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承玉
德育應“回歸生活”,淡化知識點講授,關注并強調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在課堂教學中的體驗。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一單元將“青春教育”作為主題凸顯出來,并從身體—心理—精神的演進路徑向學生滲透青春積極向上的力量。順應教材的立意安排,筆者做了如下教學設計:
一、情境活動讓青春在旺盛的生命中應對挑戰(zhàn)
執(zhí)教第一課《青春的邀約·悄悄變化的我》時,筆者先為學生提供七年級某班學生進入中學后心境變化的八種情境——①上了中學,同學們都長高了,唯獨我沒動靜,唉!②我是一個女生,臉上有好多青春痘,丑死了。③我不喜歡爸爸媽媽干涉我的事情??墒牵斘矣龅铰闊r,還是渴望他們出現(xiàn)。④我是個男生,個子不高,還特別胖,經(jīng)常被別人取笑。⑤我的同桌特別愛美,每天都花很多時間整理自己的儀表。⑥升入初中后,我有心里話不愿意對別人講了。其實我挺希望有人能理解我。⑦喜歡打籃球,我加入了學校籃球隊,希望自己能當上隊長。⑧最喜歡上數(shù)學課,老師經(jīng)常表揚我,學數(shù)學的興趣更濃,當上了數(shù)學課代表。然后,筆者出示任務清單:進入中學后,我們生理和心理產(chǎn)生了什么變化?如何幫助他(她)悅納生理變化?青春期的心理矛盾有哪些,如何化解?筆者要求全班分成8個小組,每組領取一個情境和任務清單,課前完成討論。課中,指定一位學生匯報,限時3分鐘。25分鐘后,學生匯報結束。筆者在學生情境討論的基礎上用PPT展示歸納本課題的知識點:青春期身體變化的表現(xiàn);正確認識青春期身體變化的影響;悅納生理變化;化解青春期矛盾心理的方法。
8種情景涵蓋學生進入中學后生理、心理的變化,學生在幫助他人化解矛盾的過程中也悅納了自己的生理變化。教學中,筆者特意用到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的護士單霞的事例,問學生為抗擊疫情特意剃光了一頭秀發(fā)的她美不美。學生異口同聲地說“美”,她的心靈美,是最美的逆行者。那一刻,學生真正明白了青春的我們應該追求美,但在追求形體、儀表等外在美的同時,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養(yǎng),體現(xiàn)青春的內在美。
二、設計青春標志圖讓青春在暢想中飛揚
執(zhí)教第二課《成長的不僅僅是身體》時,筆者建議學生:①設計自己的青春標志圖;②書寫青春贊歌,根據(jù)自己設計的青春符號,寫出青春的贊歌;③請家長寫出青春寄語。因為設計需要較多時間,所以筆者選擇長假期間讓學生創(chuàng)作。課堂上分享,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做成美篇展示,也可以單獨介紹。接下來的課堂展示,筆者被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震撼了。下面摘錄幾個學生的作品:
圖1是趙培森的作品。他的解釋:放飛!青春是最絢麗的一站,要好好珍惜。家長寄語:為自己立個目標吧,勇敢地朝著你的目標去奮力拼搏,用你的青春去闖蕩,用你的意志去開拓。
圖2是付欣的作品。她的解釋:青春就像一串音符,是快樂的、幸福的、難忘的。家長寄語:青春是美好的,需要我們珍惜。請開創(chuàng)屬于自己的燦爛人生吧!
沈唯真設計了卡通人物“海賊王”的形象,并解釋:青春就像海賊王一樣,是需要熱血和拼搏的。愛拼才會贏。家長寄語:青春就像一葉孤帆,在茫茫大海中尋覓遠方的燈塔。青春對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期待,享受青春帶給你的一切,懷揣美麗夢想,去尋找人生美好的未來!
這項活動充分體現(xiàn)出開放性的特點,從圖形設計到內容表達都做到了開放,學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充分享受到青春的獨立思維和創(chuàng)造的樂趣,從精神層面領略青春的美好及青春的易失性。
三、打造青春盾牌讓青春在反思中前行
執(zhí)教第三課《青春有格》時,筆者前置了“青春盾牌”的拓展活動,讓學生在假期中填寫“青春盾牌”,反思自己的不足,直面現(xiàn)實中的青春問題。筆者設計的“我的假期青春盾牌”提示語是:“主宰自己,需要為自己打造一個‘青春盾牌,每人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愉快的假期就要開始了,是‘游戲人生,等開學時再做作業(yè),還是只爭朝夕,不負韶華?;貞涀约杭倨诘乃魉鶠?,哪一件應該做的事沒完成?哪一件事本應該做得更好?哪一本該讀的書沒有讀?發(fā)現(xiàn)自己有什么不足?抵制了哪些誘惑?在品行方面獲得了哪些改進?祝同學們過一個健康充實安全的假期,也祝同學們在新的學年有數(shù)不盡的進步。”要求學生填上自己的姓名、班級、“我的表現(xiàn)”“實際要求”“我的反思”“我需要改進的地方”等。
以下是兩名學生的典型反思。①我的表現(xiàn):對外公大吼大叫;作業(yè)做得很細致;起床時間晚;每天都運動。實際要求:尊重長輩;作業(yè)做得又快又好;早起床;每天都運動。我的反思:沒有尊重老人;作業(yè)還要做快一點;不能懶惰;早點起床。我需要改進的地方:對外公要尊敬,做事速度要提高。②我的表現(xiàn):努力完成假期作業(yè),做考后反思,為新學期的學習打下基礎,提前預習,每日堅持定量的運動。實際要求:作息正常,不熬夜,多運動;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作業(yè);好好上課,記牢知識要點,做筆記。我的反思:不能浪費時間,分秒必爭,關注當前新聞,做好防備,不隨意出門,健康飲食,閱讀名著,豐富閱歷。我需要改進的地方:寫字加速,注意力集中,不被外界干擾。
課上,筆者用學生自己反思的問題導入,還補充了一些疫情期間感人的青年奮斗事跡。屋頂蹭網(wǎng)的堅持學習的學長、方艙醫(yī)院備考治療兩不誤的學姐等,讓學生在鑄造盾牌的活動中自查、自律,反思自己的不足,抵制不良誘惑,真正理解了青春要“有格”,要慎獨。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附屬外語學校)
責任編輯? 孫愛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