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雅麗
摘?要:課堂教學實踐中,預設與生成不一致時,要肯定學生探討教材精神,回復課堂秩序。理性接招,適當引導,繞回預設。尊重學生需求,促成精彩生成。及時評價激勵,促使學生回應。根據(jù)課堂實際情況,傾聽心聲及時回應,讓“生成”促進學生發(fā)展。
關鍵詞:預設?生成?傾聽?回應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對話的過程。在閱讀教學實踐中,課堂上有效的討論與交流是學生主體性的充分體現(xiàn)。教師對教學的預設與課堂生成不一致時,學習深入與文本對話,傾聽、回應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讓課堂教學因動態(tài)生成而更具有生命活力。筆者以《跳水》這課教學片段為例來談,預設與生成中的傾聽與回應。
那次,我和學生一起學習《跳水》這一課,跟隨課文緊張的情節(jié),一直走到課文最后一部分。突然,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老師,要是這個小孩不跳水,那是不是真的就會掉到甲板上摔死了?”一石激起千層浪,“他肯定會跳的!”一生插答,“不一定,也許他會因為害怕,而失去了反應能力,不聽船長的話,不跳水?!薄疤?!”“不跳!”頓時課堂上一片爭辯之聲,個個臉紅脖子粗,把課本也丟在了一邊,并且還站了起來,大聲嚷嚷,全然忘卻了老師的存在,更忘卻這是上課的時間。孩子們到高年級時,對很多問題都有自己的看法,再加上“年輕氣盛”,因而課堂上就會出現(xiàn)這種狀況。遇到這種情況,我總是讓自己冷靜下來,尋找問題的切入點,快捷思維,果斷決策。因而,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也總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
一、肯定探討精神,回復課堂現(xiàn)實。
“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睂W生在與文本交流對話中,有所質疑,有所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這種學習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在上次課堂爭辯的情況下,我高聲贊揚學生:“同學們,你們很愛學習,能主動思考探討問題,老師很欣賞你們。”肯定的話語,贊許的目光、手勢一并出現(xiàn)。學生慢慢就安靜下來了。往往此時他們會用驚訝的神情看著我,似乎不敢相信我對他們“放肆”的寬容。對學生的寬容與尊重也會換來同樣的尊重。“但老師更欣賞你們能理性思維,再進行激情表達?!闭n堂秩序恢復平靜與理性。
亂七八糟的爭論沒有了,但問題沒得到解決。我對這一部分課堂教學的預設是:通過學習文本,了解船長的動作和語言,談談對船長的認識。因此,選擇就在于是回到預設,還是跟著學生走。其實學生質疑的就是“孩子是跳水可能性大還是不大,為什么?”這個問題,與我先前的預設并不沖突,因而也有好辦法回應。
二、理性接招,適當引導,繞回預設。
如上例,我對同學們說:“請大家默讀課文,看看從課文的哪些地方,你可以找到證明的依據(jù),做上記號,再小組討論討論,待會看誰說得有理有據(jù)。”學生立刻拿出筆,積極投入文本的研讀中去了。的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應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保ㄐ抡n標語)這里,我充分感受到這一點,學生因為有了與文本對話的前提,小組討論交流的內容豐實多了。在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教師營造了寬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因而,學生的精彩見解紛呈迭出?!拔艺J為小孩一定會跳水,他當時都膽戰(zhàn)心驚了。聽到船長爸爸的話,沒有時間也不會思考了,就毫不猶豫地跳進了大?!薄斑@是一艘環(huán)游世界的船,船長肯定很優(yōu)秀,處理問題一定很有方法,所以當他在機智果斷地用槍指著孩子要他跳海時,孩子很信任他,就向海里跳了” ……不僅爭辯的問題開始明晰,學生對船長的認識也更加深刻。學生與文本深入地對話,及時地傾聽與回應,課堂教學新的生成與預設并不矛盾。
三、尊重學生需求,促成精彩生成。
倘若學生的問題與課文主要內容緊密相連,但完全不在教學預設范圍之內,則應根據(jù)學生學習實際情況,尊重學生學習需求,緊跟學生,促成新的精彩生成。
“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保ㄈ~瀾語)面對意外生成,寬厚對待學生的純真,機智引導,讓生命的活力在生成中涌動,讓課堂教學在生成中精彩無限。如,有次上寫物的作文課,突然風把玻璃吹破了,嘩啦啦直響,有部分學生主動與老師一起處理了廢渣物。后來,作文改寫這件事,由于學生所見所聞又有所感,因而作文有真情實感,描寫具體生動,習作非常成功。
四、評價激勵,促使學生回應。
作為教師,要善于肯定學生交流時的認真傾聽,及時贊揚學生善于抓重點詞來學習課文,鼓勵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分析問題……經常性地運用這些好的評價方法,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還可以配合使用身體語言來激勵學生,如摸摸頭,拍拍肩,對孩子贊賞地微笑等等,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激發(fā)學生不斷進取的動力。這些行為舉措對學生來說,無不是莫大的獎賞,由一次次肯定鞏固的行為促使學生會更耐心地傾聽,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讓學生在課堂動態(tài)生成中汲取知識營養(yǎng)。
條條道路通羅馬,無論遇到什么樣的課堂教學問題,我們都要積極思維,機智應對,有時需化緊張為輕松,“化干戈為玉帛”,有時需放大生成,有時又需縮小生成,在靈動的生成中預設,在即興的預設中生成,營造一種和諧而美好的傾聽與回應的課堂交往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