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文,楊志新,錢曉忠,陳雁,杜郁華,劉芳,陳桂芳
1.上海市寶山區(qū)淞南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上海200441;2.上海市寶山區(qū)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上海201901
骨質疏松是一種可防可治的慢性病,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機構是開展骨質疏松預防、治療、康復和管理的重要場所[1]。本研究旨在通過對淞南地區(qū)老年人進行骨密度測定及骨質疏松認知程度的問卷調查,為進一步推行骨質疏松相關知識普及和指導提供參考依據。
1.1 調查對象 選取居住在上海市寶山區(qū)淞南鎮(zhèn)常住居民、年齡在60 歲及以上體檢人群為調查對象,從中隨機整群抽樣得2 486 例。其中男性1 129 例,平均年齡(71.6±6.7)歲;女性1 357 例,平均年齡(71.9±7.2)歲。納入標準:理解思維能力正常,語言表達清楚、活動自如、愿意配合的老年人。排除標準:排除有重大器質性疾病如惡性腫瘤,嚴重心、肺、腎功能障礙或不能進行有效交流的老年人。
1.2 調查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由經過培訓并考核合格的專門工作人員對調查對象進行面對面調查。調查表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職業(yè)、家族史、既往健康狀況等;第二部分為骨質疏松相關知識,包括骨質疏松定義(什么是骨質疏松)、病因、常見癥狀、診斷標準(怎么判斷患有骨質疏松)、危險因素等。
1.3 骨密度測定方法 所有參與問卷調查的對象使用美國Hologic 公司Sahara型號超聲骨密度儀進行右側跟骨骨密度測定,并記錄T 值。測量時受檢者取端坐位,清潔右足跟部,用標準超聲凝膠涂抹足跟部,按檢測要求放置并固定右足于儀器凹槽中,由研究人員記錄測定結果。根據T 值分為低危組(T 值>-1.0)、中危組(-2.5<T 值≤-1.0)、高危組(T 值≤-2.5),記錄每組所占比例。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Epidata3.1 軟件,由兩名研究者獨立、同步錄入數(shù)據,建立數(shù)據庫;使用SPSS22.0 軟件進行數(shù)據的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若近似正態(tài)分布的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 檢驗和方差分析;若偏態(tài)分布, 采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2檢驗。以<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 入組2 486 例被調查人員中,其中男性1 129例(45.41%),女性1 357 例(54.59%);年齡60~93 歲,平均(71.8±7.0)歲。
2.2 骨質疏松認知情況 基本知識的知曉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骨質疏松病因24.82%,清楚自己是否患有骨質疏松24.18%,骨質疏松定義(什么是骨質疏松)20.92%,骨質疏松的診斷標準(怎么判斷患有骨質疏松)16.81%。臨床表現(xiàn)的知曉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腰背酸痛65.33%,抽筋60.46%,身高降低51.85%,膝部酸痛48.47%,骨折30.61%,駝背18.38%;骨質疏松危險因素知曉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鈣攝入不足75.30%,年齡較大53.02%,運動少51.17%,光照少35.20%,女性絕經24.86%,應用激素類藥物18.10%。見表1、表2和表3。
表1 骨質疏松基本知識知曉率
表2 骨質疏松常見癥狀知曉率
表3 骨質疏松危險因素知曉率
2.3 超聲骨密度測量結果 2 486 例受試者中,低危組(T值>-1.0)有388 例(占15.61%),中危組(-2.5<T 值≤-1)有1 153 例(占46.38%),高危組(T 值≤-2.5)有945 例(占38.01%);60~69 歲年齡段男性高危者(超聲骨密度T值≤-2.5)有117 例(20.89%),女性有284 例(42.64%);70~79 歲年齡段男性高危者(超聲骨密度T 值≤-2.5)有85例(22.31%),女性有238 例(55.87%);80 歲以上人群男性高危者(超聲骨密度T 值≤-2.5)有43 例(22.87%),女性有178 例(67.17%)。年齡組越大,超聲骨密度T 值越低;性別分組統(tǒng)計,女性超聲骨密度T 值明顯低于男性。見表4、表5 和表6。
表4 各年齡段不同性別超聲骨密度不同T 值占比[例(%)]
表5 各年齡段超聲骨密度T 值比較(±s)
表5 各年齡段超聲骨密度T 值比較(±s)
年齡(歲) 例數(shù) 超聲骨密度T 值images/BZ_150_1092_1593_1114_1617.png60~69 70~79 80 歲及以上1 226 807 453-1.93±1.02-2.11±1.10-2.28±1.24<0.001<0.001
表6 不同性別超聲骨密度T 值比較(±s)
表6 不同性別超聲骨密度T 值比較(±s)
性別 例數(shù) 超聲骨密度T 值images/BZ_150_1092_1995_1114_2019.png男性女性1129 1357-1.62±1.05-2.41±1.00 <0.001
有報道稱中國的骨質疏松癥公眾知曉率低、發(fā)病率高、就診率低,基層臨床醫(yī)師對骨質疏松癥關注度不夠[2]。本研究結果顯示,60 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對骨質疏松基本知識了解較少,75.82%的老年人不清楚自己是否患有骨質疏松。骨折和駝背是骨質疏松嚴重的臨床癥狀,骨質疏松引起的骨折預后較差。在本次調查中,居民對骨折與駝背的知曉率較低,建議社區(qū)醫(yī)師要教育骨質疏松患者及其家屬重視居家安全,防止骨折發(fā)生[3]。淞南地區(qū)老年人對骨質疏松危險因素認識程度與文獻報道[4]相仿。知曉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鈣攝入不足75.30%,年齡較大53.02%,運動少51.17%,光照少35.20%,女性絕經24.86%,應用激素類藥物18.10%。由于應用激素類藥物涉及的人群較少,知曉率偏低屬于正常現(xiàn)象。據統(tǒng)計,我國60~69 歲的老年女性骨質疏松患病率高達50%~70%[5],女性高患病率與絕經是骨質疏松危險因素低知曉率存在矛盾。
本研究顯示淞南地區(qū)骨質疏松高風險者(超聲骨密度T 值≤-2.5)為38.01%,與文獻報道一致[6]。骨質疏松可多見于絕經后婦女和老年男性,年齡越大,發(fā)病率越高[7]。淞南地區(qū)老年人年齡越大,超聲骨密度T 值越低。在社區(qū)中應用超聲骨密度儀對老年人進行篩查,骨量減少者(超聲骨密度T 值≤-1.0),進一步推薦進行DXA 骨密度檢查[8]。對于骨質疏松高風險者(超聲骨密度T 值≤-2.5),更加建議患者行DXA 骨密度檢查,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