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媛媛
一、案例背景
人音版音樂教材七年級下冊《青春舞曲》這節(jié)課是我作為校級公開課展示的一節(jié)課。
之所以選用這節(jié)課作為公開課的展示內容,一是因為按照大綱規(guī)定《青春舞曲》是一節(jié)以唱歌為主的綜合課,在常規(guī)音樂課中,欣賞課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音樂素養(yǎng),能夠主動感知樂曲中的音樂要素和情感,如果學生音樂知識缺乏,在課上很難找到合適的方法引導學生對音樂展開想象并進行分析,會經(jīng)常導致學生上完一堂音樂欣賞課后對老師所說的曲式結構一頭霧水,對樂曲的感受只停留在“好聽”“激昂”“速度慢”之類的五官感知,難以取得良好的課堂反饋;而教材中唱歌課選編的歌曲所包含的感情淺顯易懂,更多注重學生在歌曲演唱方面的把握,相比欣賞課,唱歌課課堂環(huán)節(jié)的推進會更加的順利,也就更容易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二是因為這首歌節(jié)奏歡快,能夠營造一個相對生動的課堂氛圍;新疆歌曲的典型節(jié)奏型可以作為難點,便于進行音樂活動的創(chuàng)編和實踐;整首歌短小精干、簡譜簡單,對于已經(jīng)有了一學期音樂基礎理論學習的七年級學生來說,先識譜后帶入歌詞是比較容易當堂掌握的;歌曲音域不高,適合正處于變聲期的七年級學生,唱起來朗朗上口的旋律也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和喜歡。
為了公開課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結合以上兩個原因,我選擇了樂理知識相對扎實、課堂氣氛相對活躍的七年三班進行。
二、案例主題
《青春舞曲》是由有“西部歌王”之譽的著名作曲家王洛賓先生根據(jù)維吾爾族民歌整理創(chuàng)編而成,從教學內容上講,這首歌具有濃郁的新疆風格,學生可以充分體會到我國新疆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獨特的韻味和魅力,蘊涵著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一首非常有教育意義的民族歌曲。從教材安排上講,《青春舞曲》是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天山之音》的第一課,對整個第三單元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先聲奪人充分引起學生學習本單元其它內容的興趣,打開本單元新疆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的大門。
三、案例描述
(一)整體思路
課前我仔細研讀了教學參考書,發(fā)現(xiàn)《青春舞曲》是一首比較簡單的歌曲,但怎樣引導學生用飽滿富有彈性的聲音去唱,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我把《青春舞曲》涉及到的樂理知識整理歸納總結后,確定掌握新疆民歌典型節(jié)奏型(如圖1)并在此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編作為本課難點。
于是我收集了大量關于新疆風土人情的資料,還做了精美的交互式白板課件,從認識新疆的美麗風光入手,設計運用鋼琴配合學生自主學唱曲譜,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歌唱狀態(tài),運用尤克里里、打擊樂器(沙錘、雙響筒、鈴鼓、碰鈴)等進行節(jié)奏創(chuàng)編,根據(jù)學生這個年齡段活潑好動的特點,在歌曲表演中加入了簡單的新疆舞蹈,可以極大調動學生大膽積極的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最后把同為新疆民歌、具有與《青春舞曲》相同節(jié)奏型的《掀起你的蓋頭來》和《塔里木河》兩首歌曲作為了課后拓展欣賞內容,不斷加深學生對新疆民歌風格的印象。
(二)具體實施
