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云, 李康菊, 劉少欣, 陳劼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針灸康復(fù)臨床醫(yī)學院,廣州廣東 510405)
呃逆,俗稱“打嗝”,是由胃氣上逆動膈,氣逆上沖,喉間“呃、呃”連聲,聲短促而頻,難以自制為主要表現(xiàn)的病證[1]。短時間呃逆大多可自行緩解,持續(xù)超過48 h 的呃逆稱之為頑固性呃逆[2]。頑固性呃逆久治不愈,遷延日久,可導致精神不振、營養(yǎng)不良、焦慮抑郁,甚至呼吸抑制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給患者造成極大的痛苦[3]。目前,西醫(yī)治療以多巴胺受體拮抗劑、肌松藥、抗癲癇藥、抑酸止嘔藥、鎮(zhèn)靜麻醉劑等藥物為主,但臨床療效欠佳,且不良反應(yīng)較多[4],因此,尋找一種快捷、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療本病一直是臨床研究的難點。本研究運用浮針配合主動再灌注活動治療頑固性呃逆患者,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將研究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及分組選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間在廣東省第二中醫(yī)院針灸科及脾胃科就診的66 例頑固性呃逆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3 例。本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要求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
1.2 診斷標準參照2007年版《中醫(yī)內(nèi)科學》[1]中關(guān)于呃逆的診斷標準,臨床上表現(xiàn)為喉間呃逆連聲,短促且頻繁,無法自制,可伴隨著腹脹以及噯氣等癥狀,且呃逆持續(xù)時間超過48 h以上。
1.3 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年齡20~70歲患者,性別不限;③病情穩(wěn)定、意識清晰,能配合完成治療及臨床數(shù)據(jù)資料的采集;④自愿接受治療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
1.4 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心、腦、肺、肝、腎等嚴重疾病的患者;②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③合并有凝血系統(tǒng)疾病或傳染性疾病的患者;④對浮針治療耐受度較差,以及正在使用其他療法或藥物治療的患者。
1.5 治療方法
1.5.1 治療組 給予浮針配合主動再灌注活動治療。具體步驟參照《浮針醫(yī)學綱要》[5]。(1)針具:采用南京派福醫(yī)學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一次性中號浮針。(2)選擇進針點:尋找患肌,其主要嫌疑肌有:膈肌、腹直肌上段、豎脊肌中段、肋間肌以及其他的呼吸肌等,選取距離患肌約6~10 cm處為進針點。(3)進針運針:常規(guī)消毒后,避開淺表血管、瘢痕,用進針器將針快速刺入皮下淺筋膜層后,將針沿皮下水平推進,針尖朝向患肌,深度以軟套管全部埋入皮下為度,詢問患者無明顯不適后,退針芯至軟套管內(nèi)并固定好凹槽。(4)掃散與主動再灌注活動:右手持針座使針體行弧形掃散動作,操作力求均勻輕柔連貫,幅度大;掃散過程中,囑患者配合主動再灌注動作,包括腹式呼吸、吹10 mL注射器、抱頭仰臥起坐、小飛燕等動作。動作詳解(以腹式呼吸為例:以鼻用力緩慢吸氣,盡量將腹腔鼓起,至吸氣末最大限度,屏氣10 s,期間醫(yī)者可予適當力度按壓腹部,后以口緩慢吐氣至呼氣末最大限度),每個動作掃散3~5次。(5)留管與出針:掃散完畢,抽出針芯,用膠布固定套管,留管6 h,期間避免劇烈運動,保持局部干潔。拔管后,針口若有出血,用消毒干棉簽將血盡量擠出,貼無菌敷料。(6)療程:每次治療總時間約30 min,每天1次,共治療6 d。
1. 5. 2 對照組 給予肌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治療。用法: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山西云鵬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4020782;規(guī)格:2 mL/10 mg),肌肉注射,每次10 mg,每天2 次,共治療6 d。
1.6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
1.6.1 呃逆頻率積分評判標準 參照文獻[6],呃逆次數(shù)以24 h 內(nèi)每小時最高呃逆頻率計算。①不出現(xiàn)呃逆癥狀(0 分);②每小時少于5 次,且患者能耐受,不影響進食(3 分);③每小時6~10 次,或每小時少于5 次,但患者難以耐受,影響進食(6 分);④每小時超過10次,或每小時少于10次,但不能進食或呃逆時伴見胃食道反流(9分)。分別記錄患者在治療前及治療后第1 天、第3 天、第6天的呃逆頻率積分。
