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戲劇表演是與小學生的天性十分匹配的教學活動。戲劇教學活動的推廣應用,改變了小學語文課堂靜態(tài)化、填鴨式的傳統(tǒng)模式,讓語文教學形式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真正將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地融合起來。肌體語言主要包括手勢、眼神、動作及姿態(tài)等,是有聲語言的重要輔助手段和補充。在戲劇表演中,學生的肌體語言水平反映了學生對所扮演角色的情感體驗、理解狀態(tài),折射出語文課堂學習的效果?;诖耍绾瓮ㄟ^戲劇表演提高學生的肌體語言水平,成為小學語文教師所要面對的課題。在此我結(jié)合教學實踐做如下幾方面探究。
一、戲劇表演提高學生肢體語言水平應注意的問題
1.學生要準確理解角色和劇本主旨。在戲劇表演中學生作為角色扮演者,認真閱讀劇本,把握角色的形象特點是基礎(chǔ)。否則,就會為表演而表演,肌體語言也不能得體地運用。
2.準備工作要充足。在戲劇表演前一定要精心準備,否則就會徒有形式,難以發(fā)揮出表演應有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學中,戲劇表演的準備工作有對角色形象的體驗,對其肌體語言的設(shè)計,對劇情的熟悉,臺詞的背誦等,有的角色表演還需要加以合理的想象,或者對角色作再創(chuàng)造。
3.要重視采用分組輪流表演模式。在課堂表演中,應該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輪流表演,并且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比賽。表演完成后,還應推選出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主角、最佳配角等,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并讓各個小組取長補短,起到進一步提升表演水平的效果。
4.教師要給予學生表演的自主權(quán)。在戲劇表演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完成角色形象的肌體語言設(shè)計。如果在表演過程中,學生的肌體語言表達不當,教師可以巧妙地啟發(fā)學生,讓學生認識到自己表演中的不足,積極地進行完善,使肌體語言更準確、更合理地表現(xiàn)出角色形象。在課堂教學中表演課本劇時,教師要甘當“配角”。如教學《陶罐和鐵罐》時,我先讓學生精讀課文,然后分配角色,去想象陶罐的謙虛、友善應該用什么樣的眼神、姿態(tài)來表現(xiàn);鐵罐的傲慢、無禮用什么神情、舉止來表現(xiàn)等,策劃課本劇的表演。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堂表演完成后,組織所有小組共同評選最佳角色,然后再聽取所有小觀眾的點評,對這些演員的表演起到了有效的指導作用。
5.表演結(jié)束后教師要做出總結(jié)評價。教師對學生在表演評價時,要特別關(guān)注肌體語言,對于表達水平高的學生給予充分法肯定。比如,學生在表演《自相矛盾》后,教師對扮演楚國人的學生在吹噓自己的盾是天下第一盾時,滿臉堆笑,翹起大拇指在空中劃了一個半圓的動作給予了表揚。教師認為這個動作很確切地表現(xiàn)了楚國人吹牛時內(nèi)心虛無、搖擺的心態(tài)。
二、戲劇表演提高學生肢體語言水平的實踐
1.多元融合,自主創(chuàng)編,提升語言表達水平。戲劇表演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活動,是融合了多學科、多元素的舞臺表演藝術(shù)。新課改背景下,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開放、多元,從而也使他們的情感體驗不斷深化,形象思維得以盡情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思維更加活躍,他們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在小學語文戲劇表演活動中,學生更是主角。因此,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戲劇表演活動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來做戲劇的創(chuàng)編者,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個性化的體驗來設(shè)計劇本,使劇本更加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所教學的課文內(nèi)容。這樣的劇本才能使學生在表演中自然而然地應用肌體語言來表達,通過肌體語言準確地傳遞出角色的內(nèi)心世界,讓角色的塑造更成功。
