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利琴
【摘要】眾志成城,同抗疫情。在疫情期間,每個人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在抗疫時刻共渡艱難貢獻自己的力量。網絡的發(fā)展為語文教師的線上教學提供技術支撐,在語文網絡教學實踐中基于網絡技術營造的網絡教學氛圍,整合網絡教學的海量資源,不斷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科學習的聽說讀寫能力,不斷提升個人的人文素養(yǎng)和文學修養(yǎng)。在“停課不停學”的抗疫期間,網絡教學模式能夠深化對網絡教與學的應用。本研究基于筆者的教學經驗,探究疫情期間小學語文網絡教學的模式和具體的開展策略,以最大程度保障疫情時期教學有序開展。
【關鍵詞】疫情防控;網絡教學;小學語文
得益于當前網絡科技的高水平發(fā)展,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模式才能有條不紊地展開。網絡浪潮影響下,網絡信息技術的便捷性、可靠性和交互性在教學應用實踐中突顯。實現(xiàn)小學語文網絡教學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而作出延遲開學的決定正是小學階段語文網絡教學模式發(fā)展的突破口,如何順應新時代的發(fā)展,應用好網絡教學模式,是需要語文教師持續(xù)發(fā)力、不斷總結與思考的內容。
一、疫情期間小學語文網絡教學的模式分析
第一,講授式語文網絡教學模式。與線下的語文教學模式相似,講授式語文網絡教學即把老師的“舞臺”移動到網絡上,是已有的線下課堂授課模式的新形式。疫情當下,講解式語文網絡教學模式是將在線下面對面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網絡授課中呈現(xiàn)出來,其可分為同步式教學和異步式教學兩種不同的模式。但是出于學生在疫情期間初接觸網絡直播教學,也為講究實時反饋和即時互動,多采用同步式的語文網絡教學,語文老師在課前做好備課的教學設計后,組織學生統(tǒng)一時間觀看直播教學視頻,學生在任何網絡可鏈接處的空間內跟隨語文老師教學的步伐,與異步式語文網絡教學相比較,同步式教學的交互性、實時性等優(yōu)勢明顯。
第二,演示式語文網絡教學模式。語文老師在網絡課堂上基于學習內容可以展示給學生多元化的教學信息,借助課件整合網絡上與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相關的資源并傳遞給學生,在演示式的語文網絡教學中能夠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是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的拓展延伸。首先,演示式的語文網絡教學模式中,教師將板書內容、教學思路、思維導圖等通過演示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用演示的內容幫助學生深度理解篇章。其次,通過演示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構建場面或情境,以網絡的直觀性為學生營造與實際相符的情境,有助于不斷發(fā)揮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第三,探索式語文網絡教學模式。在網絡教學這一新鮮事物中,教師應當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發(fā)揮因特網資源優(yōu)勢來進一步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探索式的語文網絡課堂可以分為以下幾步:一是語文老師布置問題后,學生針對問題分析和思考;二是經各種途徑收集相關信息并分析處理信息;三是總結提煉信息并對老師的設問給予回應。在傳統(tǒng)的線下授課模式中,學生語文學習的惰性思維比較明顯,而網絡教學為師與生的教與學方式轉變提供了契機,以問題引導激發(fā)網絡另一端學生的探索意識,改變學生被動學習和消極思考的不良習慣,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散思維。
二、疫情期間有效開展小學語文網絡教學的對策分析
第一,整合多元學習資源,展開語文網絡教學。語文老師在課堂開始之前,在網絡平臺上傳相關電子學習資料供學生學習,能夠做好網絡多元資源整合的把關者,讓學生學習更豐富,接觸到更多元的語文素材。學習資源的整合過程中,語文老師需要全面考量學生居家學習的狀態(tài)和實際水平,吸收有兼容性的教學資料,提供給學生移動終端學習語文的可能性。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下冊的《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的一課時,很多學生對納米這一高新技術的認知不夠深刻,語文老師需要在課前將文章中的內容精準提煉成學生易學、易懂的課件,網絡上對納米技術的介紹和解讀多元又豐富,語文老師需要科學整合并合理篩選,巧妙地融入到課件當中供學生閱讀和學習,讓學生在網絡學習中能夠真正感受到隱藏在生活中的納米技術,由此他們理解文章的難度也會大大縮小,有助于穩(wěn)步提高網絡課堂效率。
第二,借助網絡學習平臺,提供優(yōu)質網絡學習服務。網絡學習的實踐是以網絡學習平臺為基礎,語文老師要充分利用平臺的各項功能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語文直播教學的過程中要及時通過實時互動區(qū)來了解學生的動向,掌握學生的學習難點,針對教學內容互動、溝通和反饋,語文直播教學后,借助網絡教學平臺的相關記錄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的知識盲點,并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狀況制定差異化學習計劃。例如,四年級下冊《鄉(xiāng)下人家》的教學目標主要有三個方面:讓學生們認識“雞冠花、歸巢、率領”等詞語;能有感情地朗讀原文,在讀的過程中感受鄉(xiāng)下風情的迷人;用擬人手法描寫畫面,與作者的文章產生共鳴。為進一步檢驗教學目標的落實情況和分析學生的語文整體學習狀況,以先進的大數據技術的支撐做調查,在此基礎上深入了解學生的喜好,給他們匹配最合適的課外閱讀文章,在學生居家學習中拓寬他們的眼界,提供最適合學生個人的優(yōu)質網絡學習服務,以不斷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
第三,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注重學生全面的發(fā)展。疫情期間的網絡學習模式比任何階段,都更加強調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自主性,針對尚未養(yǎng)成自主學習習慣的學生,語文老師需要投其所好、抓住學生感興趣的點,與時事相結合、與生活相結合不斷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學生在語文網絡學習中容易產生焦慮感和無助感,因此語文老師要加強正面引導和積極價值觀傳遞,往往能起到良好的學習效果。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探索學習的良好習慣,才能將自主學習的意識延伸到課下。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祖父的園子》的一課時,循序漸進地讓學生自主思考祖父的園子里有什么、作者和祖父在園子里都做了什么、作者對祖父的園子懷有怎樣的情感。在步步引導的探索式問題教學下,用獎懲的激勵方式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開動腦筋,從而實現(xiàn)網絡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總之,在信息化高度發(fā)達的今天,通過網絡技術,并運用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等終端智能設備開展網絡教學,是抗擊疫情,實現(xiàn)“停課不停學”的重要舉措。因此,在小學語文網絡教學中,需要教師不斷總結反思網絡教學經驗,有效發(fā)揮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優(yōu)化語文網絡教學方式,整合多元的網絡學習資源,挖掘網絡學習平臺的積極作用,才能不斷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學習的能力,在網絡教學時期才能有效提升語文學科教學的質量,從而進一步保障學生高質量完成學習任務。
參考文獻:
[1]余治國.巧用網絡資源優(yōu)化小學語文教學[J]. 學周刊,2020(07):112-113.
[2]王芳霞.多媒體網絡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8):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