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心瑜 王飛 孫良忠
摘要:闡明思維導圖在病理學預習學習中的應用。學生應用思維導圖在病理學預習,鍛煉了醫(yī)學生聯(lián)系基礎知識和臨床實踐的思維能力,有助于整合理解病理學繁雜的知識體系,有效地提升了預習效果,改善記憶。思維導圖在病理學預習過程中,醫(yī)學生應鞏固基礎知識,并且要加強思考和整合。
關鍵詞:思維導圖;病理學;預習
中圖分類號:G642.0?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4-9324(2020)16-0310-03
思維導圖是由東尼·博贊開發(fā)的,這個方法的靈感來自于達·芬奇的筆記。思維導圖是一種多感官工具,利用視覺空間定向來整合信息,從而幫助學生組織和記憶信息[1]。思維導圖在醫(yī)學教育領域的應用有一定發(fā)展,并有所成效[2,3],但在醫(yī)學生預習中的應用探討較少。
病理學是一門聯(lián)系基礎醫(yī)學與臨床醫(yī)學的橋梁學科,醫(yī)學生在預習過程需注意對各學科的聯(lián)系與病理學知識框架的把握,思維導圖是一種激發(fā)思維能力,建立聯(lián)系與框架的思維工具,其在病理學預習中應用,契合其學科特點與學習目的。
一、病理學預習的特點
病理學通過對疾病的病因、發(fā)病機制、病理變化、結局和轉歸的了解,來認識和掌握疾病本質和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從而為疾病的診治和預防提供理論基礎知識[4]。為充分發(fā)揮病理學預習效果,預習時應關注兩個重點:其一,注意新舊知識整合。在醫(yī)學教育中,病理學是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的橋梁。在完成基礎醫(yī)學課程學習后的假期,醫(yī)學生進行病理學課程的預習應注重把握基礎知識和臨床的銜接,不僅有利于病理學知識體系的內化,其對本科知識體系的把握也具有積極意義。其二,注意病理學內在知識體系整合。以醫(yī)學本科教科書《病理學》為例[4],全書共設十八章,第一章至八章為總論,第九至第十七章為病理學各論,第十八章為疾病的病理學診斷和研究方法,其中總論與各論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內在聯(lián)系,學習時應互相參考,每一章節(jié)的知識量繁雜,但亦存在內在邏輯框架。病理學預習過程需注意全書整體框架到各章知識框架,助于知識的內化。
二、思維導圖應用于病理學預習必要性
鑒于以上兩點,學生應在預習過程聯(lián)系基礎知識和臨床知識,把握病理學內在邏輯,培養(yǎng)框架構建能力,從而在今后學習中能夠對醫(yī)學問題進行較全面的分析和解答,提高分析問題的綜合能力,避免思維單向性。
當前,在預習過程中,醫(yī)學生常遇到知識點抽象、繁雜、零散,且尚未經(jīng)過課堂老師教學,缺乏對新舊知識聯(lián)系以及學科內在邏輯的引導,不容易形成知識框架。若在預習過程割裂不同教學內容的聯(lián)系,容易造成今后信息提取過程存在困難,最終預習效果欠佳。思維導圖以關鍵詞為中心,引申出主干與分支,將枯燥的文字形成可視化、形象的知識結構框架,是一種新穎的學習工具,可以實現(xiàn)新舊知識的整合[5,6]。除此之外,預習過程中自主繪制思維導讀,可以發(fā)散醫(yī)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醫(yī)學生對知識的整理、歸納和整合能力。另外,圖文并茂的思維導圖發(fā)揮大腦潛能,通過圖像記憶建立知識的網(wǎng)絡結構,加深對知識記憶。
因此,思維導圖契合病理學預習學習需求,在病理學預習中通過采用思維導圖這一思維模式對于學生知識框架體系的構建和優(yōu)化具有積極的意義,為課程學習的理解與記憶打下堅實基礎。
三、思維導圖在病理學預習的應用
通過思維導圖提高病理學預習效果的一個首要前提是,醫(yī)學生能夠深刻理解思維導圖的應用范圍及作用,并能夠熟練掌握其使用方法。因此建議醫(yī)學生查閱相關概念與方法,對思維導圖的使用和繪制有一定了解,再將其應用于預習過程中。對于醫(yī)學生在病理學預習中應用思維導圖,可有三種方法供以參考。
第一,預習前開始構建思維導圖。醫(yī)學教科書是由各高校教授編寫,其內容編排布局,各部分標題順序都建立在對本章內容的深度理解基礎之上,對于構建思維框架、理解知識體系有極高參考價值,因此醫(yī)學生在進行一個章節(jié)的預習前,可以參照教科書上的小標題進行構建思維導圖。以病理學中第四章“炎癥”為例[5-6],以一級標題“炎癥”作為中心主題,該章節(jié)分為三個小節(jié)“炎癥的概述”“急性炎癥”以及“慢性炎癥”,可加以簡化作為二級主題,同理,對各小節(jié)以下的三級標題加以簡化并在導圖中引申為三級主題。通過預習前構建思維導圖的過程,醫(yī)學生可以通過主題及其主干和分支,對炎癥一章的整體框架有初步了解與把握,利于提高預習過程的目的性(圖1)。在預習該章節(jié)后,可在該導圖中根據(jù)自身的理解與判斷,加以補充與整合,推動知識的內化過程。
第二,在對所預習章節(jié)有一定整體理解和把握后,以自身理解構建思維導圖。以局部血液循環(huán)為例,可以將該章節(jié)的病理變化原因或表現(xiàn)歸結為血管壁的變化、血流的量變與質變三個方面。因此從中心主題“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引申為這“壁”、“量”與“質”三個二級主題,將各病變作為三級主題歸入,以教科書內容引申各分支。該方法較前一方法更契合學習的個體化,以自身理解出發(fā)歸納課本內容,構建思維導圖(圖2),激發(fā)學習與理解的能動性,有助于加深記憶,對各類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的本質有初步把握,起到了良好的預習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該方法較前一方法更需要對思維導圖的理解和使用方法的把握,同時也應建立在對章節(jié)了解有一定深度的基礎上。
第三,預習章節(jié)后,聯(lián)系課本臨床知識并查閱文獻獲取相關進展,構建思維導圖。醫(yī)學生可以在對章節(jié)內容有基本了解后,以特定病理變化為中心主題,利用思維導圖指導發(fā)散性思維,聯(lián)系教科書中臨床相關內容并查閱文獻的最新進展,以泌尿系統(tǒng)疾病為例,將“腎小球硬化”這一基本病理變化作為中心主題,將“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與“相應腎小管萎縮”兩個具體變化為二級主題,引申相應臨床表現(xiàn)或機制為分支,查閱其中“腎間質纖維化發(fā)生”的相關文獻可獲取近年來對其保護機制的研究,得知Klotho蛋白對腎纖維化有保護作用[7],其機制在于“干擾致纖維化基因轉錄”和“抑制腎小管上皮細胞轉分化”。(圖3)
