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平
當下幼兒園中,在以女教師為主的群體里,男教師稀少的現(xiàn)狀,造成了男教師似乎是幼兒園里的一個特殊存在。尤其是對男教師的認識和定位,似乎有點尷尬。比如,以組織集體教學活動為例,幼兒園中的“她”常常認為:幼兒園里女教師多,她們組織體育活動畏畏縮縮、開展科學活動探究不深。男教師動手能力和運動能力強,所以“男教師比較適合上體育課、科學課”。男教師做事不夠細心,對孩子的生活照顧不足,獨立設計和組織開展活動時往往考慮不夠周全,而女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比較細致,尤其對孩子的行為習慣、操作習慣、課堂常規(guī)等細節(jié)的關注,略勝一籌,所以“男教師應該從模仿成熟的課例”和“學習女教師的課堂組織”開始。更有甚者,認為男教師作為女教師的“助教”比較合適。
其實細細體味女教師和男教師組織的集體教育活動,應該說兩者各有千秋。比如,男教師組織的體育活動形式多樣,更能喚起孩子內在的冒險精神,女教師穩(wěn)重、細致,組織活動時保護措施周全、安全意識更強。因此,只有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互相取長補短、互助共進,才能讓彼此更優(yōu)秀。
1.依據個性氣質,確定體現(xiàn)自己特征的研究領域
心理學上對于氣質的分類有以下幾種:多血質、膽汁質、黏液質、抑郁質。個體男教師也有這四種氣質類型,有的男教師活潑外向、有的男教師內向安靜、有的男教師精力旺盛,不同氣質的教師駕馭課堂的樣態(tài)也是不一樣的。我園有一位黏液質男教師,其個性安靜,善于觀察,能敏銳地捕捉孩子的表現(xiàn)以及孩子的興趣點。針對自己的個性特點,他將自己的研究確定在健康、社會領域。健康注重幼兒的身體保健和心理健康,該男教師能夠細致完整地把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融于教學活動中,并在一日活動中靈活捕捉教育點,多樣化地開展隨機教育,促進幼兒保持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尊重和滿足幼兒不斷增長的獨立需求;社會教育注重潛移默化,其組織的談話活動成了該教師的“代表課”,邏輯性強,有重點,有延續(xù)性,深得孩子們喜歡。還有一位男教師,是典型的多血質氣質,熱情、靈活、擅長和幼兒交流溝通,于是語言領域成為其研究的重點。在繪本“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的活動中,該教師以語言、身體動作、表情為載體和幼兒進行互動,其親和力和熱情不僅感染了幼兒,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當前的活動中,而且良好的師幼互動,有效地促進了幼兒的發(fā)展。
2.發(fā)揮興趣特長,設計體現(xiàn)自己特征的“代表課”
男教師中不乏興趣愛好廣泛的,如果能發(fā)揮自己的興趣特長,也能使之成為自己課堂的亮點。比如,有所幼兒園的男教師,舞蹈就是他的特長,尤其是跳蒙古舞這樣灑脫的舞蹈,他比女教師更多了一份豪放。在公開展示活動中,其設計和組織的社會活動“我從草原來”,除了以傳統(tǒng)的情景讓幼兒體驗、了解民族風情外,該男教師在活動中融入了自己跳的蒙古舞,讓孩子對草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活動組織不僅有趣而且有效。還有一所幼兒園的男教師從小學習國畫,對國畫所需材料非常熟悉并有一些研究,于是他設計組織了科藝活動“墨的舞蹈”,讓幼兒通過黑墨和彩墨滴落的樣態(tài)來感知色彩的美、變化的美、融合的美,這樣的活動在探究中培養(yǎng)了孩子的審美情趣。
3.發(fā)揮性別優(yōu)勢,設計體現(xiàn)自己特征的“代表課”
相較于女教師,男教師在力量、速度、耐力等身體素質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另外,兩者在動手能力、非專業(yè)的知識體系等方面也有較大差別。發(fā)揮其性別的優(yōu)勢和差別,男教師也可以設計出體現(xiàn)自己特征的“代表課”來。比如,一位男教師設計組織的體育活動“蹺蹺板”,孩子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利用輪胎和竹梯構建不同難度的蹺蹺板,在試一試、玩一玩的過程中,既探索到蹺蹺板的原理,又完全運動起來,相比女教師的體育課,該教師組織的活動更開放、更大膽、更具探索性。再如,在另一位男教師設計組織的科學活動“壘高”中,利用各種大小的盒子,比誰壘得高。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利用自己扎實的科學知識,啟發(fā)孩子探究壘的高度與風力、底部面積大小等要素的關系,這樣的科學課已經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簡單操作、體驗了,而是在同樣的場景中真切感受、了解建構的最基本的原理。于是,孩子在構建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掌握了架空法、圍合法、錐形法。這樣的活動深受觀摩者的好評。
