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漢川市中醫(yī)醫(yī)院外科,湖北 漢中,432300)
胃十二指腸潰瘍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其主要是由于炎癥、病菌感染等所引發(fā)的胃部疼痛、反酸等癥狀,該類疾病具有反復發(fā)作、遷延難愈的特點,在長期發(fā)展后就會形成胃腸道穿孔,給患者消化系統(tǒng)功能帶來更大的影響。本文即是對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術后飲食護理效果進行研究,具體如下:
本次研究對象是從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選出的110例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患者,將其分為兩個小組。對比組中男性33例,女性22例,患者的年齡從21歲至71歲不等,平均年齡為(47.43±5.27)歲,患者中潰瘍穿孔病灶位于十二指腸的共31例、胃部的共21例、復合型3例。研究組中男性35例,女性20例,患者的年齡從23歲至68歲不等,平均年齡為(47.05±5.13)歲,患者中潰瘍穿孔病灶位于十二指腸的共29例、胃部的共22例、復合型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隨機將110例患者分為兩個小組,每組55例。對其中一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作為對比組;對另外一組則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引入飲食護理干預,作為研究組。
1.2.1 常規(guī)護理
其中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為患者營造安靜舒適的治療環(huán)境,并嚴密監(jiān)控患者病情變化,對二次出血、幽門梗阻等并發(fā)癥進行預防和處理。同時護理人員要監(jiān)督患者按醫(yī)囑進行服藥,并采用胃腸道減壓、腹腔引流等方式降低胃、十二指腸的代謝壓力,密切觀察引流液的性狀、顏色以及引流量的變化,要避免引流管壓迫、變形或扭曲等[1]。
1.2.2 飲食護理
患者術后早期開展以胃部置管為基礎的胃內營養(yǎng)支持,并且為患者制定詳盡的飲食護理方案,對患者每天所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水等的劑量進行計算和評估。在胃管拔除后即可為患者提供飲食護理干預,拔除當天應提供少量的飲水和飲食,飲食必須為流食,每隔2h為患者提供50ml的米湯,保證患者胃腸道的穩(wěn)定恢復。其次,從拔管的第二天開始,每次為患者提供的米湯量增加為80ml,間隔時間不變。在連續(xù)提供一周流食后可以將飲食轉變?yōu)榘肓魇?,此時要在米湯當中加入易于消化,并富含纖維素、維生素以及鐵元素的食物,所選擇的半流食種類應以患者喜好為依據,避免每天提供單調的飲食,這樣做可以進一步提升患者術后食欲。在拔管10d后,則可以在半流食當中添加稀飯、面條等容易咀嚼的食品,然后開始逐漸過渡到正常食品,并進一步保障患者營養(yǎng)的均衡搭配[2]。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采用來表示計量數據,并利用t對數據進行檢驗,以P<0.05代表數據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將兩組患者護理數據進行整理,并制成如下表格: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對比表(±s)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對比表(±s)
小組名稱 例數 生活質量評分 體質量(kg) 轉鐵蛋白(g/L) 血清白蛋白(g/L)研究組 55 59.12±3.89 59.16±5.13 2.13±0.17 35.15±3.13對比組 55 49.05±3.17 49.87±5.05 1.62±0.11 30.16±2.85 P值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T值 - 14.8824 9.5709 18.6793 8.7422
從上表當中可以看出,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體質量、轉鐵蛋白含量、血清白蛋白含量均明顯高于對比組,兩組數據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在多次反復發(fā)作后很容易引發(fā)穿孔的情況,產生腹腔內出血,并使胃液等胃腸道內容物流入腹腔當中,引發(fā)腹腔內其它臟器損傷或粘連,嚴重影響患者的胃腸道功能和身體健康。在臨床治療時一般采用穿孔修補術,在手術后還需要為患者安排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環(huán)境護理、引流管護理、藥物治療護理等。但在護理時也要考慮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病癥特點,應給予飲食護理干預,早期僅能為患者提供純流食,這樣可以有效緩解胃腸道術后的消化負荷,并且還能保障早期營養(yǎng)支持。隨著患者恢復時間的增加,可以將流食適當轉變?yōu)榘肓魇?,并加入稀粥、面條等固體食物,這些食物的特點是容易咀嚼、消化,同時口味清淡,不會對胃腸道產生過大的刺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