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宏,曹 靜,安 濤,熊良偉,徐偉鈞,廖加寧,鄧 評,陳貴彬
安岳縣人民醫(yī)院(資陽 642350)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F(xiàn)D)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腸功能紊亂引起具有腹脹、早飽、噯氣、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癥狀的一組癥候群。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患者由于腎小球濾過率下降、代謝紊亂等原因常合并該病。上海某透析中心的數(shù)據(jù)[1]顯示,透析患者的胃腸道癥狀發(fā)生率為70.7% ,同時存在3種以上胃腸道癥狀的血透患者占14.8% ?,F(xiàn)代醫(yī)學治療該病多以對癥為主,缺乏確切療效,還可能因為藥物不耐受出現(xiàn)副反應,中斷治療。因此,中醫(yī)中藥成為了治療FD的重要路徑。為了探究中藥和胃生顆粒在治療尿毒癥維持性血透患者FD的療效與可行性,本研究以和胃生顆粒對血透FD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滿意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安岳縣人民醫(yī)院血液凈化中心維持性血液透析合并FD患者120例,入選標準參照2016年5月美國消化疾病周會議上頒布的功能性胃腸病羅馬Ⅳ診斷的相關標準[2],主要根據(jù)癥狀:1)上腹痛、上腹灼熱感、餐后飽脹和早飽、厭食、惡心、嘔吐、噯氣,呈持續(xù)或反復發(fā)作的慢性過程;2)具有上述兩種或兩種以上消化不良癥狀至少3個月且病程超過半年者。排除標準:排除上述癥狀由腸易激綜合征所致;排除消化性潰瘍及胃癌等器質性病變;排除肝硬化、胰腺炎等疾病。其中,糖尿病腎病62例,慢性腎小球腎炎 25例,高血壓腎病15例,狼瘡性腎病9例,多囊腎9例。本研究采用隨機分配法,將其隨機分成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60例。試驗組男21 例,女39 例,年齡34~83(53.10±0.17)歲,透析時間1~6年。對照組男23 例,女37 例,年齡30~81(52.12±1.13)歲,透析時間1~7年。兩組性別、年齡、血透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入組患者均給予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3次/周。1)試驗組:患者用和胃生顆粒配合森田療法治療。森田療法以暗示、開導治療原則為主;和胃生顆粒(小柴胡湯化裁,藥用延胡索、蘇葉、升麻、柴胡、藿香各5 g,建曲、郁金、黃芩各7 g,白芍、黨參、麥芽、太子參各15 g)。1 劑/d,分3次餐前沖服,也可少量水于餐前直接送服。2)對照組:給予多潘立酮片10 mg,3 次/d,飯前0.5 h口服。所有患者連續(xù)服藥3個月,觀察其實驗室指標及療效。
治療前后分別觀察兩組患者白蛋白、血紅蛋白、總膽固醇、甘油三脂、血鉀、血磷和肝功指標,并參照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脾胃病專業(yè)委員會2016年9月在北京通過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擬定的標準,制定療效標準[3]。采用等級賦分法,分別對治療前、后癥狀變化情況進行記錄。1)評分標準:無癥狀;偶爾有胃部表現(xiàn)癥狀,但未引起注意;經(jīng)常有胃部癥狀,輕度影響日常工作;癥狀持續(xù),明顯影響日常工作,分別記0、1、2、3分。2)療效標準:癥狀、體征消失或改善,癥狀積分降低75%以上為顯效標準;癥狀、體征有明顯好轉,癥狀積分降低50%~70%為有效;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患者反映效果不大,癥狀積分降低不足50%為無效。
試驗組總有效率91.67%,對照組總有效率73.3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60)
治療前兩組臨床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臨床癥狀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分,
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中白蛋白、血紅蛋白、甘油三脂、總膽固醇和血鉀有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血鉀雖有升高但在正常范圍以內(nèi);血磷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生化指標比較
