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中職語文文本細讀的教學策略,提出結合語境辨析感情色彩、在比較中探究作品的內在意蘊、結合矛盾了解作品表達技巧、對話人物分析作品的關鍵詞句、結合留白處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運用圈點批注的方法體現(xiàn)自己的獨特想法等做法,以培養(yǎng)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和建構能力。
【關鍵詞】中職語文 文本細讀 語言建構和應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2-0113-02
中職語文教學目的是給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讓學生提升語言應用能力和建構能力,促使學生不斷完善自己的語言技能,跟上時代發(fā)展的腳步,避免被社會淘汰。但是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卻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更關注的是專業(yè)技能的學習,而且他們的學習基礎較差,沒有良好的語文基礎?;诖?,教師一方面要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要指導學生掌握文本細讀等閱讀方法。文本細讀指的是通過了解詞義、了解語境、把握修辭特點等方式展開閱讀,要求立足文本,以文本為中心,重視文本內部組織結構。學生掌握文本細讀的方法,能更好地提升語言建構能力和應用能力。
一、結合語境,辨析感情色彩
《中職語文教學大綱》提出要促使學生閱讀優(yōu)秀的作品,體會其中的內涵,重視閱讀中的情感體驗,感受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和藝術魅力,加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認識和思考。因此,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結合語境展開分析,嘗試從文字中體會作品的情感色彩。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運用情境表演的方法,這樣學生的感悟會更真切,有助于辨析感情色彩的細微變化。
例如,在學習《壺口瀑布》的時候,教師鼓勵學生結合上下文語境探究作品中的詞句、思考其感情色彩,如圍繞“只急慌慌地掃了幾眼,我便匆匆逃離,到了岸上回望那團白煙,心還在不住地跳”一句引導學生思考:“‘急慌慌、匆匆等詞語展現(xiàn)了作者的慌亂,作者為何要將自己塑造成一個膽小的人呢?”學生發(fā)現(xiàn)后續(xù)還有“我聽了不覺打了一個寒噤”等詞句也體現(xiàn)出慌張、緊張等情感,作者似乎弱化了自己。但是如果結合上下文進行分析,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作者采用了對比反襯的方式,用自己的弱小反襯壺口瀑布的壯觀和偉大。此時再引導學生思考:“敢于直面這樣壯觀的場景,作者到底是不是膽小的人呢?”學生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覺,認識到作者運用先抑后揚的手法,表達對壺口瀑布的贊美和崇敬之情。
教師鼓勵學生在文本細讀中從字詞句入手,探究文字背后蘊藏的豐富情感,結合角色扮演,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同時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樣學生就能從語言進入到文本的意義世界,從而體會語言中蘊藏的強大感情力量。
二、更換比較,探究內在意蘊
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比較是一切理解或思維的基礎,人們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一切的。在文本細讀的過程中,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嘗試更換作品中的某些詞句,并展開比較分析,嘗試探究隱藏在文字深處的內在意蘊。除了更換詞語以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更換句式、調換語序,又或者了解一下作者的修改稿,促使學生深入對比,發(fā)現(xiàn)作品的語言美。
例如,在學習《雷雨》的時候,教師鼓勵學生閱讀“梅家的一個年輕小姐,很賢惠,也很規(guī)矩”等詞句,看看周樸園是如何形容魯侍萍的,并思考能否用其他的詞語替換掉這些形容詞,借此探究作者的寓意。學生試著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將替換后的詞語演繹出來,增添了文本細讀興趣,同時學生也提出自己的觀點:“我認為周樸園用這些詞語形容魯侍萍表現(xiàn)了他對魯侍萍還有情感,所以希望用美好的詞語形容她?!薄拔艺J為這里展現(xiàn)了周樸園的優(yōu)越感,他認為自己曾經(jīng)喜歡過的女子應該是美好的,所以就用美好的詞語來形容她。”教師鼓勵學生圍繞這兩種不同的觀點進行討論,看看誰能說服對方。這樣的活動不但有趣,而且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
任何事物的特征都是在對比的過程中展示出來的,語言也是如此。教師要鼓勵學生思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同時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語言建構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就能積累詞語選用、結構對比等方面的語用知識,進而提升語言建構和應用方面的能力。
三、破解矛盾,了解表達技巧
文本的語言只是一種顯性的存在,而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就隱藏在語言這外在形式的后面。由于讀者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經(jīng)驗有所不同,以致在探究隱藏語義的時候常常出現(xiàn)矛盾點。因此在文本細讀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抓住這些矛盾點展開分析,看看其中是否真的矛盾,了解作者是否使用了獨特的表達技巧,進而提高語言掌控能力。
例如,在學習《項鏈》時,教師要求學生探究文章中主人公瑪?shù)贍柕碌男愿裉攸c。學生的觀點出現(xiàn)了矛盾,有的認為瑪?shù)贍柕聬勰教摌s,她也因此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是也有的認為瑪?shù)贍柕抡\實守信、敢作敢當。教師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觀點展開辯論,用課本中的文字證明自己的觀點。學生分別尋找相關的詞句,并深挖其中的表達手法,在辯論活動中不僅體會到文本細讀的快樂,而且認識到小說人物的塑造必須立體化,所以作者在塑造瑪?shù)贍柕碌臅r候也體現(xiàn)立體性,她的身上有愛慕虛榮的缺點,但是誠實守信,勇于承擔責任也是她的優(yōu)點。這樣學生就解決了閱讀中的矛盾,提升了閱讀效果。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學生在理解中的矛盾點,以之為抓手,引導學生展開質疑和解疑的活動。這樣學生就能和文本進行深層次互動,能看到作者寫作的真正意圖,體會其中豐富的情感。
