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富敏 徐有威
[摘? 要]三線建設的社會公共空間獨立于生產與生活空間之外,應企業(yè)內公共事務及日?;顒印⒔涣鞯男枨蠖a生,順三線企業(yè)客觀條件的優(yōu)化而建造。以禮堂為代表的公共空間,為企業(yè)內公共事務的開展提供了會議場所;為建設者的日常文體休閑提供了活動空間;也為三線內部及與地方交流提供了平臺。這些依托于公共空間的活動,通過改善職工精神面貌,傳遞集體福利以及催化三線各群體之間交流等方式,間接推動了三線企業(yè)生產的發(fā)展,提升了集體利益,從而使不直接作用于生產的公共空間具備了特殊的意義。
[關鍵詞]三線建設;小三線建設;禮堂;公共空間;上海
1964年至1980年的三線建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是一個規(guī)??涨暗闹卮蠼洕ㄔO戰(zhàn)略。三線建設形成了中國可靠的西部后方科技工業(yè)基地,初步改變了中國東西部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的布局,帶動了中國內地和邊疆地區(qū)的社會進步。與此同時開展的小三線建設,特指相對內地西南和西北的大三線建設而言,在全國一、二線地區(qū)的腹地,依靠地方自籌資金,以戰(zhàn)備為中心、以地方軍工和工業(yè)交通設施為主的全國性經濟建設戰(zhàn)略。小三線建設屬于三線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20世紀60—80年代,各地大、小三線建設如火如荼,工廠、宿舍等集體建筑應時而建。這些建筑存留至今,已然成為寶貴的三線工業(yè)遺產。目前學界關于三線建設時期建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工業(yè)遺產的活化利用①,間或有涉及三線住房建構和建筑空間演變②,研究三線社會公共空間及其歷史意義的則相對較少。受資料所限,本文僅以上海小三線的禮堂為中心,結合其他大、小三線企業(yè)的個案,分析禮堂在三線社會中的實際用途,并在此基礎上探究三線社會公共空間對三線建設的非生產性貢獻。
一、三線社會的公共空間脫胎于三線發(fā)展需求
生產與生活活動都需要一定的空間載體。對三線建設而言,車間等生產區(qū)是生產活動的空間載體;宿舍、食堂等生活區(qū)是企業(yè)內基本生活活動的空間載體。但生產線與基本生活之外,還有許多企業(yè)公共事務和建設者文娛休閑活動也需要空間載體,三線社會的公共空間因此應運而生。
(一)公共空間供不及求。三線建設伊始,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為盡快營造生產條件,普遍遵循了“先生產,后生活”的建設原則,各類基礎建設優(yōu)先滿足生產需要,建設者與早期進山的職工住宿條件極為艱苦。
上海小三線協(xié)作機械廠(以下簡稱“協(xié)作機械廠”)副廠長趙岳汀1968年初進浙西山區(qū)時,“就住在仁里村祠堂的樓上,那時的祠堂是放牌位、棺材和雜物的地方”[1],縱然有片瓦遮檐,冬天雪花還是透瓦而過,室內外一樣冷。即便如此,這類居住環(huán)境還算過得去。據(jù)當時赴皖南的小三線建設者回憶,他們的居住條件更為簡陋:
大家一起睡在鋪了一層稻草的泥地上。因房子不夠,有的入睡牛棚、豬棚。地上鋪層板、鋪點稻草便算是床,有的與牛相伴睡了三個多月。有些人住蘆棚,夏冬季節(jié)棚里溫度和外面沒什么差別。雨天屋漏,衣被全濕。夏天悶熱,蚊蟲叮咬,難以入睡;冬天外面下大雪,屋內飄小雪,毛巾凍得“梆梆硬”……當時職工吃飯,就是在農宅的灶臺上搭一個大鍋子,圍著灶臺吃飯。后來人多了,二三百人分批圍著灶臺吃。[2]
生產空間雛形初具,建設條件稍微好一些的時候,需要解決三線職工的食宿空間問題。唯有基本的生活空間得到了保障,才能集中精力投入生產建設。故而以“干打壘”方式,就地取材夯土建造平房的辦法被廣泛采用。此時小三線建設者們才有機會入住新的工廠職工宿舍,即以“干打壘”方式趕制的土房中。上海小三線八五鋼廠(以下簡稱“八五鋼廠”)的職工住宿歷經了“開始的時候是茅草搭的簡易樓棚,后來干打壘,再接下來是磚瓦房”[3]的演進歷程。但哪怕宿舍趕制出來,也難免會面臨“單身職工七八個人或五六個人住十幾平方米一間的單身宿舍,架子床、上下鋪,實在不夠的就臨時住在工棚里”[4]的窘境?;旧羁臻g緊張是早期小三線建設中的常態(tài)。