四、思維導圖在病理學預習中的注意事項
病理學是一門橋梁學科,建立在組織學、生理學等基礎學科學習上,若缺乏基礎知識的支撐,則會在病理學預習過程中難以理解學科知識,從而在思維導圖的構建上出現(xiàn)困難。因此,預習前應注重基礎學科關鍵知識點的牢固,為病理學預習理解打下堅實基礎。
病理學是一門注重形態(tài)學的學科,觀察宏觀大體組織和微觀細胞組織的病變是其重要的內容,而思維導圖是助于記憶理解理論知識的工具,其涵蓋的內容并非病理學的全部。因此,在應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應關注病理學每一方面的知識的理論知識與形態(tài)學變化,是以何為主,以何為輔。關注形態(tài)學的觀察,靈活應用思維導圖,提高預習效果。應用思維導圖的本質是應用一種指導思維的方法,在預習時構建思維導圖,應認識到疾病本質,聯(lián)系臨床實踐,從疾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看到彼此的邏輯關系,提高發(fā)現(xiàn)、分析及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8]。若一味硬搬教科書上的原內容,不加以思考與整合,思維導圖也將流于形式,無法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加重學習成本,從而限制預習效果。
五、結束語
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改善記憶、鍛煉思維的學習工具,將思維導圖引入到病理學預習中,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主觀能動性,加深學科理解。思維導圖在病理學預習中促進作用的彰顯需要建立在正確的使用方法與主動的思考能力之基礎上,只有這樣病理學預習效果才能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D'Antoni A V, Zipp G P, Olson V G, et al. Does the mind map learning strategy facilitate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critical thinking in medical students[J].BMC Med Educ,2010,(10):61.
[2]余慕雪,李易娟,蔣小云,等.思維導圖在兒科本科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6,30(04):428-430.
[3]Ghanbari A, Javadnia F, Abdolahi M. Teaching of gross anatomy for students of medicine by mind map-based power point slides[J].Med Teach, 2010,32(3):272.
[4]步宏,李一雷.病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8:1-276.
[5]杜晨陽,李雄,王麗君,等.在放射科住院醫(yī)師培訓中開展微課結合思維導圖的研究[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9,3(03):250-251.
[6]陳冬冬,李東輝,李玉見,等.思維導圖在高等醫(yī)學教育中的應用探索[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4,4(17):129-130.
[7]李莎莎,葉建明,劉其鋒.Klotho的腎臟保護作用及其機制研究概況[J].中華腎臟病雜志,2016,32(7):552-556.
[8]劉獻軍.思維導圖在病理學教學中的初步應用體會[J].國際公關,2019(09):146.
Application of Mind Maps to Pre-class Preparation of Pathology
GUO Xin-yua,WANG Feib,SUN Liang-zhonga
(a.The First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b.Teaching Affairs Office,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51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lluminates the application of mind maps to pre-class preparation of pathology. Through adapting mind maps to pre-class preparation of pathology, students could cultivate the thinking ability of connecting basic medical knowledge with clinical practice, which is helpful to integrate and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 knowledge system of pathology, and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pre-class preparation as well as memory. The paper also provides possible methods of application to pre-class preparation. While applying mind maps to pre-class preparation of pathology, medical students should consolidate basic knowledge as well as strengthen thinking and integration.
Key words:mind map; pathology; pre-class preparation
收稿日期:2020-01-06
基金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Klotho在腎單位腎癆腎間質纖維化的作用”
作者簡介:郭心瑜(2000-),女(漢族),廣東汕頭人,2018級口腔醫(yī)學專業(yè),研究方向:口腔醫(yī)學。
通訊作者:孫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