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廷銀
摘??? 要: 當下,各種新型技術的應用,給社會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很大的發(fā)展契機。職校思政理論課,應充分借鑒這些新的技術,保證發(fā)揮思政課的正確導向作用,為職校生未來發(fā)展提供思想上的指引。本文審察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技術對職校思政課的影響,探討如何利用這兩種技術對職校思政課進行有效的創(chuàng)新。
關鍵詞: 職校思想政治教育??? 大數據技術??? 互聯網技術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國家或者社會通過一定的理論、政治思想道德觀念對人民或者社會公眾進行教化的活動,有利于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目標的實現,能夠使人民或者公眾更好地為其服務。職校是我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場所,思政課的設立為職校生提供了接觸新的社會理論的機會,指導他們生活和學習,幫助他們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價值。但是目前,部分職校的思想政治課流于形式,加上思想政治理論枯燥乏味,導致思政課的現實效果和效用呈不斷下滑的趨勢,這種情況的出現必須引起社會和職校的重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職??梢岳矛F代信息技術中的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技術對思政理論課進行改良,保證其煥發(fā)活力。
一、大數據技術對職校思政理論課的挑戰(zhàn)
(一)關于思政理論課內容的吸引力。
一,思政課內容大都是一些理論性的東西。思政課的進行,完全依賴教師。部分教師,生拉硬拽地將知識傳送給學生。但是在大數據技術背景下,各種類型的信息都得到急速的傳播,并呈現在職校生面前,職校生可以自覺主動地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這樣思政課知識便不那么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
二,各個種類的信息能夠通過大數據技術的終端產品傳遞到學生面前,一些新聞事件的報道容易摻雜不良的信息,導致某些學生產生過激的反應。這就需要思政課教師把握正確的發(fā)展方向,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教育。
三,以往社會經驗,由于信息傳遞的閉塞,很難使人獲得,但是在大數據背景下,人類的經驗很容易進行共享,引發(fā)學生的心理活動并獲得學生的共鳴。這樣,思政課的內容便不同既往,不易對職校生形成有效的吸引力。
(二)關于思政理論課教學的適應性。
近年來,職校一直在進行教學形式改革,希望以這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慕課等教學方式,雖然出發(fā)點是好的,但是難以達到良好的效果。原因是:一,雖然慕課等形式對教學方式進行了一定的變革,但是很難被學生接受和適應,一些學生在電子計算機前不能認認真真地學習,不容易保持學習的專注度。這種毫無互動的教學,導致學生很難理解所學知識,尤其是思政理論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此外,一些職校開展慕課等教學方式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保證全部學生參與其中,也就沒有太大的意義和價值。二,大數據技術對于教育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育者有收集、分析、處理各種數據信息的能力。三,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材料進行數字化的處理,實現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但是部分教師不具有這種能力,即使有也沒有太多的時間進行這項工作。
(三)關于思政理論課教學方法。
一,職校思政理論課雖然在課程地位上比較重要,但是很少有職校會對其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這就使思政課的教學方法從創(chuàng)立以來一直保持不變,僅僅是知識的傳輸,不太注重開發(fā)學生容易理解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感到學得麻煩。同時,理論知識是由現實經驗發(fā)展而來的,缺乏有效的理解。
二,思政課的內容要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須依托良好的教學方法。目前職校思政課的學習,教師很少會對教學方法進行改良,理論學習僅僅局限于課堂,不進行社會實踐。沒有實踐使學生感知和領悟這些理論,難以使學生體會到理論的本質。此外,教育者的能力是有限的,對理論的理解水平有所不同,再加上大數據技術使用能力的限制,導致實踐教學難以被有效掌控。
二、互聯網技術對職校思政理論課教學的挑戰(zhàn)
(一)互聯網對思政理論課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挑戰(zhàn)。