初期三線建設“先生產,后生活”的原則,使全線力量集中于生產類的基礎建設,建設者食宿等生活類的基礎建設基本都是“宿舍不夠、工棚來湊”。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建筑設施尚且如此緊張,更遑論“額外”的公共空間了。受“靠山、分散、隱蔽”選址原則的影響,三線社會大多生產條件艱苦,生活空間有限,文化休閑奇缺,下班后的時間很枯燥,每日“眼睛睜著的時候看到的是山,睡到床上看到的也是山”[5]。在這種情況下,職工精力無處散發(fā),情緒無處宣泄,生產積極性受到影響。
四川小三線長城機械廠(以下簡稱“長城機械廠”)的廠志中,記錄了該廠建廠之初生活、文化類設施嚴重缺乏的情況,“工廠除食堂前廳兼做職工會議場所外,每周一場電影只能露天放映”[6]。無論是生產領域的職工會議,還是生活方面的職工娛樂活動,都有空間上的需求,并且是有別于廠房和宿舍的公共空間的需求。長此以往,文娛休閑需求無法滿足所導致的職工情緒不穩(wěn)定,以及企業(yè)生產線下的辦公條件不完善都必然會影響到三線建設。
(二)公共空間逐步開辟。為了滿足企業(yè)發(fā)展對公共空間的需要,三線企業(yè)多采取了在有限條件內逐步開辟的策略。作為國防軍工類生產單位,三線企業(yè)在選址上偏向于隱蔽、分散,注重對外界保密,對當?shù)睾吐毠ひ脖C?。“小三線對當?shù)厝耸墙^對保密的,要建廠也不會跟他們說,而且還有軍代表在旁邊壓陣。對我們上海的職工也是保密的,生產什么也不說的。”[7]出于保密需要,建設之初,最缺人手的時候,三線建設依然盡量依靠上海人、上海的建筑公司籌建工廠,只有民工是當?shù)厝?。[8]同時,三線建設工程量大,只能優(yōu)先做基礎建設。三線企業(yè)所選點,“山是隱蔽的,但沒有路;有的有水,但沒有橋。那就要劈山開路、造橋。那時,條件很差,沒有機械類設備,都是靠人工的,炸藥放炮炸山,然后耙出一條路?!盵9]建設用人范圍有限,而工程難度大且主要依靠人工,導致三線建設進度有限,生產空間之外的其他空間需求無法及時滿足。
土地限制間接影響了三線建設中其他空間的開發(fā)進度。三線建設用地系從地方征用而來。安徽省革委會曾就征地問題提出,“皖南地區(qū),山多地少,三線建設要盡力少占或不占地,尤其水稻田”[10],即便是生產類基礎建設的用地審批也很嚴格。上海小三線前進機械廠(以下簡稱“前進機械廠”)在1984年擴建時征用的是當?shù)睾訛┑豙11],八五鋼廠征地時被要求“既要考慮結合上鋼五廠的長期規(guī)劃,又要認真研究節(jié)約土地”[12]。上海方面決定停建部分工程時還提出:“為維護工農關系,不損害當?shù)厣鐔T利益,對停建工程的用地,應及早退還生產隊?!盵13]各類建設用地均通過逐步審批獲取,用于食堂、宿舍建設的基本生活空間和其他公共空間用地都不例外。
因此,各企業(yè)公共空間的建設需要經歷一個在有限空間內“挪用”,到滿足條件新建、完善的過程。如江蘇小三線淮濱機械廠先是將餐廳調整為吃飯、開會、搞文娛活動的“三用堂”,后隨著工廠的發(fā)展,職工使用需求的增長,新建了禮堂以供廠里開會、搞文娛活動等內部使用。再之后,還發(fā)展為第三產業(yè)的濱淮電影院。[14]八五鋼廠禮堂建成后,廠里還“投資10萬元,對廠部大禮堂進行改造,并添加冷風暖氣設備”[15],禮堂內部環(huán)境得到進一步完善。
(三)公共空間形態(tài)多樣。據(jù)考證,不同的工人群體對文娛休閑的需求有所不同。“絕大多數(shù)內遷工人選擇與藝術和文化活動相關的活動,比如練習書法、演奏樂器、讀書、寫詩、篆刻、橋牌、圍棋。返城知青群體的工人則優(yōu)先選擇棋類游戲,如中國象棋、撲克是他們最喜歡的活動。而一些農村復退軍人群體的工人卻必須在廠里下班后回到家里農田干活,其他的則更有可能參加返城知青群體工人的棋類游戲。運動和體育鍛煉雖然是三個群體工人具有共同興趣的活動,但是參與者通常是在同一群體中結伴活動。”[16]不同的文娛休閑形式需要有不同形態(tài)的公共空間承載。普通棋類對公共空間形態(tài)要求不高,而其他活動則有場館需求。
