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數學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科學與人文相融合的課程理念逐漸走進教育工作者的視線里,并且認識到必須把數學文化融合于課程之中。本文將從數學文化的應用在小學階段的價值、數學文化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原因以及增強數學文化在小學生發(fā)展中的應用的策略這四個方面來探究。
關鍵詞:數學文化;小學階段;應用價值;策略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睌祵W文化包括數學精神、思想、觀點和語言及其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等等?,F如今,把數學文化融合于小學數學課程之中,加強數學文化的教學實踐,逐漸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是數學課程改革的潮流和趨勢。
一、 數學文化的應用在小學階段的價值
(一)數學文化的應用有利于促進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和理解
數學概念、定理、公式等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背景性、歷史性,其形成過程反映了相應的數學文化的發(fā)展過程。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如果教師能夠充分地滲透、應用這些數學文化,有助于小學生深刻地理解知識,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遷移應用。數學文化蘊藏在數學的發(fā)現與證明過程中,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大量應用數學文化可以改變小學生對數學知識枯燥、難懂的刻板印象,使其在發(fā)現和證明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真正感受到文化氤氳,產生文化認同,形成更深沉、持久的力量。
(二)數學文化的應用有助于小學生了解數學精神,感受數學蘊藏的美
數學文化是在漫長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包含著數學知識在無數數學家的實踐中不斷求知、探索、證明的形成過程、在求真之后的科學應用等。因此,學習數學文化可以幫助小學生理解數學與社會、經濟、文化的關系,了解數學家們?yōu)榱苏胬矶炭嗵剿鞯木?,開闊小學生的視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挖掘相關的文化事件,可以讓數學知識大放異彩,提升學生認知情感,讓小學生感受數學家探索數學的艱辛,激發(fā)學生勇攀科學高峰的熱情,培養(yǎng)其學習數學堅持不懈的意志。
(三)數學文化的應用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目標和評價體系都比較單一、固化,過于注重知識和分數,忽略了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利于小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更不利于數學文化的發(fā)展和傳承。在某種程度上,數學文化直接支配著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行為,影響著學生的價值取向,是推進小學生素質教育活動的重要載體和文化支撐。我們都知道小學生數學素養(yǎng)和習慣一旦形成,將有利于推動其今后的學習和成長道路,身處在知識文化大爆炸的時代,小學生對數學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將影響其未來的發(fā)展。
二、 數學文化的應用在小學階段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上數學文化氣息淡薄,應用性較強
小學數學課堂是數學文化應用的重要場所,小學數學教師則是數學文化的重要傳遞者和講解者。當下,雖然小學生在課堂中感受到了一些數學文化,但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數學文化的簡單滲透是遠遠不夠的,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教師應用數學文化的意識薄弱、應用表面化等問題。在部分小學生的眼中,小學數學學習就是課堂上聽老師講例題,做計算題、應用題,由此可見小學生對數學學習內容的認識還停留在表層。小學階段的數學課堂承擔著傳播數學基礎知識、滲透豐富多彩的數學文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和思維邏輯的多重任務,若教師一味傳播數學基礎知識而忽略數學文化的滲透及其他任務,將不利于數學育人功能的發(fā)揮,使數學變成了一門沒有溫度、充滿功利性的學科。
(二)課下數學文化氛圍比較緊張,學生缺乏學習動力
現如今,雖然小學數學作業(yè)的形式逐漸開始多樣化,但主流的書面習題所占比重仍遠遠高于觀察、制作、實驗等充滿趣味性、需要動手操作的作業(yè)形式,大部分教師為了便于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而布置書面習題,這種緊張的課外數學氛圍使學生容易對數學文化產生抵觸情緒。然而,書面習題僅發(fā)展了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應用能力,在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邏輯思維能力上有所欠缺。另外,可以發(fā)現部分小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在完成教師留下的課后作業(yè)后,較少自發(fā)地進行數學文化相關的學習實踐活動,這不利于數學文化的滲透、應用和發(fā)展。因此,教師和家長可以為小學生挑選一些與數學文化相關的視頻、書籍,進行實際生活的觀察、發(fā)現記錄,做一些數學游戲等活動,從而使小學生發(fā)現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師數學文化修養(yǎng)不高,教學活力不足
可以發(fā)現,大多數小學數學教師對數學文化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教學時缺乏適當的導入,直入主題,使學生沒有較好的心理準備,課堂上指導學生合作動手探究數學文化的實踐活動少。教師在教學前沒有充分考慮到將數學文化帶入課堂,普遍以教授知識點為主,教學中數學文化應用程度較低,較少通過有趣的數學游戲、數學故事或數學實踐操作為支線貫穿到課堂教學中,這樣導致數學教學活力不足。小學數學教師自身對數學文化的了解程度和深度影響著小學生對數學文化的認識。數學教學是否生動有趣,課堂氣氛是否積極熱烈,學生能否得到思維、審美等多方面發(fā)展都和教師數學文化應用的情況有關。
三、 數學文化在小學階段應用中產生問題的原因
(一)教師對數學文化了解較少,忽視學生的情感