目前職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只是單向地向學生灌輸一些知識,很少有學生主動學習和鉆研?;ヂ摼W絡的出現,使新鮮事物的傳播速度得以加快,一些信息以圖片、影像的方式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也愿意接受這些信息。與思政課內容相比,這些信息可以說是極有吸引力的,導致在思政課堂上學生沒有將注意力集中在理論學習上,而是私底下利用手機、平板等觀看視頻、玩游戲,長此以往思政課成為娛樂休閑課,導致學生產生抵觸心理。與此同時,一些教師仍然采用古板的板書和乏味的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方式教學,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難以進行理論內涵的傳授。
(二)互聯網對思政理論課教學目標的挑戰(zhàn)。
職校思政課的目標是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導向,學習馬克思主義精神,堅定社會主義信念,樹立正確的三觀,參與國家發(fā)展建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但是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一些不良信息和不良思想對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一些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偏離正確的發(fā)展軌道。不良信息還會造成學生的思想沖突,認為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社會上存在的現象是不一致的,這對于缺乏健全分辨能力的職校生來說是很危險的,一旦做出錯誤的判斷,就會誤入歧途難以自拔。因此,職校思政課要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必須讓學生學會對互聯網趨利避害,掌握人生的發(fā)展方向。
(三)互聯時代對思政理論課教學過程的挑戰(zhàn)。
思想政治理論課上教師是最活躍的因素,是思政課取得成功的關鍵。但是在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下,職校生隨時隨地通過網絡查詢自己想要獲得的信息和知識,忽略課堂中教師的存在。同時網絡中的知識是繁雜的,這些知識雖然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但是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知識精簡產生大量疑問,需要與教師溝通,這就變革了以往的教學。
三、大數據背景下職校思政理論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的路徑
(一)樹立大數據教育理念,對其進行充分利用。
只有正確的思想觀念才能為現實實踐提供幫助,因此職校應將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作為思政課發(fā)展的主要著力點,樹立大數據教育理念,為思政課的發(fā)展提供新的創(chuàng)新方式。
1.開闊大數據視野。職校應當以廣闊的胸懷看待大數據技術的引入和應用,應以堅韌不拔的精神貫徹落實此項技術。同時,聯合一切所能聯合的力量保證大數據技術的順利應用,比如尋找專業(yè)的技術人員進行維護、利用專業(yè)的平臺進行運營等。最后職校要組建專門性的大數據分析機構,對大數據技術的推廣進行研究,為其應用于思政理論課打好基礎。
2.樹立大數據意識。職校思政理論課要以大數據為支撐不斷向前發(fā)展,與時俱進地將大數據與思政課內容相結合,對大數據技術所獲得的信息進行提取,將其中本質性的、深層次的東西轉變?yōu)榻虒W內容,向職校生傳達。對大數據技術發(fā)掘出的思政課上的問題,要及時處理,避免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
3.培養(yǎng)大數據思維。職校生應將大數據技術作為自己發(fā)展的墊腳石,充分利用這一現實工具方便自己的生活和探索。首先,要學會運用大數據中的整體思維,避免思想的片面化、簡單化,要全面認識事物。其次,不拘泥于小節(jié),不能過于注重細節(jié)而忽略事物的整體,要發(fā)掘事物的本質。最后,要樹立聯系的觀念,大數據的結果背后必然有其根源性的原因,同時要對大數據的信息進行科學的推理和合理的預測,避免目光短淺。
(二)加大教師人才隊伍建設的力度,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要在思政理論課上充分發(fā)揮大數據技術的作用,必然少不了教育者的參與。要消除教育者與大數據之間的隔閡,使教師充分掌握大數據的使用方法,就必須提高教育者的各方面素質和能力。只有切實做好這項工作,才能為職校思政課的改革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因此,要充分做好教育者與大數據技術直接的連接工作。首先,在該課程的任課教師選拔上要制定嚴格的標準,教師應有良好的信息技術應用和操作能力,同時應有數字化處理思政課的內容的能力,才能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其次,要對思政課教師進行大數據技術方面的培訓,在培訓合格之后才能開展教學工作。最后,要建立教師隊伍與大數據專家之間的溝通渠道,方便專家為教師提供使用方式、方法上的指導,成為全能型的教師。
(三)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育平臺。
思想政治理論課只有在職校課堂內進行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同時是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職校要對思政理論課進行創(chuàng)新,就必須從變革教學方法這一角度出發(fā),拋棄原先生硬的教學方法,選取那些具有直觀性、通俗性、體現人文關懷的教學方法,并配合良好的教學語言,方便學生理解,促成學生思想上的頓悟。
