚上的新氣慢點消去,或慢點被周圍的渾濁替代。每天早晨給很新的自己做飯,就做些喜歡的素食,吃進嘴里和腸胃中,都覺得清新;葷的,就覺得膻氣過重,很容易讓人想起血腥,膻氣和血腥氣會沖走新氣,讓一頓早餐沖去新氣,太劃不來了。每天,給很新的自己選衣裝,也不忍心馬虎,怕太隨便了與自己的新氣不搭,于是,就選自己心里認(rèn)定與今天天氣、心情、環(huán)境最搭調(diào)的服飾,然后信步出門。
步伐不用說也是最新的,每一步都是第一步。是邁出了無數(shù)步后的又一步,或許是退后無數(shù)步后的又一步。每一步丈量的路程,一定也是新的,因為我不信自己會沿著昨天的腳印,不發(fā)生一絲一毫的偏差,一路走來或走去,盡管每天都走在同一條或同幾條路上。呵呵,一定不會是舊路,因為我試過,實踐過,在很小的時候。
年齡小,也能實踐出一些大道理。道理就是道理,只要是被實踐檢驗過就行,不分大人小人誰發(fā)現(xiàn)的。一生中,這算是我實踐過的一條道理,我認(rèn)為。
小時候,小城里的冬雪總是鋪天蓋地的,喜歡在沒有腳印的厚厚的雪地里,先仔細(xì)踏出一圈自己的新鮮腳印,然后第二圈、第三圈……試圖沿著第一圈的腳印走下去,可是不管怎么小心,都不會十分周正地吻合第一圈腳印,腳印歪歪斜斜且不說,整個人也走得東倒西歪,最后只能走出了一圈小路,而絕不是一圈腳印。難怪魯迅先生說“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并沒有說“便成了一串腳印”。呵呵。那時候,我很不死心,于是,下雪的日子,這樣的實驗就做了無數(shù)次,沒有一次是成功的,這似乎與“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的哲學(xué)思想是一致的。再后來,每每到了下雪天,也很想這么走幾圈,卻總也找不到那么空曠的地,等不到那樣鋪天蓋地的厚厚的白雪了。后悔自己那時沒有和雪有個約定,約定在自己人生的每個冬季,白雪紛至,雪花如梅,如期相遇,多好!
人一生如果能把自己走過的路畫出來,想象一下,肯定比世間最密織、最龐大的蜘蛛網(wǎng)還復(fù)雜,肯定比夜空群星輝映和交織的星圖還錯綜。這樣的畫,肯定沒人敢畫,即使是大畫家。即便是有人動了畫的念頭,最后一定會放棄。因為,人這一生,可能總有幾條走錯了而無法回頭的路,總有幾條不想回首、不愿記憶的路。
人們都常說:走自己的路。是,其實這是多余而無奈的說法,自己也只有走自己的路,即使學(xué)步的嬰兒也是,多么艱難都得自己學(xué)著走,并且一直走下去。別人走不了自己的路,同樣,自己走不了別人的路。認(rèn)識到這一點,其實并不容易。我們有時往往會忽視自己每天走的路,覺得走了這么久了,已經(jīng)將新路都走老了,走不出意外了,也走不出新意了,于是,就像上了發(fā)條,按部就班地慣性般地走下去,結(jié)果走出了平庸,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關(guān)鍵在于,我們沒有意識到每個人每天都在走新路,如果都意識到這一點,意識到自己每天走的每一步都是新的,那需要怎樣的努力、慎重和堅忍不拔的毅力。我同樣也意識不到,但我能覺得自己每天都是新的。不管以前的路走得怎樣,走好當(dāng)下的路最要緊??梢?,每天都覺得自己是新的,這有多重要。
我剛剛出生的時候,覺得自己是最新的。那個公歷10月24日,只“咔”的一聲,臍帶被剪斷后,我與母親便完全成了兩個個體。好像完全在失重狀態(tài)下,我蹬腿伸胳膊,沒有了絲毫的依附感。我肯定是閉著眼睛哇哇大哭,哭得肯定比其他嬰兒時間要長,我那時候肯定就已經(jīng)意識到了,每個人的人生之路都會崎嶇坎坷,每個人都要咀嚼生活給予的各式各樣的苦和難,嘗試生命歷程中付出的各式各樣的艱辛和努力。所以,我就大哭,而且哭好長時間。離開母親的身體,我的空間完全陌生了,沒有了溫暖、純凈和母體的芬芳,我的兩只手在空間胡亂揮舞,卻什么也抓不到,不像在母親的身體里,四周上下都有暖暖的依靠。
我就這么驚慌失措地來到了這個世界上。如果由得自己選擇,我寧愿選擇不來,寧愿自己連一丁點塵埃都不是,寧愿自己是空空的,寧愿自己根本就不存在。
