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華丹 孫銘媚
摘要:將巴甫洛夫提出的“第一信號系統(tǒng)”的概念引入課堂教學過程,提出了課堂教學“第一信號系統(tǒng)”(也稱“隱性教學因素”)的概念;分析教員第一信號系統(tǒng)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方式有情感投入度、形體語言表現力、聲音感染力等方面,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發(fā)揮隱性教學因素功能,增強教育教學能力,提升課堂學習成效的方式和途徑。
關鍵詞:教員第一信號系統(tǒng);課堂教學;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2.0?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4-9324(2020)15-0029-02
一、課堂教學“第一信號系統(tǒng)”的內涵
課堂教學從某種程度上是一門復雜的藝術,45分鐘的課堂不僅通過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向作用于學員的顯性教學。實際上,我們忽略了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因素,即非顯性即隱性教學因素,諸如教員的聲音、形體、衣著、精神狀態(tài)等,其對學員的影響更加深刻、對課堂教學成效的提升更加直接。為系統(tǒng)分析非顯性教學因素對課堂教學成效的影響,筆者將巴甫洛夫提出的“第一信號系統(tǒng)”的概念引入課堂教學過程。巴甫洛夫的生理學理論認為,大腦皮質最基本的活動是信號活動,一類是具體的條件刺激,如聲、光、味等,即第一信號,又被稱為具體信號。即人對視覺、聽覺、觸覺等外在環(huán)境的信號刺激所引發(fā)的條件反射。這里將課堂教學中的隱性教學因素視為刺激學員學習行為的第一信號。另一類是現實的抽象刺激,即語言文字,稱為第二信號。
綜上,筆者將課堂教學“第一信號系統(tǒng)”(也稱“隱性教學因素”)的概念界定為:教員在課堂教學中傳遞出的、不直接構成顯性教學行為但對全期施教過程產生重要影響的各類因素、信息的總和,主要包括教員的人格魅力、形體語言、課堂聲音的運用方式、教員的情感投入,以及教學場所的環(huán)境布置、教學情境的設置、學員人數、桌椅的擺放等課堂中物質環(huán)境因素等多個方面。
二、教員第一信號系統(tǒng)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方式
教員作為第一信號系統(tǒng),即隱性教學因素發(fā)揮積極作用的主要實踐者和承載者,其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方式包括情感投入度、聲音感染力、形體語言表現力等。
1.情感投入度。情感投入是指一個人在一定情境中對特定人和事自愿投入的精力,主要表現其思維方式上。教員從走進教室的那一刻起,其情感投入度會一直影響著學員的情緒和課堂氛圍。學員除了在不斷接收教員傳授的專業(yè)知識外,更是能直接地感受到教員的情緒、治學態(tài)度和關愛,教員能否保持著飽滿的教學熱情、秉持著認真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付出真誠之愛是學員愿不愿意從心里認可教員、保持高度注意力好好聽課的重要動力因素。
教員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在關注學員的學業(yè)成績的同時也應該對學員投入關心和愛,滿足學員的情感上的需求。當前軍校學員普遍承受著較大的學習和訓練壓力,很多時候課堂上學員的呈現出疲憊和無精打采的精神面貌,孤獨感在無聲的蔓延,學校教育出現了學員的“情感荒原”現象。針對這些精神上的危機,教員對學員的愛正是使荒原成為綠洲的一服良藥,也是驅使學員努力學習進取的內驅力,從而轉化為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精神催化劑。
2.聲音感染力。教員的職業(yè)就是將知識傳授給學員,目前主要的傳授方式仍是口語講授,教員的每一句話都要借助嗓音,因此對教員而言,嗓音高低強弱、明暗虛實等制約著語言的傳遞效率,同樣聲音質量也影響著教員傳遞信息的質量和效率。[1]
教員的聲音形象也是教員個人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優(yōu)美的聲音有一個共同點——富有感染力。無論是洪亮、深沉、剛勁有力的男教員的聲音,還是清脆、柔和、婉約的女教員的聲音,都在向學員傳遞著各自美好的形象和魅力。相反,混濁不清、低沉嘶啞的聲音不僅影響學員的聽課情緒,課堂教學效果自然也會大打折扣。