隨著企業(yè)生產、生活對公共空間需求的多樣化,三線社會所建公共空間的應用形式也日益多樣,并不局限于禮堂。江西小三線江西鋼廠(以下簡稱“江西鋼廠”)圖書館籌建之初,藏書室和閱覽室都設在大禮堂內[17],與其說禮堂兼具了圖書館的功能,不如說禮堂實際上是一個開放、多元的公共空間。與禮堂同為廠工人俱樂部的附屬場所的,還有室內燈光球場。江西鋼廠圖書館在室內燈光球場建成之后搬到室內燈光球場,球場也實際具備除會議場所之外的、禮堂的其他公共空間用途。
又如江西小三線連勝機械廠(以下簡稱“連勝機械廠”),為了豐富職工的業(yè)余生活,“經常開展業(yè)余美術、書法、攝影創(chuàng)作活動,不斷舉辦諸如征文比賽、迎春長跑賽、拔河賽、騎自行車賽、歌詠賽、排球、籃球、足球、象棋、乒乓球等活動的聯(lián)賽,以及春節(jié)游園、群眾文藝匯演、集體舞會、集體婚禮、周末晚會、假日旅游、參觀革命圣地、掃烈士墓”等,相應地,該廠建立健全了“廣播室、黑板報、畫廊展覽、閱覽室、《連勝團訓》、工人俱樂部、退休工人活動室、電視差轉臺、電視和錄像放映室、電影放映場、燈光球場、簡易足球場等”[18]公共空間,兼具文體休閑與辦公等多種用途。各類公共空間以多種形態(tài)自由組合,基本滿足了小三線企業(yè)對于公共空間的所有需求。
在基本會議場所和生活娛樂外,三線企業(yè)的發(fā)展對公共空間提出了更多需求。為了保證沒車可修的職工隨時待崗,上海小三線培新汽車廠在車間空余工房這樣一個有限的范圍內劃出公共空間,設立活動室,并提供報紙雜志、球類、棋類等基本休閑設施,“沒有任務時可在活動室活動,有車修理時必須隨叫隨到。工作時間無特殊情況不得離開車間。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車間面貌大為改觀,保證了車輛維修任務按時完成”[19]。公共空間融入車間內,以靈活的形態(tài)滿足三線企業(yè)的實際需求。
公共空間作為三線企業(yè)滿足企業(yè)會議、娛樂對公共活動場需求而產生,隨著三線企業(yè)客觀條件的優(yōu)化、主觀需求的多樣化而具備了更加豐富的用途。囿于文章篇幅,下文將選取有代表性的小三線禮堂,探討禮堂為代表的公共空間如何服務于小三線社會發(fā)展需要。
二、禮堂以多樣用途服務小三線發(fā)展
八五鋼廠是上海小三線在安徽援建的大型企業(yè)之一,也是全國最大的小三線企業(yè)。該廠有宣傳刊物《八五通訊》(1970—1986)和《八五團訊》(1976—1984)兩種③,時間序列完整,內容詳細,記錄了該廠在三線建設時期的大小事件。故以八五鋼廠的禮堂為例,歸納小三線社會禮堂的實際用途。
(一)公共事務的會議場所。小三線建設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遵循“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的方針而產生。政治工作是否擺在首位,生產中心意識是否牢固,都關乎能否調動廣大小三線建設者的生產積極性。黨團教育、企業(yè)公務會議以及各類總結表彰活動,實際上是小三線企業(yè)管理在生產線下的延伸。無法在人員分散的生產線上完成的信息集中傳遞、政治學習以及鼓舞士氣等事務,需要有現(xiàn)實的空間載體供企業(yè)內職工、黨員、團員等特定群體聚集。座位多、空間大的禮堂正好滿足這一需求。
會議場所是禮堂的原始用途之一。三線建設之初,上海市組織各援建隊伍奔赴大、小三線前,多選擇在禮堂舉辦歡送大會。如上海市衛(wèi)生局組織赴邊疆、大小三線醫(yī)療隊出發(fā)前,就曾在市革委會禮堂召開歡送大會。[20]選取禮堂作為會議等公共事務類聚集場所的慣例,被小三線社會所沿用。八五鋼廠的禮堂所承接的公共事務主要分為廠務和黨團事務。
公務會議主要涉及企業(yè)內生產相關事務,包括計劃發(fā)布、政策傳達、活動動員等。八五鋼廠在大禮堂召開過“貫徹中央五城市治安會議精神”的遵紀守法大會,當時參加者為全廠職工,人數(shù)高達1200多。[21]在婦女節(jié)等特定的節(jié)日,廠部面向特定群體,應時召開“紀念三八婦女節(jié)暨文明禮貌月活動動員大會”[22],在大禮堂發(fā)布精神文明建設的動員安排。