許多教師自身對數學文化了解甚少,可想而知在課堂教學中對數學文化的應用情況。教師在教學中缺乏對教材相關的數學文化的深入挖掘和設計,課堂上極少做數學游戲及其他相關活動,只是偶爾補充一些數學家的故事、有關文化事件。教師教學時忽視實踐活動對學生的影響,教學成果單純用分數來量化和評價,教師不知道如何展現數學的魅力和數學文化的美,不注重學生的實際需要和情感態(tài)度。有些教師片面地認為課堂教學中介紹一些歷史上著名數學家的故事或典型事件就體現了數學文化,然而這只是數學文化的一部分。
(二)學生數學文化認識及興趣不足,較少參與數學活動
調查顯示,大多數小學生淺顯地認為數學是一門嚴謹、難懂、枯燥的學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濃厚,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感受到數學文化所展現出來的邏輯美、數字美、圖形美等,也幾乎沒有深入探究過所學數學知識的緣起,更沒有體會過數學家的探索精神。小學生對數學文化的認識不足,從而對數學書籍、數學游戲、數學活動不關注,學習興趣不濃厚,這些因素不可避免地影響著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當數學文化真正滲入教材、到達課堂、融進教學時,數學就會更加平易近人,數學教學就會通過文化層面讓小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喜歡數學。
(三)學校數學教學評估體系單薄,忽略數學人文價值的發(fā)揮
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習得解題技巧、拿到考試高分依然是教師教學的最主要目標,也是學校衡量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參照,這種單一的評估方法造成的結果就是學生發(fā)展的單一。這種考什么學什么、唯分數論的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功利性取向明顯,過于強調數學的工具性和實用目的,忽略了數學對于學生的人文價值,禁錮了學習數學給人帶來的豐富充實的精神內涵,不利于小學生再創(chuàng)造文化。因此,在重視數學學科的實用功能外,更不能忘記彰顯意義為重的傳承文化的作用。
四、 增強數學文化在小學生發(fā)展中的應用的策略
小學數學教師在數學文化應用于教學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合理利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來加強數學文化的應用。
首先,課前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指導小學生搜集相關的數學資料,側面培養(yǎng)其探索、求真精神。根據教材內容可以發(fā)現,小學生在課前需要準備的資料、學具還是非常多的,這些準備工作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認識更加直觀,也有助于在課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另外,教師在備課階段就應有意識地收集課堂有關的數學文化,以便能夠在課堂教學時進行補充和講解,對數學文化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如在“認識鐘表”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地讓學生搜集相關資料,并動手制作一個簡易的表面,以便在課堂上運用,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充實,氣氛更加生動活潑。
其次,課堂環(huán)節(jié),在動手操作、探索中使小學生感受數學文化,讓課堂充滿活力。小學數學課堂要留給學生觀察、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自己在實踐的過程中發(fā)現數學的奇妙,“再創(chuàng)造”數學文化,逐漸培養(yǎng)動手實踐能力,不斷提高其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數學思想等,在做中體驗數學文化。如在“圓的認識”一課中,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便于學生熟知圓的特性的教具,比如,教師準備一根系著一塊橡皮的線,教師課上甩這根線,讓學生仔細觀察線的運動軌跡,以此探索出圓心和直徑,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先滿足他們玩的天性后,在做中學習圓的特征,從而豐富學生的數學學習,將數學文化有效地融入課堂教學中。
最后,課后環(huán)節(jié),師生在課后可以利用多樣的途徑,提高自身的數學文化素養(yǎng)。教師可以布置多種形式的數學課后作業(yè),如進行觀察、實驗的活動、閱讀數學課外書、辦數學手抄報、板報等。通過積極營造玩數學、用數學的氛圍,提高小學生的算術速率、遷移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探究水平。教師也應該積極參與有關數學文化的教研活動,通過閱讀專業(yè)書籍、文獻、期刊等,參加調研、講座,通過職后培訓、同事交流等各種途徑提高數學文化素養(yǎng)。此外,教師應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導向,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多元評價。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過程,采取自評、他評、師評等多元評價方式來改變常規(guī)的單一的分數評價,為數學文化的應用和滲透提供更大的空間。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科學、合理地應用數學文化可以幫助小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知識,從而學會獨立解決數學學習時遇到的困難,減輕學習負擔,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同時有利于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提升,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傊?,我們應該充分發(fā)揮教學智慧,以數學特有的魅力去吸引小學生,讓學生通過探索、實踐,領悟數學的奧秘,讓小學生切身感受數學文化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戴耀亮.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0):65.
[2]周志生.試論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J].考試周刊,2017(58).
作者簡介:
李心園,河南省新鄉(xiāng)市,河南省河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