1.6.2 生活質(zhì)量改善情況評價標準 參照文獻[7],分別從睡眠、精神、飲食狀態(tài)3 方面進行評價。(1)睡眠:①難入眠計1 分;②很差計2 分;③差計3 分;④較差計4 分;⑤大致正常計5 分。(2)精神:①差計1 分;②較差計2 分;③時好時壞計3分;④尚可計4分;⑤正常計5分。(3)飲食:①不能進食計1 分;②食量少于正常的1/2 計2 分;③食量為正常的1/2 計3 分;④食量稍減少計4 分;⑤飲食正常計5分。
1.6.3 臨床療效評價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8]。痊愈:呃逆停止,飲食、精神恢復(fù)正常,隨訪1 周無復(fù)發(fā)。顯效:呃逆偶發(fā),不影響進食,精神狀態(tài)基本正常,隨訪1 周無加重。好轉(zhuǎn):呃逆時有發(fā)生,飲食、精神有所好轉(zhuǎn),隨訪1周時有發(fā)作。無效:癥狀較治療前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傆行?(痊愈例數(shù)+ 顯效例數(shù)+ 好轉(zhuǎn)例數(shù))/總病例數(shù)×100%。
1.7 統(tǒng)計方法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 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治療組33 例患者中,男14例,女19例;年齡最大63歲,最小36歲,平均(48.9±6.8)歲;病程最長12 d,最短3 d,平均(5.8±4.9)d。對照組33例患者中,男12例,女21例;年齡最大65 歲,最小33 歲,平均(47.9±5.9)歲;病程最長10 d,最短3 d,平均(6.1 ± 5.1)d。2 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呃逆頻率評分比較表1結(jié)果顯示:治療前,2 組患者的呃逆頻率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第3 天,治療組患者的呃逆頻率評分已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 <0.05);至治療后第6天,2組患者的呃逆頻率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且治療組的降低作用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表2結(jié)果表示:治療前,2組患者睡眠、精神、飲食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第6 天,2 組患者睡眠、精神、飲食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且治療組的改善作用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呃逆頻率評分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integral of hiccup frequency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分)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呃逆頻率評分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integral of hiccup frequency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分)
①P<0.05,與治療前比較;②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N/例33 33治療前5.91±1.76 5.82±1.49治療后第1天4.00±1.62 5.00±1.62治療后第3天2.64±2.09①②4.18±1.83治療后第6天2.09±2.05①②3.82±2.28①
2.4 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表3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第6 天,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0.90%,對照組為69.69%,組間比較,治療組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QOL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分)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QOL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分)
①P<0.05,與治療前比較;②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N/例33 33睡眠治療前2.52±0.57 2.48±0.57治療后4.09±0.84①②3.03±0.95①精神治療前2.67±0.78 2.58±0.75治療后4.00±0.90①②3.15±0.97①飲食治療前2.67±0.82 2.70±0.81治療后4.15±0.83①②3.18±1.13①