總結表彰是三線企業(yè)公務類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單位級別的總結表彰大會在企業(yè)禮堂舉行[23],更高級別的表彰,如整個后方的先進表彰,則在上海市區(qū)的禮堂舉行[24]。此外,八五鋼廠還在大禮堂舉辦過新春招待會、英模演講報告會等活動。
黨團教育主要是黨課、團課的宣講。黨課、團課由企業(yè)黨委、企業(yè)團委組織,廣大積極分子、黨員、團員、在職干部等分期、分批聚集在大禮堂,學習各類以政治教育為主的課程,輔以各類黨性教育報告。[25]企業(yè)黨委還會根據(jù)實際需要,在大禮堂面向企業(yè)內各群體,開展特色教育。如八五鋼廠廠黨委曾在大禮堂面向各車間黨、政、工、團、兵領導同志和廠部全體科室干部,播放過中央廣播電視部赴云南前線慰問的錄像《戰(zhàn)士在我心中》[26],以振奮人心。
(二)日常生活的空間載體。小三線社會對公共空間的基本需求在于能開會和進行日常集體活動。禮堂不僅滿足了小三線企業(yè)的會議需要,還滿足了日常休閑的發(fā)展。小三線企業(yè)在分布上普遍具有“靠山、分散、隱蔽”的特點,露天電影曾是小三線職工和家屬的主要娛樂消遣方式,且要依靠后方基地管理局的放映隊到各單位輪流放映,一周只能到一個企業(yè)。還有鄉(xiāng)民“下午三四點鐘就吃好飯過來占好位置”[27]。禮堂修建之后,有了電影放映場所,企業(yè)內再自行配備放映隊,基本解決了小三線企業(yè)的電影放映需要,同時也解決了位置爭端——露天電影不需要票,但建了大禮堂之后,可以通過票價和空位子管理保證職工和家屬優(yōu)先。[28]
八五鋼廠1981—1986年連續(xù)6年以大禮堂為依托開展“為您服務日”活動。該活動由廠宣傳科、廠工會、團委、人武部和行政科聯(lián)合組織,服務中心設在大禮堂,主要項目集中在大禮堂的庭院開展。“可以根據(jù)需要擇求裁剪、縫補、理發(fā)、照相、自行車和無線電修理、配鑰匙、磨刀剪、測量體重身長等,還能在點心攤前品嘗最香的麻花和松軟可口的面包,買到在山區(qū)難得看見的冷飲——棒冰”[29],極大地便利了職工與家屬。江西小三線人民機械廠依靠有負責心的銷售員推著車子在廠內各家屬區(qū)賣,職工子弟才能吃上冰棍。[30]可見小三線企業(yè)內職工、家屬如此大范圍地得到冷飲供應并不是常態(tài),這得益于依托公共空間開展的特殊活動。
此外,“文明禮貌活動”系列中,還有規(guī)模盛大的食品展銷會,“這天,大禮堂、廠部食堂、小吃部等處,滿滿的各式食品的攤子”[31]。年節(jié)前,八五鋼廠各食堂炊事員集中在大禮堂,“為職工過年提供了33種價廉物美的中西式糕點”[32]。禮堂又滿足了小三線企業(yè)內食品展銷的需求。
用途多樣化更好地提升了禮堂的實用價值,同時也進一步豐富了小三線職工及家屬的日常生活。
(三)社會交流的物理平臺。小三線企業(yè)禮堂除了用作企業(yè)公共事務的會議場所、豐富企業(yè)職工和家屬日常生活的場所外,還是企業(yè)其他組織的活動場所,名副其實的小三線企業(yè)公共空間。
最常見的是被職工子弟群體征用,作為文藝活動開展的場所。企業(yè)子弟群體活動空間有限,基本上學校和家兩點一線。前進機械廠曾在補辦職工子弟小學時,將所征用的土地用作修建廁所、教室等外,專門為學生預留了作為公共活動空間的操場建設用地。[33]節(jié)日前后,如“六一”“七一”等,企業(yè)子弟小學、幼兒園和托兒所等各年齡層的職工子弟都會以匯演的形式開展慶?;顒印F渲?,為慶祝兒童節(jié)而在大禮堂舉辦少兒專場文藝匯演,成為八五鋼廠每年的慣例。還有紀念日召開紀念大會的形式。1983年3月5日雷鋒紀念日,八五鋼廠“子弟小學300多名少先隊員佩戴著鮮艷的紅領巾,與全體老師一道,在基建科禮堂隆重舉行‘學雷鋒,講文明大會” [34]。是年5月1日,上海后方首屆中學生歌詠比賽大會也在八五鋼廠大禮堂隆重舉行。[35]八五鋼廠禮堂給廠內乃至上海后方的子弟群體提供了文藝活動的場所。
