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管老師還是家長,我們經(jīng)常覺得孩子不懂事、不聽話,貪玩,學習不認真、不努力,沒有上進心,甚至有些孩子表現(xiàn)怪異等等;然后身為長者的我們會生氣、焦躁、甚至歇斯底里;然后“負責任”的我們會竭盡所能、費盡心思、不遺余力地去“教育”他們。然而,我們真的都對嗎?孩子獨特的表現(xiàn)往往是他本身生理特征決定的,是他身心成長的需要。正確看待,順應孩子的需求,使之得到應有的對待,才會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反之,則會對孩子身心造成傷害,讓孩子走上偏離正常發(fā)展的軌道,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關鍵詞:后進生;感冒;摧殘;合理對待;理想結果;呼吁
一、 從感冒看一年級入學新生之“坐不住”“后進生”等等現(xiàn)象的“存在即合理”
新生一年級幾乎每個班都會有幾個“坐不住”“不聽講、學習習慣差”的后進生。
上學期接手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開學第一天,我認住了第一個特色學生A:一個小男孩,上課時他總是把身子往后一躺,頭就鉆到了后面課桌下面,身體平躺在座位上。動作非常嫻熟、利落,不知不覺就犯,一節(jié)課得提醒他好多次。A是一學期最讓老師頭疼的一個學生。前2個月他都不能正常聽課、完成作業(yè)。上課時總不能做好課前準備。老師說打開書時他沒有書,幫他找好書,他也不能及時完成老師的指令翻到相應的頁數(shù)。多數(shù)時候他只顧玩自己的,根本不搭理老師的講課。別人寫作業(yè)他也不寫,老師站在他跟前督促也沒用。表揚、批評、鼓勵啥方法都不管用,他沉浸在自己的狀態(tài)中。提醒他:快點寫,別人都寫好幾個字了。他只管拿鉛筆沿著書或本子中間的縫來回抹畫;獎勵他一顆糖,第二天他認真地告訴我不喜歡那個口味。他的兩顆小黑眼睛,晶亮晶亮,一塵不染!純真得讓人生不起氣來。盡管他的學習狀況實在令人頭疼。他上課學不進去,下課比誰都更著急出去玩,滿校園跑。想給他補補課,根本不可能。當然,他媽媽在家給他輔導功課也特別不易。到期中時,要認的生字他有很多不認識。一次他有外傷不能上體育課,我試著教他認字。我請他到辦公室,坐在我辦公桌旁邊,翻開生字表,一課一課檢查,找出不認識的字做上記號,一次教他兩個,教他幾種方法,讓他認好了找我檢查。我做我的事。他每次認住我都高興地肯定,且隨時復習鞏固前邊的。沒想到一節(jié)課他竟然完成幾課,認了十幾個字。我喜出望外:他有較強的學習能力。
下半學期他的情況慢慢好轉,聽課、學習的時間逐漸增多,開始寫點課堂作業(yè),——還是顯得很難受,經(jīng)常憋不住發(fā)怪聲,嗷嗷叫。雖然和絕大多數(shù)同學比還是明顯落在后邊,我還是很高興地不斷鼓勵他,有時間就給他補課。他一直在進步。到期末時,他基本能跟大家同步學習了,前邊落下的也補得差不多了。期末檢測,他得了A.——他努力了。期末檢測結束,他便在家生病了,連散學式的獎狀也沒能到校領。寒假開始好幾天了,我看到他媽媽發(fā)朋友圈的“心疼”照片:躺在床上,兩眼空洞,虛弱至極。他看似那么“不愛學”,還是累著了?!八臉幼印笔撬男枰蚁?。
B是被我?guī)缀鹾虯同時認住的第二個學生,也是個挺精神、帥氣的小男孩。他的最大特點是臟、亂,當然,還有上課不聽講。他的書、本子總是橫三豎四掉在地上,寫作業(yè)時總沒有本子。他樂此不疲做的一件事就是把本子紙撕下來,用手攥吧攥吧,一頭彎一彎,就當槍。我總覺得他做的玩具太粗糙、太沒技術含量、太差勁了??伤娴煤馨V迷。課上課下都在玩這一種東西。抽屜洞里總塞滿這種東西。一個學期的前三分之一都是這樣,課堂上被叫起,他一般都不知干什么。但他的學習沒讓我費A那么大勁兒。原因是偶爾一次我在黑板上教讀生字時表揚他聲音響亮,沒想到從那以后,一學習生字他就專心致志大聲讀,是全班聲音最大的。