表3 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two groups [n/例(p/%)]
3.1 呃逆的中西醫(yī)病機呃逆現(xiàn)代醫(yī)學又稱膈肌痙攣,目前其發(fā)病機制仍未完全明確。多數(shù)研究認為呃逆的產(chǎn)生是由于外界刺激引發(fā)的興奮,沿迷走神經(jīng)傳導至延髓呼吸中樞,再沿網(wǎng)狀脊髓束到達膈神經(jīng),使膈肌產(chǎn)生強烈節(jié)律性痙攣,從而引發(fā)呃逆[9]。而中醫(yī)理論認為,呃逆雖與眾多因素相關(guān),然其病機總屬胃氣上逆動膈,肺失肅降,治療當以調(diào)理氣機為主。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氣機不暢日久,久病入絡(luò),血行瘀阻,致瘀血內(nèi)結(jié),瘀血又進一步阻礙氣機運行,導致呃逆頑固不愈。故頑固性呃逆的發(fā)生常與局部氣血運行不暢有關(guān),治療當以改善經(jīng)絡(luò)氣血運行為主[1],如清代王清任在《醫(yī)林改錯》中就強調(diào)血瘀可致呃逆,并創(chuàng)血府逐瘀湯治之。
3.2 浮針配合主動再灌注活動浮針療法通過運用一次性浮針針具,在患肌周圍或鄰近的皮下組織進行左右或者上下掃散的針刺活動。當浮針掃散時,機械力可使液晶狀態(tài)的疏松結(jié)締組織的空間結(jié)構(gòu)改變,產(chǎn)生壓電效應(yīng),釋放生物電。由于疏松結(jié)締組織具有良好的半導體導電性能,能夠高效傳導生物電,當生物電傳達至病變組織時,產(chǎn)生反壓電效應(yīng),改變細胞的離子通道,使血管舒張,進而解除肌肉痙攣,改善血液運行[10];而掃散過程中配合主動再灌注活動,通過采用有針對性的外力或者患者自己的力量,持續(xù)反復(fù)舒張和收縮相關(guān)的肌肉,使毛細血管濾出量增多,局部血液流動更快,進而改變血液灌注的速度、力度和范圍,使血液能夠快速、有力、充分地灌入缺血區(qū)域,從而更有利于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11]。因此,浮針掃散配合主動再灌注活動,能有效緩解膈肌痙攣,改善局部血液運行,從而有效緩解呃逆。
腹式呼吸能充分鍛煉膈肌、腹直肌等患肌,是針對頑固性呃逆患者的主要的再灌注方法,通過鼻吸口呼,一吸一呼,能條暢氣息,使氣機升降有序,膈肌弛張有度,達到降逆利膈的效果[12];另外,在掃散過程中,若恰巧將患者病變局部的瘀絡(luò)刺破,拔針時可見暗紅血液流出,起祛瘀生新之效;而留管6 h的作用在于不斷促進經(jīng)絡(luò)氣血的有序運行,鞏固療效。通過疏通局部經(jīng)絡(luò),改善氣血運行,激發(fā)人體自愈能力,從而達到治愈疾病的效果,是浮針療法的本質(zhì)[11],也是浮針配合主動再灌注活動治療頑固性呃逆的關(guān)鍵所在。通過緩解膈肌痙攣,促進氣血有序運行,可有效緩解呃逆。
再者,我國自古就有屏氣治療呃逆的說法?!鹅`樞·雜病篇》曰:“噦,無息,而疾迎引之,立已”,提出呃逆發(fā)作通過屏氣,可使呃逆停止。現(xiàn)代醫(yī)學[13]認為,屏氣可以使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壓(PaCO2)升高,刺激下丘腦網(wǎng)狀投射系統(tǒng),間接興奮延髓呼吸中樞,降低迷走神經(jīng)的興奮性。本研究要求患者在腹式呼吸的吸氣末屏氣10 s,旨在從中樞水平調(diào)整呼吸的節(jié)律和深度,抑制膈肌的不協(xié)調(diào)運動,從而改善患者的呃逆癥狀。
3.3 研究體會臨床上頻繁呃逆的患者,易伴隨緊張焦慮、納差、失眠等癥狀,嚴重的患者進食受阻,口服藥物也較為困難,且某些藥物本身對于呃逆患者來說也可能是一種刺激,可誘發(fā)甚至加重呃逆?;诖丝紤],本研究2組的治療措施均選用外治法,患者耐受度較高。另外,主動再灌注活動在有效緩解呃逆的同時,通過轉(zhuǎn)移患者的注意力,條暢氣息,也有助于改善焦慮緊張等伴隨癥狀。
再者,診斷明確是浮針療法奏效的關(guān)鍵所在,診斷包括疾病診斷及患肌診斷。浮針易學難精,其難點主要在于患肌的診斷方面。頑固性呃逆所涉及的嫌疑肌包括膈肌、肋間肌、腹直肌等。在觸摸患肌時,由于膈肌、肋間肌本身特點,難以完整觸摸,特別是女性患者,需要不斷練習總結(jié)。本研究在診斷患肌方面,除了觸摸尋找,主要還得從呃逆癥狀入手,將嫌疑肌一一考慮,在治療過程加以診治。因此,我們在臨床上運用本法治療頑固性呃逆效果顯著,且常常是一針見效,對于3次治療后效果仍欠佳的患者,應(yīng)注意排查其他惡性病變導致頑固性呃逆的可能。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浮針配合主動再灌注活動治療頑固性呃逆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呃逆頻率評分明顯下降,睡眠、精神、飲食明顯改善,其療效明顯優(yōu)于西藥治療的對照組,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運用。但是,由于缺乏針對浮針治療頑固性呃逆的機制作用方面的研究,故有待今后開展更多的研究,以進一步增強研究結(jié)論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