小三線企業(yè)也樂于見到子弟群體之外,職工和家屬根據(jù)興趣愛好組成其他活動群體。小三線企業(yè)地理位置偏遠,職工在工作區(qū)、食堂、宿舍三點一線,文體休閑有限。職工、家屬精力需要散發(fā),便到附近山上活動。江西小三線永紅機械廠職工在爬山消遣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各種形態(tài)的樹根,于是該廠有了一群“根雕迷”,“其中不少佳作曾參加過全國和省市級展覽會,并榮獲了各種獎勵”[36]。但爬山也容易出現(xiàn)采挖竹筍等侵占當?shù)厣珀犂娴男袨椤楸苊馀c地方發(fā)生進一步的糾紛,前進機械廠革委會甚至專文通知,明確禁止職工及家屬上山采筍。[37]兩相對比,小三線企業(yè)更傾向于鼓勵職工及家屬發(fā)展為趣緣群體。這些趣緣群體的存在,為職工和家屬的休閑提供良好途徑。同時,興趣活動的開展也對公共空間產生了需求。在禮堂建成,有條件滿足趣緣群體對公共空間需求的情況下,1981年,八五鋼廠擬定當年6月在禮堂舉辦“我愛祖國,我愛黨”盆景展覽會。[38]禮堂為職工及家屬提供了興趣交流的物理平臺。
禮堂是小三線社會客觀建設條件允許與主觀空間需求共同作用下的結果,禮堂不僅滿足了小三線企業(yè)會議的場地需求,同時也為企業(yè)各項社會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公共空間,豐富了職工及家屬的日常生活。在八五鋼廠,禮堂一度被定位為廠內的“文化中心”。[39]
三、三線社會公共空間的歷史貢獻:間接提升三線建設效益
不直接應用于生產活動的公共空間與三線建設的集體效益本無直接關聯(lián),但其作為空間載體與物理平臺,為企業(yè)生產與生活方面的公共活動提供了場所。場所所承接的活動,又為企業(yè)生產創(chuàng)造了優(yōu)勢,從而賦予了公共空間間接提升集體效益的貢獻。
(一)優(yōu)化精神姿態(tài)。在禮堂等公共空間內開展的黨團教育、企業(yè)會議以及各類總結表彰活動為代表的企業(yè)公共事務,實際上是三線企業(yè)管理在生產線下的延伸,有助于整合政治思想、凝聚集體意識、鼓舞生產士氣。江西小三線新民機械廠就通過及時總結先進經驗,表彰先進事跡,有力地推動了該廠生產的發(fā)展。[40]長城機械廠的職工俱樂部,包含小會議室、放映室、燈光球場等。同時廠工會明確指出,工會所開展的各項勞動競賽及各項文體活動,都圍繞著“維護、建設、參與、教育”的職能進行,推動了生產經營工作的發(fā)展,促進了精神文明建設。1982年,該廠六車間斷供小組被評為南充地區(qū)先進集體。1983年,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先進工會集體稱號。[41]
禮堂等公共空間的建設為企業(yè)娛樂、宣傳提供了更多便利,更多正面的精神力量得以在企業(yè)內部廣為傳播。1969年,連勝機械廠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們通過新聞電影,看到中蘇邊境珍寶島那段蘇軍欺辱邊民的悲慘鏡頭,激起了義憤?!皟H以十三天時間就設計制造出一種別具一格的‘三用槍?!盵42]電視電影所傳播的精神力量轉化成了銳意創(chuàng)新的斗志。數(shù)據(jù)顯示,八五鋼廠自己建立工廠放映隊,利用禮堂放映電影,“平均每五天職工能看到一部新電影”[43]。職工放松心情、汲取精神力量的機會大增,從而能以更好的精神姿態(tài)投入生產。因此,禮堂為代表的公共空間,不僅是三線企業(yè)的固定資產,更是為企業(yè)公共事務、職工娛樂放松提供場所,以轉化為更優(yōu)生產力的潛在財富。
(二)物化集體福利。集體福利是小三線企業(yè)的一抹亮色。工廠辦社會的背景之下,三線職工們不僅從單位獲取勞動報酬,衣食住行等生活所需也大多數(shù)由單位提供。宿舍分配、食堂供餐、子弟學校等都屬于福利內容。三線企業(yè)還有許多隱性的集體福利,包括但不限于上文所舉八五鋼廠的電影放映、“為您服務日”以及食品展銷會。三線企業(yè)工會、后勤等組織選擇禮堂等公共空間作為合適的平臺,將原本隱性的、非直接的福利物質化、直接化,讓職工及家屬能直接感受到物質福利的喜悅。
