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雨欣
摘要:由于社會經濟發(fā)展越來越快,人們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藝術精神方面的需求,家長們更是苦心培養(yǎng)兒童去各種藝術培訓班培訓。筆者在少兒美術培訓中心授課已有多年經驗,尤其對兒童創(chuàng)意美術課程有著自己的授課理念。在授課過程中接觸到形形色色的兒童與家長,通過對兒童們的性格、繪畫作品和家庭因素的綜合觀察和研究,發(fā)現這幾個要素之間有著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系,總結了如果通過創(chuàng)意美術課程去引導兒童“內向性格”向良性發(fā)展。
關鍵詞:創(chuàng)意美術;兒童;“內向性格”;良性引導
1 創(chuàng)意美術概述
創(chuàng)意美術是體現兒童獨特想法和開闊兒童思維的極佳方式,在一定規(guī)則范圍內,繪畫沒有刻板的要求,兒童可以盡情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趣味的方式讓兒童學習更多知識,開闊藝術眼界,提高美商。
2 創(chuàng)意美術的授課形式
早期藝術教育主要目的是對幼兒大腦突觸的發(fā)育以及結合其他學科來回刺激左右腦連接,從而促使全腦均衡發(fā)育。許多科學家、建筑師和藝術家的成才之路常與兒時熱愛繪畫有著密切聯系。早期的兒童創(chuàng)意美術也是對兒童的心理、思維和人格的全方位培養(yǎng)及熏陶。同時,參與創(chuàng)意美術活動能培養(yǎng)兒童的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和動手能力,通過良好的藝術活動,是對美好情感的表達,優(yōu)美情操的陶冶。
專業(yè)的創(chuàng)意滅鼠課程需要創(chuàng)造情景式教學,以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引導兒童們欣賞古今中外藝術大師的作品,組織兒童們去參加優(yōu)秀畫展,開闊兒童們的藝術眼界,讓兒童們了解藝術世界里沒有固定的章法和局限,從而鼓勵兒童自信的去表達自己的情感,每當兒童完成自己的作品,讓兒童們講述自己的故事和想法,并站在兒童的角度和其一起探討,以積極的語言繼續(xù)打開兒童的想象。
3 兒童“內向性格”的發(fā)現渠道
3.1 通過美術課堂表現和作品
筆者在美術教育機構中接觸過形形色色的兒童和家長,在此為保護學生隱私,筆者列舉學生的代名為小紅同學和小明同學,小紅和小明分別是五周歲左右的女孩和男孩。小紅和小明在課堂上會表現的及其內向,當教師提出問題的時候,其他兒童會踴躍舉手發(fā)言,而小紅和小明會默默看著老師,即便當筆者走到他們身邊試圖低聲親切友好的詢問,他們也不會有回應。小紅很愛上美術課,課上也認真聽,認真去畫,但有一次畫的格外粗糙,詢問下沒有得到回復,下課的時候小紅媽媽來接小紅才發(fā)現,原來小紅因膽小課上想小便卻不敢表達而尿了褲子,通過與其媽媽溝通,了解到小紅中午在幼兒園就尿了一次床,原來小紅膽小的表現不僅是在美術課上,在任何公共場所小紅都是膽小不自信的,但在媽媽面前,小紅卻是個愛笑的可愛的甚至有些調皮的兒童。相比之下小明沒有小紅對美術感興趣,相同的是他們的性格一樣的內向,小明通常會對老師的友善接近表示出抗拒警惕甚至反感,確切來時他不是一個用友好溝通可以輕易改善狀況的““內向性格”的兒童”,甚至在自己的家長面前,他也不是個愛笑的兒童。
小紅每節(jié)課的作品都是精益求精,力求完美,但她的作品卻過于拘謹缺乏創(chuàng)意。小明則是拖延完成,經常是在筆者的督促和輔助下勉強完成,從他的作品和表現中看不出他對美術的熱愛,對于新知識毫無好奇心理也并不想嘗試,作品更是毫無創(chuàng)意,他是一個把自己與外界隔離開的兒童。
3.2 通過原生家庭背景和教育方式
筆者通過與小紅和小明媽媽的接觸和了解,發(fā)現他們兩個的家庭都有各自的問題,小紅的爸爸是個暴戾又不負責的父親,媽媽又要去工作,接送小紅,輔導教育小紅還要承擔家里全部的家務和對雙方老人的贍養(yǎng),而小紅父親除了有自己的普通工作,對家里所有事物充耳不聞毫不關心,只要家里稍有讓他不滿意的是便是破口大罵,甚至在小紅面前也毫無顧慮。小明的爸爸則是婚內出軌,小明媽媽勞心勞神,五周歲的兒童雖說還沒有自己的閱歷和經驗,沒有明確的是非判斷能力,但他們的內心卻是最脆弱的,當一個兒童看不到爸爸愛媽媽,看到的是媽媽的傷心和操勞看到的是爸爸的暴戾和不負責任,在他們單純的世界里,他們會逐漸的形成心理陰影,這個陰影就是在他們的原生家庭中沒有獲得足夠的愛,所以他們常是膽小的、缺乏安全感的、不自信的、敏感的、容易感到恐懼的、缺乏韌性的、也常常是不被關注的。
4 通過創(chuàng)意美術課堂引導兒童的““內向性格””向良性發(fā)展的方法
4.1 通過人文關懷
一位優(yōu)秀的兒童創(chuàng)意美術教師應是眼中有光心里有愛的,筆者深知一個兒童的童年經歷對他的成長乃至整個人生會有怎樣的影響,筆者對一切““內向性格”的兒童抱有同情之心”,筆者對筆者的每一位學生一視同仁,沒有歧視和偏袒,即便是內向的兒童,筆者也會堅持尊重他們的選擇和觀點,下課堅持和他們說再見,即使沒有回應,筆者也至少盡筆者所能讓他們知道,在創(chuàng)意美術課堂上,他們和所有樂觀開朗的兒童一樣得到了老師的關注、肯定和喜愛,希望筆者的一些小舉動能為兒童們的內心點亮一點光。
4.2 通過繪畫作品
兒童們課上的每一幅作品筆者都如視珍寶,筆者會嘗試讓兒童們在完成作品后去講述自己的想法和故事,通過兒童的描述和畫面是拘謹是開放,配色是規(guī)矩還是藝術以及畫面內容來洞察兒童內心所需要的,想表達的。在專業(yè)方面要使用童話語言引導,在個性問題方面通過研究考證后積極與家長溝通,和家長一起探討解決方案,雙方配合是兒童們個性朝向積極方面發(fā)展,使美術課成為兒童們最好的傾訴伙伴,讓兒童們能夠敞開心扉去完成最“真”的美術作品。
5 結論
早年生活經驗尤其是家庭生活環(huán)境,是導致兒童“內向性格”形成一個不容忽視的主要原因。家長的日常態(tài)度和行為會對兒童的性格形成產生干預。作為一名兒童創(chuàng)意美術教師,筆者愿盡己所能去提供良好的親子互動美術課程、用最專業(yè)的美術教育素養(yǎng),通過創(chuàng)意美術課程這一載體,幫助“內向性格”的兒童,使“內向性格”的兒童能夠通過創(chuàng)意美術課堂,變得更積極、陽光、更愿意敞開心扉與人交流。
參考文獻:
[1] 邱學青.行為“內向性格”的兒童成因及教育路徑選擇[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1).
[2] 胡蘇平.行為“內向性格”的兒童的心理教育與治療[J].江西社會科學,1997(12).
[3] 洪曉陽.幼兒創(chuàng)意美術教學的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16(30).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