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陳浩
疫情雖然臨時讓人與人之間保持距離,但互聯網技術可以拉近這種距離,近日我們跨洋實時連線專訪了Polestar首席執(zhí)行官托馬斯·英格拉特(Thomas Ingenlath)先生(以下簡稱Thomas),關于極星最近剛剛發(fā)布的概念車Precept的設計Tomas先生有許多話要說。
Tomas 眼中極星Precept 可以被概括為“cool(酷炫)”。雖然極星和沃爾沃的設計語言都體現了極簡主義美學,但無論在選材上,還是車身外型上,甚至是駕駛體驗上,二者之間都有明顯差別。
沃爾沃的整體設計是偏于溫暖的,會使用很多溫暖的色調。無論是乘客還是駕駛者,都有一種溫暖的感覺。而極星品牌是以技術驅動的,在設計中會融合更多創(chuàng)新科技,所以會更加先鋒。而內飾材料上,極星在選材上更傾向于選擇自然的、天然的材料,這輛極星Precept,就展示了極星最前沿的環(huán)保設計和創(chuàng)新的智能科技。
兩者也有諸多相似的地方,例如極星和沃爾沃都有北歐的特點和風格,但在極星的設計中,會更加大膽運用更多特殊的設計元素,會將極簡主義發(fā)揮到極致,但這種極致還會融合功能設計,讓設計功能化這是未來電動汽車發(fā)展的趨勢。
極星和沃爾沃這就像在一個家庭中,一對父母生出不同的孩子,可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外表,但這些孩子他們仍舊屬于一個共同的家庭。
極星1、極星2 和極星Precept 這三款車的設計是截然不同的。極星1 和極星2 的設計源自于沃爾沃兩款經典的概念車,但它們已經表現出與沃爾沃不同的設計風格,但極星品牌有著清晰的規(guī)劃,有序進化并且讓極星找到屬于自己的設計語言,這就是Precept。
設計師們在最初開始規(guī)劃藍圖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清晰的思路,一切都要以美學為基礎。Precept 所做的是,讓極星品牌設計進入一個新階段,新高度,要和上一代的車完全區(qū)別出來。極星的設計師明白電動汽車設計的下一個時代,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家族化設計,更主要的是擁有自己獨特的性格。
Precept 和特斯拉在設計理念上有明顯差別,比如特斯拉已經發(fā)布的電動皮卡,與這款車相比,Precept 無論是表現力還是未來暢想,都有極大區(qū)別。極星有非常清晰的線條,尤其大家看到尾部設計的時候是非常有記憶點的。它融入了科技元素,同時又表現出一種非常積極的態(tài)度,不是激進張揚的,而是與人為善的。這些元素的展現都是因為極星的設計師從美學角度出發(fā),始終注重個性化,并積極展現對于未來暢想的一些明亮元素。在它酷炫外表下,其實沒有那種簡單粗暴或者反烏托邦式的設計元素,更多是營造出一種與人為善的環(huán)境,未來應該是美好而積極的。
在目前的社會,隨著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能夠真正去吸引消費者的更多是充滿智慧的設計。因為現在技術日趨同質化,可以說技術本身已經不足以去定義一個品牌,更多的是要關注設計感以及用戶體驗。
極星所融入的這些環(huán)保理念,它不是廣告或者營銷,不是為了吸引消費者的噱頭,它是真實存在的,對于很多汽車企業(yè)來說,環(huán)保不是他們的目標。但極星不同,極星期望改變盲目生產,減少材料浪費和對環(huán)境的污染。這也正是為什么極星倡導使用可回收的新材料。
如果每次坐在一輛車上看到都是皮革、原木這些傳統(tǒng)材料的話,人們會感覺到非常乏味。但Precept 上所使用的座椅材料,是從來沒有被使用過的。它的環(huán)保材料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就像是你買了一雙新的阿迪或者耐克的新鞋一樣人們會好奇這是什么樣的高科技的技術,能夠把座椅和內飾塑造成這種形狀,環(huán)保的同時還能充滿探索的樂趣。
對于新材料的選擇,其實是一個從傳統(tǒng)到現代的顛覆性嘗試。從根本上顛覆人們對于真皮、原木等材料即是豪華的概念,人們最終會發(fā)現使用高科技的材料才是一種新的潮流。
當我們看到一幢建筑物的時候,即便這幢建筑物不再嶄新,當人們去評價它是不是豪華的時候,人們不會考慮里面有一個金馬桶就覺得它是豪華的。但如果整個建筑物都使用了太陽能板,能夠完全實現內部供能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受到這是一幢科技建筑。
對于Precept 來說,其實也重新定義了人們對豪華汽車的認識。比如說到性能,我們往往想到的是加速性能。但是對于電動汽車來說,現在很多品牌已經能夠實現0~100km/h 加速3~4s 的成績,所以加速快已經不足為奇了。我們所要重新定義的,是在駕駛這輛車的時候,是否能夠有一種高科技的體驗感。
此外極星還在設計中融入了空氣動力學的考慮,汽車不論在行駛還是加速中,都能讓空氣高效流過。這也是未來電動汽車科技性能的一個體現,更低的風阻系數,意味著更棒的空氣動力學算法優(yōu)化。
優(yōu)雅和經典比例,為極星這款車提供了足夠的車內空間。長軸距的設計也可以在實現比較低的車頂輪廓線的基礎上,有更好的車內空間,后排有充沛的腿部空間和寬敞的頭部空間。
很多現在的電動車將A 柱前移只是制造出一種擴大內部空間的假象,對于電動汽車來說,更加注重的應該是車內空間的有效利用。而Precept 則在保持經典比例的同時優(yōu)化車內空間,這也正是為什么很多人覺得Precept 的比例很好。
Precept 這款車在設計開始的時候,最先考慮的是駕駛者的空間和坐姿,這里預留了足夠的空間。這時候前輪的位置和空間,決定了這個駕駛艙的位置和空間大小。在預留這些空間之后,考慮到當有事故發(fā)生的時候,需要有一個緩沖空間。在這些后面才開始進行車身和車頂的設計?,F在很多人在設計的時候,總喜歡盡可能長,盡可能大的液晶屏幕,但這不是極星想要的,這里應該輕便而規(guī)整,顯示出必要的信息就夠了,不需要這些噱頭,我們的關注點就可以放在一輛車應有的動力性能以及外觀美感上。
視頻采訪中托馬斯·英格拉特先生手繪稿,闡釋A 柱設計與安全性和空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