4.瞄準信息技術,設計體現(xiàn)自己特征的“代表課”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決定了學習再也不是僅僅只有課堂學習這單一學習模式,也不是只有幼兒園這一固定場所,而是能讓學習場地更加的多元化。移動學習就是一種在移動計算設備幫助下的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發(fā)生的學習。男教師中不乏電子產品的研究者和愛好者,與女教師相比,最新的程序、最好玩的App往往被男教師先掌握并在活動中利用。比如,有一位男教師設計組織了“有趣的多米諾”活動,通過和手機配合使用的同屏技術,讓幼兒的操作能及時通過大屏幕讓其他幼兒看到,了解成功或者失敗的原因,遠比教師的生硬說教更有指導意義。邊玩邊學的教學方式對于每個孩子來說能讓其更加投入活動。
信息技術的充分利用,也使得教學活動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借助電腦課件來組織活動這么單調了。對男教師來說,成為一個電教高手,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也能更好地凸顯自己的優(yōu)勢。
1.“她”與“他”有效溝通,喚醒男教師的主體意識
在女教師占主體的幼兒園,如何幫助男教師建立內心的自我認同感,喚醒男教師的主體意識,進而從行為上外顯出來,顯得尤為重要。為此,無論是幼兒園管理層也好,搭班女教師也好,都要對男教師的“定位”以及“所為”多進行有效的溝通,給男教師話語權、環(huán)境建設權、活動策劃權,對其在實踐中的得與失、優(yōu)與劣都進行有效的分析,并給予合理的建議,讓男教師心理上有歸屬感、工作上有自我認同感,逐步強化其主體意識,真正激發(fā)男教師對幼教職業(yè)的興趣,提高對專業(yè)發(fā)展的自我要求。
2.“她”與“他”攜手合作,發(fā)揮男教師的優(yōu)勢方向
男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良好環(huán)境的熏陶,離不開榜樣的引領。與女教師相比,不少男教師在教學的基本技能上往往不占優(yōu)勢,但在創(chuàng)新能力、質疑反思、樂于挑戰(zhàn)、對流行信息的敏感性、對學習方式的多元探索等方面常常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這就需要“她”與“他”共同努力、攜手合作,在幫助男教師彌補不足的基礎上,認同和鼓勵男教師充分認識和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并應用到教育教學中去,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3.“她”與“他”相互借鑒,成就彼此的專業(yè)成長
男教師和女教師除了性別的不同,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其思維方式、語言表達、行動能力等多方面也存在差異。還是以體育活動為例,男教師喜歡探險,其組織的體育活動在內容、形式上往往有別于女教師,語言簡潔干練,活動強度大,孩子們玩得過癮,而女教師的體育課往往固守常規(guī),顯得保守,語言冗長啰唆。如果兩者能相互借鑒,即女教師在保持自己優(yōu)勢的同時,汲取男教師的優(yōu)點,讓活動更具一些陽剛之氣,但自己絕不當“男人婆”,同樣,男教師在發(fā)揚自身優(yōu)勢的同時,也能汲取女教師的優(yōu)點,讓活動更細膩一些,當然也絕沒有“娘娘腔”。那么一定能在互相取長補短中,助推彼此,成就彼此的專業(yè)成長。
男教師都具有自我成長的需要和潛力。幼兒園怎樣根據男教師的特點和發(fā)展需求,激發(fā)其潛力,為他們量身設計個人的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提升其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能力,發(fā)揮其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形成其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風格,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