試驗組服藥前后肝功指標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谷氨酰轉肽酶(GGT)、總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和間接膽紅素(IBil)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說明服用和胃生顆粒對肝功能無不良影響(表4)。
表4 試驗組服藥前后肝功指標的比較
慢性腎功能不全5期(尿毒癥)是慢性腎實質損害的疾病終末階段,患者殘余腎單位功能喪失殆盡,毒素排泄能力持續(xù)下降,水、電解質代謝紊亂,促紅素生成不足等導致諸多臨床癥狀,甚至引發(fā)其他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往往病情危重。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療尿毒癥最為常用的血液凈化方式,而FD是尿毒癥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是影響患者病情康復,獲得良好精神狀態(tài)不可低估的因素。有研究[4-6]證明,F(xiàn)D病人87%有精神病學方面的診斷,其中大多數(shù)為重度抑郁癥、焦慮障礙和軀體化癥狀,此外還有疑病癥、神經(jīng)衰弱等。FD 患者存在神經(jīng)質、精神質、倔強的個性特點也被業(yè)內(nèi)認同[7]。尿毒癥維持性血透患者作為特殊疾病群體,其焦慮、神經(jīng)質等心理因素貫穿疾病治療的全過程,自然增加了FD的發(fā)病機率。該病綜合性發(fā)病機制與一般FD類似,但是否還與其特殊病種或長期血透存在一定關聯(lián)尚待觀察和研究。目前,臨床多參照2010年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tǒng)疾病專業(yè)委員會制定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FD的中醫(yī)分型[8],給予FD病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郭金群等[9]應用嗎丁啉、多慮平聯(lián)合疏肝健脾中藥 (柴胡、黃芪、白芍、當歸、茯苓 、自術 、薄荷 、生地黃、甘草、炒酸棗仁 、百合 )治療FD,其療效明顯優(yōu)于單用西藥和單用中藥者(P<0.05)。王宏艷[10]采用西沙必利加保和丸加減治療FD,試驗組總有效率93%,對照組總有效率79%,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但針對尿毒癥維持性血透FD患者的治療卻少有報道,本研究以和胃生顆粒對該類患者進行了研究與療效觀察,取得了跟上述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一致的效果。
FD屬于中醫(yī)的“痞滿”、“胃脘痛”等疾病范疇,病位在胃,涉及肝脾,肝旺脾虛,肝氣橫逆犯胃為基本病機。尿毒癥患者其病情必有一個漫長的、反復發(fā)作逐漸加重的過程,患者多先天稟賦不足,脾腎虛弱為其根本病因。維持性血液透析以及透析相關并發(fā)癥則導致患者虛者更虛,又有情志不愉,肝氣橫逆犯胃,則胃氣上逆,出現(xiàn)痞滿、惡心、嘔吐;肝旺脾虛則有心煩易怒,失眠多夢,泄瀉;肝氣郁結,脾腎不足,則水液運化失職;水液聚濕生痰久而成瘀,不通則痛,故有胃痛;濕久化熱則可出現(xiàn)口苦口干而不欲飲水等病癥。
和胃生顆粒正是依據(jù)尿毒癥血透患者FD的病因病機辯證施治得來,該方劑以小柴胡湯化裁組成,方中柴胡、白芍、延胡索、郁金疏肝解郁,斂陰養(yǎng)血柔肝,調理氣機,消脹止痛;黨參、太子參性甘、平,入脾、肺經(jīng),既可補益脾胃之氣,又可防黃芩苦寒傷陽;藿香、蘇葉醒脾寬中,芳香化濕止嘔;黃芩清泄里熱,治療口干口苦;建曲、麥芽消食和胃化滯;升麻既可助黃芩瀉火,又可升舉陽氣,脾升胃降,痞滿、惡心、嘔吐自除。柴胡、延胡索、升麻具有鎮(zhèn)靜、止痛作用,能調節(jié)免疫和胃腸生理功能;蘇葉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組方體現(xiàn)了補虛瀉實,舒肝理氣,降逆和胃治療原則,輔以森田心理療法,增加患者樂觀情緒,減少疑病素質。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起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和胃生顆粒是治療尿毒癥血透患者FD的有效方法。患者攜帶服用方便,進水少,未見毒副反應,消化功能改善,納入觀察的生化指標好轉,為提高患者的透析質量和生活質量提供了切實可行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