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鳳香
摘 ?要 中青年教師是高校的中流砥柱,整體上熱愛教學,樂于貢獻。目前還存在的不良行為有政治思想修養(yǎng)不高、教育教學行為功利化、教學工作無原則和不嚴謹、為人師表不夠、隱蔽的學術不端行為屢禁不止、與受教者關系不純潔等。思想道德建設,教師自身應不忘初心,教育部門和高校應將民主法治落到實處,社會應營造良好大環(huán)境及全面提升國民道德素質(zhì)。
關鍵詞 高校;中青年教師;思想道德素質(zhì);師德
中圖分類號:G645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0)18-0028-03
Discussion of Young Teacher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Yu Fengxiang
Abstract Young and middle-aged teachers are the mainsta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y love teaching and willing to contribute
generally. Bad behavior still exists, such as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accomplishment is not high, utilitarianism lies in educational tea-ching behavior, teaching is unprincipled and lax, to be a model is not
enough, covert academic misconduction continues, relationships with
the educated are impure, etc.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re-
quires that teachers themselves should not forget the original inten-
tion, education department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ut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 into practice, the society should create a good environ-
ment and improve the moral standards of the people comprehen-sively.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oung and middle-aged tea-chers; ideological and moral standards; teachers morality
1 前言
在高校“雙一流”建設啟動的背景下,高校中青年教師承擔主體教育教學任務,是學校的中流砥柱和中堅力量,是提升辦學質(zhì)量、加快內(nèi)涵發(fā)展的決定性力量。在中央全面反腐形勢下,教師自身思想道德素質(zhì)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針對高校中青年教師群體思想道德建設的研究尚未成熟,成果不多。比較而言,中青年教師有學歷,大都受過正規(guī)教育,有干勁,但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容易受社會各種思潮的影響,更懂得如何精致地利己,進而容易波及教育事業(yè),影響學生甚至危害社會。
當前社會形勢復雜多變,新形勢下呈現(xiàn)出很多新的問題,近年來出現(xiàn)不少由于教師思想道德素質(zhì)引發(fā)的案例,如有教師在課堂上插播國外媒體不實圖片,發(fā)表丑化黨和國家領導人形象的言論,違反政治紀律;有教師違規(guī)收取招生勞務費和買賣假學歷;有部分教師存在學術不端,違規(guī)修改學生成績,違背師生倫理道德;等等。這些問題給社會和學生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新形勢下探討中青年教師思想道德建設尤為必要。
2 中青年教師思想道德素質(zhì)內(nèi)涵
陶行知先生提出“德高為師,身正為范”,高校教師相比較于其他社會職業(yè),理應具備更高的道德素養(yǎng)。學術界多數(shù)研究是將師德等同于教師職業(yè)道德,大部分學者對于師德的本質(zhì)認識是一致的:師德是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結構和品質(zhì)[1]。2011年由教育部、中國教科文衛(wèi)體工會全國委員會印發(fā)的《高等學校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將師德分為愛國守法、敬業(yè)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服務社會、為人師表六個方面[2]。社會從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對教師道德層面的重視。2007年,胡錦濤在優(yōu)秀教師座談會上對教師提出的希望是愛崗敬業(yè)、關愛學生,刻苦鉆研、嚴謹篤學,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甘為人梯、樂于奉獻[3]。2014年,習近平在北師大師生座談會上提出要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4]。
