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雪梅
摘 ?要:城郊小學的學生就是相對特殊的一類群體,在具體的學科教學中應當給予特別的關注,應當采用特殊的教育教學措施,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習動力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學習動機、學習力的統稱,研究城郊小學的學生的學習動力,需要關注這樣幾個方面:其一,作為相對特殊的學習群體,城郊小學的學生本身具有學習動力,但是學習動力需要有效的激活。其二,城郊小學學生有其特有的學習特點,提升他們的學習動力,需要結合這些學習特點而進行。其三,面向城郊小學學生實施數學教學,必須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能夠有效地提升城郊小學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學習動力的策略包括:通過情境引導,激發(fā)學生參與動機,以提升學習動力的策略;通過數學體驗,激發(fā)學生探究動機,以提升學習動力的策略;通過問題解決,激發(fā)學生成就動機,以提升學習動力的策略。
關鍵詞:城郊小學生;數學學習;動力提升
教育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因材施教,通常情況下,教師強調因材施教的時候,往往都是關心學生個體,看看學生個體有哪些具體的特征,這個思路當然是正確的,但是考慮到我國教育的具體、實際情況,關注一類學生群體,也應當是因材施教的應有之義。其中,城郊小學的學生就是相對特殊的一類群體,在具體的學科教學中應當給予特別的關注,應當采用特殊的教育教學措施,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的動力。本文以小學數學學科為例,談談筆者對此話題的淺顯思考。
所謂城郊小學,就是既臨近市區(qū)但是又脫離市區(qū),臨近農村但是又不完全屬于農村的小學學校。由于我國的特殊國情,以及城市化的不斷發(fā)展,城郊小學的學生來源往往復雜多樣,大部分由附近村莊學生及外來務工子女組成,這部分孩子在心態(tài)上不那么重視學習,導致學習成績不怎么理想。而在學習習慣上,也表現出一些異于城市或者農村學校學生的地方,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學習動力的時候,需要予以特別注意。
一、城郊小學學生的數學學習動力亟需關注
學習動力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學習動機、學習力的統稱,而教師都知道,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生學習結果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學習力則是一種學習的能力和學習的欲望,由學習動力、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和學習創(chuàng)造力等要素組成。一般認為,小學數學學生學習力的培養(yǎng),主要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參與力,提升學生的探究力。將學習動機與學習力結合起來,就可以得到我們常說的學習動力的一般理解,即學習動力是指參與數學學習的動機、意志、興趣、自信心、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是學習成功的關鍵要素。具體到小學數學學科中,具體到城郊小學學生這個群體,研究他們的學習動力,需要關注這樣幾個方面:
其一,作為相對特殊的學習群體,城郊小學的學生本身具有學習動力,但是學習動力需要有效的激活。
城郊小學的學生之所以比較特殊,主要是由于城鄉(xiāng)接合部的原因,使得這些學生在學習狀態(tài)、學習習慣、學習品質等方面,離教師的期待有一定的距離,而他們的學習動力也因此而被蒙蔽,因此提升他們的學習動力,首要任務在于激活。要讓數學課堂能夠引起他們的興趣,同時激活他們的數學探究以及學習結果的成就感,這是提升他們學習動力的前提。
其二,城郊小學學生有其特有的學習特點,提升他們的學習動力,需要結合這些學習特點而進行。
筆者仔細觀察研究過城郊小學學生的特點,發(fā)現這些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上要么跳脫不羈,要么沉默不語;而將研究的目光延伸到課后,或者校外,筆者發(fā)現這些學生在生活中興趣廣泛,待人接物也表現出異樣的活力,這與他們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狀態(tài)大為不同。這些學生是有學習動力的,他們在課堂上的種種表現,本質上是因為數學課堂與他們的習慣,以及期待并不完全一致。
其三,面向城郊小學學生實施數學教學,必須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
既然是在數學課堂上去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那么教師就應當研究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通過有效的數學情境設計、數學探究、數學實驗等,吸引學生參與數學學習過程,這樣對學習動力的提升就有潤物無聲之效。
二、小學數學課堂上學生學習動力提升策略
在實踐與研究的過程中,筆者基于上述三點思考,總結出幾條能夠有效提升城郊小學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學習動力的策略,具體如下:
策略一:通過情境引導,激發(fā)學生參與動機,以提升學習動力的策略。
