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健
在高中語文教育界存在著不少高考語文的教條主義者,高一就開始用一套幾乎涵蓋高考全部考點的、幾乎等于完整的高考模擬題的試題去組織考試;高一高二整個階段,不管教學內(nèi)容是什么,都用高考模擬題去考查學生,嚴重脫離高中語文教學的具體實際;普遍給學生一種“學的又不考,考的又不學,學了沒有什么用”的印象,嚴重削弱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導致語文學科被學生邊緣化。
高中語文教育目前陷入低效無效的泥淖的重要根源就在于,組織語文階段性考試不立足于語文教學的具體實際而盲目僵化地對高考模式亦步亦趨的教條主義盛行。
其實,我們必須看到這些高考模式的教條主義者的初衷并不壞,他們高一起就嚴格按照高考模式命題組織考試,只是為了讓學生早一點熟悉高考語文模式,以此提升學生的高考語文成績。但是,我們也必須指出他們好心辦了壞事:第一,高一起就讓高考模擬題一步到位地成型,嚴重違背了循序漸進這個最起碼的教育常識;第二,高一高考模擬、高二高考模擬、高三高考模擬,如此翻來覆去地考高考模擬題,是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嚴重消磨了學生的應對高考模式的銳氣,制約了學生高考語文成績的提升;第三,盲目地對高考模式亦步亦趨,嚴重脫離了教學實際,讓學生對平時所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沒有牢固掌握的意識,嚴重制約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最終高考語文成績的有效提升。
當今的語文學科的地位普遍被嚴重邊緣化,如何改變這種現(xiàn)狀呢?我們倡導,將高考語文的基本精神和高中語文教學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在理論上,強調(diào)從高一高二的階段性考試到高三的高考模擬考試應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非在高一就讓高考模擬一步到位地成型,以此回歸循序漸進這個起碼的教育常識;強調(diào)完整的高考模擬題是針對高中階段乃至整個中學階段所學知識的綜合能力測試,作為局部的高一高二的語文試題應該關注每個學期的學習要點而不是覆蓋所有的高考考點;對于高考考點,我們要將其分為若干部分,并隨著語文教學進程的推進逐步納入。在實踐上,就是要求高一高二的語文考試不能對高考模式亦步亦趨,不能完整地覆蓋高考的全部考點,而應當充分研究和立足高一高二語文教學需要大量基礎積淀的具體實際,以體現(xiàn)高中語文教學的階段性,以此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生活,以此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這種將高考語文的基本精神和高中語文教學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方式是求真務實的:一方面引導學生牢固掌握一批經(jīng)典范本,力求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牢固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以不變應萬變,為學生提升高考語文成績提供更為有力的保證。
將高考語文的基本精神和高中語文教學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把課標指定的諸如《論語》《三國演義》《紅樓夢》之類的經(jīng)典名著納入高一高二的系列語文考試中,以此切實引導學生去閱讀經(jīng)典名著。我們的教條主義者從高一起僵化地對高考模式亦步亦趨,帶領著學生去和高考模擬題“硬碰硬”,結果讓學生碰得“頭破血流”,把學生對語文的胃口敗壞殆盡,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消磨殆盡。教條主義者的失誤,也是在于沒有把握高考語文的精髓,即高考語文的基本精神,只是看到了高考語文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即高考題或者高考模擬題。我們必須看到,高考語文題或者高考語文模擬題只是高考語文基本精神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而非高考語文的基本精神本身;高考語文的基本精神應當體現(xiàn)為高考語文所體現(xiàn)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經(jīng)典范本考察雖然不是高考模擬題,但是可以更加集中、強烈地體現(xiàn)高考語文的基本精神,卻可以為學生最終做好高考模擬題、高考題奠定堅實的基礎。
許多迷信高考模式的教條主義者或許會說,所謂的經(jīng)典范本只不過是個例子而已,你那樣去反復考查有什么意思。我們必須指出,經(jīng)典范本誠然是個例子,但其經(jīng)典性決定了它絕對不僅僅只是個例子。這種經(jīng)典性決定許多經(jīng)典范本具有不可替代性?!峨蹰w序》在中國浩如煙海的駢文中堪稱壓卷,《赤壁賦》在宋代文賦作品中也無出其右,《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并稱“樂府雙璧”,在兩漢魏晉南北朝的眾多樂府詩歌中也絕對堪稱壓卷。宋代大文豪歐陽修曾經(jīng)說過“晉無文章,唯陶淵明一篇《歸去兮來兮辭》而已!”《歸去來兮辭》在兩晉散文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杜甫的《登高》也被譽為“古今七律第一”。高考題、高考模擬題以及眾多備考教輔涉及的無數(shù)人物傳記的文言文閱讀,試問哪一篇的藝術價值可以和《鴻門宴》《荊軻刺秦》《燭之武退秦師》《蘇武傳》等經(jīng)典范本相媲美。經(jīng)典范本的藝術價值遠遠地超越一般作品,可以常讀常新,需要反復咀嚼,絕對不是高考模擬題選入的一般例子。如果我們只把經(jīng)典范本當作一般例子,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對其浮光掠影地過一遍就再也不管了(考綱要求背誦的除外),何異于焚琴煮鶴。一言以蔽之,我們把經(jīng)典范本就僅僅當作個例子的語文教學態(tài)度,需要反思??荚噹缀跏菍W生學習的唯一動力,我們就是要通過將經(jīng)典范本納入高一高二的階段性考試,引導學生對其反復咀嚼,從而牢固掌握一批經(jīng)典范本,從而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當然,引導學生牢固掌握一批經(jīng)典范本,除了考試對理解的引導,更離不開記憶背誦。北大漆永祥教授在《中學語文教學“十請”》中批評中學語文教學“拒絕記憶背誦”。多年以來,在教條主義影響之下,像《滕王閣序》《琵琶行》《孔雀東南飛》等這樣的經(jīng)典范本,我們一般只按照考綱或者教材的要求讓學生只背誦一點片言只語,實在是一種遺憾。毫無疑問,按照考綱或者教材的要求去給學生指定背誦篇目,讓學生背誦片言只語的做法絕對談不上是真正的記憶背誦。對于經(jīng)典范本,我們只有引導學生記誦之而后快。記憶背誦甚至攸關語文教學的成敗,我們不拒絕記憶背誦就不能教條主義地在高一起就根據(jù)考綱去給學生指定什么必背篇目,而應當通過高一高二的階段性考試在更廣的范圍內(nèi)引導學生記憶背誦,要求學生背誦大部分經(jīng)典范本。高考要求的所謂必背篇目只適合于高三,不適合高一高二兩個年級。高一高二在更廣的范圍內(nèi)引領背誦,可以充分激活和發(fā)展學生的記憶力,到高三再背誦必背篇目就易如反掌了。高一高二的語文教學需要讓學生豐富積淀,這是高一高二的語文教學最大的實際,背誦無疑是最有效的方式。
高考語文的教條主義者的出路,無疑在于實事求是地解放僵化地應對高考的思想,在組織高一高二階段性考試的時候,要將高考語文的基本精神和高中語文教學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我們期待高考語文的教條主義者,能早日走出教條主義的泥淖,回歸語文教學的正途。
[作者通聯(lián):重慶市榮昌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