中青年教師與學生代溝小,其自身品質(zhì)和行為更容易輻射學生,因此在某些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筆者認為師德是教師個人道德的全面要求,包含而不僅限于教師職業(yè)道德:一是要有正確的政治方向;二是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是具備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教師應忠誠教育事業(yè),具有對教育事業(yè)的獻身精神;具有高度責任感,對教育工作抱有嚴謹?shù)膽B(tài)度;愛護學生,教育過程中有愛的情感;與時俱進,使教育觀念不斷更新和發(fā)展;身體力行,以自身為人師表的行為做出表率。
3 中青年教師思想道德素質(zhì)現(xiàn)狀
強調(diào)師風師德一直是我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因此也使得高校教師獲得了社會的尊重。但近年來出現(xiàn)的少數(shù)教師的道德淪喪行為帶來極壞的社會影響,能輕而易舉地引發(fā)教師群體的信任危機。
目前,中青年教師整體上熱愛教育教學工作,具有奉獻精神,工作認真負責,師生關系良好。甚至有些教師是學生口中的“女神”“男神”,獲得學生的普遍認可。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生最為認可的這些教師具有的良好行為,包括正面積極、知識豐富、組織嚴密、教學有序、待人親切、幽默樂觀、維護學生利益等。
筆者在2019年以問卷方式在湖南省進行了調(diào)查,調(diào)查對象為普通公眾、學生和教師,回收有效問卷200份。調(diào)查表明,認為目前師德狀況“較差”或“很差”的共占27%,認為“一般”的為39%,而認為“較好”或“很好”的占34%;對于高校中青年教師,認為目前存在的思想道德不良行為有“言行出格,儀表不整”“重視名利,拼職稱、職位”“上課敷衍,照本宣科”“不講原則,成績不公正”“不關心學生”“學術不端”“利用學生”等。通過調(diào)查及文獻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目前中青年教師思想道德素質(zhì)呈現(xiàn)出如下問題。
1)政治思想修養(yǎng)不高。中青年教師政治思想還不夠成熟,特別是理論素養(yǎng)不高,共產(chǎn)主義理想比較淡薄,政治學習流于形式,應付了事,輕政治重業(yè)務。這也導致部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無法對學生進行正面的課程思政教育。2019年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黨員教師的思想覺悟有了很大提高,并能輻射及帶動周邊的非黨員同志。
2)教育教學行為功利化。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79%的中青年教師做科研是為了評職稱,少數(shù)教師是為與企業(yè)合作或服務社會。在這種急功近利的思想影響下,抄襲、無貢獻掛名等學術不端行為屢見不鮮。而教書育人中的良好思想道德行為由于量化困難,考核機制不成熟,對職稱評定、職位競選等影響不明顯,因此而常被忽略。本科院校重科研輕教學的情況尤為突出。
3)教學工作無原則、不嚴謹。首先主要表現(xiàn)在授課過程沒有較好的規(guī)劃,組織不嚴密,隨心所欲,存在應付的現(xiàn)象。教學內(nèi)容不考慮是否符合社會需要,教學方法不適合受教對象。有的教師制訂教學計劃主要看自己會什么,哪樣教學更方便自己。這是極其錯誤的。其次表現(xiàn)在成績評定不科學、不公正,進而影響學生獎學金、優(yōu)秀等次的評定、入黨條件等,不但造成不好的風氣,打消了優(yōu)秀學生的積極性,更影響學生“三觀”的正確培養(yǎng)。
4)為人師表不夠。部分教師言語粗俗,舉止不文明,不注意自身形象,加深了社會和學生對教師群體的誤解和不滿。部分教師甚至在課堂內(nèi)外傳遞負面的、消極的情緒,不但不能為學生做表率,還嚴重誤導學生。
5)隱蔽的學術不端行為屢禁不止。近年來媒體爆出多起嚴重的學術不端事件。教育部于2016年發(fā)布《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教育部令第40號),明確了學術不端行為的認定,并提出應進行嚴肅處理,包括通報批評、終止科研項目、撤銷學術獎勵、辭退或解聘等,起到極大的震懾作用。近年來,論文查重系統(tǒng)等的應用也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這種行為,但仍然存在一些隱蔽性強的行為,如侵占學生的科研成果,篡改試驗數(shù)據(jù)等。82%的受調(diào)查教師認為目前存在“未參加研究或創(chuàng)作而在研究成果、學術論文上署名”的情況,有的中青年教師在課題申報、論文發(fā)表時往往虛構合作者,掛上行業(yè)內(nèi)知名專家、單位領導等的名字,以此增加通過率。
6)與受教者關系不純潔。郭曉冉[5]研究認為,高校部分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道德關系失范行為,超出了純潔的、擺脫了物質(zhì)化的“傳道授業(yè)解惑”關系。近年來,媒體也爆出多起師生倫理失?,F(xiàn)象。調(diào)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高校中青年教師與學生仍存在很多不良關系,比如將學生當作廉價勞動力,繼而在成績評定、獎助學金評定、評獎評優(yōu)中給予傾斜等。
4 中青年教師思想道德素質(zhì)建設策略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只有在思想道德素質(zhì)提升的前提下,教師才能自覺自愿地做某事,真正熱愛教育事業(yè)。加強中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是促使其向正確方向發(fā)展的重要保證?!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強師德建設,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教師要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經(jīng)由傳統(tǒng)的“讀報紙,學文件”的形式轉(zhuǎn)變成多元化的趨勢,學黨史、學理論、讀原著、上黨課、紅色實踐、情感溝通等,取得豐碩成果。教師思想覺悟有了極大提高,在正面價值觀的引導下,呈現(xiàn)出愛國愛校、愛崗敬業(yè)的熱潮,一度迷惘的學生也認為愛國是一種時尚。黨指引的正面積極的文藝作品宣傳、典型案例宣傳等措施取得不錯的成效。筆者認為,加強中青年教師思想道德建設還應從以下方面進行加強。