如果不存在,那我現(xiàn)在什么都沒有見過,什么都沒有感受過,什么都沒有經(jīng)歷過。自然界的原始與造化,微生物、動物、植物的本真和進化,這個世界的干凈與渾濁,社會的發(fā)展、停滯和倒退,生活與生存環(huán)境的純凈和齷齪,人心的善良與險惡,這些我都不曾接觸過、困惑過,不曾糾結(jié)過、不安過,不曾看破了又裝糊涂過,不曾執(zhí)著了又失望過,不曾認(rèn)識了又假裝不認(rèn)識過。也挺好。
我為自己有這么斬釘截鐵的想法而吃驚!為什么?我也想了好久,還是不知道為什么會這么想,只是清楚,這樣的想法與自己一直以來的生活無關(guān),不然就會對不住與自己有關(guān)的一切,最對不住的是母親十月懷胎的辛苦。
我的第一次洗禮不是很正式的,甚至是草率的。接生的那個誰,只提著我的雙腿,用溫水上下左右地沖了那么半分鐘,就將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的我,胡亂扔在了裹單里面。后來我見過一只羊羔出生的一瞬間,我就總想象起自己出生的情景。那只小羊羔是在迷迷瞪瞪中,被父親小心翼翼地拽出來的。父親不讓我看,我就用雙手蒙住眼睛,指縫留得寬寬的偷看。自那以后,沒人告訴我,我就固執(zhí)地覺得自己出生的情景,一定和那只小羊一樣。
出月的時候我穿上了小夾襖。因為那是在深秋季節(jié),所以小夾襖上面還穿了薄棉肚兜,肚兜上帶著長長的裹腰。我那么小,腰肯定是細(xì)軟的,有裹腰裹著,我的腰就硬邦了好多。剛出生不久,褲子是沒法穿的,但是,媽媽肯定準(zhǔn)備了純棉的裹單,露出上半身,胳肢窩以下再用裹單一包。爸爸媽媽把我抱在懷里,我是舒服極了。第一次睜大明亮的眼睛看著自己的初妝,很美,很舒服。那時候,我多新啊,最新,新得姐姐、哥哥都不敢抱我。他們后來告訴我的。
我七歲的時候,覺得自己是最新的。那個秋天,我該上學(xué)了。那天早晨我被家人早早地叫醒,早飯的待遇是很優(yōu)厚的荷包蛋。我知道我以后都得這么早早地起床,收拾好自己。那時家里生活盡管拮據(jù),但是父母把我從頭到腳收拾得煥然一新,我穿著母親早就準(zhǔn)備好的玫紅底色深藍(lán)圓點的罩衣,深藍(lán)色的條絨褲子,白色的球鞋,美美地、新新地出門。那時,我們家女孩多,母親不但讓我們穿得干凈整潔,而且偶爾做個新衣服,在花色、做工和款式上總會贏得人們的贊賞。母親的審美,現(xiàn)在想來我都佩服。后來的日子里,自己的審美感覺,在周圍人的圈子里,都能受到贊美,想來都是小時候受了母親的影響。俗話不是說“三歲見大,七歲看老”么,更何況我在母親身邊一直長到十八歲呢。真希望自己一直這么審美到老、愛美到老。
我第一次走進學(xué)校,不用誰告訴我,單憑自己從未有過的這么新,我就明白了上學(xué)是件很重要的事情,讀書更是件很神圣的事情。所以,以后的人生中,關(guān)乎讀書學(xué)習(xí)的事,就不曾怠慢過。在校學(xué)習(xí)的歷程中,我時常覺得自己的新氣每天都在增加,并且自己常常享受其中。而自己也在不自覺中一直保持一種學(xué)習(xí)上的新氣,收獲上的新氣,生活狀態(tài)上的新氣。這其中的有些細(xì)節(jié)一直保持到現(xiàn)在,就像讀書寫字成為自己生活狀態(tài)不可少的一部分,就像讀過的書無論在自己心里和書架上都散發(fā)著一種光芒,這種光芒時時照亮自己,也照亮我的生活。這光芒還時時在不自覺中,抵擋或反照著種種形穢污濁之氣流,以至于自己不屑思考和理會、違心和盲從。
我之所以覺得七歲時自己很新,還因為那年,我似乎第一次悟出和懂得了一個人生感悟和道理。那個周末的晌午剛過,父親和母親表情很嚴(yán)肅地出出進進,母親的眼圈還有點紅。后來我知道是鄰家的陳奶走了,脖子上帶著一根細(xì)麻繩走的。