即使我心疼他感冒嗓子啞提醒他小聲點,他也低不下來,依然那么賣力。其他學習環(huán)節(jié)也日漸上進。當然我也沒少表揚他。這是一個典型的順毛驢,表揚的力量對他特別大,大到讓我吃驚——上課走神、不聽講對學生來說就像一種頑疾,改變起來難度極大。沒想到只偶爾的一次課上表揚竟成了轉機!他第一次感冒就請了幾天假。返校后明顯沒好徹底:聲音沙啞,說話半截氣,臉色青黃,眼窩深陷。后半學期都這樣。我提醒他幾次跟媽媽說去看看中醫(yī)。到期末檢測前幾天,他終于發(fā)起高燒,不能上學了。最后一天,他吃了退燒藥來參加了檢測,回家繼續(xù)打吊瓶。他的試卷全對。散學時他也堅持到校了,臉黃黃的,眼窩深陷,聲音沙啞,說話半截氣。領到了獎狀。他一直很興奮,一直在笑。那天他媽有事來接得晚,他在辦公室等著,后來媽媽來,說大夫說兒子是氣管炎,還得打針。他進步最典型,病的時間最長,也最重。他,也累著了。——他的貪玩也是他的需要。
學生C是個特別純真的小女孩。當我發(fā)現(xiàn)她作業(yè)出錯多,知識掌握得不好時有點意外。因為她之前給我的印象很伶俐。之后就注意到她書寫也不夠認真,上課有時也做小動作。有一次沒交作業(yè),我查出來她還不承認,一種對抗的態(tài)度。跟她媽媽溝通,發(fā)現(xiàn)她媽媽也是很上心、很負責的,但也是覺得孩子學習挺費勁。從那以后她一直很乖順,很努力,但一直是處在下游。期末前,她也是感冒很厲害的一個。起初是帶感冒藥中午在學校吃,后來請假打了幾天針。到最后也是一臉病容。
這三個孩子都是年齡偏小,剛剛夠齡的。他們的身體發(fā)育程度決定了他們本來的樣子。他們不是懶,不是不想學好,更不是調(diào)皮搗蛋鬼。其表現(xiàn)是其自然之需要。表面上他們方方面面落后,本質上他們已經(jīng)超額付出。
二、 既然合理,就應尊重。尊重客觀存在,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才會有好結果
杜威說:“一切需要和欲望都含有缺乏?!币簿褪钦f你想讓孩子喜歡學習,就不能讓學習把孩子的生活塞得太滿,想讓孩子喜歡寫作業(yè)就不能讓作業(yè)把孩子的生活塞得太滿,而且要讓他們有欠缺感?!⒁猓簼M或不滿、欠不欠都以孩子自己的感覺為準。像這幾個孩子,我們看到的是他們大多數(shù)時間在玩,而他們自己的感覺呢?可能被學習壓得太難受了!我們看那么簡單、那么少的作業(yè),在他們眼里可能多得、難得無法面對!干脆逃脫、置之不理、不干了!如果我們以作業(yè)作為懲罰,在孩子不愿意時強壓給他們,甚至遠遠超出他們的承受力,他們怎么會不厭煩作業(yè)呢?所以作業(yè)懲罰是扼殺孩子學習興趣的一大殺手。厭學的孩子到底是怎么造出來的呢?我從教30年了,教過很多低段。我看到每個剛步入一年級大門的孩子都是好好學習、努力向上的。說到這里,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有多少孩子能保持這份心境學到成才?又有多少孩子中途被毀?幸而對于上述幾個孩子,老師和家長在這方面都做得比較好。當他們還處在不能完成作業(yè)和相應學習任務時,老師和家長都適當?shù)亟蛹{了他們的拖欠,而沒有對他們強制完成,更沒有懲罰,更重要的是尊重、接納他們,從心里深深地愛著他們,給他們時間和空間,等他們成長、進步。正是老師和家長的這種對客觀的尊重,對孩子的理解、幫助、關愛,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心、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他們的上進心、自信心,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奠定了繼續(xù)學習的基礎。
如果不理解他們這是一種客觀表現(xiàn),不尊重這一客觀規(guī)律,對他們嫌棄、厭惡或以成人的意志為標準采取強制措施又會怎樣呢?