1)教師自身不忘初心。只有觀念上的問題解決了,思想通了,才談得上教師教學能力的發(fā)展,高校才能更符合我國高等教育的戰(zhàn)略要求。20世紀90年代,研究者多從“道德論”出發(fā),論述高校腐敗的原因[1],認為高校腐敗是領導和管理干部理想喪失、道德敗壞的結果。目前制約中青年教師的法律法規(guī)、行為規(guī)范較多,但法律法規(guī)只有內(nèi)化到倫理層面才能發(fā)揮作用。有些情況下,高校教師的行為并沒有第三方監(jiān)督或沒有他者在場,只能依靠其自律的個人道德品質(zhì)才能把控自己的行為。只有大部分教師在工作過程中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不為社會不良風氣所動,才能守住知識分子的身份,無愧于高校教師的神圣稱謂。這就要求教師不忘初心,一是克服功利主義價值取向,以真理為最高價值取向;二是化解教學與科研之間的角色沖突,以培養(yǎng)學生、服務社會為最終目標;三是知行合一,加強道德理論方面的研究,加強對實際行為的指導,避免精致利己。
2)教育部門和高校將民主法治落到實處。教育部2014年先后發(fā)布針對師德行為的“六禁令”“紅七條”,對涉及教育教學方方面面劃定“紅線”,如政治思想、科研工作、兼職行為、招生保研、師生關系等[1]。有學者將高校的腐敗用功能論進行解釋,認為腐敗的發(fā)生是高校制度的不完善導致的[6]。由于高校內(nèi)部格局、學科歸屬、師生門第等更容易導致在高校教師招聘、職稱評定、學生招生就業(yè)等等過程中“關系”與“潛規(guī)則”盛行,更容易導致窩案串案多發(fā)[7],2017年中管高校巡視通報中也得到相關驗證[8],
因此必須從根本制度上予以杜絕,不留可乘之機。教育部門和高校應將民主法治落到實處,模范表彰與失德懲戒相結合,剛性規(guī)范與柔性關懷相結合。
①對教師隊伍中出現(xiàn)的觸犯“紅線”的行為應將懲戒落到實處,雷厲風行、實事求是,杜絕遮遮掩掩、沒有原則、通融包庇,對于師德師風敗壞的教師清理出教師隊伍。
②對于教師中的師德模范應加大宣傳,對中青年教師中的“老實人”“規(guī)矩人”應給予傾斜。目前,多數(shù)高校在職稱評選等工作中加大了師風師德的力度,實行一票否決制。但師風師德具體怎么量化、怎么衡量,又出現(xiàn)新的問題。
③學校評優(yōu)評先、績效考核、利益分配等應實事求是。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部分高校存在相違背的情況,如評優(yōu)評先以“誰需要”為導向,嚴重影響了中青年教師的積極性,加大了其內(nèi)部之間的不正當競爭,使民主陷入形式主義。
④嚴格教師準入制度,吸納真正熱愛教育的好教師,杜絕不學無術、一心鉆營等不良品德人員入職。針對盲目選擇教師職業(yè)或帶有功利性目的選擇教師職業(yè)的群體不建議其就職[11]。教育過程的特殊性使得教師的自身修養(yǎng)、行事模式、思想認知等會通過教學行為傳遞給學生,高校必須嚴格實行教師準入制度。目前雖然加大了教師準入的管理,但也容易讓道德素質(zhì)不高的人員蒙混過關,建議基于大數(shù)據(jù)全面考查教師入職前的思想道德情況,如結合交通違法記錄、征信記錄、公安系統(tǒng)記錄等。
3)營造良好社會大環(huán)境,全面提升國民道德素質(zhì)。有學者提出“嵌入論”,認為我國高等教育也是嵌入在特定社會結構之中的極其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12]。教師作為社會的一員,尤其是中青年教師承擔的生活和工作的壓力更大,社會上遇到的負面情況、不公平待遇等,見到的各種不良社會現(xiàn)象、不道德社會行為等,都會對其“三觀”造成影響。如果整個社會的道德素質(zhì)提高了,教師群體的道德素質(zhì)自然水漲船高;如果整個社會道德滑坡,必然會影響教師群體。要堅決避免“允許他人放火,不許教師點燈”這種境況,否則容易導致教師罵不敢還口、打不敢還手,學生無視教師尊嚴等,俗稱“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在社會層面應營造優(yōu)良的社會輿論環(huán)境,以形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在學校層面應構建中青年教師良好工作環(huán)境,包括營造和諧校園文化環(huán)境、實事求是的考評機制、科學可取的成長成才機制、人性化的后勤保障機制等。
5 總結
師風師德建設可以分為三步走:第一步是依靠制度規(guī)范教師行為,此為外因;第二步是教師將制度規(guī)范內(nèi)化為自身行為,此為內(nèi)因;第三步是全面升華,并能輻射周邊教師的行為。通過這三步,最終形成愛黨愛國、愛校護生、愛崗敬業(yè)的高素質(zhì)中青年教師群體。
參考文獻
[1]肖彤.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7.
[2]李睿婕.高校青年教師的思想道德問題[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7(5):151-153.
[3]梅士偉.我國高校腐敗問題的研究熱點與趨勢展望:基于1994~2018年CNKI論文的計量分析[J].廉政文化研究,2019(2):54-63.
[4]薛蛟.堅持立德樹人,實現(xiàn)“三全育人”[N].吉林日報,2019-12-30(4).
[5]郭曉冉.高校部分教師道德失范行為的倫理審視[J].思想政治教育研,2017(1):144-149.
[6]崇椿,許小亮.高校中腐敗現(xiàn)象研究綜述[J].江淮論壇,2007(4):111-118.
[7]曾明,鄭旭明,章輝騰.治理結構,權力機制與高校腐敗:基于117個高校腐敗案例的分析[J].廉政文化研究,2015(2):41-52.
[8]夏支平,胡海容.高校腐敗分析:從文化與制度的角度[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7(1):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