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尹
(粵北人民醫(yī)院燒傷整形科,廣東 韶關 512026)
手部燒傷是臨床最常見的燒傷,發(fā)生率占燒傷患者的50%左右[1],同時,由于其致殘率極高而受到重視,手部燒傷后,根據(jù)不同的燒傷程度,產生相應的瘢痕組織,隨著燒傷程度的加重,手部發(fā)生不同程度的瘢痕攣縮畸形,從而影響燒傷患者手部的正常生理功能[2]。目前,臨床并未形成規(guī)范的功能鍛煉方案,對介入時間的掌握也無具體標準。而患者手部燒傷整形術后手功能的恢復受多方面的影響,如患者鍛煉依從性的不同導致不同的功能鍛煉的效果[3]。奧馬哈系統(tǒng)是一個由問題分類系統(tǒng)、干預系統(tǒng)、結局評價尺度3部分組成的綜合系統(tǒng),其在乳腺癌、老年癡呆癥、哮喘等疾病護理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組研究擬探討基于奧馬哈系統(tǒng)的延續(xù)護理干預對手部燒傷患者手部功能康復、患者的康復信心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治療的手部燒傷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為單手燒傷。燒傷部位:左手26例,右手34例;燒傷方式:火焰燒傷13例,化學燒傷15例,熱液燙傷32例。按入院先后順序編號1~60,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實驗組各30例,對照組男11例,女19例,年齡35~78歲,平均年齡(60.89±11.56)歲,實驗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32~79歲,平均年齡(62.45±12.34)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自愿加入此研究,且均具有良好的交流溝通能力的手部燒傷患者。排除標準:排除年齡低于18歲及80歲以上患者;排除有嚴重心、腦及其他重要功能障礙患者以及加入其他干預研究的患者。本研究通過本院醫(yī)學倫理學會審批,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在住院期間均采用常規(guī)護理,即均進行心理護理、術前指導、術后指導、飲食指導、康復訓練指導等。對照組患者出院后定期到醫(yī)院復查,而實驗組在此基礎加入基于奧馬哈系統(tǒng)的延續(xù)護理干預,由經(jīng)培訓后的護理人員組成的延續(xù)性護理小組,為每位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并記錄出院后隨訪的結果,隨訪包括:一月一次的20 min相關燒傷護理及康復知識、關心患者心理狀態(tài),如因手部畸形而造成相應困擾,應及時開導,同時鼓勵與監(jiān)督患者定期進行康復訓練,提高依從性。同時,可在網(wǎng)絡平臺微信群中發(fā)布相關手部燒傷護理知識,病友間進行交流與分享。三個月后,運用相關量表對患者康復信心等相關指標進行評價。
1.4.1 康復信心
在患者護理3個月后,采用自我效能感測評量表(GSES)評價,該量表共包括10個項目,評分越高表明患者越有康復信心。按照得分等級分為高等水平、中等水平、低等水平。
1.4.2 手部功能評價
運用FMA上肢功能評分[4]對患者干預前以及干預后3個月的手腕功能進行評價,滿分24分,得分越高,患者手腕功能越好。
1.4.3 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價
護理干預3個月后運用簡明燒傷健康量表(BSHSA),該量表分別從患者的心理、軀體功能、社會關系及一般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同理,評分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所有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兩組間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均當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術后3個月,實驗組患者的康復信心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康復信心比較
干預前,兩組間的FAM評分、腕關節(jié)背伸活動度、示指與拇指2min對捏次數(shù)等均無明顯差異(P>0.05),進行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FAM評分、腕關節(jié)背伸活動度、示指與拇指2min對捏次數(shù)均升高,P<0.05。組間比較,護理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的FAM評分、腕關節(jié)背伸活動度、示指與拇指2 min對捏次數(shù)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手功能及活動度評價(±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手功能及活動度評價(±s)
注:與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 n FAM評分(分) 腕關節(jié)背伸活動度(°) 示指與拇指2min對捏次數(shù)(次)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50 11.35±3.95 18.57±2.68* 23.56±4.48 60.51±5.34* 133.21±32.15 174.12±22.31*實驗組 50 11.10±4.13 20.98±2.43* 23.47±4.34 66.31±5.14* 129.78±31.79 195.34±27.46*t 0.309 4.711 0.102 5.533 0.536 4.241 P 0.758 0.000 0.919 0.000 0.593 0.000
干預3個月后,實驗組簡明燒傷健康量表(BSHSA)的四個板塊得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價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價比較(±s)
組別 n 軀體功能 心理功能 社會關系 一般健康狀況實驗組 30 69.14±8.11 66.12±10.15 76.34±6.71 72.96±11.86對照組 30 63.91±7.44 59.34±9.12 70.15±7.16 67.84±12.13 t 3.360 3.513 4.461 2.134 P 0.0011 0.0001 0.0000 0.0353
手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且神經(jīng)等較為復雜,日常生活中,配合完成眾多的日?;顒?。但由于手部位置暴露,容易在各種燒傷中受傷,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并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燒傷程度嚴重的患者發(fā)生瘢痕攣縮后造成的畸形,一般通過整形手術進行治療,而在手術后恢復的過程中,還需輔助各項功能康復訓練,如彈力手套加壓治療,手握握力器及彈力球等。而患者出院后,缺乏自律可能會減弱對功能恢復的重視,對于康復訓練的依從性降低,影響治療效果[ ]。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在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同時,基于奧馬哈系統(tǒng)的延續(xù)護理干預不僅關注患者本身疾病的治療,還關注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質量等方面的改善,全面的了解患者恢復過程中各項生理、心理指標的變化。
在本研究中,術后3個月,實驗組患者的康復信心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在手部的功能恢復中,實施基于奧馬哈系統(tǒng)護理干預的患者的FAM評分、腕關節(jié)背伸活動度等參數(shù)均顯著高于一般護理干預。同時,實驗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本實驗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不僅在于實驗的設計,同時還對比了患者的護理方法,對于減輕手部燒傷患者從生理及心理造成的傷害,不僅需要時間和空間,同時醫(yī)務工作人員從專業(yè)角度出發(fā),結合患者自身實際情況,運用了奧馬哈護理系統(tǒng)及BSHSA等一系列量表,實現(xiàn)對患者恢復過程中恢復情況及生活質量的掌握,醫(yī)生通過結果進一步采取后續(xù)治療措施。奧馬哈系統(tǒng)有完整的問題分類系統(tǒng)、干預系統(tǒng)及結局的評價尺度,通過細化這一系列問題能將患者的健康問題、護理干預及干預效果評價聯(lián)系在一起,可以全面評估并量化患者在出院后出現(xiàn)的問題,可作為延續(xù)護理的循證依據(jù)。
綜上所述,基于奧馬哈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對手部燒傷患者恢復手的生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康復信心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