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亮書
摘 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堅持從全體學生出發(fā),以培養(yǎng)學生數學素養(yǎng)為主,結合教學內容,找出學生出現學習困難的原因,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因此在教育中要做好學生分析工作,制訂出合理化措施,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困生;對策
初中數學教學在初中教育體系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師要堅持從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入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實現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目標。因此在教育中需要從改進教學方法入手,讓學生保持學習主動性,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一、初中數學學困生成因
(一)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當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學習興趣后,也就可以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保持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但是在實際中許多學生在面對數學知識時表現出了興趣不高等問題,甚至認為學習數學是一件壓力很大的事情,最終出現了學習動力喪失等問題。
(二)學生數學基礎不強
在學習中學生很容易受到家庭、學校、師資等因素的影響,加之自控力不足,很容易出現學習基礎不扎實等問題。尤其是在進入初中階段后,發(fā)現所接觸的數學知識是建立在過去所學習過的數學知識基礎上的,所以也就難以跟上教師的步伐。當學生長期處于這一狀態(tài)后,便逐漸拉大了與其他同學之間的距離,最終出現放棄學習數學知識等想法[1]。
二、解決初中數學學困生對策
(一)選擇教學素材
只有選擇適合的教學素材,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轉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因數學知識有著抽象性、邏輯性與嚴謹性強等特點,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單純進行知識講述,很容易讓課堂氛圍變得枯燥,讓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興趣。所以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從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出發(fā),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學習興趣,保持學習主動性。對于學困生來講,在提到數學學習時很容易產生抵觸感,所以為了幫助學困生學習數學知識,教師就可以從備課出發(fā),選擇適合的教學素材,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讓學生產生出學習主動性,在主動接受數學知識的同時產生學習興趣。如,在講述“軸對稱圖形”時,為了讓學生產生學習動力,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只蝴蝶在花叢中飛舞的視頻,隨著蝴蝶翅膀的張合向學生提出問題:通過觀看視頻內容,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為了凸顯教學重點,可以繼續(xù)向學生展示蝴蝶翅膀張合的過程,并繼續(xù)向學生提出問題:通過觀察蝴蝶翅膀的張合,你發(fā)現了其中存在哪些數學概念呢?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能夠順勢將學生引入學習探究中,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學習興趣[2]。
(二)培養(yǎng)學習習慣
因學生對學習策略掌握不扎實,很容易出現難以解決數學問題等現象。所以為了幫助學困生掌握學習方法,就可以從數學學習與問題解決出發(fā),讓學生明確數學思維活動特點,掌握適合的學習方法,提升靈活使用數學問題的能力。如,在講述“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法”時,因學困生基礎不足,很容易出現難以理解等問題,所以教師就可以及時向學生講述學習方法:(1)口訣法。將解決問題的口訣展示出來,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解決的方法,同時也可以加深對這一類型知識的記憶力。(2)數形結合法。在講述這一學習方法時,需要將不等式解集展示在數軸上,讓學生理解這一學習方法的要點。只有提高教學的直觀性與生動性,才能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才能提高學習效果[3]。
(三)保持學習主動性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做好學困生指導工作對提高教育質量有著積極的影響,因此教師需要從直觀教學出發(fā),保持學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與性質知識。如,在講述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時,教師就可以借助不同長度的鐵絲來輔助教學,并向學生提出問題:通過觀察不同長度的鐵絲,探討出哪些鐵絲能夠組成三角形,并說出其中的關系是怎樣的。通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引入三角形性質知識,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掌握知識點。其次,保證語言的藝術性,鼓勵學生主動探究,保持教學的生動性。在課堂中教師需要及時觀察學困生情緒變化,以生動有趣的案例來吸引學生,確保學困生能夠進入學習狀態(tài)中。最后,借助生活中的數學知識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美。所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需要從再創(chuàng)造、再發(fā)現等環(huán)節(jié)入手,讓學困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保持學習積極性。如,在講述“反證法”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展示小故事:王戎在路邊與小朋友一起玩耍時一株李子樹枝條被壓斷了,而其他小朋友紛紛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沒有去摘,那么請同學們說出王戎為什么沒有去摘李子呢?故事的引入能夠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反復分析與驗證中得出結論。在講述完這一故事后,就可以順勢引入反證法概念知識,從而也就提高了教學的直觀性。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堅持從做好學困生轉化出發(fā),教師也要正確面對學困生,保持充足的耐心,及時指導學生,在主動與學生溝通中掌握學困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從而幫助學困生掌握學習數學知識的方法,逐漸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陳麗萍.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對策研究[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5(4):58.
[2]吳國忠.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對策研究[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6(6):67
[3]楊慶已.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對策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1):205-206.
編輯 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