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忠 李法文 岑鈞華
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是甲狀腺微乳頭狀癌(PTC)當中的一種,其主要特征為腫瘤的原發(fā)病灶的直徑<1 cm[1]。并且隨著我國的臨床技術的不斷提升,一些如細針穿刺以及超聲技術,對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治療越來越有效[2,3],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惡性程度相對較小,病情的進展相對較慢,且局部的淋巴結轉移率也相對較高,多數醫(yī)生同意早期進行手術切除治療,將癌灶峽部納入切除治療中,并對中央區(qū)域的淋巴結進行清除。此前,完全腔鏡手術在臨床種是治療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首選方法。而今,Miccoli 手術治療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也被臨床應用,Miccoli 手術是在腔鏡的輔助下對頸部前面區(qū)域開出小口,在治療腫瘤中也常見。此次通過本院收治60 例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患者進行研究,患者分別應用完全腔鏡手術及Miccoli 手術治療,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 年3 月~2019 年2 月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收治的60 例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 例。實驗組:男16 例,女14 例;年齡30~62 歲,平均年齡(32.9±10.5)歲;腫瘤直徑<0.5 cm 18 例,腫瘤直徑0.5~1.0 cm 12 例。對照組:男12 例,女18 例;年齡32~66 歲,平均年齡(35.6±10.5)歲;腫瘤直徑<0.5 cm 16 例,腫瘤直徑0.5~1.0 cm 14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確診為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②患者年齡為30~66 歲;③經過B 超,甲狀腺體積<20 ml;④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簽定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有精神病史和脊柱史患者;②心、肝、腎、肺等功能不全患者;③有著嚴重的其他疾病患者。
1.2 方法
1.2.1 實驗組 患者使用Miccoli 手術治療。在胸骨的2~2.5 cm 處切1 條3 cm 的口子,并且將頸闊肌以及皮下依次切開,方式為從上至下進行,對甲狀腺的外科間隙進行分離,充分利用機械臂,進行裝置調節(jié),搭建腔器,在甲狀腺背面找出喉返神經,解剖并加以保護,在確定是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后,對喉返神經進行解剖,并把中央部位的脂肪去除。手術后,把引流管置于創(chuàng)面上,并將切口固定,連接裝置。頸白線關閉,頸闊肌縫合,皮膚進行皮內縫合。
1.2.2 對照組 患者使用完全腔鏡手術治療。插入氣管后全身麻醉,切除峽部、腺葉以及側腺葉,沿著甲狀腺外源游離,并將喉返神經暴露出來,將腺體組織表面鈍性分離,再使用超聲刀將患者甲狀腺葉組織以及甲狀腺峽部等進行切除,并清除頸外動脈的內側,手術后將引流管放置于創(chuàng)面的位置。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及術后疼痛程度、美容評分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疼痛程度分級[4,5]:0 級:有輕微不適或是沒有疼痛感;1 級:可忍受或是有輕微疼痛;2 級:可以忍受但是疼痛;3 級:不能忍受疼痛,疼痛劇烈[6,7]。手術后美容評分采用模糊數字評分方法,為0~10 分,0 分為外觀表現(xiàn)無瘢痕,與正常組織無明顯區(qū)別,患者非常滿意;10 分為外觀留下嚴重瘢痕,患者非常不滿意,均由患者自行評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計數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對比 實驗組患者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對照組,引流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對比 實驗組術后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對比(±s)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表2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對比[n(%)]
2.3 兩組患者術后美容評分對比 實驗組患者術后美容評分為(3.26±0.32)分,低于對照組的(8.32±0.88)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 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67%(2/30),低于對照組的26.67%(8/3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是甲狀腺微乳頭狀癌中的一種特殊類型,甲狀腺微乳頭狀癌有著較長的病程[8,9]。經過治療后生存率高達90%,相對于其他腫瘤來說,復發(fā)相對較晚,復發(fā)率約為35.20%,死亡率約為10.00%,甲狀腺微乳頭狀癌的復發(fā)和轉移受手術方式的影響[10]。而頸部淋巴結轉移是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轉移方式,其轉移率約為25%。
完全腔鏡是一種具有跨時代意義的設備之一,在甲狀腺腔鏡當中使用完全腔鏡以及部分腔鏡進行手術輔助作用,現(xiàn)如今,完全腔鏡日益成熟,療效明確。而部分腔鏡中的Miccoli 手術是在內鏡的輔助下進行的。對于甲狀腺惡性腫瘤可以使用Miccoli 手術,但是在目前缺乏了關于這方面的具體報道,所以在對于手術安全性方面還缺乏足夠的臨床依據。
本次實驗發(fā)現(xiàn):實驗組患者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對照組,引流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術后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術后美容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Miccoli 手術治療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效果顯著優(yōu)于完全腔鏡。隨著心理、社會以及生理為一體化醫(yī)學模式的普及,患者對于手術中留有的切口美觀程度要求也隨之增高,尤其是甲狀腺切口,其絕大部分是在頸部以及暴露的部位,對于年輕人來說,有著心理負擔。因此選擇手術方式時要根據患者病情及需求進行選擇。
綜上所述,采用Miccoli 手術治療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患者出血量、引流量少,引流時間短,術后疼痛程度、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