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興富
語文教學同其他學科教學有著相同的科學性,但與其他學科又有著本質的區(qū)別。這是因為語文學科除了它的科學性外,還有一個一個其他學科很難具備的藝術性特點。因此說,語文教學真正是科學美與藝術美的高度統(tǒng)一體。在具體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使這種完美統(tǒng)一得以展現(xiàn)的中間媒介,便是教師規(guī)范優(yōu)美的課堂教學語言,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課堂教學藝術首先是語文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
教師向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以及師生之間信息的傳遞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須以語言作為憑借。教師通過情趣盎然的表達,鞭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處的點撥,把學生帶進瑰麗的知識殿堂,并開啟心智,陶冶情操,使其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從而更好地為實現(xiàn)教學目的服務,反之亦然。
然而,在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少教師只注重教學方法的探討與改進,卻忽視了課堂教學語言的精心組織和優(yōu)化設計,出現(xiàn)了種種嚴重違反語文教學規(guī)律,影響語文教學效果的怪異現(xiàn)象:語言不準,方言迭出;街言巷語,絮絮叨叨;長篇大論,繁冗拖沓;陳詞濫調,照本宣科。凡此種種,都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大忌,是必須下工夫戒免的。
好的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應該是鮮活的、生動的、具體的,有感召力、有生命力的。有韋志成先生的話來概括就是:“歸納起來,主要有四美:①音美,就是要講普通話;②意美,就是要做到準確美、簡潔美、理趣美、生動美;③形美,就是要追求修飾美、多樣美;④情美,就是要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但講究語言的美,并不是說語文教師在上課時一定要做到字字珠璣,句句如詩,每一堂課都是一篇精美的散文,因為講課畢竟不同于背書。這正如特級教師于漪老師所說:“教師的教學語言雖然屬于日常口語,但又不同于大白話,應該是加了工的口頭語言,與隨想隨說的日常交談有區(qū)別。教學用語既要有人民群眾經(jīng)過錘煉的活潑的口頭語言,又要有優(yōu)美嚴密的書面語言。教學是讓學生置身于優(yōu)美的文化氛圍、濃郁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那么,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語言時,應該注意哪些藝術技巧呢?
一、要言之有物,論之有實
“物”是指語文課堂教學的具體語言內(nèi)容。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講課不應夸夸其談、信口開河、空發(fā)議論、離題太遠,而應言之有物,論之有實。并能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有意識的把已學知識和未學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把課本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有意識的穿插有關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軼事等,最大限度地充實教學語言的具體內(nèi)容。
二、要言之有序,條理清楚
“序”是指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邏輯性。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對每課教材做深入鉆研和細致分析,弄清要講的語文知識的來龍去脈,掌握其確切的含義和規(guī)律,精心組織教學語言,確定怎樣開頭、怎樣過渡、怎樣結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講解才會條理清晰,學生在重點、難點等問題上才會理解透徹。
三、要言之有啟,循循善誘
思維規(guī)律告訴我們,思維啟動往往從驚奇和疑問開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其學習的內(nèi)動力,引導其質疑問難,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欲。為此,教師課前要設計好預習習題和課間提問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去聽課。課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深入淺出,多用疑問性提問、疏導性提問、鋪墊性提問,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受到啟迪,探求新知識,掌握新內(nèi)容。
四、要言之有趣,妙趣橫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的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使學生覺得語文課“有趣”,關鍵在于教師能社鵝疑激趣,扣人心弦。語文教師的語言應該形象生動、饒有情趣,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枯燥為風趣。因此語文教師的應該博聞多見,廣征博引,凡是和教材內(nèi)容有關的笑話、故事、成語、典故、佳聯(lián)、格言、警句、諺語、詩詞歌賦等均可引入課堂,以強化知識結構,豐富教材內(nèi)容,創(chuàng)造課堂氛圍,活躍學習氣氛,讓學生感到課堂新奇多趣,知識易于理解。
五、要言之有韻,抑揚頓挫
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注意掌握好教學語言的節(jié)奏韻律,切忌平鋪直敘,平淡無奇,而應盡量使自己的語言做到高低起伏,長短相間,快慢適宜,隨著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實際的需要時高時低、時長時短、時輕時重、時緩時急,抑揚頓挫,和諧動聽,深情并茂,講究實效。使學生聽起來舒服悅耳、精神飽滿、興趣盎然、津津有味,以不斷提高教學效果。
六、要言之有體,絲絲入扣
語言豐富多彩是語文教學語言藝術的主要表現(xiàn)之一。教師在針對不同學生,指導不同文體、不同內(nèi)容、不同風格的文章時,要采用不同的教學語言。如對低年級的學生,語文教學語言應形象、具體、親切、有趣味性。對高年級的學生,語文教學語言應深刻、明朗、雋永、有哲理性。講議論文,應多用議論分析的語言,要嚴密,有力度;講抒情文,應多用抒發(fā)深情的語言,要華麗,有激情;講說明文,應多用樸素自然的語言,要準確,有信度。朗讀課文,高興、激昂的時候,聲音就高亢一些;深沉、悲哀的地方,聲音就低沉一些。這樣,不僅使得課堂教學富于變化,而且能啟發(fā)學生較好地把握課文內(nèi)容。
總之,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語文課,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語文教師就必須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加強自己的語言修養(yǎng),熟練掌握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運用技巧和運用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