大禮堂本身只是三線單位內的公共空間,不如食堂、浴室等顯性福利有吸引力。但禮堂為電影放映提供了固定場所,將電影這一隱性福利物化,從而成為了電影所代表的集體福利的象征。上海小三線下屬的萬里鍛壓廠、后方瑞金醫(yī)院、向東器材廠、火炬電器廠以及協(xié)作機械廠等單位,為青年職工在報紙上登廣告征婚時,必會將禮堂作為征婚單位的優(yōu)勢、福利宣揚一番,寫上本單位生活設施較全,有大禮堂。[44]或寫明大禮堂的座位數(shù),或直言每月放映多少部電影。因為禮堂座位數(shù)的多少,直接關乎享受到電影福利機會的多少。如江西鋼廠,“電影從一九六六年露天放映開始,大禮堂及室內燈光球場建成后,改為室內放映,每月放映30—45場次,觀眾每年達40—60萬人次”[45]。
三線企業(yè)普遍采取工廠辦社會的模式,衣食住行都由單位負責。“單職工一日三餐靠食堂,雙職工雖然基本上自起爐灶,但是食物單一。”[46]三線企業(yè)組織職工及家屬以五七農場等形式自行開荒,地方也積極幫助三線企業(yè)發(fā)展農副生產。1977年,上海小三線“共開墾荒田七百畝,辦農場一所二百三十畝,七六年已養(yǎng)豬四千四百余頭,收獲蔬菜二百二十四萬斤”[47]。安徽當?shù)丶Z站、貧下中農還對小三線的糧食供應提供了諸多幫助。[48]地方幫助種植后,情況稍微好點,但是基本生活必需之外的副食品還是要依靠企業(yè)自身。
以四川成都大三線下屬的錦江油泵油嘴廠的蔬菜供應為例,該廠的蔬菜供應方式有以下三種:工人們自己在工廠居民點的空地上種植蔬菜,如青菜、大蒜、洋蔥、土豆和番茄。但是自己種植的蔬菜數(shù)量、品種都很少,難以滿足工人們日常生活的最低需要。相比之下,附近農村集市的蔬菜數(shù)量和品種都很多。在這個市場上,工人們不僅可以買到蔬菜和水果,也可以買到雞蛋、雞、鴨、河魚、豬肉、蜂蜜和其他日常消費的食物……除了這個集市外,實際上在工廠大門外約200米處,還有一個小型蔬菜市場。這個小市場是因附近的農民前來出賣自己的農產品而自發(fā)形成的。雖然它只能滿足工人們日常生活的部分需要。[49]
可見廠內自產菜蔬根本無法滿足廠內職工及家屬的生活需要,即便加上當?shù)丶泻蜕艄埠苊銖姟R虼?,為達到保障小三線人生活與在上海時一致的承諾,依托公共空間實現(xiàn)副食品供應很有必要?!吧虾P∪€海峰印刷廠食堂擔負著全廠六百多名職工和家屬的伙食供應工作,還因任務量太大而增加了食堂職工?!盵50]據(jù)協(xié)作機械廠副廠長趙岳汀回憶,當時的后勤福利十分豐富,能吃到時令水果、長江大閘蟹、上海的月餅等,“到過年時每家每戶都有計劃供應的肉禽、魚和蔬菜”。[51]這些福利的分發(fā),主要通過食堂、禮堂等平臺實現(xiàn)。平時難得吃到的點心、冷飲也是在禮堂大院開展的食品展銷會、“為您服務日”活動上買到。禮堂等公共空間,為集體福利的物化、傳遞提供了平臺,保證了三線人切實享受到集體福利,從而激勵他們發(fā)揮更大的生產積極性,為集體創(chuàng)造更多的利益。
(三)催化社會交流。公共空間的構建為三線社會的各種交流提供了更多機會。企業(yè)內原本交集較少的各群體之間,通過在公共空間內舉辦集體活動而獲得更多交集。1980年9月,八五鋼廠在大禮堂舉行了歌唱祖國歌詠比賽?!耙卉囬g、二車間、三車間、中試室、機動部、八車間、衛(wèi)生科、基建科、供應科、子弟小學、科室等十一個單位參加了比賽,各級黨、政、工、團的領導與近四百名合唱隊員同臺演出?!盵52]各條線之間的交流有助于加強企業(yè)內部團結,增強集體意識,推動生產發(fā)展。
企業(yè)之間有了可供交流的公共場所,推動了新交流,尤其是三線企業(yè)青年男女的交流。后方青年中普遍存在男多女少,配偶難求的情況。如八五鋼廠因屬于冶金系統(tǒng),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曾發(fā)生過廠里光棍公開打出“我要老婆”的橫幅標語組團請愿的事件。為解決這一問題,廠里幫忙請來了黃山茶林場的女知青,歡迎會就設在廠會議室。[53]公共空間為三線單身青年提供的特殊便利不僅于此。上海市通過房屋等優(yōu)惠政策吸引一些人去小三線參觀,小三線社會公共空間等良好、完善的社會配套也增色不少。“上海市總工會、團市委組織女青年去后方看,工會做紅娘,她們去看了之后覺得跟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有的就不想走了?!盵54]