哲學家弗洛姆說:“教育的對立面是操縱,他出于對孩子之潛能的生長缺乏信心,認為只有成年人去指導孩子該做哪些事,不該做那些事,孩子才會獲得正常的發(fā)展。然而這樣的操縱是錯誤的。”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認為:正像空氣對于健康是必不可少的,自由時間對于學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讓學生不把全部時間都用在學習上,留下許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才能夠順利地學習。學生的時間被各種功課塞得越滿,給他留下供他思考與學習直接有關的東西的時間越少,那么他負擔過重、學業(yè)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事實確實如此,一點都不錯。13年前我教過一個學生,暫且稱他為D吧。D的樣子我一直記得很清晰:眼睛很大,臉色有點蒼白,腰總挺不直,很懂事、很聽話、脾氣很好的一個小男孩。也是從一年級教的他。他的作業(yè)總是亂糟糟的,字又臟又黑,聽寫老是出錯特多,數(shù)學也很差。作業(yè)做得很慢。他姥姥是個退休老師,媽媽對他的學習特別重視,信奉“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決心從一開始就不能讓兒子落下功課。三年級之前,這個媽媽就沒讓兒子10點前睡過覺,三年級以后,沒10點半前睡過覺。——后來聽她說的。不管早晚,必須得讓兒子完成當天作業(yè)或學習任務。我多次告訴她,晚上不管孩子完沒完成作業(yè),9點前一定讓他睡覺。但她一直不聽,堅持當天作業(yè)一定完成,不能落下功課。有一次寫關于周末生活的作文,E雖然寫得語句不通、錯字連篇、半張紙看起來像一團亂麻,但我還是能讀出大意:放學一回到家就學習,吃完晚飯又學習,第二天去姑姑家的車上學習,到姑姑家后表哥教他學習……總之,他的課余生活就是學習、學習、學習……下午放學如果是爸爸或奶奶接他,到小區(qū)的院子里看到別的孩子在玩,有時經(jīng)不住他央求,會允許他玩一會兒,但如果被下班回來的媽媽看見,回家就會爆發(fā)“戰(zhàn)爭”,嫌耽誤了孩子學習。D在三年級還是四年級時出了個毛?。侯^老是像叩頭蟲似的往下磕。班主任跟家長反映,家長帶他去了醫(yī)院,檢查的結果是:長時間缺乏深度睡眠而造成的一種病癥。D就這樣度過了小學生活。初中據(jù)說回老家上了,不知現(xiàn)在怎樣。D是一個悲??!孩子身心都受到嚴重摧殘!他的心靈里可能只有被家長牢牢種下的他能理解的“學習”。他或許不是一個學習文化知識的料,如果順其自然,讓他過一個孩子該有的正常生活,他也會很鮮活,很陽光,很燦爛。
無獨有偶,我兒子是一個相反的例子。他是個思維活躍但坐不住、管不住自己的孩子。按常規(guī)標準,他不是一個遵守紀律、刻苦學習的好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知子莫如母,我深知很多要求他無法做到。對老師的告狀我都軟處理,到我這兒為止。也從沒額外讓他多做一點作業(yè)——他沒有那個承受力。他卻不斷進步,越來越好,有上進心。中考時成績不理想,全市2千多名。我沒埋怨他,我一直覺得不管考得好點還是孬點對他來說都正常。高中強度大,學校規(guī)定休息的時間少。只要他提出累、睡不夠,想周末休息,我就替他向老師請假(學校規(guī)定必須家長請假)。高考時他考了全省1400多名,校第三名,對他來說,是很理想的成績。而他請的假,比全班除他外其他所有同學的總和還要多。我是盡量按照他的實際需要來管理他的,相信他,給他自由空間。
正所謂大道至簡,因材施教,實事求是而已。
我大聲呼吁:當我們面對與眾不同的“熊孩子”,當我們覺得他們的行為難以接受時,我們要敬畏:“存在即合理”。
參考文獻:
[1][美]杜威,王承緒譯.民主主義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美]弗洛姆,孫依依譯.為自己的人[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8.
[3][蘇]蘇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編譯.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作者簡介:朱永霞,山東省淄博市,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qū)四十畝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