四、對話人物,鑒賞關鍵詞句
不少精彩的文章中都有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在文本細讀的時候要把握住這些精彩人物,進行探究思考。教師要鼓勵學生結合關鍵人物找出關鍵性詞句,思考作者用了哪些細節(jié)描寫體現(xiàn)人物的特點??梢韵裙膭顚W生和人物進行情感共鳴,捕捉閱讀的第一感覺,再關注文本的內在意義和結構,進而獲得對文本的整體認識。
例如,在學習《藥》的時候,教師鼓勵學生找出作品中老栓為了孩子而購買人血饅頭的詞句,看看這里有什么詞句體現(xiàn)老栓的性格特點。學生很快便發(fā)現(xiàn),文章用語言、動作等描寫體現(xiàn)老栓的愚昧和懦弱。如他面對賣人血饅頭的人“一手提了茶壺,一手恭恭敬敬的垂著;笑嘻嘻的聽”,這里就用“恭恭敬敬”展現(xiàn)了他對來人的尊重,同時又用“笑嘻嘻”展現(xiàn)了對死亡的漠視。對于老栓來說,只要能用人血饅頭救活自己的孩子那就行了,至于誰死了、因為什么而死他根本就不在意。此外,華大媽“很感激的謝他”等行為也體現(xiàn)了這種特點。教師繼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為何魯迅要創(chuàng)作這樣愚昧的人呢?”促使學生更深入地探究作品的主旨。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語言知識,更要使學生提升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文本細讀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對話人物,促使學生從人物的身上獲得啟迪,讓學生在提升自身閱讀能力的基礎上發(fā)展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
五、補充留白,揣摩心理活動
不少文章都有留白處,在閱讀的時候,學生常常只是讀懂了文字表面的意思,但是卻沒有深入下去挖掘留白處隱藏的意思。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組織學生結合留白處展開文本細讀,嘗試結合上下文進行思考,看看其中隱藏著怎樣的內心波瀾。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描摹人物的內心活動,并和同伴進行互動交流,看看誰的創(chuàng)作更符合人物的內心變化。
例如,《荷塘月色》一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作者的情感線索,另一條則是景物的線索。學生在閱讀的時候發(fā)現(xiàn)作者在寫前往荷塘的時候,很清晰明了地展現(xiàn)自己的內心情感。但是在荷塘部分則大部分是通過景物描寫反襯自己的內心情感,沒有直接抒情,一直到回想起“采蓮”的時候才再次融入情感描寫。此時,教師鼓勵學生圍繞作品中的留白處進行想象,說說作者在荷塘邊看到美景的時候心中想到了一些什么并嘗試寫下來。學生在分析作品后,認為此時作者內心主要的情感就是看見荷花后的喜悅心情,在填補空白的時候也要著重體現(xiàn)這種特點。如有學生寫了作者認為荷花能洗滌人們的心靈,能讓人的內心頓時變得澄澈。
圍繞留白處展開寫作的活動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欲望,同時也能促使他們關注作品的留白處。學生深入探究相關內容就會對人物有更深刻的了解,閱讀效果也會更好。讀寫結合的活動讓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六、圈點批注,流露個性創(chuàng)見
圈點批注的方法指的是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和文本進行對話,為深刻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和情感而用文字或符號注釋文章關鍵處、精彩處的一種閱讀方法。在文本細讀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圈點批注就是其中的一種方法。教師鼓勵學生在圈點批注的過程中進行消化和吸收,將自己對文章的思考和品鑒寫下來,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看法。
例如,在學習《藏羚羊跪拜》的時候,教師要求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批注。首先標注自己感到寫得精彩的詞句,如學生在讀到“與此同時只見兩行長淚從它眼里流了出來”的時候標注:“這里展現(xiàn)出了動物也和人一樣具有情感,寫得十分感人?!逼浯谓Y合閱讀寫下自己的感受。如有學生標注:“這篇文章展現(xiàn)了生命的偉大,老獵人被藏羚羊的母愛所感動,所以他對自己的獵殺行為感到懊悔,用埋槍的方式表現(xiàn)自己的懺悔?!弊詈蠊膭顚W生在批注中寫下自己對這篇作品的理解和評價,可以寫自己如何處理類似的素材等。
在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圈點批注的時候,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引導其逐步提升批注能力。一開始的時候可以先設定一些簡單的符號,標注出好詞好句、不理解的字詞等。再逐步提升難度,在標注的同時寫下自己對文章結構框架的理解,要體現(xiàn)出對關鍵詞句的思考等。
文本細讀是一種研究作品的方法,能促使讀者更好地了解文本的語言、結構和細節(jié)等。對文本的語言進行細膩、深入而真切的感知、闡述和分析,有助于提升學生語言掌控能力。教師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要選擇各種有趣的方法讓學生對文本細讀產生濃厚的興趣,促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讓學生積極進行閱讀實踐,為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唐育紅.中職語文文本細讀教學探討[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12).
[2]趙 麗.基于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的實踐研究[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8(9).
【作者簡介】李源清(1978— ),男,瑤族,籍貫廣西河池,碩士,中學一級教師,現(xiàn)就職于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附屬中等師范學校,研究方向為中職語文教學。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