大力應用大數據技術改良教學方法。第一,要尋找專業(yè)的人員或者企業(yè)單位對大數據技術進行維護,使其服務于思政課內容的展開,增加思政課教學方式和方法。第二,要總結其他專業(yè)上大數據技術應用的經驗,為思政課與大數據技術的對接提供借鑒,使思政課在一個更廣闊的舞臺上自覺主動地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創(chuàng)新。
四、互聯網時代職校思政理論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
(一)改進思政理論課的教學模式。
當代社會,任何事物都必然與互聯網絡產生聯系。如何更好地應用互聯網技術成為各行各業(yè)的主要課題。職校內部應對互聯網技術進行正確的認識,不能回避,只有正確地對其進行應用才能保證思政理論課取得良好的效果。互聯網技術的出現使教學模式不再那么單調乏味,而是更具有趣味性。它改變了教師的主導地位,使學生也能很好地參與教學過程當中?;ヂ摼W時代的教學模式使多媒體設備、手機等信息技術產品的使用更廣泛,并得到合理的應用。比如可以通過手機這一網絡終端,讓學生在課外時間自覺主動地進行思政課理論知識的學習,教師可以在線對其進行監(jiān)督,并與學生互動,對各種問題進行解答,保證學習的有效性。互聯網技術能夠豐富教學模式的種類,使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學習傾向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教學模式,這樣既有利于學習知識的深入,又有利于體現對學生的尊重,促進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最后,互聯網技術背景下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地位有所提高,學習目的是充實自己的生活,有利于學生的自我發(fā)展和能力提升。
(二)利用好微信、微博等工具。
作為互聯網技術的終端產品,微信、微博等現代化信息交流工具憑借自身的優(yōu)勢而得到快速的發(fā)展,使信息的傳播擺脫時空的局限,成為職校生溝通交流的首要方式。針對現狀,職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采取合適的方式對其進行應用,開展思政理論課堂等向職校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時利用這兩種工具監(jiān)督職校生思想的變化情況,一旦發(fā)現問題,及時指正,保證職校良好的思想政治風氣。此外,還要開展微信、微博上的思政理論課課外學習活動,學生可以自主學習,教師及時提供幫助,既調節(jié)師生之間的關系,又有利于思政知識的深入學習。
(三)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辨別能力。
在互聯網的世界里,信息的數量十分龐大又十分復雜。憑借網絡的快速傳播,各種類型的信息都能夠出現在職校生的眼前。其中又摻雜著有害信息,如果不注意對其進行辨別,就會影響職校生的精神世界。針對這一情況,職校思政理論課要充分發(fā)揮導向作用,并站在輿論的最前沿對職校生進行思想辨別能力教育,使其遠離不良信息,并學會利用互聯網絡學習有價值和有意義的知識,自覺接受思想政治理論的熏陶。此外,還要在網絡世界中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覺利用道德和法律凈化自身的思想觀念,保證自己的人生同思政理論課強調的一樣充滿價值。
結語
新時代職校要開展思政理論課的創(chuàng)新活動,就必須與新的科學技術相結合,充分利用好大數據技術和互聯網技術這兩項關鍵性技術,才能讓職校思政理論課跟得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更好地發(fā)揮其教育樹人的作用,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幫助其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理想,并通過自身的努力促成偉大“中國夢”的實現。
參考文獻:
[1]楊文靜.“微時代”背景下職校思政理論課教學模式改革新思考[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32(19):62-64.
[2]張詠麗.淺談職校思政理論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方案[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10):95-96.
[3]鄧崔瓊.“紅船精神”融入職校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探究[J].漢字文化,2019(14):103-105.
[4]李月憶.如何提高職校思政理論課的親和力[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9,3(20):1-2.
[5]羅珍.網絡自媒體與職校思政理論課教學融合的邏輯理路[J].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26(02):100-102.
[6]姚黎英,楊帆,于淼,趙昕,曹宏偉.協同創(chuàng)新視域下職校思政理論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9(0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