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應欽
摘 要:將思維導圖應用于閱讀教學中,可以在提升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加深他們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提升閱讀課堂的教學效果。這就需要語文教師認識到思維導圖的重要性,并積極嘗試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以集中學生注意力,理清文章脈絡,呈現重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
關鍵詞:語文教學;閱讀教學;思維導圖;思維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具體建議”中強調:“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币虼?,在對課程標準進行認真研究的同時,語文教師應認真研究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語文學科的知識特點,選擇一種更理想的課堂教學形式。思維導圖是一種可視化的、形象化的教學形式,教師將其應用于閱讀教學中,相比于傳統的閱讀教學形式,可以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為高效閱讀打下基礎。本文對思維導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一、初識“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一種基于大腦的自然思維方式,可以讓學生結合對文本的理解在大腦中繪制出合理的圖形。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找到了平衡處理問題的方法,這些技巧傾向于強化聯想能力,分析遺漏的重要因素。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進行圖形的設置和創(chuàng)新,不同的學生在同一個文本的理解中所應用的導圖是不同的。尤其是在聯系各個知識體系中,學生可以用一定的線和箭頭進行鏈接,讓思維導圖顯得既美觀,又一目了然,從而掌握文本的實際內容。
二、思維導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應用思維導圖集中學生注意力
在學習中,只有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才能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所以,在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可通過思維導圖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語文教師可以在閱讀中為學生提供多媒體教學支持,通過圖片、聲音、視頻等為學生營造活躍的語文閱讀氛圍。這樣,在聲音、影像的雙重刺激下,學生的熱情高漲,會以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產生極大的閱讀動力,提升閱讀效率。例如,在教學《四季之美》一課時,教師先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強大的圖文效果與動態(tài)功能,以動態(tài)的視頻、直觀的圖片、悠揚的背景音樂、鮮艷的色彩呈現四季的美。學生不僅受到聽覺方面的刺激,也受到了視覺的刺激,更感受到四季的各種特色。語文教師通過思維導圖,將四季的不同顏色呈現出來,之后通過清晰的線條將四季的明顯特點體現出來,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對四季的印象進行文本的閱讀。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學生產生了極大的學習興趣,他們帶著對文本的美好期待進行了認真的閱讀。在學生進行文本閱讀之后,教師對文本進行講解,并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角度試著繪制思維導圖。學生在頭腦中盡力構思,試圖與教師在課堂導入部分呈現的圖形形成反差或適當創(chuàng)新。這種教學方法在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的同時,提升了學生閱讀的動力。
2.運用思維導圖理清文章脈絡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閱讀效果的高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對文本的寫作背景、作者的寫作手法、作者抒發(fā)的情感等方面進行初步解讀。在此基礎之上教師予以引導,使得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的時候繪制出相應的思維導圖,從一張紙的中心開始繪制,需要向外延伸什么,就直接在周圍的空白處自由發(fā)散。例如,在教學古詩《浪淘沙》的時候,教師可以將課題放在中間圈起來,在學生進行閱讀之后可以先給學生呈現出本文的重點知識,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進行細枝末節(jié)的添加。這樣,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在旁支上添加了作者簡介、重要詞語、多音字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尊重,學習自主性也得到了提升。
3.通過思維導圖展示重難點
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題材多樣,有些距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為此,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為學生呈現出文本的主旨思想,讓學生結合思維導圖的圖形,加深對文本內容的了解。例如,《只有一個地球》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到地球資源的流失及地球資源的珍貴,引發(fā)學生對自然環(huán)境及資源的保護意識。但學生在看到題目的時候,往往對文本的理解停留在文字的表面,無法達到深入理解主旨的程度。為此,語文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教師在繪制思維導圖的時候,可以采用啟發(fā)式提問:“你們覺得作者要告訴我門什么道理呢?”“為什么作者要用這幾個字作為文本的題目呢?”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學生的思維與教師的問題融合在一起,可以順利利用思維導圖掌握文本的基本思想,把握文本的重點和難點。
4.在思維導圖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思維導圖具有很強的發(fā)散性,需要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來構建。思維導圖的應用不是隨意的,而是建立在學生想象思維與理解基礎上的。所以,在應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適當創(chuàng)新,這里的創(chuàng)新是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進行思維導圖“枝節(jié)”的自由設置,但思維導圖的主旨必須是以文本中的具體詞匯或中心意思來展開的。如果思維導圖中的內容是本文段落內容的簡單堆砌,那么顯然是毫無意義的。在具體實施中,語文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權,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自主設計。語文教師要給予學生鼓勵,讓他們獲得自信。例如,在教學《落花生》之后,語文教師不要急于為學生展示本課的思維導圖,而是讓學生再閱讀一遍文本,讓學生圍繞文本的重點詞語“花生”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在這個過程中,部分學生可能會產生畏難情緒,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假如你是老師,你要在課堂的結尾做一次總結,你會如何用簡單明了的形式表達出來呢?”“你可以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要敢于嘗試,這樣才能更快成長。”在給予學生鼓勵之后,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走上講臺在黑板上進行繪制。學生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5.應用思維導圖拓展學生的思維
在傳統閱讀課堂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只靠督促學生背誦典型句式、優(yōu)美段落和整篇文章來完成整體知識的積累,導致學生存在諸如語言表達不夠連貫,文章邏輯性較差、不分段或亂分段等問題。這種方式給學生的寫作也帶來了消極的影響,導致學生寫出的文章既缺乏層次感,條理也不夠清晰,有時干脆以一個大段落的形式貫通下來,既看不到重點表達,也分不清文章結構的主次。在應用思維導圖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和啟發(fā),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具體結構,然后讓學生在紙上將自己想表述的結構或段落大意以樹狀形式表達出來,再在閱讀中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成熟和正確。例如,在《窮人》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然后結合自己的想象將文本的思維導圖畫出來。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將文章的主要內容,如關鍵詞、關鍵句等先標記出來,然后用自己喜歡的線條繪制出來。之后,語文教師讓學生進行認真的閱讀,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準確。經過這樣的長期訓練,學生的閱讀思維自然變得高效又連貫。
三、結語
總之,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新型學習策略,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方面有重要作用,不僅可以使學生理解文本的脈絡和精神主旨,而且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建立知識體系。教師應努力探究語文教學中思維導圖的合理利用方式,使學生學會利用思維導圖自主學習,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邊會艷.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D].河南師范大學,2013.
[2]李靜.思維導圖在小學中高年段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8.
[3]張會清.運用思維導圖提高閱讀教學實效[J].小學語文教學,2014(26).
[4]丁雄鷹.思維導圖:語文素養(yǎng)視域下突破襲用框架的新徑[J].小學語文研究,2015(07).