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娟
【摘 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展開有效調控,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首先要轉換師生角色,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其次要引導學生積極圍繞問題進行思考和辯論,嘗試尋找答案;最后還要鼓勵學生反思,進行知識內化。在合理調控教學過程后,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獲得更多收獲。
【關鍵詞】 有效調控;研究性學習;小學語文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教學實踐活動,強調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運用,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能促使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體驗獲得各方面的知識。然而,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較差,思維能力也較為薄弱,所以很難自主展開研究性學習活動。因此,教師要積極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對學生的行為和自身的教學行為進行有意識的引導、約束和調控,這就是課堂有效調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展開有效調控,這樣學生才能更積極主動地展開研究性學習。
一、角色轉換,生疑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教育要讓學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要注重學生自己的思維過程。在傳統(tǒng)教學中,往往由教師提出課堂提問,學生只要回答就行了,這樣學生就處于被動的地位,很難自主提出問題,展開研究性學習。所以在有效調控的過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轉換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要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
《金色的草地》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增強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體驗大自然給人們帶來的快樂。教師在教學中要轉換角度,鼓勵學生先自主閱讀課文,然后自己提出問題。“閱讀這篇文章,你的整體感受是什么呢?”這個問題能很好地引導學生進入思考。學生回答:“我覺得很美好,我能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愛?!薄澳敲?,你覺得作者是通過哪些角度展現(xiàn)這種愛的呢?”這個問題起到了拋磚引玉的效果,引導學生思考。很快,學生自己也提出了問題:“蒲公英明明是沒有感情的植物,可是作者為何將它當成了自己的朋友,寫出了情感呢?”還有學生提出:“這個世上有很多美麗的花,為何作者覺得蒲公英是自己最喜歡的一種花呢?”這樣就很好地轉換了角色,讓學生自己提出了問題。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要調換師生間的問答角色,營造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讓學生大膽地提出標新立異的想法,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其次,當學生的思維陷入困境的時候,教師要提出具有拋磚引玉作用的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問題。當發(fā)現(xiàn)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時,要予以肯定,并鼓勵其展開研究,若學生的問題質量不高,也不要批評,應該寬容對待。這樣的調控才能讓學生的質疑能力逐步提升,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尋找解釋,辯論
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要根據(jù)已經設定的問題進行自主研究,嘗試找到問題的答案。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由于他們都是不同的個體,所以思考的角度、深度等各有不同,常常會出現(xiàn)矛盾。此時要引導學生積極展開辯論活動,通過主動調控的方式引導學生聽取他人的建議,結合自己的意見進行分析,最終得到問題的答案。
在學習四年級《小田鼠弗雷德里克》的時候,學生自主提出了問題,圍繞問題展開探究:“小田鼠弗雷德里克和其他幾個小田鼠相比,誰的工作更重要?”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的觀點出現(xiàn)了矛盾,有的學生認為:“如果田鼠沒有準備任何食物,肯定早就凍死、餓死了,所以我覺得是其他的小田鼠更重要。”但是也有學生認為:“我覺得精神食糧更重要,在所有小田鼠都快崩潰的時候,是小田鼠弗雷德里克拯救了大家。”此時鼓勵學生圍繞不同的觀點展開辯論,嘗試說服對方:“若是只有其中一種食糧,你覺得小田鼠們能活下來嗎?”學生在討論后發(fā)現(xiàn):“似乎兩者都很重要啊,少了任何一種,小田鼠們都無法活下去?!痹谟懻摵?,學生總結了彼此的答案,認識到精神食糧和物質食糧都很重要。
在展開有效調控的時候,要注意引導學生抓住矛盾的焦點,圍繞焦點展開討論,同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將某一個觀點作為中心論點,其他學生加以補充,最終得到正確的答案。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進行連鎖式討論,嘗試依次提出觀點,再展開集體綜合歸納。在這樣的調控中,學生能更好地展開研究性學習,找到問題的答案。
三、自我矯正,內化
在研究性學習中,解決當前的問題并不是關鍵,怎樣進行知識內化,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為下一次的研究性學習打下基礎,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以教師的調控也要圍繞這一點展開,在學生展開研究性學習后,要鼓勵學生積極展開反思,嘗試找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并思考怎樣進行自我矯正,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習三年級《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時候,學生嘗試探究:“為何作者能如此生動地描寫西沙群島的風貌呢?為何我們閱讀文章的時候,感覺自己好像親眼看到了西沙群島一般?”在圍繞該問題展開研究性學習后,學生總結了觀點,認為:“作者的寫作很有條理,分別從海里到島嶼進行寫作。文章中用了比喻、排比等寫作手法,讓文章更生動。”在研究性學習后,引導學生展開自我反思:“在得出答案的過程中,你是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呢?你覺得自己的不足之處是什么呢?其他同學的研究方法對你有什么啟發(fā)嗎?”有學生提出:“有同學嘗試自己模仿寫作,運用比喻、排比修改自己的文章,這樣更清楚地看到了修辭手法的作用。這種方法是我要學習的?!?/p>
在課堂調控的時候要注意讓學生揚長避短,要表揚學生的優(yōu)點,鼓勵其再接再厲,也要引導學生注意到自己的問題,思考怎樣改進,這樣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得到切實的提升。
研究性學習不同于傳統(tǒng)的接受性學習,教師不能直接將知識點灌輸給學生,而應該通過合理調控的方式進行引導,促使學生自主找到問題的答案,進行知識建構,要注意避免偽探究、假探究,而應該隨時把握各種課堂生成資源,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進行引導,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得到進步。
【參考文獻】
[1]林敏.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優(yōu)化整合[J].教學月刊(小學版),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