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美麗新農村建設的大環(huán)境下,城市飛速發(fā)展,住房價格直線上升,居住空間不斷縮小的情況下,“共享經濟”更值得我們關注。共居生活并不是多么創(chuàng)新的事情,但是隨著時間和空間的日益珍貴,新的租房居住概念需要我們重新思考。共享公寓一種可以解決住房困難,提供更高品質生活的方式值得我們去研究。
關鍵詞:青年人;租房;居住方式;共享公寓
1 背景分析
1.1 時代發(fā)展的需求
據聯(lián)合國預計,到2030年全球約有70%的人居住在城市。目前,北美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區(qū),2018年有82%的人口在城市居住。亞洲盡管城市化比率相對較低,僅為50%左右,但絕對人口數量更多,擁有全球54%的城市人口。隨著全球城市化不斷加劇,城市的壓力倍增。尤其在中國,隨著城市化建設以及新農村建設,越來越多的人在城市發(fā)展,能否為這些人提供住房以及基礎設施面臨各種挑戰(zhàn)。
1.2 高壓生活產生的需求
在城市發(fā)展過程中的主流人群主要是青年人,但是高昂的消費增大了青年人的壓力。以至于青年人不愿意結婚、不愿意生小孩等,這些問題加劇了老齡化的發(fā)展。比如日本老齡化嚴重,主要是生活成本高昂,大部分的日本人30-40歲才結婚或不婚,40歲以前都選擇租房或者一生都在租房。在2019年,韓國總生育率降到0.98,專家預計未來也許會因為沒有新生兒出生滅亡,話題一度火爆,被全球關注。歸結原因就是結不起婚、生不起娃,工作壓力大、房價高昂等。對于日韓這樣有很多政府補貼依然出現(xiàn)這樣問題的國家,中國的補貼不足那問題就更加明顯。更多的青年人工作之后,選擇合租的方式降低生活剛需成本。
2 青年人傳統(tǒng)租房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現(xiàn)在青年人為了在城市打拼,不得不選擇租房的方式來減少經濟壓力,部分選擇獨立租房、一部分選擇合租。但無論哪種都會遇到以下幾點問題:
2.1 房源難找
大家選擇房子時主要考慮,房子距離上班的地方距離是否近、交通是否方便、距離市區(qū)是否遠、房子有無電梯、價格合不合適、周邊綜合服務設施是否完善、房子是不是較新、干不干凈、家具是否齊全、房東人品如何等等。想在都市中找到符合自己預期又能支付得起的房子變得越來越困難。
2.2 租房生活成本高
在國內不同城市的租房價格不一樣,但是都需要支付至少一個月的押金以及至少3月的房租,就是常說的“付三押一”。同時還需要支付水電氣費、物業(yè)費等,占了至少1/3工資,有的甚至更高。單身公寓價格更是高昂負擔不起,大部分都只能選擇合租,跟其他人一起分擔房租以此降低房租消費。
2.3 安全性無法保障
很多人在選擇租房的時候,為了降低消費,會選擇相對偏僻或治安較差的的房子居住。這樣的房子雖說便宜,但是安全性得不到保證。很多人即使住在較好的小區(qū),因為單獨居住,對周圍小區(qū)情況不了解、對周圍鄰居不熟,心里安全感不足。
2.4 獨居的問題——孤獨感
現(xiàn)在的青年人選擇獨居生活已經成為常態(tài),享受自己居住的自由與舒適,但是大部分人在獨居生活中感受到了孤獨感。忙碌的生活消耗掉了我們對外在事物的情趣與激情,很多人工作之余寧愿自己一個人呆著什么也不干,也不愿出去認識新的朋友、逢年過節(jié)更愿意出去旅游也不是走親訪友。研究表明,現(xiàn)代人正變得越來越孤獨,因為我們不再具有社區(qū)歸屬感,不再和鄰居問好,這個城市到處充滿著陌生的臉龐。
2.5 合租的問題
合租生活雖然降低了租房成本,提高了人際交往的可能性,但是無論是跟熟人合租還是跟陌生人合租,生活中總有一些私人活動需要處理。另一方面,因為大家的生長環(huán)境、經歷不同,各自的生活習慣也不一樣,很容易產生摩擦。比如:起床時間不一樣、吃飯習慣不一樣等,是一起吃飯還是分開吃?我想看電視但是對方不愿意怎么辦?如果邀請朋友來家里玩,別人會不會介意,我和朋友是不是可以愉快的玩耍?公共區(qū)域的東西如何放置?衛(wèi)生誰來打掃?主要歸類為以下幾點問題:
(1)私人空間有限
(2)生活習慣不一樣
(3)公共區(qū)域使用與分配矛盾
(4)交友、聚會不便
3 共享公寓——租房新方式的產生
3.1 共享公寓概述
共享公寓即共居空間,它是一群陌生人在保有個人私密空間的前提下,共享部分公共空間,共同生活和分享的一種生活空間模式。
3.2 共居生活越來越具有吸引力
3.2.1 新的社交方式
瑞典家具宜家在2017年發(fā)起“one shared house 2030”的調查顯示,大多數人認為“共居”生活十分具有吸引力是因為它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社交方式。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模式下,越來越多的青年人發(fā)現(xiàn)他們的孤獨感在逐漸增強,除了工作,很難有機會認識新的朋友、接觸新的群體。青年人希望通過共居生活享受真正的社區(qū)生活。
3.2.2 更高生活品質的追求
當下的青年人,他們有著自己獨特消費觀念、生活觀念,他們追求自由、活在當下、有著享受主義者的特點。對于居住空間,他們追求具有品質、交通便利、生活便利、環(huán)境優(yōu)美等。但是自身的經濟條件不允許他們在他們想要的地段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另一方面,傳統(tǒng)租房模式達不到他們的理想狀態(tài)。共享公寓通過公用基礎設施以節(jié)省開銷讓他們得到更好的居住環(huán)境,同時安全也可以得到保證。
3.2.3 合理的個人隱私空間
生活中的每個個體,對于屬于自己的空間和物品都有著強烈的控制欲,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領地意識。共享公寓把私人空間和公共空間完全獨立開來,以此來保證個人獨立空間不受影響。如韓國首爾的“樹”形公寓,公寓一共分為九層,1-3層是公共活動區(qū)域;4-9層是居住區(qū),主要有兩種類型,普通型和躍層式,躍層式能夠更好的二次劃分私人空間(休息與工作)與公共空間(私人接待、交際)。當然,每一層的空間格局都不一樣,滿足不同功能需求以及經濟水平的人。
3.2.4 多樣化的公共活動空間
共享公寓,可以提供功能多樣化的綜合性共享服務功能。如設施齊全的健身服務、餐飲、交通、零售、辦公、娛樂設施等。同時社區(qū)能夠組織一些室內外主題活動,增加大家的休閑時間。如:宜家與房地產公司Ikano Bostad合作的的“Better Living(更好生活)”項目就是為了讓居住空間更具包容性、多樣性、可持續(xù)性且更實惠。
參考文獻:
[1] 李薇.ShareCuse共享辦公空間[J].現(xiàn)代裝飾,2020(03).
[2] 張軼鋒.基于共享空間設計理念的新型廁所設計[J].中國醫(yī)院建筑與裝備,2020(02).
[3] 亓宣雯.高校圖書館共享空間設計探究[J].四川建材,2020(02).
[4] 林靈芳.共享經濟時代共享公寓公共空間設計探究[J].居舍,2020(06).
作者簡介:喻文婷(1991—),女,四川成都人,助教,藝術碩士,研究方向:建筑空間與環(huán)境藝術研究。
(作者單位:宜賓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