公開課當天下午第二節(jié)課,我在二分鐘鈴響后,把學生帶到了音樂教室,隨著組織教學、師生問好等常規(guī)課堂行為結束,就進入了歌曲《青春舞曲》的導入的環(huán)節(jié),我做了如下導入:首先對同學們展開聊天式提問,“現(xiàn)在最流行的一句話就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同學們能不能說說自己最想去的地方,為什么呢?”學生回答的豐富多彩,有說巴黎的,有說日本的,也有說上海、三亞的,我充分肯定了同學們的回答,然后對他們說“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資源遼闊,各地不同的地形風貌、風土人情孕育了風格各異的音樂文化,成為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財富。那么今天老師將要通過一首新疆風味滿滿的歌曲帶大家走進新疆,去感受那里的風土人情。”至此,正式引出課題《青春舞曲》。
正式進入新課教授環(huán)節(jié),我首先播放了一段時長為1分32秒的《這里是新疆》視頻片段,在播放視頻之前對學生提出問題:“你對新疆有哪些了解?通過短片結合你的了解,說一說你所了解的新疆?!蓖瑢W們紛紛舉手暢所欲言,掏空了自己從電視劇里看的、同學朋友說的、甚至自己想象的對新疆所有的認識,大家七嘴八舌地給出了五花八門的答案,來聽課的領導老師們紛紛笑了起來,課堂氣氛眼看就要到“人仰馬翻”的境地,“不好!”我心想著便立刻對孩子們說:“看來通過剛剛的視頻,大家對新疆的了解達到了人生的巔峰啊,我們分組來說說各個方面的代表吧”,給出五個方面(食物、服飾、樂器、舞蹈、相貌特征)。于是學生迅速按照課前分好的五個小組給出了代表答案,回答新疆舞蹈經(jīng)典動作的那一組的同學代表甚至還像模像樣的做了一個晃頭移頸的動作,惹得班里同學哈哈大笑,課堂氣氛一片融洽。于是我趁熱打鐵,結合地理學科知識向學生簡單介紹了新疆的地理位置、自治區(qū)內少數(shù)民族的構成等,由于這些不是重點,所以一帶而過不做重點講解。
之后就是初聽歌曲《青春舞曲》,并思考歌曲的速度、節(jié)拍、強弱規(guī)律、情緒,在前期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已經(jīng)能輕松地回答出正確答案。
接下來就進入課堂的重頭戲——歌曲學唱。在聽過一遍歌曲錄音之后,正式唱歌前我提示了學生注意歌唱的坐姿和基本狀態(tài),基本按照“唱譜——帶入歌詞——完整演唱”這個流程進行。在唱譜環(huán)節(jié),我極度擔心學生在公開課上因為緊張而識譜不流暢,導致唱譜斷斷續(xù)續(xù)結結巴巴,我甚至想好了一句一句帶著他們唱,但是當我用鋼琴伴奏帶著學生唱譜時,我正要張嘴,耳朵里卻聽到了學生準確的唱出了第一句歌譜!大家似乎也沒想到自己居然可以第一遍就唱對,唱了一句以后不約而同的停下了,我看向他們,他們也看向我,場面一度陷入尷尬……我看出了學生對自己的不自信,于是對他們說:“同學們你們剛剛唱的完全正確,非常好,我們嘗試著自信一點把它完整地唱完好嗎?”所有同學都熱情的回應我“好!”于是在我熟練的鋼琴伴奏下,學生看著曲譜順利的往下唱著,到了的時候,學生的聲音有了些許遲疑和卡頓,“難點來了!”我在心里對自己說,針對這個節(jié)奏,我并沒有針對它展開空泛的講解,而是帶領學生做了如下節(jié)奏練習:
①基礎節(jié)奏型,沒有問題(如圖2):
②把“x x”換成“x x x”,還是基礎節(jié)奏型,依然沒有問題(如圖3);
③在“x x x”上面加一條連音線呢(如圖4)?
“怎么辦?”學生臉上寫滿了疑問,我告訴學生連音線所連接的兩個音符是相同的的時候,第二個音不唱,但要保留它的時值,并反復做了示范,同學們馬上理解了我的意思并準確地讀出了這條節(jié)奏,然后我又告訴學生,其實圖3等于圖4(如圖5),只是寫法不同:
同學們瞬間恍然大悟,紛紛自己嘗試著打起了節(jié)奏。這時,班上最調皮的那個同學舉手了:“老師!‘x.xxx是什么?怎么讀?”問得好!這位同學正好幫我引出了下面將要學習的新節(jié)奏,但是我賣了個關子,沒有仔細講解這個節(jié)奏型到底該怎么分解,而是告訴這個同學“哎.呀媽呀!這個問題問得好!這個節(jié)奏的讀法就在我現(xiàn)在說的這句話里,有哪位同學細心發(fā)現(xiàn)啦?”大家紛紛說“哎呀媽呀”、“哎呀媽呀”……就這樣,同學們在說說笑笑中就掌握了附點三十二分音符的唱法,so easy!