陳奶于我很親切,那時,她隔幾日就會來我們家里坐坐,和母親說會兒話。印象中陳奶就像從電影、電視中走出來的古色古香的人物。黑色偏襟半長衫煙熏火燎般地陳舊,黑色裹腳褲粗粗拉拉的,粗布紋理中填滿了一種十分久遠(yuǎn)的東西;低低的隨便盤繞的發(fā)髻上,還罩著一個黑色紗網(wǎng),每一個小小的網(wǎng)眼中都透著一種某個時代的氣息。陳奶的額前總是有那么一兩縷花白頭發(fā)散落下來,伴著愁容,人總顯得很憔悴。三寸金蓮般一雙小腳,在三寸長的三角形黑色布鞋里面,艱難地支撐著陳奶不矮卻偏瘦的身體。我看陳奶看得最多的是她的眼睛、雙手和那雙小腳。陳奶的眼睛總是淚水汪汪的,不是水靈靈的小孩子的眼睛那般,是渾濁的那種;眼圈也是紅紅的,和母親說話時總會抬起手,用袖邊沾下眼睛;陳奶的目光中,有著沉重的孤獨感、壓抑感,顯得無助無神,無光澤無動感。記得陳奶的雙手很粗糙,指甲永遠(yuǎn)是半長不短的那種,指甲縫里都是面粉抑或其他什么的。陳奶見到我,時常會從偏襟口袋里摸出一個水果糖、兩個杏干、三個紅棗和幾個花生之類的給我吃,這些零食總帶有很濃很濃的廚房里的那種煙熏味,我就用清水洗半天。不是嫌棄陳奶,是憎惡陳奶整天待的那個廚房,那個隨著一日三餐,讓陳奶的那雙小腳一刻不停地度量的廚房;還有整日熏著陳奶的那些柴灰和煙氣——那些把陳奶的臉熏得透黃,讓陳奶整日兩眼淚汪汪的柴灰煙氣。
最讓我好奇的是陳奶的一雙小腳,好奇她的腳怎么能比我的腳還小,好奇她的腳怎么會那樣畸形。陳奶到我們家,我總是盯著陳奶的那雙小腳看,母親就用眼睛瞪我,我的好奇心從小就重。一次我非要母親比給我看,母親就把自己除了大拇腳趾以外的四個腳趾窩在腳心,然后告訴我,陳奶比我還小的時候就這么用布,緊緊地裹著腳,一刻都不能放松,然后就成那樣的小腳了。我問得很執(zhí)著:不裹腳會咋樣?母親就說:那時女孩子不裹腳,會遭人唾棄,會嫁不出去,一家人都會被人笑話。會疼嗎?母親告訴的答案更殘忍:會鉆心挖肺地疼,腳趾會骨折,整個腳血液不暢會腐爛,會結(jié)血痂,掉了,再結(jié),再掉……那時因為裹腳,女孩失去生命的不在少數(shù)。母親給我講這些話的時候,我和母親在自家大門前的水渠邊坐著,我的雙腳還浸在水渠里。水渠邊上是一條路,來來往往的都是路人,我仔細(xì)地盯著他們的腳看,大大小小、老老少少每個人的腳都在各式各樣的鞋子里舒展著,歡快地邁著各自的腳步,這些腳真幸福,比起陳奶的那雙腳。再看著水里自己肆意伸展成長的一雙小腳丫子,頓時覺得自己也是那樣幸福。也是好奇心驅(qū)使,我試著將腳趾頭蜷在腳底,使勁穿上鞋,站起來,還沒走上一步,腳趾就鉆心地疼,半秒鐘也堅持不了。那時,等我弄明白了陳奶為什么會有一雙小腳時,我為自己的好奇和執(zhí)著后悔了。因為我再看到陳奶的那雙小腳時,心會很疼,特別疼,甚至我不敢再看那雙腳,覺得血腥。因而對距離我已經(jīng)很久遠(yuǎn)的那個時代,不滿了起來,仇恨了起來。
陳奶的一雙小腳好容易走過了那個時代,可我記憶里的陳奶,和母親說話時為什么仍然滿臉的愁容,就像她褶皺的偏襟衣服上落滿的柴灰和面粉一樣。也許時代的變遷于陳奶是完全陌生的,或許她就沒走出過那個家,還有家里的那個廚房。
陳奶走了,在柴房里,帶著一根細(xì)麻繩走的。她要永遠(yuǎn)告別這些生成柴煙整日熏得她難受的柴垛,還有那個她用小腳來回度量的廚房,或許還有其他什么,而且是義無反顧地永遠(yuǎn)地告別,絲毫不懼怕那根細(xì)麻繩帶給自己的生死之痛。這一定是陳奶用盡了全身的氣力做出的決定。
在我記憶里,陳奶的后事辦得異常隆重,似乎整個小城的人都去送了陳奶,這與她在世時的那種清冷孤獨單調(diào)的生活很不搭調(diào)。陳奶走的時候是個初春,天也算溫?zé)崃?,可是,陳奶還是在那個柴房里面停了七日。七日,陳奶的軀體一定度日如年,本希望快快走的陳奶,硬是被裝模作樣地“挽留”了七日。聽說陳奶是里三層外三層穿得新新的走的。我怎么都想象不出來,陳奶一年到頭穿的那件黑色偏襟長衫是怎么脫下來的,衣服上的柴煙煤灰抖落了多少。那里三層外三層的新衣,陳奶一定穿不慣,一定嫌硌得慌。陳奶是被裝在血紅的、嶄新的棺材中送走的,棺材中肯定沒有廚房的柴煙味和生活中的繁雜氣惱。我躲得老遠(yuǎn)看那口棺材,本來很喜歡的紅色,卻像在滴血,那么刺目。濃烈的油漆味,熏下了我的眼淚。這油漆味是否熏著陳奶,肯定沒有一個人操心這事了,因為活著的陳奶早已經(jīng)被人間的柴煙熏習(xí)慣了。發(fā)送陳奶的隆重場面陳奶肯定不愿意看到,相信她的靈魂早都在她想去的那個地方的路上了,留下空空的軀殼,任人去折騰。不在人心里的東西能折騰出什么呢?