禮堂、燈光球場等公共空間為企業(yè)文化體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空間,如文藝匯演的排練。這些節(jié)目參加地方活動,又間接加強了三線企業(yè)與地方之間的交流。連勝機械廠組織的兒童表演文藝節(jié)目“多次在縣幼兒文藝匯演中獲獎,1984年被江西省婦聯(lián)評為省‘先進幼兒園”[55]。陜西三大線東風機械廠“文藝隊組織廠文藝骨干編排100多個文藝節(jié)目為廠職工演出,并先后參加陜西省銅川市、陜西第五機械工業(yè)局的文藝會演”[56]。
三線建設過程中,三線企業(yè)因征地、用水等建設需要與地方社會產生過摩擦。萬里鍛壓廠與地方因征地發(fā)生沖突,“農民就把路攔斷了,不許廠里的人進出”[57]。副食品供應、觀影機會等集體福利不能完全對外開放,也讓地方社會有所不滿。因為這些福利,除受國家、上海補貼之外,許多都是小三線企業(yè)自己補貼的。如小三線企業(yè)職工和家屬日常所需生活用品都依賴于企業(yè)小賣部的渠道,而大多數(shù)小賣部都依靠企業(yè)職工福利費用支出營業(yè),基本沒有太多的盈利。“為了使之一直保持暢通,我廠(八五鋼廠)有關部門每年要投入很大力量,歷盡千辛萬苦的從上海、江蘇、浙江等地爭得數(shù)量可觀的貨源。為了保持原價供應,廠里每年要補貼出一大筆資金?!盵58]如農民要到八五鋼廠的小菜場買菜,作為職工福利的小菜場自然不能對外開放,“結果當?shù)剞r民挖溝,不讓廠里的車通過”[59]。為了緩和與地方之間的關系,上海小三線后方基地黨委、革委會的工作職責中明確規(guī)定,要“積極支援地方農業(yè)生產和地方工業(yè)的發(fā)展,搞好和當?shù)氐年P系”[60],各單位也會“盡力幫助當?shù)剞r村解決一些困難,如農機具的修理、抗旱等事情。有些企業(yè)每逢春節(jié)還為當?shù)剞r民免費開放浴室一天”[61]。公共空間的修建為文體活動排練提供了場所,派單位文體隊伍外出參加比賽、匯演,或邀請地方兄弟單位過來匯演,都加深了三線企業(yè)與地方的聯(lián)系,為緩和地方關系,構建安穩(wěn)的三線生產外部環(huán)境提供了保障。
四、結語
三線建設中,三線企業(yè)生產線下企業(yè)管理及企業(yè)職工家屬生活娛樂都有公共空間的需求。隨著三線建設的發(fā)展,客觀條件的優(yōu)化,三線企業(yè)逐步改造、建設了一批公共空間,如禮堂、燈光球場等。禮堂為代表的公共空間,不直接承擔生產職能,但為企業(yè)公共事務的開展提供了會議場所,為職工家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空間載體,同時也為企業(yè)內交流、企業(yè)間交流以及三線企業(yè)和地方的交流提供了物理平臺。依托于公共空間的活動,三線建設者的精神意志得以優(yōu)化,三線企事業(yè)隱性的集體福利得以物化,三線社會與地方社會的交流得以催化,從而從精神激勵、物質鼓舞以及社會交流等多方面,間接為三線建設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生產環(huán)境,助推了集體利益的進一步發(fā)展。
注釋
①如呂建昌的《現(xiàn)狀與研究對策:聚焦于三線建設工業(yè)遺產的保護與利用》(《東南文化》2019年第3期),張亮、張可凡的《皖南小三線遺產的保護與利用研究》(《安徽建筑大學學報》2019年第5期),譚剛毅、高亦卓、徐利全的《基于工業(yè)考古學的三線建設遺產研究》(《時代建筑》2019年第6期)等。
②如韓佳的《上海小三線建設職工住房保障研究》(《美與時代》2018年第4期),曾瑜、秦丹妮、玄峰的《三線建設廠區(qū)居住建筑空間形態(tài)演變及使用方式研究——以江西省6214廠為例》(《中外建筑》2019年第1期),鄧可的《單位空間演化的形態(tài)學研究——以三線企業(yè)東方紅機械廠為例》(《城市發(fā)展研究》2019年第11期)等。
