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夢軒主人
在全民居家隔離的那段時間,朋友圈里的各位友人“進化”出了各種各樣的新技能:有讀完《村上春樹全集》的,有臨摹趙孟頫的,有用吉他練習(xí)《愛的羅曼史》的,還有練六塊腹肌的,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本著“重在摻和”的精神,我也光榮地成為“居家隔離新技能get俱樂部”的高級會員——我學(xué)會了炒菜。
我之前也做飯,但基本上僅限于炒個土豆絲、雞蛋西紅柿啥的,紅燒肉、紅燒魚塊之類的硬菜從沒嘗試過。在這次漫長的假期中,我逐漸意識到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重要性,而且小有成就——不論白案紅案,還是煎炒烹炸,都有了進步。媳婦一邊忙著往嘴里放一筷子魚香肉絲,一邊夸我:“別說啊,還真是有模有樣的?!边@時,我向冰箱投去了感激的眼神,那里面存放著成就美食的秘密武器——泡菜。
相信很多人如我一樣,關(guān)于泡菜最深的印象來自我們東邊的一個鄰國。看著韓劇中的一家人,在寒風(fēng)凜冽的冬日,暖烘烘的小屋中,圍坐著一起吃著冒著熱氣的石鍋拌飯,嚼著酸辣爽口的泡菜,感覺非常饞人。韓國泡菜富含大量乳酸菌,可以凈化胃腸,還能促進胃腸內(nèi)的蛋白質(zhì)分解和吸收,可以生吃,也可作為輔料入菜,如辣白菜炒五花肉、辣白菜燉豆腐、辣白菜醬湯,樣樣都是下飯的好菜。
可我的泡菜不是來自韓國,而是四川。四川泡菜又稱泡酸菜,制法簡單:將黃瓜、豆角、姜、辣椒、白菜等蔬菜放入特指容器中,經(jīng)一定時間泡漬發(fā)酵即成,其滋味咸酸,口感脆爽,食之可達到開胃提神、醒酒去膩的目的。川人自古好吃,卻不窮奢極欲,粗糲樸拙如泡菜便能抵山珍海味。曾見我的一位川籍同事,用一碗米飯就一碟泡菜,秋風(fēng)橫掃。問:其味若何?答曰:巴適得很。
泡菜具備易于儲存、取食方便的特點,既可直接佐餐,又可作為輔料入菜,故而是川人生活中最常見、最普通的生活元素。千萬不要因為它的普通常見就忽略此君的重要性,因為對于有些菜品來說它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魚香肉絲這道天府名饌中。有人考證過,八大菜系中川菜的味型最多,多達25種,包括麻辣味、紅油味、蒜泥味、姜汁味、豉汁味、荔枝味等,其中魚香味型最是神奇。這種“不見魚形卻聞魚香”咸甜酸辣兼?zhèn)涞莫毺乜谖?,追本溯源,當歸功于其中的泡姜和泡海椒。
泡菜在川人的生活中至為重要,須臾不可或缺,其專用的壇子,學(xué)名“雙唇壇”或“覆水壇”,是成都家家戶戶的日常必需品,如何制作泡菜也是主婦們平日相互交流學(xué)習(xí)的重要內(nèi)容。據(jù)說,能否做出一手好泡菜在過去是婆家挑選新媳婦的一項重要評估標準。
四川泡菜按照腌制時間的長短。分為“洗澡泡菜”和“老壇泡菜”。“洗澡泡菜”就是讓蔬菜在鹽水中泡制很短時間便可撈起食用;而“老壇泡菜”需要用陳年泡菜鹽水做引子進行長時間腌制,這引子水最長可以保留幾十年。出嫁的女兒一定會帶著媽媽的老鹽水。就在這老壇續(xù)新水的過程中,四川女人們一代又一代延續(xù)著不變的老味道。
泡菜的發(fā)酵過程并不是隨意地讓蔬菜變質(zhì),而是在缺氧的環(huán)境下讓乳酸菌把蔬菜中的糖分解為乳酸。這種酸性的環(huán)境不但可以阻止其他雜菌繁殖,還能保存蔬菜中的維生素C不被氧化。缺氧的酸性環(huán)境還可以中和蔬菜中有苦味的生物堿和刺激性有機物。參與發(fā)酵的有益微生物還可以分解蔬菜中的蛋白質(zhì),產(chǎn)生鮮味的氨基酸,從而使得蔬菜的風(fēng)味發(fā)生極大的變化。
把食物發(fā)酵放酸了吃,是一種很古老的吃法。先秦時期,我國就有文獻記載“菹”和“齏”這兩種不同的發(fā)酵腌菜。“菹”是把蔬菜整個兒或切片來腌制;而“齏”則是把蔬菜切細后再腌制。公元六世紀的北魏,賈思勰所撰的《齊民要術(shù)》中有對“菹”有詳細的描述,當時全國各地都有將鮮菜置于甕中腌制后食用的做法。關(guān)于真正意義上的四川泡菜的最早記錄,來自清代嘉慶年間的竹枝詞。清人定晉巖樵叟所著的《成都竹枝詞》中記載:“秦椒泡菜果然香,美味由來肉爨湯?!贝颂幷f的秦椒泡菜應(yīng)當是用“椒中之王”的秦椒腌制成的泡菜。
清朝名醫(yī)曾懿所著的《中饋錄》,記載了四川泡菜的具體做法:“泡鹽菜法,定要覆水壇,此壇有一外沿如暖貌式,四周內(nèi)可盛水,壇口上覆一蓋,浸于水中,使空氣不得入內(nèi),則所泡之菜不得壞矣。泡菜之水,用花椒和鹽煮沸,加燒酒少許,凡各種蔬菜均宜,尤以豇豆、青紅椒為美,其可經(jīng)久,然必須將菜曬干,方可泡入,如有霉花,加燒酒少許,每家菜必加鹽少許,并加酒,方不變酸。壇沿外水需隔日一換,勿令其干。若依法經(jīng)營,愈久愈美也。”
資料顯示,重慶泡菜的風(fēng)味與下江鹽菜相似,因色澤鮮美動人故而略勝一籌。 彼時蜀中各地百姓家中常備有泡菜作為佐膳小菜,在街頭的飯館酒肆中,也常能看到各色泡菜艷麗的身影和大嚼爽脆泡菜的食客。民國時期,四川泡菜順利地“走了出去”。如今,全國各地都能看到其身影。
泡菜,在經(jīng)年累月的沉淀中發(fā)酵,在靜如止水的等待中增滋生味,不爭名,不逐利,不躁不餒,寵辱不驚,活得瀟灑自如,既能獨自下飯,也可在寂寂無聞中心甘情愿地成就他人如魚香肉絲的精彩。這,便是泡菜的人生態(tài)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