比如,我們班在準備參加學校舉辦的“戲劇節(jié)”活動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創(chuàng)編。他們選擇了《曹沖稱象》之后,有的同學感到對其中的科學道理理解得不夠準確,于是,他們請科學老師用一些實驗器材模擬了曹沖稱象的過程,然后胸有成竹地進行了劇本創(chuàng)編。劇本創(chuàng)編完成后,大家又推選出了派頭十足的曹操、聰明伶俐的曹沖、精明的侍衛(wèi)、愛搞怪的使者。由于他們每個人都參與了實驗、臺詞的編寫等,在讓他們“試戲”的時候,每個演員的表情、動作和語言都很到位,同學們?yōu)樗麄儨蚀_的肌體語言表達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樣的創(chuàng)編活動通過學科融合,加深了學生對所要創(chuàng)編內(nèi)容的理解,不僅實現(xiàn)了學以致用的目標,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在戲劇表演中肌體語言表達水平的提高。
2.通過戲劇角色扮演,學習肌體語言表達。統(tǒng)編版教材中的課文為讀者呈現(xiàn)了各具特點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形象是以生活為原型的藝術(shù)典型塑造,生活中也處處折射著他們的影子。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編劇本,采用不同角色表演的形式,讓學生去感受、去體驗角色。通過肌體語言的輔助,生動、準確地再現(xiàn)出這些藝術(shù)形象。
比如,在《扁鵲治病》的編排中,我和學生們一起分析每一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比如,扁鵲第一次見到蔡桓公時應該是怎樣的表情?應該有怎樣的眼神,什么樣的動作?當看到蔡桓公皮膚上有病的時候,扁鵲又是什么表情?受到蔡桓公呵斥的時候他會有什么表現(xiàn)?扁鵲又會通過什么樣的肌體語言表現(xiàn)出自己的無奈?他什么時候搖頭,什么時候皺眉?蔡桓公諱疾忌醫(yī)的微妙的情緒變化,通過什么樣的肌體語言來表現(xiàn)呢?學生能夠入情入境地通過肌體語言表現(xiàn)出來,無疑需要下一番功夫去琢磨、領(lǐng)會。
教學中,教師還要善于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來表演,鍛煉學生的肌體表達能力。比如在學習口語交際“勸告”的內(nèi)容時,教師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勸告和同學吵架的同桌”的情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在表演中學生自然而然地使用了肌體語言,教師在評價中表揚了注意使用肌體語言表演的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肌體語言在交際中的重要。在習作教學中,教師可以挖掘豐富的素材,創(chuàng)設(shè)簡單情景讓學生表演。學生在表演中對所要扮演的角色的神態(tài)、舉止等認真揣摩,將角色形象解讀透徹才能內(nèi)化于心,并能通過恰當?shù)募◇w語言外化于形,達到鍛煉肌體語言的目的。
3.通過教師積極引導,強化戲劇表演活動。通過角色表演來提高學生的肌體語言表達水平,需要教師做好引導,并以此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我們主要從如下幾方面作出了有益實踐。
(1)創(chuàng)設(shè)恰當?shù)膽騽∏榫?。學生置身在戲劇情境之中時,探究的興趣得到激發(fā)。通過一定的視覺、感覺刺激,才能增強他們的感受,產(chǎn)生同理心。在教學中,我們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的解讀,汲取多樣化的戲劇元素,為學生構(gòu)建戲劇情境,讓學生產(chǎn)生通過肌體來表達的欲望。比如,在教學《將相和》時,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荊條,讓學生來表演負荊請罪。學生們認真揣摩體會廉頗和藺相如的表情、動作后,表演得聲情并茂。學生肌體語言能力得到了有效鍛煉,對人物的理解也更加準確。
(2)應用音樂渲染教學情境。音樂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將恰當?shù)囊魳啡谌虢虒W中,可以激發(fā)學生肌體表演的激情,使戲劇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升。比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中,我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給課文配樂并表演。學生們很快給課文配了《悲歌》《夢幻曲》《祝你圣誕快樂》三段音樂。當音樂響起時,他們不由自主地進入了角色表演,通過自己的肌體語言表現(xiàn)著小女孩的寒冷、饑餓和對溫暖生活的向往。
新課改背景下,豐富多彩的戲劇表演為小學語文教學注入了活力。肌體語言作為角色扮演的重要手段,表現(xiàn)了學生對角色的理解、體驗等,通過戲劇表演提升學生的肌體語言水平,對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組織并開展好戲劇教學活動,將語文教學提升到一個更新、更高的層次。同時,也使學生擁有更好的鍛煉自己肌體語言能力和張揚個性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