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盟阿左旗吉蘭泰醫(yī)院,內(nèi)蒙古 阿拉善盟 750333)
無張力疝修補術是普外科開展較多的常見手術,主要用于治療腹股溝疝。腹股溝疝可分為腹股溝直疝、斜疝及股疝,保守治療無效,一般需要手術治療[1]??焖倏祻屯饪评砟睿‵TS)是近年來國內(nèi)外新興的外科手術圍手術期處理觀念與模式,其目的是通過采取有循證醫(yī)學證據(jù)的干預措施,加速患者術后康復,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率,減少住院費用,節(jié)約醫(yī)療資源[2]。本文將在無張力疝修補術圍術期應用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并觀察其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4 年9 月至2019 年8 月,在我院治療的60 例腹股溝疝患者。納入標準:①確診為單側(cè)腹股溝疝;②采取擇期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③年齡≥18 歲;④自愿參與本研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嵌頓疝、復發(fā)疝、絞窄疝、雙側(cè)疝等患者;②小腸缺血壞死、腹膜炎患者;③存在下腹部手術史患者;④精神障礙、依從性差患者等。采取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30 例,男24 例,女6 例,年齡19-70 歲,平均(57.63±7.95)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22.91±1.97)kg/m2,平均病程(2.78±0.71)年,斜疝18 例,直疝12 例。對照組30 例,男25 例,女5 例,年齡22-71 歲,平均(58.34±8.09)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22.78±2.01)kg/m2,平均病程(2.81±0.69)年,斜疝19 例,直疝11 例。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進行硬膜外麻醉,在腹股溝區(qū)作常規(guī)切口,分離疝囊,進行高位游離后,回納腹腔,縫合補片。圍手術期,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進行快速康復護理,具體方法:①住院模式: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入院模式;觀察組成立FTS 護理小組,在醫(yī)護人員共同指導下,合理安排手術時間;②健康教育: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健康教育;觀察組由FTS 小組開展健康教育,為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手術方法、可能出現(xiàn)狀況以及應對方案,對焦慮、恐懼心理明顯的患者,應給予心理疏導;③飲食限制:對照組術前常規(guī)禁食、禁飲12 h;觀察組術前禁食、禁飲6 h;④腸道準備:對照組術前常規(guī)清潔灌腸;觀察組術前口服100 mL 的乳果糖;⑤術中液體管理:對照組液體輸注量1500-2500 mL;觀察組采取限制性液體輸注,控制在500-1000 mL;⑥術中保溫:對照組不常規(guī)進行保溫護理;觀察組采取術中保溫措施;⑦術后疼痛管理:對照組患者在傷口疼痛時,適當采取止痛措施;觀察組術后2 h,使用氟比洛芬酯50 mg,靜脈注射,隨后每隔6 h 給藥1 次,術后24 h 停止給藥;⑧術后飲食:對照組于肛門排氣后指導患者恢復流質(zhì)飲食;觀察組于麻醉蘇醒后,指導患者恢復流質(zhì)飲食。
1.3 評價標準。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包括術后下床、肛門排氣、進食、住院時間以及疼痛(VAS)評分。出院時,使用自制調(diào)查量表,評價患者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幾個等級,總滿意率按照前兩者合計值計算。
1.4 統(tǒng)計學分析。使用SPSS 21.0 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使用(%)描述計數(shù)資料,描述計量資料,χ2、t 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圍術期相關指標對比。與對照組患者對比,觀察組患者的術后下床、肛門排氣、進食、住院時間更短,且術后VAS評分更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圍術期相關指標對比
表1 兩組患者圍術期相關指標對比
組別 例數(shù) 術后進食(h) 下床時間(h) 肛門排氣(h) VAS 評分(分) 住院時間(d)觀察組 30 6.23±3.14 7.78±3.33 20.21±4.20 2.89±0.91 6.38±1.65對照組 30 27.56±7.76 19.68±4.50 25.38±5.39 4.24±1.39 8.22±1.78 t - -13.956 -11.643 -4.144 -4.451 -4.152 P - <0.05 <0.05 <0.05 <0.05 <0.05
2.2 護理滿意度對比。觀察組患者的總滿意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見表2。
腹股溝疝主要與腹股溝區(qū)缺損有關,導致腹腔內(nèi)臟器向體表突出,目前,臨床上對成人腹股溝疝患者主要采取手術治療方案。傳統(tǒng)疝修補術主要通過強行縫合不同層次肌肉、韌帶及相關組織達到修復目的,雖然能夠達到治療效果,但對人體正常生理解剖結構破壞較大,并發(fā)癥率較高,局限性明顯[3]。無張力疝修補概念的出現(xiàn),為腹股溝疝手術提供了新的途徑,可利用網(wǎng)片狀Marlex 補片,進行縫合固定,減少對正常生理結構的破壞[4]。同時,利用無張力縫合技術,可減輕患者疼痛,術后并發(fā)癥率、復發(fā)率較低。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FTS 理念是一種全新外科理念,通過采取一系列已得到循證醫(yī)學證據(jù)證實的干預措施對圍術期護理進行優(yōu)化,可減輕手術應激,降低并發(fā)癥風險,加速術后康復進程,目前在西方發(fā)達國家已得到廣泛的臨床[5]。在我國,泌尿系統(tǒng)疾病、肝膽疾病、胃腸道腫瘤、骨折等外科手術中,也逐漸引入了FTS 理念,對護理方案進行了改進[6]。以往有研究顯示[7],對腹股溝疝修補術患兒應用FTS 理念護理后,其術后恢復速度明顯提高,且發(fā)熱、疼痛、惡心、嘔吐等并發(fā)癥率顯著降低。在本次研究中,與對照組患者對比,觀察組患者的術后下床、肛門排氣、進食、住院時間更短,且術后VAS 評分更低(P<0.05);觀察組患者的總滿意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為,差異明顯(P<0.05),進一步證實了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的應用價值,與以往研究基本相符。從患者入院開始,即應進入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流程,合理安排手術時間,同時,在FTS 理念指導下,應對術前禁飲食、腸道準備等方案進行優(yōu)化、改進,縮短術前禁飲食時間,不常規(guī)灌腸。此外,應由FTS 小組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術前宣教,提高其對疾病、手術、FTS 的認知,對緊張、焦慮情緒明顯的患者,還應進行心理輔導。在術中護理時,應采取限制性輸液及保溫措施,減輕手術應激反應[8]。術后,應加強鎮(zhèn)痛處理,盡早開放飲食,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促進身體各項機能的恢復。
綜上所述,在無張力疝修補術圍術期應用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可促進患者康復,提高患者滿意度,應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