3.形體語言表現力。形體語言是相對于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的非詞語的身體符號,用來傳遞情感、交流信息,說明意向的溝通手段,包括姿態(tài)、手勢、面部表情等其他非語言手段。[2]形體語言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俗話說“熱情的態(tài)度勝過山珍海味”。教員與學員在進行教學活動時也自然形成了一種人際關系,因此教員在課堂上除了運用良好的聲音語言外,同樣要注重形體語言。舉止得體、體態(tài)優(yōu)雅既是教員個人魅力的展現,又能夠拉進與學員的距離。
軍隊院校教員其形體語言相對于其他行業(yè)人員和地方教師的形體語言既有聯(lián)系又有著區(qū)別。其特點有三個方面:一是嚴肅性。軍校教員擁有教師和軍隊人員(現役軍人和文職人員)雙重身份,授課對象也是軍人,這樣的特殊身份讓軍校課堂的氛圍相較地方課堂多了些嚴肅,少了些隨意。二是輔助性。形體語言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聲音語言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共同服務于課堂教學。三是示范性。這個特點是教員職業(yè)身份所決定的。教員站在講臺上,一言一行,一顰一笑,甚至是容貌和穿衣打扮都在學員的視野范圍。學員不僅在看教員,更是在評價教員,對學員的影響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
三、教員運用第一信號系統(tǒng)提升課堂成效的措施
顯性教學因素學員主要用“腦”去接受,可能存在著某種被動性;而隱性教學因素,即“第一信號系統(tǒng)”需要學員用“心”去感受,這個過程是學員主動性行為,甚至是無意識的主動性行為。學員在隱性教學因素的習得過程中感到愉悅,隱性教育的作用才得以體現。因此,教員要重視并加強課堂隱性教學因素的運用,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1.投入飽滿的熱情感染學員。教學不僅需要教員付出智慧、良心和耐心,還需要投入極大的熱情,才能感染學員。教員一定不要帶負面情緒到課堂,因為情緒具有非常強的感染力。好的情緒如此,負面情緒更甚。無論是生活瑣事的煩惱、還是教學學術的不順心都讓它們止步課堂之外,教員一旦走進課堂就要給學員呈現出一個積極向上、熱情飽滿的教員形象。然而飽滿的熱情需要對教學投入極大的熱情、對課堂有敬畏之心以及對學員成長發(fā)自內心的關懷。若有一點私心和私欲,都無法長期扎根七尺講臺,短暫的熱情也會漸漸消磨殆盡。
2.提升聲音語言魅力打動學員。教員要提升聲音語言的魅力以打動學員,可以從兩個方面努力:第一,系統(tǒng)學習發(fā)聲技巧。發(fā)聲是一項系統(tǒng)性很強的活動,每個人的嗓音條件雖然有生理上的差異,但后天科學的訓練效果更加顯著。通過基本的發(fā)聲原理掌握用嗓護嗓技巧,在理論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系統(tǒng)的發(fā)聲練習,循序漸進,持之以恒。不敢期許教員都能訓練成歌唱家的嗓音,至少能在課前的報告詞和課中講授時達到普通話標準、吐字語句清晰有力,語速語調適當,這是對教員聲音語言訓練的基礎性要求。第二,形成正面的個人語言風格。語言風格是多樣的,教員的性別、性格的差異都會給語言風格帶來影響。比如男性教員的聲音大多是響亮而飽滿的,女性教員的聲音大多是清脆而柔美的;性格內向的教員聲音多沉穩(wěn),性格外向的教員聲音多聲高氣滿。在語言風格上的形成過程中教員要根據自身的性格特點,與自身“人設”相符,不能盲目效仿不適合自己的風格,否則會顯得刻意和不自然。無論是簡約嚴謹、質樸平實、莊重典雅還是委婉詼諧等等,只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風格,都能如汩汩清泉滋潤學員的心田,如清晨陽光沐浴學員心靈。[3]
3.豐富形體語言提升親和力。作為一名軍隊院校的教員,身穿軍裝或軍隊制服,在課堂上不能散漫而“站無站相”,要做到站姿挺拔、舉手禮規(guī)范、自然得體、這是對教員形體姿態(tài)上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要想提升親和力,接近與學員的距離,還要在手勢、面部表情等方面下些功夫。教員的手勢是授課的輔助手段,常常與聲音語言同步又有強化聲音的作用。對于人際交往來說,微笑是最有效的“武器”,同樣是教員在課堂上可以用來與學員交流近的“利器”。
參考文獻:
[1]楊小鋒.教師發(fā)聲訓練教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
[2]倪三好.優(yōu)秀教師的語言藝術[M].蕪湖: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72.
[3]張行明.教師語言的魅力[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