③八五鋼廠由上海市冶金局及上鋼五廠包建,主要為“57”高炮工程提供部分鑄、鍛毛坯和軍工鋼材的原材料。自1968年選址籌建至1987年整體并入上鋼五廠,歷時19年。為豐富廠內文化建設,1970年“507工程指揮部”第一分部政工組籌辦了八五鋼廠廠報《八五通訊》,1979年八五鋼廠宣傳科又重新創(chuàng)辦《八五通訊》。前期報紙主要是意識形態(tài)宣傳,后期主要是反映鋼廠生產和職工生活。為了促進團的宣傳教育工作,八五鋼廠團委于1976年創(chuàng)辦《八五團訊》,內容包括實時訊息、各類會議、表彰、工作紀實以及紀念活動等?!栋宋逋ㄓ崱泛汀栋宋鍒F訊》現(xiàn)收藏于寶武鋼鐵集團上海五鋼有限公司檔案室,已經由上海大學歷史系徐有威教授團隊整理編輯,即將由上??萍嘉墨I出版社出版?!栋宋逋ㄓ崱泛汀栋宋鍒F訊》的介紹可詳見徐有威、陳瑩穎《〈八五通訊〉簡介》和徐有威、耿媛媛《〈八五團訊〉簡介》,載徐有威、陳東林主編《小三線建設研究論叢(第四輯)》,上海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第297—312頁和第313—333頁。
參考文獻
[1][51]徐有威,陳東林,主編.小三線建設研究論叢:第三輯[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8:70.71.
[2][7][8][9][27][28][53][54][57][59]徐有威,主編.口述上海:小三線建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94.67.75.66.79.337.301—302.52.97.337.
[3]上海音像資料館.上海故事:一座城市的溫暖記憶[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8:299.
[4]宜昌市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三線建設在宜昌[M].內部發(fā)行,2016:267.
[5][16][19][49][61]徐有威,陳東林,主編.小三線建設研究論叢:第四輯[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8:348.418—419.394.412.383.
[6][41]國營長城機械廠簡史[M].未刊稿,1991:74.68.
[10]關于上海后方衛(wèi)生建設籌建工作的匯報[A].1969-10-31,上海市檔案館藏,B242-2-82-23.
[11]基建工作類·本廠同地方百安大隊的征地協(xié)議及本廠基建工程施工合同[A].1984,上海鍋爐廠有限公司檔案室藏,前進機械廠檔案.
[12]上海冶金控股(集團)公司鋼鐵志編志辦公室編.上海鋼鐵工業(yè)志[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511.
[13]關于加強上海后方建設的會議紀要(草案)[A].1967-8-25,上海市檔案館藏,B244-2-12-135.
[14]國營九四八九廠廠志編寫組.國營九四八九廠廠志(1970—1984)[M].未刊稿,1988:71—72.
[15]近三年來我廠職工生活改善賬[N].八五通訊,1982-05-30.
[17][45]江西鋼廠志編寫委員會.江鋼志(1965—1983)[M].未刊稿,1985:366.366.
[18][42][55]江西連勝20年(9396廠)[M].未刊稿,1988:143.174.145.
[20]上海市衛(wèi)生局革命委員會關于組織赴邊疆、大小三線醫(yī)療隊的情況報告[A].1973-6-22,上海市檔案館藏,B244-354-189.
[21]打擊現(xiàn)行犯罪不手軟維護工廠治安理直氣壯——我廠召開貫徹中央五城市治安會議精神遵紀守法大會[N].八五通訊,1981-09-10.
[22]廠部舉行紀念三八節(jié)暨文明禮貌月動員大會[N].八五通訊,1983-03-10.
[23]我廠隆重召開1980年上半年度總結表彰大會[N].八五團訊,1980-08-03.
[24]短新聞[N].八五通訊,1983-02-10.
[25]清除“左”遺毒否定文革教育必要 不戴勞防品受懲受罰理所應當[N].八五通訊,1984-11-20;充分發(fā)揮共青團員的先鋒模范作用[N].八五團訊,1978-12-23.
[26]簡訊[N].八五通訊,1985.
[29]“五講四美”沁人心 雙手澆灌文明花——我廠開展第五次文明禮貌日活動[N].八五通訊,1981-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