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王鳳霞
(山東省濰坊市人民醫(yī)院,山東 濰坊 262100)
非小細胞肺癌臨床上主要采用放化療的方式治療,以此控制患者病情進展,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疾病的治療期間予以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更好提升患者的滿意度評分[1]。研究為了評價非小細胞肺癌放化療患者采用針對性護理的效果,選擇我院收治的68 例非小細胞肺癌放化療患者進行對比護理分析。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接診的68 例非小細胞肺癌放化療患者,抽簽法將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34 例,予以患者常規(guī)護理干預)和觀察組(34 例,予以患者針對性護理)。對照組中女15 例、男19 例;年齡在45-70 歲,平均(55.25±3.65)歲。觀察組中女16 例、男18 例;年齡在45-72 歲,平均(55.66±3.38)歲。2 組非小細胞肺癌放化療患者數據對比,(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納入標準:臨床診斷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均采用放化療治療;患者預計生存期大于6 個月;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
1.2 方法。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化療后毒副反應的護理、飲食護理和生命體征檢測等。觀察組予以患者針對性護理,①建立針對性護理小組,由具有專業(yè)護理知識的護理人員9 名和1 名護士長組成,對小組進行針對性的技能強化,制定針對性護理流程。②化療前,對患者的病情、心態(tài)進行綜合性評估,結合患者的理解能力和心理問題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2]。③化療中,護理人員準確掌握患者的化療時間,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一旦患者出現不適,第一時間處理。告知患者如何進行癥狀的簡單處理,提升患者的自護效果。在化療中,為患者提供清淡易消化的事物,為患者補充蛋白質和熱量[3]。④化療后,告知患者需要如何進行放松訓練,鼓勵患者可以適當進行鍛煉,提升其生活質量,定期復查,并且避免感冒。
1.3 觀察指標[4-8]。①觀察2 組癌因性疲乏評分(CRF 評分)。②觀察2 組癌癥治療功能性量表評分(FACT-L 評分)。③觀察2 組患者的滿意度評分,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量表評定,滿分100 分。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數據輸入SPSS 20.0 處理,計量數據的表示方式為(均數±標準差),t 檢驗,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觀察2 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評分。護理前,2 組非小細胞肺癌放化療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評分對比(P>0.05);護理后,與護理前對比,2 組非小細胞肺癌放化療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評分均降低(P<0.05);護理后,觀察組癌因性疲乏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數據見表1。
表1 觀察2 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評分分)
表1 觀察2 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評分分)
組別 護理前 護理后 T P觀察組(n=34) 6.25±0.98 3.12±0.45 16.9243 0.0000對照組(n=34) 6.31±0.89 5.26±0.87 18.6511 0.0000 T 0.2642 12.7395 - -P 0.7924 0.0000 - -
2.2 觀察2 組患者的癌癥治療功能性量表評分。觀察組的生理狀況、情感狀況、功能狀況、社會家庭狀況、與醫(yī)生關系、附加關注情況評分均高于對照組,2 組非小細胞肺癌放化療患者的癌癥治療功能性量表評分對比,(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觀察2 組患者的癌癥治療功能性量表評分分)
表2 觀察2 組患者的癌癥治療功能性量表評分分)
組別 生理狀況 情感狀況 功能狀況 社會家庭狀況 與醫(yī)生關系 附加關注情況觀察組(n=34) 33.25±3.25 28.55±3.54 33.98±3.58 35.23±4.25 12.54±2.51 43.25±4.12對照組(n=34) 28.56±3.21 22.64±3.17 26.98±3.54 30.25±5.25 9.89±0.25 37.25±4.65 T 5.9866 7.2520 8.1071 4.2989 6.1258 5.6313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1 0.0000 0.0000
2.3 觀察2 組非小細胞肺癌放化療患者的滿意度評分。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評分(95.25±3.45)分高于對照組(83.25±6.54)分,2 組滿意度評分對比,(t=9.4630,P=0.0000)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非小細胞肺癌放化療主要是通過化療減少術中腫瘤細胞的擴散情況,降低患者手術后復發(fā)率和癌轉移情況。但是由于化療期間使用的藥物具有一定的不良反應,對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均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對非小細胞肺癌放化療患者采用針對性護理對于改善患者預后非常重要[9]。在患者的化療中,往往出現以下護理問題,如患者對化療的知識匱乏,恐懼治療、焦慮和抑郁等等,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通過成立針對性護理小組和定期培訓的方式保證小組的護理質量;通過化療前、化療中和化療后的護理,保證護理質量[10-12]。根據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CSF 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FACT-L優(yōu)于對照組,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由此表示非小細胞肺癌放化療患者采用針對性護理可以取得確切效果,可以在臨床上進行推廣和使用。通過針對性護理,提升患者的自護能力,激發(fā)患者自我護理的主動性,提升患者的依從性,以此可以更好的克服在治療中遇到的困難,以此促進患者身體健康的恢復,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幫助患者更好的恢復期社會功能。
綜上所述,非小細胞肺癌放化療患者采用針對性護理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