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群,吳示宇,陶 華
(馬鋼股份有限公司煉鐵總廠 安徽馬鞍山 243011)
馬鋼1號高爐使用的風口小套為斜5°貫流式小套,除鐵口上方的6個小套(1#、15#、16#、19#、20#、30#)長度為625 mm外,其余小套長度均為575 mm。2017年7月到2018年1月期間累計燒壞小套30個(表1),因更換小套而進行的非計劃休風達8次,累計時間達21 h6 min,嚴重影響了高爐的穩(wěn)定順行和經(jīng)濟指標的完成。
燒損次數(shù)超過2次的小套都分布在19#-26#(表2),具有明顯的周向差異性。除個別小套燒損部位在上部以外,絕大部分小套的燒損部位都位于5點到7點鐘方向(圖1、圖2),且往往能出現(xiàn)同一個小套被渣鐵多次侵蝕,而導致漏水情況越來越嚴重,不得不休風處理的情況。
表1 各月燒損小套的個數(shù)
表2 2017年7月-2018年1月小套燒損次數(shù)周向分布情況
圖1 25號小套5點鐘方向漏
圖2 20號小套6點鐘方向漏
2017年下半年,有幾個因素對高爐煤氣流的控制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一是,1號高爐處于爐役后期,因爐缸侵蝕問題,高爐采取了長時間堵2-3個風口措施,煤氣流在周向上分布不均勻。二是,7月19日定修后,使用的新溜槽底部鋼板較厚,造成實際布料角度大于系統(tǒng)設定角度,大量爐料被布到爐喉的外緣,形成了大漏斗狀的料面(圖3),布下的焦炭和礦石容易向中心滾動,造成高爐中心氣流不穩(wěn),而邊緣又無氣流的局面。高爐易出現(xiàn)管道氣流以及嚴重的偏料。
圖3 9月19日料面情況
氣流的不穩(wěn)定,直接導致了鐵水成分波動大。尤其是在對布料矩陣進行調(diào)整校正的過渡時期,硅偏差甚至一度達到0.3%以上。過高的含[Si]量,尤其是鐵水含[Si]突然升高,易導致鐵水流動性變差。在冶煉釩鈦鐵礦時,爐內(nèi)強還原氣氛下生成的TiC、TiN固體顆粒會聚集于鐵滴表面,又存在于爐渣中,降低爐渣的流動性,使得渣鐵分離變差[1]。1號高爐配用了2.5%左右的高鈦球團礦進行護爐,雖然渣中鈦含量遠未達到國內(nèi)冶煉釩鈦鐵礦高爐的水平[2]。但是,在鐵水成分波動大時,風口工況較差的區(qū)域,這一問題還是會暴露出來。
圖4、圖5是2017年12月15日在高爐因設備原因慢風到700 m3/min時的個別風口狀況??梢院苊黠@地看出,在大幅度長時間慢風情況下,18#、21#、22#風口仍然比較活躍,且可見生降,上部生成的渣鐵由于流動性較差,不能順暢地經(jīng)死料柱,進入爐缸下部,而在這三個風口的區(qū)域滯留,恢復風量后的9 h內(nèi)這三個風口先后出現(xiàn)燒損漏水的情況;而9#、12#風口隨著風量的降低和慢風時間的延長,焦炭運動逐漸停滯下來,屬于正常的風口狀態(tài),從表2中也可以看出,這個區(qū)域的風口燒損次數(shù)很少。
圖4 比較活躍的風口
圖5 焦炭運動逐漸停滯的風口
高爐長期堵風口操作以及氣流波動等因素,爐缸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從鐵口出鐵流速看(表3),1#、3#鐵口的流速相對2#較低,可以認為,1#、3#鐵口之間的爐缸存在一段活躍性欠佳的區(qū)域,跟頻繁燒損的19#-26#風口所處的區(qū)域正好相對應。
另外,從2017年第四季度鐵口下部計算殘厚看,3#鐵口下部凝結(jié)在碳磚上較高熔點的物質(zhì)是最厚的,增長速度也是最快的。
表3 鐵口出鐵流速統(tǒng)計
利用定修機會,更換溜槽,對溜槽的實際傾角進行測量,并同齒輪箱內(nèi)角度和中控電腦上角度進行對比和校準。調(diào)整布料矩陣,在保留中心焦的基礎上,化礦焦正角差為負角差。調(diào)整以后邊緣煤氣流得到保障,爐況的穩(wěn)定性大大提高。
由于1號爐處于爐役后期,爐缸安全是放在第一位的,護爐缸和化爐缸始終是一對矛盾的統(tǒng)一體,如何在這其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十分關鍵。另外,距離1#高爐距離停爐大修,僅6個月時間,根據(jù)其它煉鐵廠的經(jīng)驗[3],若在爐缸下部沉積過多的熔點極高的高鈦物質(zhì),勢必會對殘鐵的順利放出造成影響。二鐵總廠組織技術(shù)人員每個月對TiO2負荷與爐缸電偶溫度趨勢進行分析,摸索出合適的TiO2負荷,以確定鈦球的使用比例。
圖6 十字邊緣點溫度趨勢
例如圖7中,根據(jù)2017年11月、12月的數(shù)據(jù),作TiO2負荷與電偶溫度變化值的線性回歸,得到線性方程y=-8.933x+40.970,當TiO2負荷為4.59 kg/tFe時,電偶溫度變化值為0,2018年1月份,即可以此TiO2負荷為平衡點來調(diào)劑鈦球用量,1月份獲得的新數(shù)據(jù),又可推出新的TiO2負荷平衡點,用于指導2月份的生產(chǎn),依次遞推下去。最終在護爐缸與化爐缸中間找到平衡點,直至安全順利停爐。
采用連出的方式,強化來渣早和出鐵時間短鐵口的出鐵,合理使用鉆桿直徑,將出鐵時間控制在2-2.5 h,盡量來風堵口,出凈渣鐵。縮短1#、3#鐵口的休止時間,大溝具備出鐵條件時,即投用鐵口。
圖7 鈦負荷與電偶溫度變化值的線性回歸
通過對風口小套燒損情況進行調(diào)查,并分析原因,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2018年1月20日后,1號高爐沒有再次出現(xiàn)燒壞風口小套的現(xiàn)象。煤氣流狀況趨于穩(wěn)定,護爐工作也逐步找到了合適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