對于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而言,情境的“功效”是多元的,激發(fā)學生的參與動機就是其中之一??紤]到城郊小學的學生生活經驗比較豐富,在創(chuàng)設情境選擇素材的時候,可以選擇他們熟悉的素材,這樣更容易激發(fā)他們的參與動機。
例如,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這一內容的教學中,可以先跟學生交流,看看他們生活中知道哪些與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相關的經驗,簡單如平直公路上汽車的移動、水里輪船的移動,復雜如他們觀察到的工地上的塔吊吊著重物的移動等。那么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情境的時候,就可以以這些題材的圖片來創(chuàng)設情境。如果圖片提前布置學生自己去尋找,那么情境創(chuàng)設的效果就會更好,同時也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參與動機——自己帶著一定數學學習的目的而尋找得到的圖片,總是更加愿意去進行思維加工的。
策略二:通過數學體驗,激發(fā)學生探究動機,以提升學習動力的策略。
如果說學習動機還只是面向學生的情感需要的話,那么考慮到城郊小學的學生動手能力比較強這一特點,還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體驗,這樣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動機與探究動機,從而為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提供助力。
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教學中,為了探究平移的特點,可以讓學生在準備好的方格紙上,用他們喜歡的或手邊的物體(最好是平面物體)去平移,進而再讓學生去關注這個物體上的一些特別的“點”,那以這些點的平移為研究對象,就容易發(fā)現平移的特點;在探究軸對稱的特點時,更是可以讓學生動手去做出軸對稱的圖形……這種豐富的學生參與的數學體驗,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幫學生積累經驗,可以幫學生建立豐富的表象,那么他們在加工理解軸對稱的知識的時候,就有據可依,也就更加容易促進理解,理解了自然也就會運用,所以對于后面的問題解決也就更有幫助了。
策略三:通過問題解決,激發(fā)學生成就動機,以提升學習動力的策略。
問題解決是學生學完數學知識以后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通常情況下,城郊小學學生的數學學習動力之所以不強,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們無法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成就,而問題解決是最容易激發(fā)學生成就動機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當予以高度重視。一般來說,通過問題解決,激發(fā)學生的成就動機,需要拉長問題的產生、研究以及解決的過程,要推敲問題,研究問題,從最適合學生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來設計問題,從而守住問題導學的生命線,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不竭的原動力。
“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教學中,最直接的運用就是讓學生在方格紙上進行圖形的平移、旋轉,或者畫軸對稱圖形。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這樣的一個相對較為簡單的問題解決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交流是怎樣畫出圖形的——這是一個讓學生自己去描述所學知識的過程,而且是結合問題解決去描述,其有利于學生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有效的學習以及問題解決的能力。稍微復雜一點的問題解決則可以設計成:一個長方形在方格紙上旋轉多少度之后,就是一個與原圖形成軸對稱關系的圖形?這個問題的解決,具有一定的綜合性,但是這個對于學生而言往往不是難事,城郊小學的學生在課外的生活中,有解決綜合問題的習慣與能力,能夠支撐這個問題來解決。
總的來說,通過以上三步努力,學生的學習動力是可以得到有效提升的。
三、城郊學生學習特點是學習動力提升之基
在實踐之后再思考提升成交學生數學學習動力的這個話題,筆者以為本質上還是要抓住這些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們這里所做的學習特點是指廣義的學習特點,也就是說這個學習特點不只是相對于數學學科而言的,也是相對于其他學科,尤其是學生在生活中表現出來的學習特點而言的。在上面的案例分析中,筆者已經注意到了城郊學生在生活中善于學習的一切新事物,而這種能力是可以遷移到小學數學課堂上的,一旦形成了有效的遷移,就是數學學習動力提升的重要基礎。
通過這樣的研究也就發(fā)現,成交學生學習動力的提升,既要從學生主體這個角度去認識到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動力大致包括三個方面,即學習動機、學習毅力和學習能力。其中,學習動機是學習力的核心部分,是學習毅力和學習能力形成的基礎和源泉。同時又要從外界環(huán)境對小學生學習特點的影響角度去思考,這樣將內外兩個因素結合起來,那無論城郊小學的學生有什么樣的特殊之處,學習動力的提升總能尋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