解決了節(jié)奏難點,曲譜也都完整唱下來了,就到了完整演唱的時候了。為了更方便地走到學生中間去,我拿出了我的尤克里里來為學生伴奏,大家唱的都很認真而且很準確,但是對于歌曲來說,它所表達的含義也是同學們需要知道的,于是順理成章地探究了歌曲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學生都很機靈,從歌詞里看到了“我的青春小鳥飛去不回來”,便明白了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復返,而人的青春正像那鳥兒一樣,飛去后不再回來,懂得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時光的道理。我對學生優(yōu)秀的閱讀理解能力表達了高度贊揚!
最后,考慮到新疆是歌舞之鄉(xiāng),音樂風格極具特點,于是在拓展實踐中,我設計了兩條節(jié)奏(如圖6),請同學們和我一起依次使用打擊樂器(沙錘、雙響筒、鈴鼓、碰鈴)來為歌曲《青春舞曲》伴奏,還讓他們自己設計了簡單的舞蹈動作,為歌曲副歌部分伴舞。
一陣排練磨合之后,全班的五組同學,每組派出了一位代表分別使用四種打擊樂器和一個同學舞蹈,加上老師的尤克里里彈旋律,班里剩下的同學大聲齊唱歌曲,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合作下,我們成功舉辦了一場班級內的小型音樂會!
一曲唱罷,同學們都很激動很開心,我想是因為他們真正地參與到了音樂活動中,真切地感受到了音樂。最后在這種積極的氛圍中,我把同為新疆民歌、具有與《青春舞曲》相同節(jié)奏型的《掀起你的蓋頭來》和《塔里木河》兩首歌曲作為了課后欣賞內容,潛移默化的不斷加深學生對新疆民歌風格的印象。
伴隨著兩首歌曲的播放,我和同學們共同總結了今天課上的所有內容,我相信通過這節(jié)課,新疆的音樂風格一定深深的記在了學生的心里。
四、分析與思考
本節(jié)課我將欣賞、唱歌、創(chuàng)編、節(jié)奏練習、舞蹈教學與教學內容融為一體,讓學生明白音樂課堂中不止唱和欣賞,更加注重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參與,讓學生在用打擊樂器為歌曲創(chuàng)編節(jié)奏和編創(chuàng)舞蹈中感受和體驗新疆民歌的風格特征,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維吾爾族音樂鮮明的特征、歡快的情緒。
從課下領導和聽課老師的反饋來看,這堂課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肚啻何枨愤@節(jié)課之所以取得較好的效果,首先是因為歌曲貼近學生的生活,藴含著美好的寓意,我們在學唱《青春舞曲》的時候,完全是由學生隨旋律獨立填詞完成的,幾乎沒有老師的一句教唱,學生唱的積極主動,教師教的愉快輕松,真正體驗到“解放”的感覺。我們只有讓學生帯著濃郁的興趣走進音樂課堂,時時保持一種對音樂學習的積極心態(tài)和期待,才能使學生體會到學海無涯“樂”作舟,音樂課堂才能成為學生精神的棲息地,音樂課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中。另外,在教學中,我注重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角而不只是觀眾,教師是策劃人和欣賞者而不是裁判或評委,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接受學習為探索學習,使學生熱愛音樂,使音樂課成為發(fā)自學生內心的需求。
通過這個案例,希望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能夠從中吸取一點經(jīng)驗和教訓,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創(chuàng)新,積極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適時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及時抓住教育契機,有創(chuàng)造性的展開教學,共同致力于音樂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果艷麗. 《新疆舞曲第二號》教學設計[J]. 音樂天地, 2013(8):21-22.
[2]淘豆網(wǎng). 青春舞曲教學反思教學講義. 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
[3]吳佳卉. 初中音樂教學之我見[J]. 學周刊, 2014(1):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