陳奶走的那晚,我做了一個夢。很濃的月光下,一個小男孩笑盈盈地遠(yuǎn)遠(yuǎn)地跑來。小男孩的面孔漸漸清晰,那是陳奶的臉,從來沒有這么干凈,從來沒有笑得這么舒心,從來沒有這么得體的衣著——我使勁地看啊看,看醒了自己。陳奶一定是不愿意投胎再做一個女人了。不做女人,是不是就與小腳無關(guān),與女人相關(guān)的所有無關(guān)?一定是。夢里陳奶的樣子,是在另一個世界的初妝嗎?不知道,但很美!
我十三歲的時候,覺得自己是最新的。標(biāo)志女孩子成熟的那周之后,母親說這是我最后一次與她共浴。與其說這是一次身體的沐浴,不如說這是一次刻骨銘心的靈魂的沐浴、精神的沐浴、成長的沐浴。這場沐浴,母親讓我明白了,人不但要保持身體上的潔凈,更要保持思想和心靈的潔凈。
從頭到腳的沐浴,那是我人生最仔細(xì)的一次沐浴。隨著身體不同部位的沐浴,母親不停地提點已經(jīng)長大成人的我,做人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讓自己的眼睛多看到和記住一些陽光的、善良的、和暖的人和事,并且去效仿,去悅納。讓自己的耳朵多聽聽善意的進言、忠言、勸言,多聽人世間美好的聲音,少聽不良的挑撥和惡言污語,擇言入耳,利于行。讓自己的嘴多言實言,不虛妄;多言善言,不惡毒;多言美言,不穢言;不背談他人,詆毀他事;口吐蓮花,馨香繞心;和顏悅語,溫情暖心;管住自己的言語,警醒自己,激勵自己。管好自己的胳膊和腿,管好自己的手和腳;舍和得,皆在于伸手之間,有舍才有得,一貫的得未必心安理得,經(jīng)常的舍才有大得報之;該拿什么不該拿什么,該去什么地方不該去什么地方,人這一生要守好做人的底線。
沐浴之后,我是真的佩服沒有多少文化的母親,能娓娓地將這么豐富、這么平實、這么珍貴、這么讓我受益一生的做人做事的道理,通過一場普通的沐浴,恰到好處地在我十三歲青春叛逆的這個年齡節(jié)點上,灌輸給我,引領(lǐng)我的人生、生命和生活。那天,我覺得自己最新,從里到外,從內(nèi)心到身體,從靈魂到思想。這種新,一直陪伴著我,曠日經(jīng)年都沒有過時。
有些永恒是在一瞬間形成的,它會永存于人的心間,無論經(jīng)歷多少歲月。
回眸人生,一路走來,無論誰,總會刻骨銘心地記憶幾場自己或者他人各式各樣的初妝,就像生命中的風(fēng)景,鋪展在人生春夏秋冬的路上。有的如春花搖曳,充滿了希望;有的似蓮花吐蕊,沉浸在河中獨自芬芳;有的像挺立于風(fēng)霜的傲菊,“何曾吹落北風(fēng)中”;有的像凄風(fēng)中的雪花,冷冷地綻放、冰冰地融化,悄悄地逝去。
歲月覆蓋下的初妝,有時清晰,有時朦朧,經(jīng)年都在記憶的天幕上,從不褪去。摘幾段寫成墨香,記憶并未老去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